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 要:本文通過闡述技能型社會和“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提出背景、基本內涵,分析技能型社會和“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關系,并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提出基于技能型社會建設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策略。
關鍵詞:技能型社會 崗課賽證 電子商務專業
課 題: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協會課題“產教融合下直播電商‘崗課證賽創五位一體人才培養研究”(課題編號:XJKX21A113)的研究成果。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要完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制,建設技能型社會。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更是將建設技能型社會上升到法律層面。建設技能型社會是提高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必然要求,而“崗課賽證”融通是建設技能型社會的有效方式,必須在建設技能型社會“道”的層面,創新“崗課賽證”融通“術”的方法。
一、技能型社會建設背景下“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價值內涵
(一)技能型社會的提出背景和基本內涵
2021年4月,全國職業教育大會提出“建設技能型社會”,同年10月,國家明確提出,到2035年“技能型社會基本建成”。建設“學歷+技能”的技能型社會,已然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技能型社會主要是指社會成員擁有一定的職業技能,技能人才能夠滿足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具體體現在:一是價值層面,社會成員尊重技能工作,接受技能學習,崇尚技能文化;二是視閾層面,面向全體勞動者,貫穿全生命周期,囊括全部產業鏈;三是學科層面,教育學、經濟學、社會學分別賦予職業技能、生產要素、社會公共品等內涵。
(二)“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提出背景和基本內涵
“崗課賽證”最早可追溯至1991年,國務院相關文件明確指出“要逐步實行‘雙證書制度”的“課證融合”。2008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催生了一系列可復制推廣的“賽課融合”做法。2021年3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深化“三教”改革,“崗課賽證”綜合育人。
“崗”,即企業工作崗位任務;“課”,即職業教育課程體系;“賽”,即各類職業技能比賽;“證”,即職業資格證書和“X”證書。“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是一個有機整體,四者相輔相成、不可孤立,是深化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
(三)技能型社會和“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關系
技工教育作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技能型社會的重要依托。“崗課賽證”綜合育人將崗位要求、課程體系、技能競賽、職業證書有機結合起來,對于推進產業鏈、教育鏈、人才鏈等有效銜接具有重要意義。總體而言,技能型社會是發展目標,“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是模式途徑,兩者結合有利于增強技工教育發展的適應性。
二、技工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崗課賽證”綜合育人存在的問題
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培養面向區域經濟轉型發展亟須的電子商務運營人才。行業的高速發展和專業建設的滯后性,給技工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崗課賽證”綜合育人帶來一定的挑戰。
(一)融合機理尚不明確,“四位一體”的融合性不夠
一是理解認知不夠。“崗課賽證”核心是校企合作,但在實踐中很多技工院校往往只側重某一方面,有的側重于“賽”,有的側重于“證”。二是融合深度不夠。現實中“課崗”機械疊加的現象比較普遍,為了融合而融合,沒有真正做到“課崗銜接”“課證融通”“課賽融合”。三是跨界聯合不夠。目前,四個系統尚未明確融合機理,存在重形式輕內容、重當下輕未來的問題。
(二)融合過程缺乏合力,資源配置的有效性不強
一是教師資源“跟不上”。“崗課賽證”綜合育人對“懂崗位、會上課、知培訓、擅比賽”的“雙師型”教師提出了要求,而現實中“雙師型”教師少之又少。二是平臺資源“共享弱”。技工院校平臺資源缺乏,且共享不夠。比如,考直播營銷證書,必須借助中聯等公司平臺,很多技工院校并不具備條件。三是課程資源“難協同”。各技工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工學一體化課程較為缺乏,需要重構“崗課賽證”綜合育人課程體系、課程資源。
(三)融合效果難以評估,質量評價的系統性不強
一是評價標準不夠完善。目前,缺乏基于價值重構的評價設計,評價實施易流于形式,很難判定好與不好。二是評價主體較為單一。“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評價主體相對單一,產業界、教育界、競賽界、證書界權責范圍不清晰,企業參與評價的意愿還不高。三是評價體系割裂。技工院校主要采取期末考試等終結性評價,社會培訓主要采取“理論知識+技能鑒定”的二元評價,立德樹人、學生評價等各成體系,質量評價的系統性欠佳。
三、技能型社會建設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對策
技能型社會建設對技工院校培養滿足時代需求的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技工院校電子商務專業要積極探索“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有效路徑。
(一)“課崗銜接”,推動“人才供給”與“崗位需求”無縫對接
1.堅持“引崗入課”
對標不同層次崗位能力需求,“點對點”地開設相關課程。比如,針對網絡推廣專員、網絡客服專員等基礎性崗位,對應開設電子商務基礎、網絡營銷實務等專業基礎課和核心課程;針對網站營銷策劃主管、網店店長、網絡客服主管等應用型崗位,分方向開設短視頻與直播實施、商務數據分析等課程。
2.課程一體化設計
按照工學一體化的思路,遞次培養職業能力。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在學生經過前兩年專業基礎課和核心課程的學習后,第三年再根據行業用人需求預判和學生的興趣,對培養方向進行細化;第四年在前三年基礎上分方向學習,開展校企項目實施,提升學生專業實踐技能。
3.深化校企合作
技工院校與企業增強命運共同體意識,校企雙方合作制定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共建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教學資源庫,共同編寫工學一體的特色教材,通過企業工匠進課堂、學生職場初體驗等方式,推動校企育人無縫銜接。
(二)“課證融通”,推動“學校教育”與“行業認可”有效銜接
1.重構課程體系
要堅持把學生考證的有關內容納入日常課堂教學,消除課程設置與職業證書“兩張皮”現象。比如,電子商務第三方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主要有網店運營推廣、直播營銷、商務數據分析等,且均有初級、中級、高級不同層次。
2.重設教學模式
在日常教學中,要深入總結企業新型學徒制經驗,普及項目教學、模塊化教學等,通過虛擬仿真、在崗實訓等方式完成教學任務。要實行“課證融通”教學模式改革。比如,報考網店運營推廣證書需要在平臺進行練習,讓學生提前適應模擬訓練的教學。
3.重置教育資源
通過與院校、企業、行業等開展對口合作,促進平臺資源共建共享。專業教師首先要自主學習,取得相關證書,再將網店運營推廣、商務數據分析證書等有關內容納入教學。通過購買、租賃、共享等方式配備證書實訓平臺,利用平臺對報考學生實施教學。
(三)“課賽融合”,推動“人才培養”與“技能大賽”互促銜接
1.賽教育人協同化
電子商務技能大賽、直播營銷競賽、電子商務數據分析大賽等比賽眾多。教師要先學一步、學深一層,將競賽中發布的最新行業標準、崗位要求、技術規范等融入教學實訓,從而在指導學生參賽時目標更明確。
2.賽事訓練實戰化
要對競賽資源進行項目化、具體化改造,把碎片化的知識點和技能點設計成課程項目,開發基于技能型社會建設的競賽教學資源,將賽項標準、賽項任務、賽項設備、賽項評價轉化為教學標準、教學項目、教學設備、教學評價等。
3.競賽資源普惠化
針對以往技能競賽僅服務于參賽選手,嚴重背離賽教一體化理念的情況,按照“面向人人、面向社會”的原則開放平臺資源。對于政府投資建立的公共實訓基地,要允許錯峰有序使用;對于校內競賽資源,學生可利用“第二課堂”進行實訓,更好地發揮優質競賽資源的作用。
(四)完善機制,推動“過程盤點”與“多方評價”緊密連接
1.建立多方參與的協調機制
相關部門和機構要將自身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主體,積極參與政府主導下的技工院校人才培養。各方參與主體要協同發力,推動“崗課賽證”綜合育人順利實施。
2.建立多方參與的投產機制
各級政府要創新政策供給,電商行業要加強標準制定、信息發布和組織協調,企業要加強平臺資源研發,技工院校要加強場地設備和師資培訓。各相關利益主體參與人才培養之后,要保障各方預期收益的有效達成和合理分配,形成長效共享機制。
3.建立多方參與的評價機制
組織由代表“崗課賽證”的院校專家、企業大師、競賽組委會、證書機構以及相關教育部門人員,共同研究設計評價標準,制定評價任務清單,并對“引崗入課”“課證融通”“課賽融合”等有關目標和任務進行“賦分授權”,引導成果的認定、積累與轉換。
參考文獻:
[1]唐智彬,楊儒雅.論我國技能型社會的結構與運行機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6).
[2]曾天山.“崗課賽證融通”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8).
(作者單位:湖南省商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