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增
[摘 要]生產實習是工科專業本科教學的必備環節,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深入發展,對生產實習課程所承擔的教學任務提出了詳細的要求。本文以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的生產實習教學為例,詳細描述了以產出為導向理念下的課程教學目標,并分別對制定實習實施方案、強化師資隊伍、有組織有目的地開展生產實習、完善考核和評價方式四方面提出改革措施。通過對近年來生產實習的課程目標達成度進行分析,顯示相關改革舉措提高了生產實習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對課程的持續改進提供了一定幫助。
[關鍵詞]生產實習;產出導向;課程目標;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05-0146-03
一、問題的提出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以高等教育機構為目標,由專業認證機構全權負責開設的與各種工程類專業教育有關的專門性認證,旨在培養專業人才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為工程技術人才進入相關行業提供高質量和可行性的教育保證。自2016年中國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以來,國際工程教育認證在國內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隨著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在全國高校范圍內的不斷深入,“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堅持持續改進”的核心教學思想逐步融入當前高等教育的各類課程教學模式中[1-2]。
生產實習是工科專業一項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學生進入企業一線學習相關產品生產的教學過程,是理論教學的完善和補充,也是學生今后與其職業生活相聯系、由學習向就業的重要過渡。通過這一教學環節,不僅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綜合應用專業知識的能力,還提升了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將工程教育認證理念推廣至生產實習環節面臨的困難較多,但是以產出成果為導向的教學思想要求生產實習承擔起更多的教學任務,可以有效支撐相關的畢業要求指標點,從而保證學生達到既定的畢業要求[3-5]。
中南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的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是為適應我國軌道交通裝備高速發展的需要,由中南大學率先申請,教育部批準設置的專業。該專業立足軌道交通行業,面向經濟與社會發展需求,堅持開放辦學,堅持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專業的生產實習環節主要在中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以及中車長江車輛有限公司戚墅堰車輛廠等公司進行。為了進一步將產出導向的教育理念融入生產實習環節,該校在細化課程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的生產實習模式,并開展相關實踐環節。
二、生產實習教學的任務與課程目標
生產實習是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教學的重要實踐環節,通過入廠教育、安全教育及全廠參觀,到工廠車間現場學習與見習,聘請企業專家、杰出校友進行專題講座,開展專題實習,撰寫實習日志和實習報告等教學環節和過程,學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機車車輛制造及修理的主要技術要求、工藝過程、工藝方法、主要工藝設備與裝備,還可以了解機車車輛典型零件機械加工工藝,認識產品和工藝對環境的影響,理解綠色交通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內涵。
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依據明確、公開、可衡量的要求,將12條畢業要求分解為37個指標點。根據生產實習的實踐特點,要求其支撐畢業要求指標點7.1、7.2、8.2和8.3。具體為7.1:知曉和理解與本專業相關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內涵,樹立綠色低碳的交通運輸工程理念;7.2:能夠站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思考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實踐的可持續性,評價產品生命周期中對人類和環境造成的損害和隱患;8.2: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解誠實公正、誠信守則的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并在工程實踐中自覺遵守;8.3:理解工程師對公眾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能夠在工程實踐中自覺履行責任。
對應相關畢業要求指標點,確定生產實習課程的具體目標:其一,學生將在機車車輛制造與修理工藝、機車車輛工程等課程獲取的理性認識與生產現場的感性認識相結合,初步理解工程的概念,體會工程的復雜性;其二,學會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從工程的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其三,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實際所見產品和工藝對環境的影響,提出相關的改進和可持續發展方案,培養學生綠色低碳交通設備理念和創新能力;其四,學生了解和學習企業的優秀歷史、文化、英雄模范及企業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作用,理解并自覺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職業規范素質。
三、生產實習課程教學實施
(一)明確生產實習的具體方案
在生產實習過程中,根據課程目標制定出詳細的實習方案,并對學生提出明確的任務要求。生產實習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入廠教育、安全教育及全廠參觀,具體要求學生了解實習企業的基本情況并進行安全教育,了解企業的優秀歷史、文化、英雄模范事跡以及企業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作用,了解車間分布與生產概況。第二部分是分組見習,要求學生分組前往不同車間掌握機車車輛的基本知識,包括曲軸、軸瓦、氣缸套等典型零件機械加工工藝;車體鋼結構零件的沖壓加工工藝、車體鋼結構的焊接工藝及總組裝工藝;機車車輛轉向架、電氣及機車車輛的總組裝工藝;柴油機的裝配及試驗工藝。分組見習是生產實習的最重要環節,要求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與現場相結合,進一步認識產品和工藝的環境影響,理解綠色交通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內涵。第三部分是聘請企業專家、杰出校友進行專題講座。學生學習的內容主要包括企業典型零件制造工藝、機車修理工藝、轉向架設計與制造等專業知識;設計工程師項目實施過程介紹、工藝師工藝項目實施過程、企業的組織結構和生產組織管理等管理知識。這一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相關職業規范和職業素養。第四部分是專題實習。每位學生挑選一個專用工藝設備或裝備進行仔細觀察、測繪,根據工藝要求模擬,提出專用設備或裝備設計任務書,再根據任務書,提出滿足功能要求的其他設計方案,或對原設備或裝備提出改進方案,并進行環境分析,這樣可以體會自身對企業、社會的作用和責任。
(二)組織和培養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一是加強生產實習教師隊伍的建設。指派具有豐富生產實習經驗、責任心強的教師擔任實習隊長,制定完善的生產實習工作規劃,負責與企業的精準對接,對生產實習教師隊伍和全體學生進行管理。教師隊伍由教授、副教授和講師組成,經驗豐富的教師向青年教師傳授相關帶隊經驗,青年教師積極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并通過培訓、講座和現場學習等途徑,培養并提高青年實習指導教師的能力,從而提高實習指導教師的整體業務水平。
二是加深實習指導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加強教師隊伍之間的溝通交流,及時解決生產實習所遇到的問題。生產實習隊伍確定后,建立相應的微信群,方便教師之間交流。生產實習開始前,召開指導教師實習動員會,由實習隊長對生產實習的相關情況進行介紹,確保每位指導教師熟知自己的任務和職責,并了解每個車間或崗位對學生的任務要求。在生產實習過程中,教師遇到問題和困難應及時在微信群里進行匯報和溝通,并在每天實習結束之后進行必要的總結及提出相關的建議。在整個生產實習結束之后,所有指導教師召開集體會議,對本次生產實習進行總結。
(三)有組織有目的地開展生產實習
生產實習的前期準備、實習全過程和后期總結三個階段保證生產實習的順利實施。前期的準備階段,除了對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培訓,還通過全體學生的生產實習動員會,對學生的實習紀律要求、著裝要求、詳細實習和日常組織安排等提出明確的要求。在動員會上設置交流環節,詳細解答學生的疑慮及問題。實習所在地與學校如不在同一個城市,學校可以統一組織學生前往實習地開展實習。
實習過程較多設為分組見習,實施負責人負責制。每天實習開始前,教師清點學生人數后,組織統一入廠實習。學生進入車間前,指導教師對車間情況以及在該車間實習的任務進行詳細說明并布置任務。在車間內,指導教師可對相關的結構及工藝流程等方面進行講解或提出相關問題,鼓勵學生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條件下與工作人員進行交流。每天的實習結束后,指導教師通過對學生提問,了解相關實習情況,并對該車間實習情況進行必要的總結。每天實習結束后,指導教師清點學生人數,統一離廠結束當天的實習。
所有生產實習環節完成后,由學校統一組織學生返校。要求學生返校后,在規定的時間內認真整理、撰寫并提交實習日志和實習報告。指導教師評閱學生提交的材料后,召開生產實習總結會議。會議上對本次生產實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實習取得的效果、實習中可借鑒及需改進之處進行溝通交流,認真總結本次實習中指導教師的工作,并對下一次的生產實習提出持續改進的意見。
(四)完善考核和評價方式
生產實習不同于理論課程,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理念并結合生產實習課程的特點,按照結果與過程并重的原則,結合具體的課程目標,確定生產實習的考核方式。實習的最終成績由日常考核(占10%)、實習筆記評測(占30%)、提問與討論(占10%)以及實習報告和日志評測(占50%)四部分組成。其中,日常考核主要考查學生生產實習過程中的表現,比如遵守實習紀律、實習單位規章制度,學習積極性等,由指導教師對每位學生每天的表現進行打分;實習筆記評測主要考察學生的工藝、生產及環境、職業規范、社會責任知識,用理論聯系實際,發現和分析問題,由指導教師根據學生每天的生產實習日記進行評定;提問與討論主要考察學生的工藝知識、環境意識,由指導教師根據提問和交流情況進行評分;實習報告和日志是對學生的工藝、生產及環境、職業規范、社會責任意識、理論聯系實際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社會責任的全面總結,其質量主要從報告格式規范性、結構完整性和報告內容三方面進行評價。
成績的評定結合課程大綱規定的畢業要求指標點進行,每一項成績均由對應的課程目標成績組成,以此進行課程目標達成度的相關計算。課程目標達成度是對課程整體教學質量的評價,是衡量實習教學效果的重要參照,一般是實習結束后對課程目標達成度進行測評,實習質量的評估對下屆學生實習教學過程的調整與改進都具有重要意義。在成績評定過程中,由于對每位學生的每門課程目標成績均有記錄,因此所采用的考核評分方法可實現對每位學生的課程目標達成度進行評價。
四、改革成效、所面臨的問題與改進建議
結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中以產出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對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新模式進行探索和實踐,確定了生產實習課程的教學目標,在制定生產實習實施方案、強化師資隊伍、有目的地開展生產實習和完善考核和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對2019年中南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的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學生的生產實習課程目標達成度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學生對課程目標1和4的達成度相對較高,而對課程目標2和3的達成度相對較低。通過2019年該課程目標達成度反饋的實習效果,在2020年的生產實習過程中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和改進,結果顯示,學生所有課程目標達成度相對均衡,且從學生的走訪情況表明,學生對生產實習的認可度有所提高。
生產實習是所有學生必須經歷的教學環節,該過程定于本科大四階段。由于外出實習且實習的時間相對較長,對于部分考研或者找工作的學生來說,將面臨較大的挑戰。此外,由于氣候和生活環境的改變,部分學生還需對自己的生活進行必要的調整,尤其是在車間參觀見習時,車間的環境條件也對一些身體較差的學生帶來一定挑戰。以上問題也表現出逐年加重的趨勢,對課程目標達成度的影響帶來不小影響。
針對所面臨的問題,建議加強學院、指導教師與實習學生三者之間的溝通,了解學生的需求與擔憂,盡量滿足學生的必要需求,而在無法滿足學生要求前提下,積極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此外,還應加強學院與企業之間的溝通,盡量解決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上的后顧之憂,保證生產實習順利開展,盡可能地實現課程的教學目標。
五、結語
生產實習作為學習工程類專業的一項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對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盡快融入工作生活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交通設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的生產實習為例,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中的產出導向為理念,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積極開展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結果顯示,所開展的改革舉措更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對課程的持續改進提供了有效支撐,為進一步提高生產實習課程的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參 考 文 獻 ]
[1] 萬里冰,齊紅元.基于OBE理念的測控專業生產實習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J].大學教育, 2021(2):68-70.
[2] 向定漢, 陳國華. 基于工程認證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教學質量評價的研究與實踐[J]. 高教學刊,2021(12):101-104.
[3] 閆冬春, 程顯好, 王凱,等. 學業導師指導下的“三位驅動”生產實習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大學教育, 2020(2):81-83.
[4] 閔友付. 生產實習教學過程中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J]. 農機使用與維修, 2018(9):65.
[5] 王旦,陳蔚芳.關于工科專業項目式生產實習的教學實踐和幾點思考[J]. 高教學刊,2021(19):44-47.
[責任編輯:黃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