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摘 要】目的 觀察預見性護理應用于乳腺癌整形保乳術后對患者乳房美觀度的影響。方法 選擇2022年5月-2023年2月于我院行乳腺癌整形保乳術的4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2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給予預見性護理,比較兩組乳房美觀度、乳房美容效果及心理狀況。結果 研究組乳頭縱向移位距離、乳頭橫向移位距離、乳房凹陷程度、瘢痕增生、乳房對稱性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乳房美容優良率為90.91%,高于對照組的59.09%(P<0.05);研究組護理后HAMD評分、HAMA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為乳腺癌整形保乳術后患者提供預見性護理能有效改善乳房美容度,提升乳房美容效果,有利于調節患者的不良情緒,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乳腺癌整形保乳術;預見性護理;乳房美容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23)11-0127-04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on Breast Aesthetic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for Breast Cancer
LI Chao
(Anesthesia Resuscitation Room,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 310009, Zhejiang,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on breast aesthetics after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for breast cancer. Methods From May 2022 to February 2023, 44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lastic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for breast cancer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22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predictive nursing. The breast aesthetics, breast aesthetics effect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nipple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distance, nipple transverse displacement distance, breast depression degree, scar hyperplasia and breast symmetry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breast aesthetic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0.91%, which was higher than 59.09%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nursing, the HAMD score and HAMA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Predictive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fter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breast aesthetics, enhance breast aesthetics effect, and help regulate patients bad mood,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for breast cancer; Predictive nursing; Breast aesthetics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手術為治療乳腺癌為主要方法,需要盡早發現、盡早治療,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傳統的乳腺癌根治術治療容易給機體帶來較大傷害,因乳房缺失,患者面臨較大的心理負擔,不利于促進術后的恢復。如今,為了能保持乳房形態,臨床實現了微創醫療和美容醫療整合。乳腺癌整形保乳術利用整形美容科技進行重塑,能切除癌變腺體,同時有效保留乳房。乳腺癌整形保乳術和傳統的切除術相比,術后乳房美容效果更好,能有效降低復發率。然而,手術也存在一定風險性,且患者由于過度擔心預后而易出現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嚴重者甚至出現應激反應,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手術效果也無法得到保障。因此,在乳腺癌整形保乳術圍術期給予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預見性護理(predictive nursing)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通過預見小組提供的各個措施,能對患者實際情況進行評估,并給出有效的預防措施,可有效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發生風險,以確保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1]。基于此,本研究結合2022年5月-2023年2月于我院行乳腺癌整形保乳術的44例患者臨床資料,旨在探究預見性護理對乳腺癌整形保乳術患者乳房美觀度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2年5月-2023年2月于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行乳腺癌整形保乳術的4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均經病理切片確診為乳腺癌;均為單側病變;腫瘤病灶直徑為3 cm以下;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腫瘤出現轉移者;存在其他系統疾病者;合并精神疾病,認知異常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22例。對照組年齡26~67歲,平均年齡(40.42±0.21)歲;病灶直徑1~4 cm,平均直徑(2.24±0.42)cm;乳腺癌分期:Ⅰ期16例,Ⅱ期6例。研究組年齡27~67歲,平均年齡(40.43±0.22)歲;病灶直徑1~3 cm,平均直徑(2.23±0.41)cm;乳腺癌分期:Ⅰ期15例,Ⅱ期7例。兩組年齡、病灶直徑及乳腺癌分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比。
1.2 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術前協助患者進行各個檢查,做好充分準備工作,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術后進行傷口處理,確保敷料具備無菌性,詳細分析患者的生命體征、傷口顏色、溫度以及滲血情況等。囑患者保持合理飲食,使病房內獲得充足光線、清新空氣。
1.2.2研究組 給予預見性護理:①創建預見性護理小組,設經驗豐富的護士長為小組長,資質較長的護士為小組成員;②護士長在期間發揮指導作用,展開專業會議,分析乳腺癌整形保乳術后患者遇到的護理問題、護理需求及科室內情況等,分析可能影響患者乳房美容效果的因素,并做出護理計劃;③在積極指導下,綜合全科內容分析和確定護理方向,在醫學數據庫中進行有關資料查詢,按照實際情況給予干預措施,加強對護理質量的優化;④還需要對預見性護理措施具備的可行性、實用性進行評估,促使其滿足護理需求,同時結合患者的實際問題對其有效處理;⑤分析患者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如:傷口出血、水腫、皮瓣壞死等情況,并詳細記錄;術后需加壓包扎,需詳細觀察患者的滲血量,分析出血位置,在醫生指導下對其有效止血;若切口和患側肢體位置出現水腫,可協助患者將患肢抬高,以促進靜脈回流,從而減輕水腫;還需做好換藥護理,對傷口滲出物的顏色、性狀、氣味等詳細記錄,并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傷口感染等情況;⑥對患者的皮瓣顏色、溫度進行觀察,分析皮瓣血運情況;期間可以用手指按壓皮瓣,手指抬起后綜合按壓位置的顏色恢復情況、皮膚回彈情況等,分析是否有皮下積液、皮瓣壞死情況等,局部使用酒精濕敷,以促進皮瓣血液循環,保證皮瓣存活率;⑦告知患者做好患側肢體的功能訓練,按照一定計劃循序漸進完成,如果發現患者感覺不適,則需要降低鍛煉強度。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乳房美觀度、乳房美容效果及心理狀況。
1.3.1乳房美觀度 通過測量患者的乳頭縱向移位距離、乳頭橫向移位距離、乳房凹陷程度、瘢痕增生、乳房對稱性進行評估其乳房美觀度,按照1~4分評分,分值和乳房美觀度成正比。
1.3.2乳房美容效果 優:患者乳房對稱性好,手感彈性,能自然向兩側展開,且無法觸及假體;良:患者乳房基本對稱,手感一般,能向兩側自然展開;差:患者乳房無法向兩側展開,觸感不佳,能感覺到假體為差。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3.3心理狀況 分別于護理前后應用漢密爾抑郁自評量表(HAMD)和漢爾密焦慮自評量表(HAMA)評估,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乳房美觀度比較 研究組乳頭縱向移位距離、乳頭橫向移位距離、乳房凹陷程度、瘢痕增生、乳房對稱性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乳房美容效果比較 研究組乳房美容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心理狀況比較 研究組護理后HAMD評分、HAMA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從世界范圍內疾病情況調查分析,我國乳腺癌發病率較高,乳腺癌疾病大多數為浸潤性生長,且存在的侵襲性比較強。目前,臨床治療乳腺癌的主要的方式有手術、化療、分子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等,一些患者經過化療后,會出現不同情況的脫發、體質量降低以及閉經或者性功能障礙等,無法保證患者生命質量。針對早期乳腺癌患者,臨床常選擇手術治療,一般應用傳統保乳術、整形保乳術。從近幾年實際情況發現,乳腺癌疾病發病率不斷提升,且不斷趨于年輕化。傳統治療乳腺癌疾病常采用乳腺癌切除根治術,該方法雖然能將腫瘤組織徹底清掃,但創傷較大,對機體的損傷較大。加上乳腺是女性的主要特征,乳房切除將給女性體貌帶來較大改變,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發展[2]。乳腺癌根治切除術給患者帶來的心理應激反應較大,如:焦慮、抑郁等,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3]。如今,人們更加注重外在美觀,對治療后的美容效果提出更高要求,乳腺癌整形保乳術有效滿足了臨床的腫瘤臨床要求和整形美容要求,在早期乳腺癌治療中成為主要方法。乳腺癌整形保乳術治療乳腺癌的效果良好,是整形美容外科聯合腫瘤外科的治療方法,但手術仍屬于侵入性操作,術后若處理不合理,容易導致相關并發癥發生,無法有效保證乳房美容效果,使患者面臨較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影響最終治療效果[4,5]。經研究分析[6,7],在乳腺癌整形保乳術中應用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傳統的護理工作僅僅關注臨床經驗和專業護理,未全面分析多學科交叉性,對存在的并發癥、不良反應不具備一定預見性,無法將其危險因素消除,從而導致護理不良事件不斷增加。預見性護理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將其應用于乳腺癌整形保乳術后,能綜合實際護理需求和目標提出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提前預知存在的護理風險,從而避免相關并發癥發生,促進護理質量和護理滿意度的提升[8]。經科室內實際情況分析,預見性護理措施具備一定可行性和實用性,有效干預后還需再次評估護理措施,結合護理中產生的新問題逐漸優化,使護理工作中的各個措施達到一定連續性和可行性,從而促進患者快速康復[9-11]。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乳頭縱向移位距離、乳頭橫向移位距離、乳房凹陷程度、瘢痕增生、乳房對稱性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乳房美容優良率為90.91%,高于對照組的59.09%(P<0.05);研究組護理后HAMD評分、HAMA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針對乳腺癌保乳術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乳房美觀度,提高乳房美觀效果,有利于調節患者的心理狀況,與張祎等[12]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預見性護理通過臨床有效評估,詳細觀察患者的皮瓣顏色、溫度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計劃,提前預知存在的護理風險,并給予相應的干預措施進行有效處理,有利于積極控制危險因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能夠保證手術治療效果,對于提升術后乳房美觀度具有積極意義[13-15]。
綜上所述,為乳腺癌整形保乳術后患者提供預見性護理能有效改善乳房美容度,提升乳房美容效果,有利于調節患者的不良情緒,值得臨床應用。
[1] 歐陽軍力,劉東辰,張麗君.基于健康行為改變整合理論的延續護理在乳腺癌患者整形保乳術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21,30(8):163-166.
[2] 黃小玉.手術室整體護理聯合保溫護理對行乳腺癌手術患者心理狀態和術中低體溫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1,7(3):128-130.
[3] 楊春玲,程然,康洪翡.漸進式健康教育聯合同理心理護理對乳腺癌術后乳房整形患者美容效果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中國美容醫學,2021,30(2):167-170.
[4] 李思,馬彩霞,郭慧.手術室保溫聯合舒適護理對乳腺癌患者核心體溫及不良情緒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21,28(21):269-272.
[5] 杜紅,尚亞婷,王紅梅.心理干預配合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整形保乳術圍手術期的效果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18,27(10):144-147.
[6] 彭翠娥,李贊,周波,等.1例乳腺癌術后復發伴左腋窩潰瘍全臂叢損傷患者行個體化3D打印保肢修復重建術的護理[J].護理學報,2017,24(22):61-62.
[7] 黃曉群,胡會英,劉巧劌,等.常規乳腺癌保乳術與射頻消融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比較[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15):2025-2030.
[8] 董惠玲.預見性舒適護理對乳腺癌PICC置管化療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生存質量及依從性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22):3025-3028.
[9] 劉月,張青月,于林桐,等.老年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決策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理學報,2022,29(21):67-70.
[10] 王燕,閆迪,莊淑梅,等.乳腺腫瘤外科護士在手術決策輔助中的核心能力評價指標的構建[J].中國護理管理,2022,22(11):1643-1649.
[11] 朱珍玉,張鳳.集束化護理對硅膠假體隆乳術后并發癥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療美容,2022,12(4):47-50.
[12] 張祎,張麗,羅婉婷.預見性護理對乳腺癌整形保乳術患者術后并發癥及乳房美容效果的影響[J].中國醫療美容,2020,10(6):115-117.
[13] 陳周珍,何波,丘漢彬,等.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在大血管腔內隔絕術后重癥監護中的應用[J].山西醫藥雜志,2022,51(9):1068-1071.
[14] 蔣璐璐,王喜益,徐潔慧,等.智能交互式護理信息支持系統的構建及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23,58(6):654-661.
[15] 郭員志,張紅梅,趙培,等.乳腺癌術后淋巴水腫預防與護理的循證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23,58(7):773-781.
編輯 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