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蔚 張媛遠 李煒婷
摘要:魯班工坊是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品牌。建于東非國家的四所魯班工坊在培養技術技能人才、促進東非國家工業化發展方面有著重要意義。魯班工坊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知識流動與技術溢出、調整勞動力結構、培養工匠精神促進東非國家的工業化發展。以魯班工坊核心要義為理論基礎分析實踐路徑,根據“平等合作”原則,雙方對彼此的認同為促進東非國家工業化提供保障;根據“優質優先”原則,中國與東非國家分享高質量職業教育成果和技術;根據“強能重技”原則,人才培養推動東非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根據“產教融合”原則,中資企業助力東非國家產業鏈升級;根據“因地制宜”原則,專業布局對接東非國家工業化戰略,完善東非國家職業教育體系。
關鍵詞:魯班工坊;東非國家;工業化;職業教育國際化
中圖分類號:G719?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23)07-0005-06
工業化是關系到非洲未來發展的核心問題。《2063議程》等非洲發展戰略均清晰地指出工業化是經濟持續增長、創造就業和實現其他發展目標的重要基礎。根據非洲發展銀行發布的“非洲工業化指數”,2010到2019年間,有37個非洲國家的工業化水平得到提升。但橫向比較,非洲工業化水平仍較為落后,非洲制造業產出占全球份額還不到2%①。工業化需要職業教育提供專業技能人才。盡管非洲在基礎教育普及上取得了一些進步,但仍缺乏獲取職業教育的通暢渠道,造成熟練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而且這個差距還可能隨技術變革進一步擴大。
中非合作源遠流長。助力非洲實現工業化是《中非合作2035愿景》的重要合作領域。作為愿景首個三年規劃,“九項工程”特別在“能力建設”方面提出,中國將“實施‘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中國將繼續同非洲國家合作設立‘魯班工坊”,為中非職業教育合作指明了方向。魯班工坊是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品牌。2018年9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宣布,將在非洲設立10個“魯班工坊”。截至2023年3月,中國已經在11個非洲國家建設了12個魯班工坊。魯班工坊弘揚“工匠精神”,共享中國職業教育經驗與方案,架起促進中非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橋梁。不僅如此,魯班工坊服務“一帶一路”倡議,促進國際產能合作[1],為當地產業和經濟發展貢獻高素質的人力資本和先進的技術支持,推動非洲國家的工業化進程。
本文試圖從影響機制與實踐路徑兩方面回答“東非魯班工坊如何促進所在國的工業化進程”這一問題。對此問題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發揮魯班工坊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促進所在國工業化進程的作用。本文將研究對象聚焦于東非國家的魯班工坊,是因為非洲的第一個魯班工坊就建于東非國家吉布提,東非國家的魯班工坊都高質量地對接所在國、東非地區甚至非洲的工業化戰略,且四個東非魯班工坊所在國的工業化進程在非洲范圍內的增速位于前列。
一、文獻綜述
在職業教育對工業化的影響研究方面,大量文獻證實了職業教育對中國經濟增長和工業化進程的促進作用[2],但也有學者發現這種促進作用并不明顯[3]。在理論層面,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求被認為是職業教育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機制[4]。具體來說,肖龍和陳鵬提出職業教育主要通過技能人才培養、勞動力資源配置、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科學技術轉化應用以及精神文化的科學轉化等機制促進經濟發展[5]。
在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與工業化關系的研究方面,現有文獻認為中非職業教育合作緊密對接非洲國家產業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升非洲人力資本的質量,促進非洲青年勞動力就業[6];向非洲傳播了中國生產技術[7];推動中國職業教育標準在非洲國家的落地,完善非洲國家的職業教育體系[8],最終促進非洲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發展。政府、國內院校以及中資企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9],尤其“走出去”的中資企業產教融合的實踐是中非職業教育合作的優勢與亮點[10]。
魯班工坊的相關研究以呂景泉的研究成果為主線,有著清晰的脈絡和不斷豐富的內容,包括從2015年至今的10余部著作和30余篇期刊論文。這些文獻聚焦魯班工坊的核心內涵、國際話語、模式體系、標準策略的理論與實踐層面,理論緊扣實踐,二者互相促進,充分體現了魯班工坊“實踐探索—理論研究—經驗總結—模式推廣”的內在邏輯[11]。其他學者對于魯班工坊的研究領域涉及核心要義[12]、國際品牌建設與國際影響力[13]、文化分享與話語體系[14]、專業課程國際化[15]、國別研究[16]等方面。
綜上所述,現有文獻對于職業教育對經濟增長與工業化的促進作用、中非職業教育合作的研究較為豐富,但是對于中非職業教育合作對非洲國家經濟影響的研究較少。自魯班工坊成為服務“一帶一路”的重大國家行動以來,相關文獻層出不窮,但是鮮有聚焦于魯班工坊促進所在國工業化的研究成果。
二、東非國家魯班工坊布局
非洲東部至今已建成4個魯班工坊,分別位于吉布提、肯尼亞、烏干達和埃塞俄比亞,揭牌時間集中于2019年至2022年,專業設置以工科專業為主,輔以商貿、物流專業,服務層次從中等職業教育到專業碩士[17]。
吉布提魯班工坊于2019年3月28日揭牌,中方院校為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天津市第一商業學校,外方院校為吉布提工商學校,中方合作企業為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中等及高等職業教育為主體,建有4個專業,分別為鐵道工程技術、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商業貿易、物流服務與管理。
肯尼亞魯班工坊于2019年12月14日揭牌,中方院校為天津城市職業學院,外方院校為肯尼亞馬查科斯大學,中方合作企業為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本科工程教育為主體,建有云計算與信息安全專業。
烏干達魯班工坊于2020年12月10日揭牌,中方院校為天津工業職業學院,外方院校為埃爾貢烏干達技術學院,中方合作企業為天唐集團;以本科應用技術教育為主體,建設專業為黑色冶金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
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于2021年4月28日揭牌,中方院校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外方院校為埃塞俄比亞技術大學;以本科工程教育為主體,建設專業為機械制造、電子與信息通信、電氣-電子技術。
三、魯班工坊促進東非國家工業化發展的影響機制
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教育投資是提高人力資本的最主要手段。職業教育因其與產業的密切關系,也直接影響著工業化所需的人力資本。東非國家工業化進程剛剛起步,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呈放大趨勢。結合人力資本理論,魯班工坊通過五種機制促進東非國家的工業化發展。
(一)生產率提高效應
魯班工坊的核心目標是培養適應所在國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18],為所在國積累高質量的人力資本。隨著勞動力生產技能的提升,個體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形成一定規模之后,宏觀的要素生產率也將得到提高,從而提升一國的工業化水平。
(二)知識流動效應
魯班工坊通過提高人才技能水平促進了知識從中國到所在國的傳播和擴散,并帶去了兩方面的益處。一方面,無論是理論課堂與實踐環節所傳授的知識,還是前沿教學設備中所物化的先進技術,都成為企業創新的基礎和源泉,從而提高所在國創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另一方面,魯班工坊促進前沿技術在所在國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普及應用,提高工業化水平。
(三)技術溢出效應
根據國際技術溢出相關理論,進口產品和外商直接投資可能為東非國家帶來正外部性的技術溢出,提高知識存量和研發水平[19],推動技術創新。人力資本是影響技術溢出效果的重要因素。魯班工坊提高人力資本對進口產品和跨國公司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的模仿、消化和吸收能力,有利于東非國家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和生產率。中資企業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資企業參與魯班工坊后,受益于訂單培養等產教融合模式,有機會雇傭更多高素質的本土員工,這將大大促進中資企業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在本地的傳播,加強了技術溢出的效果。
(四)產業結構調整效應
工業化需要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調整。東非國家現有勞動力結構與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存在矛盾,需要勞動力在不同產業部門之間重新進行資源配置。職業技術從業人員的入行和轉崗具有一定的“黏性”,導致勞動力結構的調整滯后[20],這種滯后性或將制約產業結構的升級。魯班工坊所設專業具有顯著的導向性,緊扣所在國發展目標和產業政策,培養符合工業化發展方向的技能人才,彌補所在國人才需求上的短板,從而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
(五)工匠精神效應
工匠精神是魯班工坊的核心特質。魯班不僅是中國勞動人民偉大智慧的象征,也代表著精湛高超的技術技能、精益求精的職業素養和精進創新的精神品格[21]。魯班工坊在傳授知識和技術的同時“潤物細無聲”地弘揚著工匠精神和魯班文化。精湛高超的技術技能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尤其是專業技術技能的提升,有利于產品標準和精細度的提高,促進產品質量的提升;精益求精的職業素養培養了勞動者熱愛事業立足本崗的工作態度和敬業樂群的職業精神,使勞動者自身產生對職業和社會地位的認同感,提升工作效率;精進創新的精神品格有助于技能人才追求突破、追求創新,通過改進工藝、提高生產率或創造新產品,推動技術進步。
四、魯班工坊促進東非國家工業化發展的實踐路徑
魯班工坊項目建設堅持五項基本原則,即平等合作原則、優質優先原則、強能重技原則、產教融合原則、因地制宜原則。這五項基本原則也是魯班工坊促進東非國家工業化發展的五個實踐路徑。
(一)平等合作:合作雙方對彼此的認同為促進東非國家工業化提供保障
魯班工坊在東非國家的建設基于對彼此的認同和信任,尤其是外方對于中國職業教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效作用的認同[22]。這為魯班工坊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也是中國分享職業教育經驗促進東非國家工業化的前提條件。以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為例,中外院校有著悠久的合作歷史,建立了深厚的認同與信任關系。正因如此,時任埃塞俄比亞教育部職業教育副部長在訪華時特別提出,希望中國的援教老師再次回到埃塞俄比亞[23]。
(二)優質優先:中國與東非國家分享高質量職業教育成果和中國技術
魯班工坊為東非國家提供了“優質”的國際化職業教育資源。中方“優先”選擇國際合作基礎好的校企合作項目,并“優先”選擇國際化水平高的優勢專業、優質課程等,“優先”分享符合合作方需求的技術裝備,保證魯班工坊的質量和品質,向東非國家傳播中國技術。
吉布提魯班工坊的外方院校吉布提工商學校由中國援建,隸屬于吉布提教育部,是該國辦學規模最大、質量最優的職業院校,中方院校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也有著豐富的國際化辦學經驗,已為亞吉鐵路、坦贊鐵路培養了750余名鐵路人才[24]。烏干達魯班工坊外方院校埃爾貢烏干達技術學院歷史悠久,隸屬于烏干達教育和體育部,是烏干達五所提供工科課程的公立高職院校之一,中方院校天津工業職業學院的鋼鐵智能冶金技術專業是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建設專業。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外方院校是在中方援助下成立發展起來的職教師資培養院校,中方院校是中國最早建立的職教師資培養院校——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簡稱天職師大),兩校在諸多方面開展了扎實深入的長期合作,其魯班工坊的專業建立在天職師大的傳統優勢學科機械工程、自動化與電氣工程、職業教育學之上。
(三)強能重技:人才培養突出實用性,推動東非國家產業結構調整
魯班工坊專注于“技術技能”,其核心是技術應用、技能訓練和工程實踐[25]。在技術裝備的分享輸出方面,魯班工坊強化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等優秀教學模式的應用,遴選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國賽)裝備。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帶領學生走進大賽訓練基地鍛煉實操能力。正因魯班工坊具有與國賽、國際性競賽標準接軌的裝備,因此完全具備組織國際(全國)邀請賽、對抗賽和技術技能切磋交流的條件。天職師大組織世界技能大賽中國研究中心專家團隊指導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承辦埃塞俄比亞各級技能大賽[26],探索組織兩國國際邀請賽的工作機制,合作開展世界技能大賽賽事研究[27]。在參加大賽方面,烏干達魯班工坊邀請埃爾貢烏干達技術學院師生參加天津高職高專機電一體化技能比賽、工程實踐創新比賽和京津冀煉鋼模擬比賽。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積極組織骨干教師和學員參加2021年世界機器人大賽錦標賽、2022年中非(埃)大學生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友誼賽、2022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并獲得佳績。
無論是EPIP教學模式的應用,還是設備遴選、實戰融入日常教學實踐、賽事主辦、賽事參加,東非魯班工坊都將培養實用型的高技能人才作為根本任務,因此能夠在提高東非國家人力資本質量的同時,有效且快速地填補人才缺口,加快人才結構調整的步伐,推動東非國家產業結構升級。
(四)產教融合:中資企業積極參與,助推東非國家產業鏈升級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世界產教融合是新時代中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特征[28]。東非國家魯班工坊合作企業中土集團、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深入魯班工坊的籌備、建設和運營全過程。肯尼亞魯班工坊直接引入了華為的兩個等級認證,且疫情防控期間,華為與天津城市職業學院緊急研發了英語物聯網教學資源平臺,便于學生線上學習[29]。在后續運營過程中,更多中資企業也加入產教融合中,如中鐵建軌道運營有限公司以訂單培養的方式將吉布提魯班工坊的學員招收至亞吉鐵路工作。吉布提國際自貿區、烏干達的中烏姆巴萊工業園、肯尼亞國家級Konza智慧城市都是魯班工坊所培養人才的實踐和就業平臺。
中資企業的深度參與保證了東非魯班工坊在人才培養和就業等方面的高標準。不但提高了所在國勞動力素質,更通過所在國勞動力在中資企業的就業加強了中資企業對當地企業的技術溢出,促進知識和管理經驗的擴散,推動東非國家產業鏈升級。
(五)因地制宜:專業布局對接東非國家工業化戰略,完善東非國家職業教育體系
東非魯班工坊建設專業充分考慮所在國國情,尤其是不同國家工業化發展的目標。吉布提的經濟由港口綜合體驅動,以交通運輸、商業和物流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占主導地位。吉布提魯班工坊的兩個鐵道專業既服務于亞吉鐵路,也服務于蒙內鐵路、拉卡鐵路等采用中國標準和裝備建設的非洲鐵路。不僅如此,還將為《2063議程》的旗艦項目“建設綜合高速列車網絡”提供人才儲備。物流專業服務于港口樞紐、鐵路及公路運輸。交通設施和物流行業的建設,降低運輸成本,促進貿易便利化。商業貿易專業培養外向型商貿人才,助力產業轉型發展。肯尼亞是東非地區工業化指數排名最高的國家②,十分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其在金融科技、數字物流、數字出行、數字支付等方面都位于非洲前列[30]。數字化轉型是《2063議程》的首要任務之一。“九項工程”也特別指出“中國將同非洲國家攜手拓展‘絲路電商合作”。中國與肯尼亞已開展了諸多電商平臺的合作探索,如科里貿(Kilimall)、中國買(Chinabuy)和阿曼波(Amanbo)[31]。肯尼亞魯班工坊所設專業不但促進該國數字經濟產業自身發展,也有助于發揮數字經濟對其他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推動作用。烏干達是東非地區工業化指數排名第二的國家,但還是農業占主導。烏干達礦產資源較豐富,鐵礦石已探明儲量2億噸③。鋼鐵產業是該國主要產業之一,吸引了大量外資。鋼鐵是工業化轉型中重要的生產資料,且鋼鐵行業的發展也能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形成鋼鐵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大大推動工業化進程。烏干達魯班工坊的黑色冶金技術專業為鋼鐵行業培養高技術人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則面向整個制造業甚至農業自動化的應用,旨在提供熟練使用電子機械設備的人才,推動產業升級。近十年來,埃塞俄比亞的工業化指數排名有所提升,但仍略低于非洲平均水平。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定位于人工智能方向。2022年的首屆泛非人工智能會議提出人工智能是非洲大陸實現發展繁榮的重要技術工具。當前,非洲大陸的人工智能產業尚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埃塞俄比亞建立了生物和新興技術所,推動人工智能為主的技術創新開發。魯班工坊的專業設置有助于埃塞俄比亞發展人工智能行業并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對其他行業的高科技要素的互補推動作用,服務埃塞俄比亞“2025年成為非洲制造業中心”的產業發展目標和“著重于輕工制造業”的經濟產業發展需要[32]。
東非魯班工坊充分考慮不同國家的職業教育特點,完善東非國家職業教育體系,充分結合所在國特色,培養工業化進程所需要的技能人才。吉布提魯班工坊的四個專業開創了吉布提舉辦高等職業教育層次的先河。肯尼亞魯班工坊的專業成為非洲首個所在國教育體系中由我方職業院校主導的本科專業建設方案。烏干達魯班工坊的兩個專業也納入所在國教育體系,其中,黑色冶金技術專業填補了烏干達冶金類高等職業教育的空白。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外方院校埃塞俄比亞技術大學為該國全國性的培養職教師資的高校,在埃塞俄比亞下轄15個衛星分校,為該國培養了大量職教師資。為了充分利用這一特色,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依托東非職教一體化世行項目,面向東非地區培養高水平職教師資,目前已為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坦桑尼亞、烏干達等東非國家16所重點職業學院提供師資培訓。此外,外方院校還申請設立了東非職教師資培養EPIP認證試驗中心,將EPIP的優秀教學模式與東非實踐相結合,因地制宜地為東非國家工業化提供高質量服務。
東非是非洲大陸最具經濟活力和韌性的地區,是中國對外投資的集聚地之一,是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服務《2063議程》的重要陣地。魯班工坊培養東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服務東非國家工業化發展,相信未來魯班工坊將在助力東非國家推進工業化的道路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注釋:
①數據來源:African Development Bank,African Union and UNIDO. Africa Industrialization Index 2022[EB/OL].(2023-03-29). https://www.afdb.org/en/documents/africa-industrialization-index-2022,下文中非洲工業化指數數據均來源于此。
②《2022年非洲工業化指數》中東非地區包括布隆迪、科摩羅、吉布提、厄立特里亞、埃塞俄比亞、肯尼亞、毛里求斯、盧旺達、塞舌爾、坦桑尼亞、烏干達共11個國家。
③數據來源:https://www.ugandainvest.go.ug/uganda-has-huge-investment-opportunities-in-iron-and-steel-sector/.(2023-04-18)。
參考文獻:
[1][18]呂景泉.魯班工坊的核心內涵——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品牌[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20(1):3-11.
[2]傅志明,許曉燕.我國職業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J].教育與職業,2005(13):16-17.
[3]楊毅,譚界忠.職業教育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計算研究與實證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0(23):17-18.
[4]高耀明.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關系研究——對浙江省嘉興市的個案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0(3):89-93.
[5]肖龍,陳鵬.歷史尋徑與時代審視:新時代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關系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8(21):27-34.
[6]楊從坤,韓倩.中非職業教育合作的進展、經驗與展望——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與發展論壇綜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28):104-111.
[7]陳明昆,張曉楠,李俊麗.中國對非職業教育援助與合作的實踐發展及戰略意義[J].比較教育研究,2016(8):1-6.
[8]梁克東.中非職業教育合作的理念與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0(6):69-74.
[9]廖思傲,牛長松.非洲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困境與中非職業技術教育合作[J].世界教育信息,2019(24):50-57.
[10]譚起兵,章建新.國際產能合作背景下中國高職院校支持東非職教開展合作的對策研究[J].職業技術,2022(4):34-40.
[11]呂景泉,張磊,翟風杰.魯班工坊研究:溯源·要義·標準·策略——呂景泉“魯班工坊”主題論文集[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有限公司,2022.
[12]張磊.魯班工坊核心要義的構型及特征解析[J].職業教育研究,2022(6):5-12.
[13]楊延,王嵐.中國職教“走出去”項目“魯班工坊”國際化品牌建設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2):124-127,136.
[14]王慧,張磊.魯班工坊的職教文化分享之道:要素、優勢和策略[J].職業教育研究,2022(8):17-21.
[15]徐文,申奕.“魯班工坊”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國際化教學標準的開發與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22(2):12-16.
[16][26]張磊,呂景泉,翟風杰.魯班工坊核心要義的致用之道:認知、行動與策略——以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為例[J].職業教育研究,2021(9):4-11.
[17]呂景泉,楊延,李云梅,等.魯班工坊縱覽與博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3:123-124.
[19]KOGUT B, CHANG S J.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Japa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J]. 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 1991(3): 401-413.
[20]張原.職業教育與新型工業化過程中的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J].職業技術教育,2015(7):8-16.
[21][25]呂景泉.魯班工坊核心要義——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品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32, 75-76.
[22]呂景泉.非洲魯班工坊項目建設、發展策略及管理政策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21(5):10-17.
[23]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媒體天職師大——人民網: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一帶一路”上亮麗的中國職教名片[EB/OL].(2023-04-18).https://mp.weixin.qq.com/s/H1Q-8Zg91tNq2XxvyJGlaw.
[24]金永偉,楊延.2020年魯班工坊建設與發展報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177.
[27]劉海培,閆虎民,郝立果,等.基于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的職業技能訓練課程建設——以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為例[J].職業教育研究,2022(10):16-21.
[28]呂景泉.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J].職業教育研究,2022(12):1.
[29]金永偉,楊延.2021年魯班工坊建設與發展報告[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101-103.
[30]數字非洲觀察.數字賦能非洲(下):數字經濟百花齊放[EB/OL].(2023-04-1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8222851019595299&wfr=spider&for=pc.
[31]黃梅波,段秋韻.“數字絲路”背景下的中非電子商務合作[J].西亞非洲,2021(1):48-72.
[32]張磊,張媛遠.助力東非人工智能人才培養[J].中國投資(中英文),2021(Z7):106-107.
(責任編輯:崔英俊)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and Practical Path of Luban Workshop in Promot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East African Countries
YUN Wei, ZHANG Yuan-yuan, LI Wei-t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 Luban Workshop is an international brand of Chi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four Luban workshops built in East African countri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raining technical skills and promot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East African countries. Luban Workshop promotes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East African countries by increasing labor productivity, enhancing knowledge flow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 adjusting labor structure and cultivating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The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path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re connotation of Luban Workshop. Both parties' recognition for each other provides guarantee for the promo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East African countrie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equal cooperation". China shares high-qual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achievements and technology with East African countrie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quality priority". Talent cultivation aligns with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East African countrie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highlighting competence and emphasizing technology". Chinese firms help East African countries join in the global industrial chain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The specialty layout aligns with the industrialization strategy of East African countries and the teaching level improves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of East African countrie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customization".
Key words:? Luban Workshop; East African countries;industrializ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