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賦能“雙減”課后服務的創新路徑研究

2023-07-23 15:12:36柳立言龍安然安敏
中國電化教育 2023年7期
關鍵詞:創新路徑

柳立言 龍安然 安敏

摘要:“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減負增效已成為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新趨勢。課后服務是“雙減”政策落實推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課后服務正面臨服務資源匱乏且服務形式單一、區域推進差異化嚴重,城鄉水平差距較大、評價機制和體系都有待完善等問題。該研究在分析我國中小學課后服務現實難題的基礎上探索了在線教育平臺賦能課后服務的實然可能,利用案例法探究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賦能課后服務質量提升與轉型發展的可為路徑,提出高效利用平臺資源開發多樣化課后服務活動,構建基于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課后服務樣態和形成在線平臺支持下的智能化課后服務評價機制等對策,以期為“雙減”政策中課后服務的提質增效提供參考。

關鍵詞:“雙減”;課后服務;智慧教育平臺;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本文系2022年度寧夏高等學校一流學科教育學建設資助項目“縣域基礎教育信息化優質均衡發展路徑研究”(項目編號:NXYLXK2021B10)研究成果。

“雙減”背景下的中小學課后服務是國家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要充分發揮中小學校課后服務主渠道作用,“廣大中小學校要充分利用管理、人員、場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主動承擔起學生課后服務責任”[1]。學校課后服務可以有效地解決職工家庭接送學生困難、校外教育培訓機構質量混雜等問題,滿足基礎教育中部分家庭托管和提高課后輔導質量等需求。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中指出要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2]。《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再次強調了課后服務工作的重要性,其中明確指出:各地各校要統籌課內外學習安排,有效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創造條件開展體育鍛煉、藝術活動、科學探究、班團隊活動、勞動與社會實踐等,全面發展學生特長[3]。學校在落實“雙減”政策中要體現綜合育人和實踐育人的雙重目標,完善優質課后服務是政策所驅、實踐所向[4]。

2022年3月28日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教育部秉持“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的信息化發展理念[5],扎實推進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有效助力了學科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創新性變革,豐富了教育場景和教學手段,塑造了教育教學評價的新模式,也為教育普惠均衡發展貢獻數字科技的力量。作為國家級數字化學習平臺的同時,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也是當前世界上最大的數字教育資源中心,據統計截至2023年2月10日,平臺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平臺總瀏覽量超過67億次,訪客量超過10億人次[6]。平臺不僅擁有豐富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更注重在重點領域提供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其中包括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等子平臺。設置了九大應用場景支持教師研修和學生學習,如雙師課堂、作業活動、答疑輔導、教師研修等。平臺在試運行后增加了課后服務,教師研修,教改實踐等資源模塊,進一步強化了服務“雙減”政策落實的實際需求[7]。其中“課后服務”場景分為六大模塊,包括科普教育、體育鍛煉、文化藝術、經典閱讀、研學實踐和影視教育。在此背景下聚焦學生的課后服務提質增效,探討如何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破解當前課后服務面臨難題,賦能課后服務創新路徑有一定的現實價值和時代意義。

一、現實困境:我國中小學課后服務面臨的問題

課后服務作為“雙減”政策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然成為國家新開辟的第二素質教育陣地,也是學校進一步強化和踐行新課標理念,大力推進教學變革、轉變育人方式、切實提高育人質量的新發地[8]。當前許多省市通過開展跨學科、多樣態的教學活動來豐富學生的課后學習生活,使我國課后服務逐步由“求量求存”向“求質求優”轉型升級。各地中小學實施課后服務的過程中的現實問題需要政府、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等多元協同和多方協調,才能有效落實“雙減”政策中綜合育人和實踐育人的統一[9]。然而要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就需要有豐富的配套資源,個性化學習的支持平臺,完善的評價督導機制等,還需要解決區域課后服務質量推進不一、城鄉發展不均衡等教育公平問題。因此有必要對當前我國中小學課后服務轉型升級過程中面臨的主要現實困境進行梳理和分析。

(一)課后服務資源匱乏且服務形式單一

課后服務中資源匱乏成為了當前開展課后服務課程的重要難題,多元化、個性化的課后服務資源既是課后服務的堅實保障也是學生獲取高質量教育的物質保證[10]。高質、多樣的課后服務內容應滿足學生多方面的學習需要,與零散、隨意的教學活動相區別的,其內容既要有嚴密的系統性和組織性,又要考慮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系統規范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11]。我國部分地區學校由于在政策、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缺乏資源,資源開發意識薄弱,難以帶動課后服務中教育主體的積極性[12]。近年來學界對于“雙減”政策落實后的課后服務的相關研究較為關注,通過對課后服務的現狀調查發現大多數學校主要是以學科教學的作業輔導為主、以社團興趣活動為輔。在作業輔導環節常常出現繼續學科教學或集體補課,無法提供個性化的作業輔導;而興趣活動在整體設計、資源支持、設施保障等方面均不能滿足現階段學生全方位教育和培養的需要[13]。課后服務內容設置零散、結構混亂、模式單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見其影未見其形,只見參與活動未真正發展思維和提升能力。課后服務的內容設計主要以學科知識授導為主,而文化科學類、興趣技能類活動相對匱乏,無法有效地開展具有差異性和豐富性的活動設計,更無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還有研究認為當前我國課后服務無法實現高質量構建的很大原因在于學校資源供給不足,沒有充分利用校內外公共服務資源、網絡優質資源,資源供給機制不健全等[14]。由此可見,學校課后服務開展中的問題之一是缺乏多樣化、個性化的資源供給,導致學校課后服務類型覆蓋面不廣、服務形式趨于單一化,最終難以充分實現課后服務的育人作用。

(二)區域推進差異化且城鄉水平差距大

在課后服務開展的過程中,我國中西部地區與東部發達地區推進的差異化明顯。東部發達地區學校師資結構完善,各個學科師資相對充足,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科普類、體育類、藝術類、人工智能類等多種較為豐富的實踐興趣類活動課程,能夠滿足學生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的社團活動。然而與東部發達城市學校相比,西部地區尤其是縣域以及偏遠鄉村由于財力、人力不足等原因,師資相對來說結構性短缺,較為缺乏藝術和科學等學科教師。加之優質的教育公共資源不能精準化的供給到偏遠地區學校,導致學生課后生活呈現出“空虛”現象:課后資源貧瘠與課后活動單調、學生和家長都對課后生活不滿意等[15]。另一方面城鄉的課后服務水平差距也比較大。鄉村教師結構性缺編現象依然嚴峻,許多鄉村學校甚至很難開足開齊國家規定的音體美課程,更無法開設多元化的興趣實踐類活動課程。有學者在關于因地制宜開展鄉村小學課后服務研究中也提到要建設鄉村全方位的課后服務環境,需要優質的師資力量推動鄉村課后服務的長足發展[16]。鄉村學校由于所處生態環境的限制和復雜性,教育資源供給更為受限,多元化的課后服務資源供給保障環境有待建設。有學者認為鄉村課后服務難以開展的一方面重要原因是資金上承受著巨大壓力,相比城市學校基礎設施較差,缺乏多樣化的可能性,也無法依托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形成了理想的課后服務供給與現有資源的脫嵌[17]。2021年教育部發布基礎教育相關數據中,雖然課后服務相對2020年有所提升,全國共有10.2萬所學校、6496.3萬學生參與了課后服務,城區覆蓋率為75.8%,然而仍然有2800多個縣級區域未提及[18],2022年教育部發布提及我國課后服務已經實現100%全覆蓋,但是課后服務城鄉教育資源差異大依然成為深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中之重[19]。

(三)課后服務評價機制缺失且未體系化

“雙減”政策在全國各地中小學落實后學生參與學校提供課后服務的人數大幅增加,但課后服務供給保障制度化進程緩慢[20],學生參與課后服務的質量實效和評價機制有待進一步考證。有學者認為由于大多數學校對課后服務還處于探索階段,存在著單一化、雛形化等問題,導致許多家長對此持懷疑態度,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科學有效的活動評價標準、未形成健全的質量評價體系、無法及時獲取反饋數據、缺少適配的評價方式來指導活動的設計和開展,因此也致使課后服務質量參差不齊[21]。有學者強調創新課后服務評價體系,要建立一套完善、科學的評估體系來實現課后服務高質量、多元化的質量評價[22][23] 。此外,也有學者認為要提升課后服務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要堅持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三大原則,從而提升評估結果的信效度[24]。整體來看,目前課后服務質量評價機制尚有待完善,課后服務評價保障的指標體系需要進一步建構,也缺乏利用技術對課后服務過程數據獲取與結果評價反饋的實踐探索。

二、實然可能: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賦能“雙減”課后服務提質增效

2022年1月,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強調,持續推進教育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建設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25]。黨的二十大首次將“教育數字化”寫進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為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發展教育數字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6]。教育數字化轉型在業務流程再造和學校組織重塑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數字化也成為了賦能“雙減”政策落實和課后服務路徑創新的關鍵力量。“雙減”中明確指出,要充分利用各級在線平臺向學生免費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學習資源。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功能持續完善、數字教育資源全面豐富,為創新“雙減”教育模式和提升課后服務質量提供了數字基座和實然可能。從技術支持的可靠性來看,以數字技術構建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平臺,在為推進“雙減”工作中可提供有效支撐,保障課后服務優質資源供給、教學模式優化和轉型升級等;從服務資源的權威性、覆蓋面的廣泛性以及獲取的便利性等方面來看,智慧教育平臺更是實施“雙減”政策課后服務的重要信息化資源支撐。

(一)智慧教育平臺提供了豐富的課后服務資源

“雙減”中減輕學生作業負擔逐漸落實的同時,學生及家長對于多樣化且高質量的資源需求也在持續上升。課后服務需要開發重組和高效利用優質課程資源,協同多方力量保證優質資源供給,豐富課后服務內容。面向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資源的內容不僅僅包含語、數、外等配套課程知識,還涵蓋了滿足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所需的科學教育類資源和豐富多樣的跨學科興趣教學資源,從而賦能學生個性化學習,發展核心素養,涵養科學家思維;教師和學生作為資源使用的主體對象,可以充分利用平臺的靈活優勢,隨時登錄平臺獲得相關幫助,賦能教師開展教研活動組建教研共同體、滿足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個性化發展需求。因此,引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優質且豐富的資源,能有效拓展課后服務資源的現實需要。

(二)智慧教育平臺助力城鄉課后服務均衡發展

資源設施保障不足與優質師資分布不均衡是當前鄉村課后服務難以開展的主要原因,僅靠學校單方面開展起來的課后服務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相關部門加大投資改善基礎設施的同時,多方協同積極探索利用數字化和信息技術,引入國家智慧教育資源平臺,鼓勵推進城鄉教育線上線下跨區域幫扶機制,緩解薄弱地區課后服務開不齊、開不好的問題。對于教育資源相對欠缺的偏遠地區來說,加速推動線上線下雙線混融發力的方式是促進教育公平的迫切需求,而此方式需要以智慧教育平臺提供支撐,才能發揮優質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鄉村課后服務的順利開展。對于薄弱地區的教師而言,缺乏開展課后服務的經驗和實踐,而智慧教育平臺可為教師提供在線研修培訓,打破優秀教師資源在網絡學習空間流動的阻礙,推動經驗交流,幫助教師解決課后服務教學開展的困境。因此,充分結合利用智慧教育平臺功能支持的服務,能有效助力鄉村課后服務均衡發展的現實需要。

(三)智慧教育平臺支持實現課后服務智能評價

為進一步落實課后服務工作、推動課后服務的提質增效,建立科學的課后服務評價機制是切實開展課后服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教育評價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基于數字化、智能化的教育評價新趨勢已出現。智能技術賦能的評價方式相較于傳統教育評價更能保證教育評價的有效性和公平性[27]。為了完善課后服務評價體系的科學性、精準性和實用性,保障評價結果更全面、更及時、更公正,利用智能技術深入挖掘評價數據的教育價值、及時進行反饋評估與改進是做好課后服務的有力保障。智慧教育平臺智能化評價工具能夠科學客觀的促成評價過程與結果更加規范化、標準化,實現整個教育評價體系的有效運轉。同時這也有助于提高教師基于數據的評價素養,為有效開展課后服務提供最優化、科學化、精準化的決策支持。因此,借助智慧教育平臺的智能技術評價支撐,是提升課后服務智能化評價的現實需要。

三、可為路徑: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促發課后服務創新

隨著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數字化推動教育系統組織結構變革,數字技術賦能各級各類教學模式創新的實踐案例不斷涌現。智能化、數字化的課后服務模式是新的發展態勢,也是推動學校教育數字化轉型、精細化服務和個性化建設的保障。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應用和無縫嵌入,使得數字化學習平臺不僅能夠實現遠距離教學,并且能夠精準地識別和收集學習數據,從而實現對學習者全面和敏銳的掌握。加快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豐富的課程資源與智能化評價工具等,融合新興信息技術實現精準個性教學,創新數字化賦能“雙減”課后服務的可為路徑是目前實踐發展需求。本研究以“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為研究支持案例,對平臺中課后服務資源內容、應用情況、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分析,基于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愿景目標,探索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支持課后服務開展的實踐路徑,如圖1所示。

(一)基于智慧平臺的個性化學習資源精準推送

智慧教育平臺作為國家教育公共服務的權威性和綜合型平臺,匯集了豐富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同時保證了用戶學習資源獲取渠道的普惠性,解決了優質資源分散與用戶學習找資源難的問題,為課后服務的優質教學資源推送提供了充分支撐。教師可利用平臺功能實現資源的推送,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如圖2所示。

智慧教育平臺在線資源的推送強調人本、共享、開放、創新等元素,以更加個性化形式來賦能學生課后服務。目前平臺支持教師高效靈活的組建課后服務活動,并不斷完善、更新和補充課后服務內容,為家長和學生提供選課服務,從而實現學習資源的精準推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也可根據學生個性化需求為學生組合定制系列課程,并鼓勵學生持續參與學習,保障個性化學習的連續性和系統性。隨著平臺算法和數據分析模型發展成熟,可以對學習行為和學習習慣進行分析,結合平臺資源的特點,對各類資源進行分類標記和索引,通過機器學習算法訓練優化,實現對學生準確提供對應需求的資源,對學生使用的學習資源進行評估,收集學生的反饋和評價,并根據評估結果不斷優化和改進個性化推薦服務。

(二)應用優質資源助力課后服務教學模式轉型

國家智慧平臺的應用提升了學校數字化支持服務能力,為學校提供了及時多樣的技術支持服務,有效保障了師生獲取優質資源。學生的學習空間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間,也包括虛擬空間。國家智慧平臺不僅有六個板塊的優質資源,同時鏈接國家博物館、數字科技館、“數字敦煌”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部分高校的線上博物館。與此同時,利用XR擴展現實技術(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和混合現實MR),建立全方位的虛擬學習空間,使學生能夠在虛擬現實空間體驗各地區的科技文化資源。虛擬空間成為學生的“元宇宙”,它滿足學生的多元學習需求、輔助學生認知發展、助力科學科普知識和跨學科知識的學習,更好的服務于學生的自主探究、泛在學習,從而形成智能化的教學服務模式。

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通過全面開放的公共服務為學生平等的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提供了多元技術融合的數字化保障,數字化資源的共享機制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依托平臺優質資源優勢,海量的優質資源可以通過城市傳遞到農村中小學,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高鄉村教育質量和育人成效。針對鄉村師資匱乏和學生學習支持服務不足的現狀,教師可通過開展平臺線上教研活動,以名師工作站、學科教研、專家指導等組建教研共同體,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借助平臺數字資源助力鄉村教師有效開展課后服務,實現跨區域幫扶,促進優質資源共享,使教學效益得到區域大范圍延伸。通過在線直播與遠程輔導等方式為鄉村中小學提供優質教學服務和課后輔導服務,建立“云上學校”,不僅可以突破時空限制,打造線上線下雙向結合的混融教學服務模式,還能加快鄉村教育質量提升,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三)搭建基于平臺的智能化課后服務評價體系

為規范課后服務課程質量監測機制,教師可通過平臺課后服務資源欄目查看并挑選與課題相關資源,并將相關資源共享到所創建的課程群中,鼓勵選擇本課的學生學習,并在規定時間完成課程任務。教師可利用課后服務專欄中的課程家校群統計功能,收集家長對于課程的滿意度與改進意見,定期發起投票,設置相關的投票問題,家長可選擇匿名投票,自愿發起投票,完成課程滿意度回復。了解家長對當前課后服務課程的反饋意見,為學校課后服務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及人員安排提供參考。通過調動和發揮家長的作用,促進家校資源評價體系的建設。

通過智能化數據過程監督能夠提供及時反饋實現課后服務質量動態監測與管理。平臺數據分析統計后的可視化反饋為課后服務的科學評估提供了更為多元化和精準化的評價指標。平臺系統智能化的統計分析為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規律等提供數據支撐,實現科學的描述性分析。可視化圖譜數據的評價結果更加直觀、生動、精確,為教師提供實時、準確的反饋信息。通過對數據的深度挖掘,如學習風格分析、學習行為分析、認知水平等,從而實現個性化教學。平臺課后服務課程評價所建立的多維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多方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鼓勵師生自評、引導家長參與評價,構建了多元開放的評價體系,促進課后服務的有效實施和良性發展。

四、對策建議: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推動課后服務可持續發展

“雙減”政策是目前社會持續關注教育熱點問題,如何切實的提高課后服務的創新路徑是“雙減”政策深化推進的關鍵。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賦能課后服務是促進其有效開展的基礎性保障,在用好智慧教育平臺優質資源的基礎上,還要高效利用智慧教育平臺資源開發多樣化課程服務活動;構建基于智慧教育平臺線上線下混合的課后服務樣態;形成多元共同體推進智能化課后服務評價反饋常態,提高優質課后服務的覆蓋面,保障課后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持續性。

(一)高效利用智慧教育平臺資源開發多樣化課后服務活動

智能化、泛在化和社會化的網絡學習環境中,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出現為學校教育提供具有權威且高質量的優質資源。課后服務課程的設計、實施與評價過程,需要數字資源和數字技術的加持。學校要整合資源,充分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建立基于公共服務平臺的服務支持體系,既有效解決教育教學資源精準對接的供需難題,又能使師生有效利用數字化學習資源,充分挖掘藝術、科學、勞技等領域的課程資源,并結合在校情況以及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學生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針對課后服務中作業輔導這塊任務,可以利用平臺建立學生作業提交和批改的數字化管理系統,通過網頁或移動端應用,方便教師進行批改和評分,并在平臺上反饋學生的成績和評價,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便捷的作業管理服務。平臺可以通過學生個人信息和學習數據的分析,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其個性化需求的教學資源和服務,例如個性化作業定制、錯題集綜合、練習冊推送等。在“雙減”政策明確提出,學校要為課后服務提供多層次的資源,就必須建立高質量、多元化的課后服務課程體系,同時還要從更高層次考慮學生的創新能力、思辨能力、核心素養的培養,滿足學生對課外拓展、實踐活動、綜合素質發展等多樣化學習需求。因此,學校在充分利用和推廣現有智慧平臺資源的同時,也充分挖掘校本資源優勢,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將課后服務與校本課程相結合,把當地文化引進校園,陶冶學生情操。同時,教育管理部門需要加強課后服務的頂層設計,以現代化治理的視角完善課后服務的發展機制,統整多元化和個性化的資源共享,推進整合課后服務優質課程資源開發,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課后服務活動。

(二)構建基于智慧教育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課后服務樣態

在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的基礎上,持續做好優質資源的推送工作,積極探索和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形式的課后服務新模式,豐富課后服務形式,提供課后服務質量。首先,教育管理部門可以利用平臺上的網絡研修推進城鄉教師隊伍一體化發展,打破學校與學校、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界限,打造線上和線下的雙向混融的課后服務保障體系。其次,學校通過建立學生在線學習社區和線下學習小組,實現線上和線下互動和交流。在線平臺資源供給營造出開放式的在線學習新場域,在線輔導可以為落后偏遠的鄉村地區提供優質課后服務跨區域幫扶,幫助鄉村學生解決學習問題,實現教育公平。然后,針對鄉村薄弱學校、師資匱乏、課程資源不齊等問題,區域教育機構可以積極構建在線課后服務平臺,組織區域內優秀教師開展在線互動、交流、答疑,與落后地區學校進行線上平臺對接。最后,學校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持開展教學實踐,聯合多方力量加強和保障對線上教學資源的使用和建設,既能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又能讓學生通過平臺課程的探索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活動,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后服務的學習中。

(三)形成多元共同體推進智能化課后服務評價反饋常態化

在提高課后服務質量的同時,對課后服務進行有效的評價,是引導課后服務質量得以有效發揮育人作用的關鍵。學校充分利用智能技術的優勢,對傳統教育評價進行革新與發展,提高教育評價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才能真正實現科學、客觀和高效的評價反饋,促進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課后服務課程的開展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因此,學校可以采取階段性跟蹤、監控等方式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其一,基于智慧教育平臺的智能技術手段,使得課后服務課程的評價更加科學精準化,同時教師、學生個體、家長等多元化主體可形成“評價共同體”,多視角反應評價對象的綜合表現,全面客觀呈現評價結果,以保證教育評價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其二,利用平臺系統及各類智能硬件設備對評價數據進行全過程、全方位、多維度的采集,不僅能改變了以往人工采集記錄的方式,而且可以伴隨式獲取評價數據;其三,利用平臺通過數據融合、數據分析等技術,可實現最優化的多模態數據診斷分析,從而實現精準的評估和測試;其四,基于智能技術的平臺實現過程性評價數據的反饋,可形成可視化圖譜,為教師提供直觀、實時、準確的反饋信息,使評價結果更加生動精準的呈現便于理解感知,從而為及時調整課程內容和活動設計提供基于數據的科學依據。

五、結語

在教育全面數字化轉型的時代背景下,智慧教育平臺借助數字技術和數字資源賦能“雙減”課后服務,提供優質均衡、智能個性的教育服務。我國中小學可以充分應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擴大優質資源支持供給渠道,實現優質資源供需精準匹配,基于數字化技術為學生提供靈活普惠的服務支持。同時結合線上線下混融的教學模式,實現優質資源的區域共享,促進課后服務均衡發展,加快落實“雙減”政策下的教育變革。

參考文獻:

[1] 教基一廳[2017]2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Z].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 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2021-07-24.

[3] 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4] 唐曉輝,趙艷林等.高質量中小學課后服務方案設計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2,350(6):29-34.

[5] 教育部.以教育數字化戰略引領未來——教育部舉行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啟動儀式[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 moe_1485/202203/t20220328_611461.html,2022-03-28.

[6] 王鵬,施雨岑等.在數字變革中創造教育的美好未來[N].新華每日電訊,2023-02-13(02).

[7] 教育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發布新增課后服務等4類資源[EB/OL].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251/mtbd/202203/ t20220301_603487.html,2022-03-01.

[8] 龔鄭勇.“雙減”背景下新課標的理念、任務及實踐保障[J].教學與管理,2022,(30):6-9.

[9] 康麗穎.促進兒童成長:課后服務多元主體協同育人探討[J].中國教育學刊,2020,323(3):22-26.

[10] 李金國,佘祎等.縣域城區小學課后服務的困境、歸因及路徑選擇——基于湖南省慈利縣L小學的個案研究[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22,22(4):21-28.

[11] 羅濱,高淑英.“雙減”背景下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思考[J].基礎教育課程,2022,(1):9-14.

[12] 晉銀峰,孫冰冰等.中小學課后服務的歷程、問題與展望[J].教育科學研究,2021,(11):5-10.

[13] 楊德軍,黃曉玲等.“雙減”背景下學校課后服務課程實施現狀及發展建議——基于對B市285所學校61326名學校管理者及師生的調查分析[J].中小學管理,2022,(7):36-40.

[14] 李寶慶,紀品.“雙減”背景下高質量課后服務課程建設的創新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22,42(11):65-73.

[15] 陳露珠,陳小芳等.鄉村小學生課后教育問題及其對策研究——基于廣東省汕頭市3個鄉村的調研[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1,41(5):101-112.

[16] 李彥華.因地制宜開展鄉村小學課后服務[J].人民教育,2022,(Z3):73-74.

[17] 何經緯,嚴登才.“脫嵌與重塑”:鄉村學校課后服務實踐困境及優化路徑——基于皖北S鎮初級中學的個案研究[J].基礎教育,2022,19(3):59-68.

[18][19] 教育部.深入推進課后服務,支持探索暑期托管,切實發揮學校課后育人主渠道作用通知[EB/OL].http://www.moe.gov. cn/jyb_xwfb/xw_fbh/moe_2606/2021/tqh_210713/sfcl/202107/ t20210713_544274.html,2021-07-13.

[20] 馬瑩.中小學課后服務供給保障的制度建構[J].中國教育學刊,2022,347(3):21-28.

[21] 周升亮.初中課后服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教學與管理,2022,(13):15-18.

[22] 史大勝,李立等.“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課后服務研究:現狀、問題與對策——基于云南省H市九縣一區的調查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22,430(11):17-22+31.

[23] 游學軍.“雙減”背景下小學課后服務質量提升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21,(32):9-12.

[24] 付衛東,郭三偉.“雙減”格局下的中小學課后服務:主要形勢與重點任務[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24(1):68-76.

[25]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EB/OL].http://www. 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12/ content_5667817.htm,2021-12-12.

[26] 于娜.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推動高校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A].劉邦凡.第十屆公共政策智庫論壇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秦皇島:河北省公共政策評估研究中心,2022.159-161.

[27] 柯清超,鮑婷婷等.“雙減”背景下數字教育資源的供給與服務創新[J].中國電化教育,2022,(1):17-23.

作者簡介:

柳立言: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教育信息化、教師專業發展。

龍安然: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信息化、學習科學。

安敏: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數字化學習、信息科技教學。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Path of “National Smart Education Platform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o Empower “Double Reduction” After-school Services

Liu Liyan1,2 , Long Anran1, An Min1

(1.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 Guyuan 756000, Ningxia; 2.Faculty of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rtact: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reducing the burden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has become a new trend in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Therefore, after-school services are an essential part in implementing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At present, Chinese after-school services face many problems including the lacking of service resources and single service forms and the serious differentiation of regional promotion. There is a larg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levels, so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system need to be improved. Based on analyzing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after-school service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the study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smart education platform to empower after-school services. Using the case analysis method, this study try to figure out how to use the “National Smart Education Platform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o improving, transforming and developing the quality of after-school services. In order to achieve above goals, we should use the smart platform resources effectively to develop all kinds of after-school services activities, build a platform-based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after-school service model.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intelligent after-school services evaluation mechanism supported by the smart platform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after-school services in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Keywords: "Double Reduction"; after-school services; smart education platforms; innovation path

責任編輯:趙云建

猜你喜歡
創新路徑
淺談新形勢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創新路徑
麗水網“問政直通車”:網絡媒體問政平臺的創新性發展路徑
中國記者(2016年9期)2016-12-05 02:29:01
出版企業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創新路徑選擇
智富時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4:20:30
非遺視角下魯中地區民間文學的生存現狀與創新發展路徑研究
文教資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3:20:30
基層醫院工會工作的創新思考
辦公室業務(2016年9期)2016-11-23 08:59:46
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創新路徑研究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37:33
“互聯網+”時代經濟新聞宣傳工作的發展路徑探析
極致新聞:回歸受眾本位的創新路徑
以網絡為載體的政府管理模式創新路徑分析
新形勢下高校安全穩定工作創新路徑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29: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偷拍一区|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无码人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国产精品一线天|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国产青青操| 国产在线小视频|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欧美日在线观看| 欧美福利在线|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苍井空|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的视频网站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欧美色99| 无码'专区第一页| 中文字幕伦视频|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尤物视频一区| 91精品国产一区|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五月婷婷丁香色| 国产另类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色综合中文|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网站色7777|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麻豆a级片|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少妇精品网站| 亚洲视频影院| 97在线公开视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 无码国产伊人|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色综合手机在线|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色综合五月| 自拍欧美亚洲|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99爱在线|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色|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69视频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