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敏
摘? ?要:課后作業是幫助學生檢驗學習成效、鞏固所學知識、提升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驅動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路徑。在“雙減”政策下,教師要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就要在減少作業數量的同時,提高作業的質量,才能真正實現“減負、提質、增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的高效作業體系,讓學生在有限的作業時間里開發無限的自我。
關鍵詞:“雙減”政策? ?初中英語? ?課后作業
實踐出真知,所有理論知識只有被應用到實踐中去,才能檢驗其是否科學有效。因此,作為課堂教學延伸的課后作業就顯得尤為重要。有效的課后作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可以深化學生的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基于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具體學情與教學內容,設計科學的作業體系,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一、布置具有階梯性的英語作業
傳統的英語作業大部分是抄寫、刷題、朗讀、復述和背誦之類的作業,形式過于單一,都是書面形式的作業。這種作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現有的英語水平,沒有經過認真篩選,導致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難以得到有針對性的鍛煉與培養。有些學生為了完成任務,胡亂去完成作業,不僅沒有鞏固知識,反而浪費了大量時間,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導致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失去學習動力。
作業的布置應該呈現階梯性,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認知能力,因材施教,設計有差異性的作業。這就要求教師不能以自身的主觀判斷為依據,也不能以教材的要求為依據,而要回歸學生本身,既要讓“學困生”能做,又要讓中等生學習更高層次的知識,更要讓優等生突破現有水平。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八年級下冊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第一課時后,筆者布置了有階梯性的課后作業,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鞏固知識,發展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對基礎較弱的學生,筆者讓學生在課后復習所學單詞、短語,并試著用單詞和短語造句;對基礎中等的學生,筆者讓他們在課后用英語向家長講述在課堂學習中了解到的故事;對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筆者讓他們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用英語講述自己了解到的故事。這種具有階梯性的英語課后作業是因材施教的重要實踐,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起到針對性的提升作用,是優化英語課后作業、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
二、布置具有新穎性的英語作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做什么事,只要學生對它感興趣,再難也會堅持。因此,要讓學生高效完成作業,作業的內容或形式必須具有一定的新穎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實現作業的實用價值。
作業要具有一定的新穎性,教師就要豐富作業的類型,布置多樣化的課后作業,從而使學生持續保持好奇心,集中注意力。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八年級下冊Unit 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的Section A從Robinson Crusoe中選取了一個片段。在教學后,筆者就讓學生閱讀Robinson Crusoe這本書,并根據書中的情節來分角色開展表演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每個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用書中的語言進行對話與表演。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能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也不會覺得閱讀長文章很難,為學生學習與閱讀英語長文章奠定了基礎。
再如,本單元Section B有一篇文章A Country Music Song Changed Her Life Forever,這篇文章講述了鄉村音樂的歷史和一些基本事實。在教學完這篇文章后,筆者就根據文章內容給學生布置了新穎的課后作業:自行學唱一首鄉村音樂類型的歌曲,如Lemon Tree、 Five Hundred Miles、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Yesterday Once More等。這種作業形式新穎,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學生在學習歌曲時不僅可以學習到很多新的單詞,還能鍛煉口語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
三、布置適量的英語作業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中,很多教師一直堅定地采用“題海戰術”,簡單地認為只要題目做到一定程度,學生就能夠掌握所學知識。在這種教育模式中,學生每天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做重復、機械的作業,這不僅占用了學生過多的休息與娛樂時間,還容易讓學生在大量的作業中產生厭學心理,對學生的長遠學習產生不良影響。“雙減”政策對作業量提出了明確的規定,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布置適量、高效的作業,幫助學生在高效的作業中實現一定的提升,從而保證學生休息與娛樂的時間,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第一課時后,筆者布置了以下作業:(1)記憶重點單詞和詞組,如shoot、object、stick 、shine、excited、instead of 、a little、 a bit、 a little bit等。(2)用本文重點單詞和詞組造句;(3)復述學習到的故事。這些作業雖然很簡單,但是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能幫助學生高效復習所學知識,并進行適量的實踐應用,能鍛煉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四、布置與時俱進的英語作業
作業是引領學生拓展課外知識的有效方式,能夠促使學生實現由課堂學習向課外學習的延伸。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化,英語教學不僅重視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還重視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更注重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再是簡單地應對考試,而是強調引導學生將英語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在生活中學習英語,應用英語,實現英語學科的實用價值。因此,教師的課后作業布置也要與時俱進,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發展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中講到了American Computer Museum、the International Museum of Toilets、the National Tea Museum。基于此,筆者就根據當前科技發展現狀與學生的興趣點布置了相關的作業,讓學生去了解robot、3D printing technology、the develop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等。這種作業符合當前時代發展現狀,能讓學生了解當前科技發展情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多元認知能力。
五、英語作業評價要具有多樣性
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應深入認識作業評價的育人功能,堅持能力為重、素養導向。因此,作業評價要以學生為主體,站在學生的立場去評價,注重學生的個體發展情況。比如,首先,為了讓學生認識所學單詞,教師可以適當地布置抄寫單詞的作業。但是在改作業的時候,教師不要只寫一個check,可以針對學生的書寫進行評價,讓學生意識到,簡單的作業也要做好。同時,教師的作業評語要充滿鼓勵性,可以寫“Come on! Nothing is impossible if you work hard! Practice makes perfect! Good job!”等。這些簡單的話不僅能激勵學生把作業做好,還能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批改作業,讓學生在批改中發現問題,充分反思;還可以讓學生互相批改作業,讓學生在評價他人作業的過程中取長補短,深刻理解所學知識。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讓學生學會如何與同伴溝通,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總之,課后作業是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既是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方法,也是學生自我檢測的重要途徑,更是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最佳體現。因此,在布置英語課后作業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適量布置具有階梯性、新穎性、與時俱進的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實現英語教學的“減負、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劉國年.指向能力生成的初中英語作業設計[J].文理導航(上旬),2023(4):7-9.◆(作者單位:江西省鄱陽縣鄱陽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