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嚇星 姚娜 林金國 曾欽志 楊文斌 饒久平


摘? 要:木材干燥學是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具有多學科交叉、理論與應用并重的特點,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開展課程思政是新時代要求、是“雙一流”建設要求、是創新教學模式,實現價值引領和專業教育融合的要求。福建農林大學木材科學系教學團隊從增強育德素養、凝練課程目標、挖掘思政元素、改革教學方法和完善考核機制等方面進行木材干燥學課程思政建設,樹立節能減排意識,弘揚大國工匠精神,深化工程倫理教育,提升專業教師育德意識和育德本領,培養學生生態文明觀、增強學生專業認同感和職業素養,為同領域相關課程實現三全育人提供積極的借鑒。
關鍵詞:木材干燥學;課程思政;木材科學與工程;思政元素;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21-0169-04
Abstract: Wood Drying Science is a core course of w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discipline crossing, and possess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ffect, and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whole major teaching system. In the new era, it is required to develop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to construct the "double first-class" discipline, and to innovate the teaching mode and integrate the value guidance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wood science teaching team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Wood Drying Science course by enhancing moral education literacy, condensing curriculum objectives, excav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ing assessment mechanism, and etc. 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craftsman's spirits is carried forward, and the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is deepen. Finally, the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of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bility improves, and the student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view cultivate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strengthens, and positive referenc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ree-integrity education in related courses in the same field will be provided.
Keywords: Wood Drying Scienc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structional design
福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提出了“沒有理由不把教育辦好”的殷切期望。陶行知先生曾說“真正的訓育是品格修養之指導”。在當今立德樹人的社會大背景之下,福建農林大學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師一直在探尋如何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以期為推動“雙一流”學科和高水平大學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一? 國家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課程思政”是指以建構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教高〔2019〕6號《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提出,把課程思政建設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教高〔2020〕3號《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強調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課程思政建設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1]。
二? 木材干燥學的課程特點
木材干燥學是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專業核心課,其課程內容主要包括木材干燥基礎理論、與干燥有關的木材性質、干燥介質特性、干燥過程的熱質傳遞規律、干燥設備、干燥方法和干燥工藝等。木材干燥是木材加工生產中的重要工序,也是木材加工過程中能耗最大的一個工序,約占木制品生產總能耗的40%~70%,對木材進行完善的干燥處理不僅對合理利用木材、節約木材、提高木制品質量具有有效作用,還對節省熱量、降低干燥成本有著重要的意義[2]。
三? 木材干燥學課程思政的具體措施
木材干燥學有其獨特的學科特點和知識體系,因此應結合課程特色充分發掘和應用課程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通過科學、有效的途徑,無痕地融入思政元素,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的有機統一,培養學生成為既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又有創新意識、專業能力、職業素養和社會擔當的工程技術人才。
(一)? 建設師德師風,提升育德意識和育人本領
當前大學教育中的立德樹人,重點應在“立四德、三樹人”[3]?!敖處熞o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想教出知識豐富、品德高尚的學生,自己首先要做到德業雙馨?!苯處煵粌H要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加強意識形態建設,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人文素養、道德品質和精神境界,拓寬眼界,改變思維,增強協同育人的觀念和認識,真正關注并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成才;積極開展立體多元的教育改革項目,通過顯隱結合的形式提高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水平,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地引導學生塑造健康人格,實現傳道與授業的有機統一。這幾年,課程團隊教師踴躍參加學校和學院舉辦的一系列課程思政培訓、交流、競賽和教改項目,形成廣泛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良好氛圍,筆者講授的另外一門課程熱工理論基礎入選福建農林大學首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二)? 凝練課程目標
在開展課程思政的實踐中,團隊教師圍繞知識與技能、情感與價值觀構建了知識、能力、育人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4]。
1? 知識目標
通過專業課程學習,培養學生了解木材干燥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掌握木材干燥介質特性和與干燥有關的木材性質,掌握木材熱質傳遞規律,熟悉木材干燥方法,了解常規木材干燥設備,了解干燥質量檢驗,掌握常規木材干燥工藝,培養學生專業素養和創新思維。
2?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能夠應用傳熱傳質原理分析木制品生產及應用過程中的復雜工程問題,能夠通過調整木材干燥工藝等解決木制品生產及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能夠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木材干燥缺陷產生的原因;培養學生熟練應用數據庫查閱、收集、整理中英文文獻、撰寫綜述論文,熟練應用英文制作并匯報PPT,能夠通過書面報告和口頭陳述清晰地表達解決方案,且可與國內外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
3? 育人目標
將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教學全過程,注重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弘揚文化自信和大國工匠精神,倡導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使命情懷,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引導學生努力成長為引領未來的行業領軍者。
(三)? 豐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課程承載思政,思政寓于課程,針對課程的6個章節,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筆者深入挖掘和提煉課程思政元素,精選思政教學素材,構建教學情境,完善教學設計,有機融合思政教育資源與專業知識,提升了專業課程的廣度、深度和溫度,見表1。
第一章緒論承擔總攬課程全局、指明學習目標、調動學習熱情、鞏固專業思想的任務。木材是當今世界公認的四大工業材料之一,也是四大材料中唯一可再生材料,還是天然的儲碳材料;木材與人類關系密切,從遠古時代“燧人氏鉆木取火”到“超級木頭”“透明木頭”的研發;我國從古至今在木材資源利用上的智慧與貢獻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增強了學生的文化自信[5]。當前森林資源的稀缺性和經濟發展對木材的剛性需求矛盾日益尖銳,結合國家提出的綠色發展理念和雙碳目標等,啟發學生思考作為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大三學生,如何從專業的角度,提高木材利用率,增加木材附加值,繼而引出木材干燥目的和意義,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再結合實際案例,世界上第一顆木制衛星Woodsat采用經過特殊表面處理、真空干燥的涂覆膠合板為表面板,圍繞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發展理念,鼓勵學生把握專業前沿,學好專業課程,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專業認可度、自豪感和成就感[6]。
第二章干燥介質,木材干燥需要介質來傳遞能量,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任何東西都不是獨立存在,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當代大學生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意識和責任擔當。水蒸氣是熱工技術上應用最廣泛的工質,舉例關于“水”的古詩詞、成語和哲理,如出自《道德經》的“上善若水”,與學生共勉,為人處世猶如水一般,善于便利萬物,不與人紛爭不休,有能容天下的胸襟和胸懷天下的氣度[7]。通過提問“蒸汽”和“蒸氣”的區別,感受中華文字魅力,增強嚴謹意識。爐氣的原料盡量使用木材加工剩余物等木廢料,最大化提高木材使用率,而且木廢料要完全燃燒,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強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文明生態意識。
第三章木材性質,首先教師提出“針葉材和闊葉材,哪一種木材更容易干燥”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十年樹木”,樹木生產過程的外界環境氣候會影響其宏觀和微觀結構,而這些結構又會影響其材性和干燥特性,通過分析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對唯物主義自然辯證法融會貫通;不同樹種要采用不同干燥工藝,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闊葉材材質堅硬卻干燥不易,不可采用高溫干燥方式,要尊重樹木特性及干燥規律;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優缺點,要揚長避短。板材最終干燥含水率由其使用地方的平衡含水率決定,我國疆域廣闊,自然與人文景觀異彩紛呈而又迥然不同,正所謂天下和而不同,我們為人處世也應“有容乃大,和成天下”。
第四章干燥過程熱質傳遞及作用,木材干燥過程水分最先蒸發的是自由水,當自由水蒸發完畢,才輪到吸著水蒸發,做事要循序漸進,“欲速則不達”。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沒有什么捷徑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間就發生巨變,只能是漸進的,由量變到質變的,滴水穿石般的變化?!崩w維飽和點FSP是木材材性轉折點,在干燥過程中,要注意防止表芯層含水率梯度過大以及徑弦向干縮差異過大導致的應力應變,干燥的每個過程都很重要,成功沒有捷徑,我們做事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影響木材干燥的因素包括外因和內因,一般而言,當空氣的溫度越高,相對濕度越低,木材越容易干燥,社會環境對個人的成長和國家的發展都很重要,要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良好的社會風尚,傳遞正能量。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根本動力、源泉,啟發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如何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做好大學規劃,完善自我。
第五章木材干燥設備,在干燥設備設計及選用過程融入工程倫理教育,培養行業從事者的社會責任感;要創新綠色高效干燥設備,節能降耗,推進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干燥前需對設備的檢查,磨刀不誤砍柴工,學習過程也要注意提高學習效率,事半功倍;干燥設備使用過程要注意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
第六章木材常規干燥工藝,干燥工藝決定干燥質量,將“精準意識”“專注精神”等核心思想貫穿教學過程,弘揚嚴謹認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8];干燥質量是根據國家標準檢驗,干燥質量的結果會反饋指導干燥工藝的改進,細致、專業、耐心是檢測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職業素養。
(四)? 完善考核機制
積極推行學生成績量化考核管理,細化過程性考核的指標體系,規范過程性考核,實現課程思政考核的本位回歸,具體見表2??己诉^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如:出勤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敬業的直觀表現;強調獨立認真完成作業、不抄襲、不作弊,將嚴謹、務實、誠信融入課程全過程教育;小組自選題目、撰寫綜述和PPT匯報體現溝通、團結、創新,小組成員互評及組間互評體現公平公正原則,期末試卷題型豐富、靈活,適當設置融入思政元素的主觀題。
四? 木材干燥學課程思政的成效
木材干燥學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提升了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和思政教育本領,加強了正確價值觀的滲透,深化了教學內涵,提升了教學的效能。課程思政元素的梳理讓學生對木材科學發生、發展脈絡更為清晰,既展示了先知先賢的智慧結晶,也賦予當今學子責任與擔當,提升了學生對專業的認可度。采用講解木材干燥原理,分析木材干燥影響因素、討論木材干燥應力應變原因、比較國內外干燥設備、制定干燥基準、測量木材干燥質量、指導學生參與大學生創新實驗,設計干燥工藝改善紅木干燥缺陷、查閱國內外文獻撰寫綜述等多元化方式,從行業發展動態、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創新創業教育等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初步的“工匠精神”和工程倫理教育與引導,使學生明確了專業學習目的、發展方向,明確了從事本專業應該具備的工程素養、職業精神、專業能力和使命擔當。
五? 結束語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過猶不及,欲速不達”。在新工科和“雙一流”大背景下,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專業課程體系是一項長期的、重要的建設與改革。技巧性比目的性更難,木材科學與工程學科所要解決的理論和生產實踐問題很多,牽涉面很廣,如何遵循思政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推進課程思政落實落地還需要統一規劃,逐步實施,跨學科合作,師生共同努力。另外,思政效果具有延后性、緩和性、綜合性特征,難以量化和規范,還需要更多的耐心與韌性建立效果評估標準。
參考文獻:
[1] 劉西軍,徐小牛,于珍珍,等.林學本科專業課程思政的思考與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18):197-199.
[2] 周嚇星,楊文斌,羅秀麗,等.國際化背景下工科專業雙語課的教學模式改革——以《木材干燥(雙語課)》為例[J].林業機械與木工設備,2020,48(1):52-55.
[3] 王建南.把立德樹人作為大學的根本任務[J].求是,2014(8): 53-54.
[4] 孫景榮,段海燕.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家具與室內設計方向) 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途徑——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例[J].中國林業教育,2020,38(6):21-24.
[5] 徐斌,鄭宏兵,呂黃飛.“木材學”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應用[J].中國林業教育,2020,38(6):17-20.
[6] 郭明輝,杜文鑫.課程思政視角下國家精品課程木材學教學改革探索[J].高教學刊,2021(9):153-156.
[7] 周嚇星,楊文斌,饒久平,等.熱工理論基礎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武夷學院學報,2021,40(9):95-98.
[8] 王豐曉.課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工匠精神培養研究[J].高教學刊,2019(9):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