陸榕
摘 要:為了順應數字經濟的發展,現有的經管類人才培養模式也面臨轉型和改革,這給高校和相關機構的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我校開設的《經營管理綜合仿真實習》課程依托于“金蝶云星空”這一實務中廣泛使用的企業數字化云管理軟件,意在培養學生參與企業數字化運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數字化管理軟件的應用為仿真實訓課程構建了完整的市場生態,業務設計多元化,可以循序漸進提升學生的信息化能力。仿真實訓課程的信息化業務應圍繞初始化業務、日常業務和期末業務進行教學設計和管理。教學中,教師應在強化課程認知的基礎上對信息化業務進行充分梳理和整合,進一步完善實訓內容設計,拓展信息化業務的廣度和深度。
關鍵詞:跨專業綜合實訓;數字化管理;教學設計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大力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了順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趨勢,現有的經管類人才培養模式也面臨轉型和改革,這給高校和相關機構的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我們認為,培養創新型、全面型的經管類人才應著力建設基于數字經濟和云管理背景的課程體系。我校開設的《經營管理綜合仿真實習》課程依托于“金蝶云星空”這一實務中廣泛使用的企業數字化云管理軟件,意在培養學生參與企業數字化運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恰逢其時。
一、仿真實訓課程中數字化管理軟件應用的整體思路
(一)四門課程搭臺唱戲,循序漸進提升學生信息化能力
近年來,我校實驗教學中心已制定出一套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跨專業課程建設總體框架。《企業沙盤推演》作為跨專業實驗教學課程體系的入門級應用能力培養課程,其目標是讓學生掌握企業經營的整體邏輯同時積累一定的團隊協作經驗;《企業資源計劃I》課程為單一專業的實驗與實踐課程,學生按不同專業分為財務模塊、生產模塊和供應鏈模塊進行相關實訓。課程中,學生首次接觸數字化管理軟件,主要圍繞某一模塊進行深入學習,并對其他模塊的相關知識有所涉獵;《企業資源計劃II》為跨專業實驗課程,學生利用數字化管理軟件以團隊形式協同完成各個實驗任務;《經營管理綜合仿真實習》課程融供應鏈、生產、財務為一體,學生全程使用數字化管理軟件進行信息化建設和管理。
四門課程在信息化業務的教學內容設計上遵循“個人獨立業務到團隊協作業務”“單組織業務到跨組織業務”“標準業務到多元化復雜業務”“靜態業務到動態業務”的組織原則,難度逐級遞進,讓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提升信息化能力。
(二)搭建多組織虛擬環境,為仿真實訓課程構建完整市場生態
通過數字化管理軟件搭建多組織云管理虛擬仿真環境,為仿真實訓課程構建了完整的市場生態。仿真實訓課程中虛擬的經濟體包括管理中心、制造公司、客戶公司、供應公司等多類組織機構。我們在系統中創建了所有組織機構,并對其相應的業務職能進行了設置。所有組織機構都可以在軟件平臺中根據其業務特點和管理的需要,構建組織架構,并確定機構各個部門的職位和崗位職責。同時,各組織機構進行業務操作或做賬時需要使用的基礎數據,如賬簿、客戶、供應商、物料、銀行賬號等,都在系統中進行了相應設置。各機構可以根據業務需要進行靈活管理和使用。
(三)業務設計多元化,全方位提升學生參與企業數字化運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仿真實訓課程要求各組織機構完成兩年的經營,包括企業創建、正式經營、經營整改和公司總結三大階段。課程借助數字化管理軟件,按照實習的整體流程分別設計了初始化業務、日常業務以及期末業務,從各類組織機構的業務特點出發設置了豐富的業務內容。軟件平臺可以模擬和匹配企業各類業務場景和交易活動,讓學生在供應鏈管理、生產制造、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電商應用等各方面的專業技能得到全方位鍛煉和提升。學生通過在仿真環境中對信息化軟件平臺的演練,學會如何處理企業的實際經濟業務,提升參與企業數字化運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二、基于數字化管理軟件的仿真實訓課程教學設計
(一)課程準備
為了保證所有組織機構可以順利使用系統完成各類業務操作及賬務處理,我們根據課程特點,對課程所涉及的各類機構、基礎資料等進行了設置。
1. 創建組織機構
仿真實習課程中,虛擬的經濟體分為14種組織機構類型,包括管理中心、制造公司、客戶公司、供應公司等,共112家組織機構。我們在系統中創建了所有組織機構,并對其相應的業務職能進行了設置。
2. 基礎資料設置
各類組織機構在系統中進行業務操作或做賬時需要使用大量基礎數據,比如賬簿、客戶、供應商、物料、銀行賬號等。首先,需要確定這些基礎資料的控制策略。基于集中管控的需要,大部分基礎數據設置為分配型,由管理中心設置并分配給其他組織使用;其他數據根據需要設置為私有或共享型。
基礎資料控制策略確定后,我們對會計政策、賬簿、稅務規則、核算范圍、會計科目、憑證模板等基礎數據進行了設置。各類機構的基礎數據設置應匹配其機構性質和業務特點。比如,仿真實習課程中,各類組織機構從財務核算角度分為政府機構、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以及其他核算組織。楚財集團在財政總預算會計核算體系下創建主賬簿,選擇“財政總預算會計科目表”;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在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體系下創建主賬簿,選擇“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表”;其他核算組織在財務會計核算體系下創建主賬簿,并選擇默認的“新會計準則科目表”。
3. 其他準備工作
其他準備工作包括基礎數據引入,將分配型和共享型數據引入系統,比如供應商、客戶、員工、物料、物料清單等;模塊啟用時間設置,修改各模塊啟用時間為當年的1月份;指導教師開戶,給指導教師創建用戶,并指定機構與角色等。
(二)初始化業務設計
仿真實訓課程要求各組織機構完成兩年的經營,包括企業創建、正式經營、經營整改和公司總結三大階段。企業創建階段,各組織機構需要進行團隊建設,組建職能部門,崗位分工,并擬定公司章程、管理制度和崗位職責等。因此,該階段信息化業務的主要內容是在軟件平臺中完成初始化建設。
1. 實訓內容
初始化業務階段,各組織機構需要完成用戶管理、基礎數據定義以及期初值錄入三項主要工作。
首先是用戶管理。每個組織機構需要指定一名信息主管,信息主管領取管理員賬號。各組織機構根據自身的分工情況,錄入需要登錄到金蝶云的用戶信息,并選擇相應角色。
其次是基礎數據定義,包括部門、崗位、員工、往來單位、物料等。各組織機構確定部門與崗位,對需要的部門、崗位進行審核,刪除或禁用多余的部門、崗位。如果需要新的部門、崗位,可以到政務中心申請。各組織機構還需要定義本公司的員工、對應崗位、業務員;系統默認所有公司機構互為客戶與供應商,各組織機構對需要的客戶與供應商進行審核,刪除或禁用多余的客戶與供應商;各組織機構根據物料的特性修改物料的屬性、類別、控制策略等。
最后,完成總賬和各個業務模塊的期初值錄入。在總賬系統中完成相關科目的期初值錄入。同時,在各個業務模塊完成期初值錄入,包括現金與銀行存期初、往來期初、票據期初、固定資產期初、物料期初以及信貸期初等。上述工作全部完成后,在總賬和業務模塊分別結束初始化,并完成期初對賬工作。
2. 教學重點與難點
初始化業務階段,對于學生來講是一個了解企業,梳理企業基礎信息并搭建企業信息化框架的過程。
學生需要結合各個組織機構的性質和業務特點,對各項基礎資料及期初值進行個性化設置。初始化業務階段,不同的組織機構在錄入期初值時存在一定差異。比如信貸單是否需要預提利息,主要是看該組織機構的資產負債表中應付利息報表項目是否有取值。如果有,則說明企業存在已經計提但尚未支付的利息。那么學生需要在系統中對這筆信貸單做預提利息操作。
教師要及時為學生梳理業務邏輯,了解學生初始化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去解決。比如,學生在結束初始化后需要進行期初對賬,容易出現對賬不平的問題。這里的業務邏輯在于,總賬的數據來自科目初始數據中相應科目的期初余額以及對應的維度數據的期初余額。業務系統的數據來自各個模塊的期初數據(會反映在相應的業務報表中,比如應收款對應應收賬款明細表,存貨對應存貨收發存明細表)。對賬不平,要檢查差異的來源,表現在總賬還是業務系統。哪里有問題就查哪里的數據。
(三)日常業務設計
正式經營階段要求各組織機構按照公司經營戰略開展為期兩年的經營,在仿真實習環境中與其他公司或機構開展各項業務往來。該階段信息化業務的重點是在軟件平臺中對各類經濟業務進行全面記錄和管理。
1. 實訓內容
日常業務階段,各組織機構需要在軟件平臺中處理各項實際經濟業務,包括采購業務、銷售業務、生產制造業務、固定資產業務、費用報銷業務、出納業務、往來業務、資金管理業務等。
仿真實習環境中,不同組織機構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參考業務指導書上的日常業務流程進行操作。比如制造公司,存在原材料采購,產成品銷售,生產制造,接受外部機構的服務,向銀行貸款,還款,員工出差等多種業務場景。在軟件平臺中就需要完成采購、銷售、生產、費用采購、資金管理、費用報銷等相關業務流程的操作。
2. 教學重點與難點
日常業務階段,學生的主要任務是梳理企業的日常業務,掌握業務邏輯和業務流程以團隊形式協同完成各項業務操作。以采購業務為例,學生主要從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角度完成業務處理,涉及采購訂單處理、到貨通知、物料入庫、確認應付及財務付款等業務環節。日常業務階段強調以團隊形式協同完成各項業務操作。學生需要了解整體的業務流程是什么,所屬崗位對應的業務環節位于整體流程的哪個位置,上游和下游業務分別是什么,應該對接哪個崗位和團隊成員。
(四)期末業務設計
期末業務階段,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對日常業務進行回顧和整改,在此基礎上完成各項期末業務處理。
1. 實訓內容
期末業務主要包括期末調匯、結轉損益、結賬以及生成報表等。學生在當前會計期間完成所有會計業務處理之后,就可以進行期末結賬。軟件平臺提供一套完整的財務報表平臺,通過快速報表向導,靈活的取數公式,方便學生生成各類財務管理報表。
2. 教學重點與難點
期末業務階段,學生需要對日常業務進行回顧和整改,日常業務階段的錯誤處理或各類遺留問題可能會造成期末業務無法正常進行。比如,某些機構出現負結存問題導致期末存貨模塊不能順利關賬。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日常業務階段生產業務和銷售業務沒有進行有效銜接,業務時間存在偏差。這就需要機構反結賬到出現問題的會計期間,對相應業務進行整改之后再回到當前會計期間進行期末業務處理。
三、數字化管理軟件實訓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信息化意識淡薄
仿真實訓課程正式應用數字化管理軟件進行教學和實訓進入第二年。部分學生對仿真實訓課程的認識比較膚淺,認為仿真實訓課程就是機構之間的業務互動,自由度很大,使用軟件輔助教學就是一個手段而已,結果重于過程。這說明在課程整體認知上,學生并沒有意識到信息化建設對企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信息化工作缺乏足夠的認識。從課程建設的角度來講,我們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目標和內容都亟需進行改進和完善。
(二)學生缺乏對企業經營活動的整體認識
學生在使用軟件進行業務處理的時候存在一個共性問題,對所在機構的日常經營活動缺乏一個整體認識,過于依賴仿真日程表進行業務操作。但實際上,仿真日程表中絕大多數業務涉及的是機構之間的交易行為,并沒有完全囊括機構本身的日常管理活動。以財務專業線為例,很多同學知道產成品入庫后需要作入庫成本核算。入庫成本一般包括材料成本、制造費用以及直接工人等,跟制造費用和直接人工有關的計提折舊和計提工資業務都屬于每月的常規業務,但是很多學生不知道應該怎樣處理。
(三)實訓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亟需拓展
從實訓內容的廣度來看,信息化業務對不同組織機構的覆蓋度存在一定差異。比如制造公司由于業務多且繁雜,跟制造公司有關的業務內容一般會設計的比較詳細。而其他機構比如行政事業單位和財政總預算單位其業務有一定特殊性,對這類機構的業務設計和整合相對少一些。
從實訓內容的深度來看,信息化業務設計以常規業務為主,特殊業務為輔。比如生產業務線,學生大多使用的是直接入庫和匯報入庫的生產類型,業務流程相對比較簡單。但從企業實踐來看,針對工藝路線比較復雜的產品一般采用工序匯報入庫,領料方式也存在直接領料和按工序領料的不同情況。而我們的實訓內容對這類業務類型的拓展不夠深入。因此,從實訓內容的創新和學生能力培養來看,還是應該秉承與時俱進的原則,為學生設計一些可以進行挑戰的業務。
(四)學生信息化能力參差不齊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大部分組織機構都存在學生信息化能力參差不齊的現象。從學生本身出發,學生的學習意愿和學習能力確實存在一定差異。同時,我們的跨專業實訓課程的課程體系也有待進一步完善。先導課程中《企業資源計劃I》和《企業資源計劃Ⅱ》在課程設置上如何平衡學生專業知識覆蓋和綜合能力培養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比如財務專業線的學生在進行入庫成本核算時不僅僅需要知道成本的構成,還需要對企業生產環節的各項細節有一定了解。
四、教學對策及展望
(一)強化課程認知,明確信息化業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課程初期階段,應做好課程認知教育。學生需要充分意識到,數字經濟的發展對企業以往的經營管理方式帶來了沖擊,如何運用新的技術與應用從容應對經營中的種種挑戰是每個企業都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仿真實訓課程中,信息化業務的開展和管理是每個組織機構的必要工作和重要工作。
(二)對日常業務進行充分梳理,讓學生明確做什么和如何做
從信息化角度來看,企業運營中的大多數業務會在每個月重復性規律性地出現。在這里我們可以嘗試引入企業沙盤推演的業務流程。學生可以清楚直觀的了解企業日常經營的整體邏輯。教師再將這些常規業務結合數字化管理軟件重新進行設計。
在信息化業務之初,我們可以對所有屬地和專業線的日常業務進行梳理并形成業務指導書。以財務專業線為例,月初一般涉及支付上月稅費與工資、支付利息與本金、申請貸款、月初往來賬結算等業務。月中一般涉及股票投資,往來結算,費用報銷,經營租出,資產處置計提折舊,計提工資、個稅、五險一金等業務。月末一般涉及入庫與出庫成本核算,預交與計提稅金,計提借款利息等業務。對日常業務進行梳理之后,教師再講解如何在軟件中對這些常規業務進行處理。除了常規業務之外的一些特殊業務,比如委外業務,受托加工業務,融資租賃業務,教師可以另外開設專題為學生講解。
(三)進一步完善實訓內容設計,拓展業務廣度和深度
從實訓內容的廣度來看,首先要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和財政總預算單位的業務覆蓋度。對這類機構的常規業務和特殊業務進行充分梳理,完善其業務流程。其次要對機構之間的交互式業務進行個性化設計。比如制造公司由于產能不足需要將部分訂單委托其他制造公司進行生產。那么前者需要遵循委外生產的業務流程,后者需要遵循受托生產的業務流程。在實訓內容設計上要充分考慮交易雙方在業務流程和操作上的差異性。
從實訓內容的深度來看,在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常規業務處理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安排具有挑戰性的實訓內容。比如,多數機構從資產供應公司租入生產線一般是將租金作為費用進行費用報銷,按費用報銷流程進行處理。這實際上是一種簡化業務處理,應要求學生根據新租賃準則的要求進行業務操作和會計處理。再以生產專業線為例,一般需要通過MRP(物料需求計劃)運算確定相關零部件或原材料的需求情況。教師可以講解系統進行物料需求計劃編制的業務邏輯,鼓勵學生通過MRP運算編制生產計劃和采購計劃。
(四)完善各類教學資源,提升學生信息化能力
首先,進一步完善信息化業務指導手冊。對初始化業務、日常業務和期末業務中涉及的所有業務均編寫詳細的操作指導文檔,包括業務解析、工作內容、工作指導、友情提示等。其次,將信息化業務獨立出來,作為信息資源公司的付費類業務。在信息資源公司內部培養一批信息化能力較強的學生,為其他機構解決信息化方面的問題;另外,在課程開設期間,持續開展有關信息化業務的專題講座,并通過線上線下各種渠道為學生答疑解惑。
參考文獻:
[1] 雷雙成.財務管理課程數字化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2(7):30-32.
[2] 陳新武,任曉陽.經管類多專業融合仿真實驗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以湖北經濟學院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42(12):187-191.
[3] 閔嘉寧.大數據與云計算下的財務管理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32):142-144.
[4] 劉飛燕,黃培倫,管青,朱繼緒.經管類大規模跨專業綜合仿真實習實踐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6(7):278-282+291.
[5] 梁麗麗,官偉龍.經管類跨專業虛擬仿真綜合實習的實踐研究——以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13):235.
[6] 曹剛.經管類跨專業綜合實驗課程的設計與實施[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1):218-221.
[7] 盧奇.經濟管理綜合實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