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海明
摘 要:現代科技的發展為中小學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手段,能有效提升教學的效果。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豐富了教學資源,創新化學課堂教學形式,提升化學教學活動的效果,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接觸、理解并掌握化學知識。對此,文章從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優勢出發,探討信息化視野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狀況,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如何在信息化視野下做好初中化學課堂的教學優化設計,使信息技術真正與化學課堂教學相融合。
關鍵詞:信息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優化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4-008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4.029
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進行高效學習提供了有力支撐,但是現階段信息技術在化學課堂中的應用效果還有待提升,亟須教師樹立信息化意識,做好課堂教學優化。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優勢
(一)豐富化學課堂教學資源,方便學生理解化學知識
化學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豐富化學課堂教學資源,方便學生理解化學知識。在化學科目中,有許多化學知識與化學實驗密切相關,而部分化學實驗周期較長、過程復雜且危險系數高,教師無法在課堂上通過實驗的方式講解知識,此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集相關的教學視頻,而后借助信息技術軟件對視頻內容進行剪輯加工,并通過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上呈現化學實驗視頻,使學生更加直觀地觀察化學反應,理解其中的化學知識。同時,通過視覺、聽覺雙重刺激可以使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印象更加深刻,有利于學生牢固掌握化學知識。
(二)推動多種教學模式應用,豐富化學課堂教學活動
在信息化背景下,各類現代化教育模式不斷涌現,但是受教學條件限制,應用效果并不理想,而信息技術的加持可以使這些教學模式順利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例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和化學知識通過圖片、視頻的形式引入課堂,如鐵制品生銹、酸雨腐蝕金屬物品等,通過展示生活中的化學反應,實現化學科目的生活化教學。再如,通過視頻展示化學實驗,創設實驗情境,讓學生觀察化學反應,借助信息技術實現實驗教學和情境教學[1]。
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豐富化學課堂的教學活動,如應用微課教學,將化學知識點濃縮于一個5~8分鐘的短視頻中,在課堂教學期間播放,讓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集中學習。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能夠以更高效的狀態、更活躍的思維學習化學知識。再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期間展示本節課化學知識的思維導圖。教師事先利用X-Mind制作思維導圖,將其中的關鍵知識點空出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期間通過搶答活動填寫,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思維并增強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的學習體驗。
二、信息化視野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師教學理念有待更新,過多干預學生學習行為
信息技術的本質是工具,而工具能否有效發揮作用,關鍵在于使用者的使用理念。化學教師是信息技術的使用者,其教學理念直接影響信息技術在化學課堂中的應用效果。從化學課堂教學現狀來看,許多化學教師的教學理念相對保守,在教學期間比較關注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導致教師將信息技術主要應用于化學知識的講解,而沒有借助信息技術訓練學生的化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信息技術的應用實效。
化學教師保守的教學理念還體現在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并未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只是將信息技術引入化學課堂,教師在教學中依舊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產生較多的干預,導致學生沒有以主體身份參與到化學課堂的學習活動中。與此同時,部分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但教師并未對學生的學習思路進行指導與點撥,而是直接通過多媒體課件給出答案,并未使學生在化學課堂上進入思考狀態,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
此外,少部分化學教師對信息技術持有保守的態度,認為信息技術對化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作用微乎其微,很少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化學教學活動,也并未對信息技術在化學課堂中的應用形成全面的認識,這也是阻礙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相結合的因素之一。
(二)教師信息技術水平低,信息技術應用效果不理想
信息技術在化學課堂中的應用效果受到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影響,結合信息技術在化學課堂中的應用狀況來看,許多化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相對較低,只能簡單利用網絡搜集教學資源,而不能利用信息技術軟件對教學資源進行整理、剪輯。例如,教師通過網絡搜集到關于金屬置換反應的視頻,但是一個視頻內只有一種化學反應,而教師不會利用剪輯軟件對視頻進行剪輯,導致教師在課堂授課期間只能挨個兒打開視頻讓學生觀看視頻內的置換反應,操作煩瑣且浪費課堂教學時間。此外,部分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停留在制作、播放PPT的水平,只是將課本上的化學知識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并未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化學教學的加持作用。
前文提及,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教師豐富化學課堂教學資源,而在實際的化學教學期間,部分教師并未做好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工作。一方面,教師缺乏搜集化學教學資源的渠道,只能通過百度搜索引擎查找化學教學資源,而百度搜索下的化學教學資源質量良莠不齊,教師難以在短時間內找到優質的化學資源;另一方面,教師在搜集教學資源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狀況、化學科目教學大綱以及教學條件,例如,教師搜集了一些難度相對較高的教學資源或者化學習題,而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無法透徹理解其中的化學知識,自然無法高效完成化學習題,導致信息技術在教學期間的應用效果不佳。
(三)教師課堂組織能力有待提升,教學效果較差
在信息化視野下,開展化學課堂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具備較為突出的課堂組織能力。突出的教學組織能力具體表現在,教師可以維持良好的課堂秩序以保障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同時能夠在信息技術應用期間把握化學課堂的教學進度。例如,在利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設備播放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時,教師讓學生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化學現象,并與同桌進行交流討論,但是如果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不足,學生就很容易在課堂討論期間出現開小差、傳紙條等擾亂課堂秩序的行為。再如,在利用微課教學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時候,部分教師沒有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節奏,導致微課視頻播放時間過長,影響了后面的學習活動。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只能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期間加快教學進度,從而導致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學節奏,影響了學習效果。
三、信息化視野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一)更新化學教學理念,推進化學課堂信息化建設
在信息化視野下,開展化學課堂教學活動并提升信息技術的應用效果,教師必須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在正確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將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有效融合。教師應當將現代教育理論與信息技術相結合,依據“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開展化學課堂教學活動,提升化學課堂的教學實效。針對前文提及的化學教師過于關注學生成績和知識的情況,其本質還是教師沒有準確把握知識與思維、成績與素養的關系。教師需要明確意識到學科思維是學生高效掌握學科知識的前提,而學科素養也是學生取得良好學科成績的前提。因此,教師應當在信息化視野下借助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和化學素養。以實驗思維的培養為例,教師可以在制作課件時體現出互動性,在操作的關鍵處設置兩個選項,讓學生結合課本知識對化學實驗的下一步操作進行選擇,如果學生選擇正確,那么實驗就會順利進行下去,反之,則會顯示實驗失敗。通過選擇這一互動手段,讓學生在實驗操作之前進行積極思考,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實驗思維,利用實驗操作來理解知識。這一互動實驗也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化學課堂的學習活動中,打破講授式教學模式下枯燥無味的教學困境,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2]。
在信息化視野下,實現化學課堂教學優化需要教師尊重學生在學習期間的主體地位,當學生出現學習困難的時候,教師應當對其進行學習思路上的點撥,避免直接給出答案,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問題思考的過程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化學課堂教學開始時設置課堂導入環節,通過設置探究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主動探究化學知識內容。教師給學生5分鐘左右的自主探究時間,學生可以通過翻閱課本或者與同桌進行簡單交流的方式來探究,教師不對學生的探究方式進行限制,將課堂自主權交給學生。此外,突出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的主體性也可以使學生充分調動學習思維,使學習思維保持在相對活躍的狀態,以此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3]。
作為化學教師應當認識到“信息技術+化學教學”及“互聯網+化學教學”的必然趨勢,對化學課堂的信息化建設形成正確的認識,意識到信息技術、互聯網和多媒體在化學課堂教學期間的重要價值,能夠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持開放態度。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術在化學課堂教學期間的應用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如實驗教學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生活教學引導學生思考知識,等等,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期間應當避免出現為了應用而應用的形式主義傾向。
(二)積極提升信息技術水平,做好教學資源的搜集整理
教師需要保持自我精進的意識,主動探索如何推進信息技術在化學課堂中的應用,不斷接觸并學習先進的信息技術軟件,能夠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利用教學資源,并將其制作成內容實用、形式精美的化學課件,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展示。教師在教學之余需要學習信息技術的應用技巧,嘗試借助視頻剪輯軟件制作化學視頻課件,如利用剪映、愛剪輯、iMovie等剪輯工具對多個視頻進行剪輯,將同類型的化學反應整合在同一個視頻之中。例如,教師可以將金屬和酸的置換反應、金屬和鹽的置換反應以及活潑金屬和水的置換反應剪輯在同一視頻中,這三類置換反應都是放熱反應;而不太活潑的金屬與水蒸氣的置換反應、碳和水蒸氣的置換反應則為吸熱反應,可以剪輯在同一視頻內。在初次應用視頻剪輯工具制作教學視頻的時候,教師必然會遇到一些障礙,應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總結視頻制作經驗、反思視頻制作短板,從而不斷提升視頻及課件的制作水平。
教師需要做好化學課堂教學資源的搜集工作,為視頻課件的制作提供支持。教師要強化信息檢索能力,能夠利用各類搜索引擎、搜索網站搜集化學資源。教師既可以通過化學教育資源網、化學教育在線、化學實驗手冊等教育類網站搜集教學資源,也可以登錄知乎、中學化學輔導站等賬號搜集教學文案和教學視頻。教師在搜集化學課堂教學資源的時候,應當堅持資源搜集與教學需求相結合的原則,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教學資源的難度應當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并呈現出一定的層次性,能夠引導學生在化學課堂中實現由淺入深的學習。教師搜集的教學資源應當類型多樣、內容豐富,同時能對課本內的化學知識進行解讀和延伸,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知識并構建化學知識體系[4]。
(三)提升教學組織能力,確保信息化教學的順利開展
為了推進化學課堂的信息化建設,提升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效果,教師需要不斷提升其教學組織能力,維持好課堂秩序并把握課堂教學進度,能夠在信息化視野下實現化學課堂教學的持續優化。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維持課堂秩序:第一,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明確課堂紀律,告訴學生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第二,教師在課堂教學期間可以通過探究任務使學生集中精力于化學探究活動中,也可以借助前文提及的互動視頻或者其他互動行為引導學生參與學習互動。當學生明確課堂紀律并進行化學課堂的互動之后,自然沒有精力做出一些干擾課堂教學的行為。教師在設計化學課件的時候應當預設每個環節的教學時長。如果教師沒有信心準確把握教學進度,可以在課件內部標注時間。例如,教師通過課件展示探究問題,并在問題后面標注探究時間,以準確控制課堂節奏,避免出現教學時間擠兌的情況。此外,在每一節化學課結束之后,教師應當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效果進行總結反思,關注信息技術在化學課堂上的應用短板,進而在信息化視野下實現化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持續優化。
四、結語
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豐富化學教學資源并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可以推動現代教學模式在化學課堂中的應用,并推動化學教學活動的多樣化發展。為了在信息化視野下將信息技術順利融入初中化學課堂,教師要做好化學教學理念的轉變,能夠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在化學課堂中的應用價值并呈積極態度,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結合教學需求搜集、整理化學教學資源,并做好化學課堂教學的組織和控制,實現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的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 陳海鳳.基于信息化視角下初中化學教學質量提升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3):207.
[2] 劉鋒林.基于信息化技術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J].好家長,2021(93):59.
[3] 周海華.信息化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漫談[J].知識文庫,2020(22):131.
[4] 陳富國.以信息化教學為平臺構建高效初中化學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7(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