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目的通常只有知識傳授,部分教師簡單地認為學生的數學能力會隨著知識的增長而提高,加上單課檢測、單課教學的方式容易使教師出現一葉障目的問題,未能從整體的角度把握數學教學。要想實現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數學教師需要靈活運用單元整體教學,從更多角度尋找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和能力的方法,為學生日后發展和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實踐路徑
作者簡介:全桂薇(1981—),女,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玉州區東環小學。
在教學前,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準確把握單元整體教學的內涵、意義與特征,全面分析和探究教材內容、單元內容,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和課前教學檢測。在教學中要巧妙運用思維導圖、合作學習模式等手段,同時還需要經常進行總結和歸納,保證學生能在正確的引導下順利掌握數學知識。
一、單元整體教學相關概述
(一)內涵
單元整體教學指的是將一整個單元作為學習整體,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整合設計,系統規劃單元整體的教學活動與學習內容,關注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學生的發展,將單元學習的價值和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利用更加高效的方式實現學生素養的提升。單元整體教學能夠在教學與課程之間搭建一道橋梁,根據課程標準,在延伸教學內容、整合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將單元作為一個教學單位,從課程內容、課程評價、課程目標以及課程實施等方面入手,逐步打造出獨特的單元整體課程。
(二)意義
單元整體教學能夠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獲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1]。相對于常規的教學模式來說,單元整體教學能夠讓教師從整體的角度出發,整合整個單元中的數學知識,逐步構建出較為系統、完善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完成系統性的學習。在具體教學中應用單元整體教學法,可實現學生學習效率、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遺漏知識點的情況,如部分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因過于重視重難點知識而出現忽視零散知識點的情況。對此,教師應當合理運用單元整體教學,將單元知識點串聯起來,使學生能在聯系新舊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認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也能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有利于其日后的學習和成長[2]。
(三)特征
第一,整體性。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應全面分析和掌握單元目標,認識到單元目標并非將不同課時目標進行簡單組合。
第二,規劃性。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從整體的角度進行合理規劃和調整[3]。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單元內容,了解該單元在整個階段教學、整冊教材教學中的位置和作用,并借此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知識。在劃分課時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學期總課時分配入手,確定好各單元教學進度,給重難點課程適當增加課時。此外,教師需要全面掌握學生的知識儲備,以保證課時目標的合理設置。
第三,結構性。相比于常規的教學模式,單元整體教學具有明顯的結構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課時層面。單元不同課時之間普遍存在十分緊密的關聯,這些關聯可能是明顯的,也可能是隱晦的。在實際安排教學工作時,教師需要深入探究和分析這些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從根本上保證單元整體教學的合理性和結構性。二是認識層面。知識學習是一個系統、整體的過程,學生需要在積累和消化知識的過程中構建相應的知識體系。在課后,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復習鞏固,整理近期學習過的知識,了解不同知識板塊之間的關聯,最終形成完善的單元知識結構。
二、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路徑
(一)明確單元教學目標
在數學教學中,教學目標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學目標是開展教學的前提[4]。要想保證課堂教學的有序開展,為單元整體教學指明方向,那么教師就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從整體的角度確定單元教學目標,甚至需要跨越不同的單元進行分析和探究,從而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這一單元時,除了要認真分析教材內容,教師還需要研究教學用書,在結合學生具體情況的基礎上確定好單元教學目標:一是要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該單元的筆算算理,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計算;二是要使學生經歷探究積的變化規律的過程,準確把握規律內涵,能夠借助所學知識進行簡單計算;三是要結合教學內容構建教學情境,帶領學生探究較為常見的數量關系,如路程=時間×速度、總價=數量×單價,并引導學生利用這些簡單的數量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上教學目標面向不同內容,第一個目標面向的是算理要求,是本單元教學的核心所在;第二個目標面向的是運算性質;第三個目標則是知識的具體應用。針對以上目標,教師需要認真思考具體教學問題,如兩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乘兩位數都屬于多位數乘法,那么它們在算法、算理上有怎樣的差異?它們的側重點分別是什么?作為小學階段整數乘法的收尾單元,該單元承載著怎樣的使命?這些問題都是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時應當從整體進行探究和思考的。
(二)做好大單元整體備課
在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從更加深入的角度分析數學教材,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5]。教師需要全面分析和研究單元教學內容,清晰梳理單元教學重難點,分析和探究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優化整合數學知識,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統籌,細化安排單元整體教學的課時任務、具體目標、學習探究方法等,從根本上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和統一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從以下兩點入手:第一,統籌規劃和合理設計教學課時,優化整合單元教學內容,滿足單元整體教學的要求。教師需要重新調整和劃分教學課時,為重難點部分安排更多的課時,有效整合與單元知識存在關聯的其他知識,盡可能優化課堂教學實踐,為作業練習、課后評價留下足夠的時間。第二,保證相似教學內容的整體安排。教師需要發現相似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優化組合和集中安排具有較強相似性的教學內容。
(三)做好單元教學前測
在做好教學準備、確定教學目標后,教師就需要安排科學合理的教學前測,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特點,將教學重點放在提高學生核心素養上,圍繞單元整體教學的內容和主題,精心設計前測內容,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教學問題、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例如,在教學“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在正式教學前開展相應的單元教學前測。測試題可設計如下:(1)這一單元的主要知識內容是圓柱和圓錐,請你圍繞單元主題,設計單元知識體系或知識結構圖;(2)你了解和掌握哪些與圓柱、圓錐相關的知識?你還想學習哪些知識呢?單元前測的內容必須要圍繞學習起點、學習內容、學習需求和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在正確引導下準確把握單元整體的知識結構,結合教學目標分析核心內容,從更加深入的角度思考單元整體教學內容,完成數學知識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分析,最終實現學生學習效果和質量的提升。
(四)巧用思維導圖
在單元教學的課前準備工作中,教師需要全面梳理單元的數學概念,因此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將知識點羅列出來,精心繪制單元教學主線,標記出其中的重點和難點,設計出一個較為系統和全面的思維導圖框架,使學生能從更加全面的角度認識數學概念,并能根據自身的認知填充框架內容。在正式教學前,教師可先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簡單的思維導圖,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對其進行豐富和完善。在上課時,教師基于學生自行繪制的思維導圖進行教學,與學生一起進一步豐富和填充思維導圖的內容。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核心素養、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這一單元時,教師就可發揮思維導圖的獨特優勢。在正式教學前,教師可先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簡單的思維導圖,使學生在自主預習的過程中大致了解該單元的數學知識。在上課時,教師可結合教具,與學生一起分析和研究不同類型的三角形,讓其總結三角形的特點、概念等。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填充到思維導圖中,使其能深刻理解和消化該單元的數學概念,能快速區分不同的三角形。此外,在單元整體復習的過程中,教師同樣可發揮思維導圖的獨特優勢,引導學生從更加系統的角度分析和理解數學定理和數學概念,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
(五)融入數學思想
為了幫助學生順利理解和掌握單元整體知識,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適當融入數學思想和方法,教給學生更多合適的學習方法。教師需要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在恰當的教學時機引入數學思想,與學生一起歸納和總結,保證單元整體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時,為了讓學生能順利理解和消化該單元的知識,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中加入數形轉化、數形結合的思想,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分析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其中隱藏的規律。同時,教師還可開展有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利用現有的各種材料去制作多邊形模型,將原本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和具體。此外,教師還可為學生布置不同類型的應用題、課外實踐任務等,如鼓勵學生想方法計算學校操場的面積,讓學生有效運用所學知識。
(六)靈活運用合作學習模式
單元整體教學能夠將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落實下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牢牢掌握主動權。教師要分析和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更具有針對性、目的性的教學方法,保證所有學生的核心素養都能得到有效提升。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關心學生的個性發展,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培養。對此,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合作學習模式,使學生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全身心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中。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加法與減法”時,為了順利實現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教師可在上課時運用合作學習加小組競賽的課堂模式。小組競賽規則如下:采用抽簽的方式,選出兩個小組進行比賽。多媒體屏幕上會出現不同的分數加法、減法算式,各小組的學生需要一個接一個地上臺進行計算,在最短時間內準確完成所有算式計算的小組即可獲得此次競賽的勝利。針對優勝小組,教師可給予適當的獎勵,借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七)做好反思和總結工作
要想實現單元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需要重視個人教學能力的提高,積極學習和應用單元整體教學法。學校需要定期開展不同類型的研討會、交流會等,增進教師之間的互動和交流,保證教師之間能夠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教師也應當秉承終身學習的意識,從具體的需求入手設計教學方案,將單元整體教學的作用和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同時還應當經常進行反思和總結。在上課時,教師需要認真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狀態,借此調整和優化教學方案;在課后及時進行反思和總結,分析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判斷此次單元整體教學的效果。教師還應與學生多進行互動交流,鼓勵學生對教學提出建議,以進一步優化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案。
三、總結
數學學科的教學改革正在穩步推進中,單元整體教學得到進一步的應用和推廣。要想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精心設計單元整體教學方案,融合使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穩步提高。
[參考文獻]
王卉.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研究[J].讀與寫:中旬,2021(3):133.
江建珍.從提升學習能力角度談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J].新課程導學,2020(2):22,24.
魏超.統整理念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實踐探究[J].智力,2020(25):23-24.
莊曉清.基于學情分析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研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0(11):106.
陳宏云.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體系架構與實施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