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淑芬



摘? 要:單元作業有別于學習單元中的某一課時作業,不僅是對于某一知識點的鞏固練習,更是對單元內知識點的整合運用。合理地設計和實施單元作業有助于全面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文章探討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單元作業設計優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單元作業;核心素養;知識整合
單元作業,指教師根據單元知識把本單元中零散的知識點串聯在一起,以整合的思路來設計單元作業。合理地設計與實施單元作業有助于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教師的教學成果,提高教學質量。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探索與實踐有效的單元作業設計策略。接下來,筆者就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中的一些思考進行闡述。
一、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課程目標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進一步強調使學生獲得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簡稱“四基”),發展運用數學知識與方法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簡稱“四能”),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以單元作業為載體,助力學生發展“四基”、提高“四能”。
當前的單元作業不乏存在“一刀切”的現象,教師采取無差別的作業,全班學生不分能力、水平完成統一布置的作業,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有些作業與生活實際相脫節,不能很好地聯系數學與生活實際;有些碎片化的作業使學生不能將所學知識點前后串聯起來,不利于知識的遷移與應用。
二、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的策略探尋
設計單元作業應該關注并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注重在單元作業中助力核心素養的落地。針對當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一些單元作業設計的策略。
1. 面向全體,尊重差異性
教師要根據學生發展水平的差異,制訂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設計有層次的作業,如基礎型作業、提高型作業、拓展型作業。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分層單元作業的設計與實施,可以更好地突破班級教學中難以照顧學生個體差異的局限性,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以下統稱“教材”)三年級上冊“倍的認識”時,筆者設計了如下的單元作業:聰聰在暑假期間去廈門旅游,從廈門北站到蓮坂站有多種交通工具可供選擇,如表1所示。
(1)從廈門北站到蓮坂站,乘坐出租車的價格是乘坐地鐵價格的幾倍?(☆)
(2)乘坐BRT的價格比乘坐公交的價格的3倍少
2元,你知道從廈門北站到蓮坂站乘坐BRT要多少元錢嗎?(☆☆)
(3)聰聰乘坐公交或地鐵從廈門北站到蓮坂站往返多次,共花了18元。聰聰可能乘坐公交車或地鐵各幾趟?(☆☆☆)
筆者在每道作業后通過☆標注出難度,體現作業題目設置的層次性,既能關注全體學生,又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選擇。
2. 聯系實際,突出應用性
單元作業的選材角度應廣泛,且盡量選取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現實的情境和新聞大事件作為題材,將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
仍以“倍的認識”一課為例,筆者還設計了以下單元作業。
(1)三角梅是廈門市市花,深受廈門市民的喜愛。花店里賣了6盆三角梅后,發現剩下的盆數是賣掉的3倍,花店里原來一共有多少盆三角梅?
(2)廈門山海健康步道全長約23公里。李爺爺周末去步道鍛煉身體,通過運動軟件統計得到周六大約走了3公里,周日走的路程比周六多6公里,那么李爺爺周日走的路程是周六的幾倍?
單元作業中引入廈門市市花三角梅、山海健康步道等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3. 整合聯系,體現系統性
由于數學知識的編排呈現出螺旋上升的結構,教師在進行單元作業設計時應當注重作業的廣度與深度,注意知識點間橫向與縱向的延伸,厘清知識之間的邏輯順序,通過合理的單元作業設計,將單元知識與已有知識經驗及之后相關知識串聯起來,把知識點串聯成知識線,再拓展成知識面,從整體上把握知識之間的聯系,促進知識之間的遷移應用。
例如,在教學教材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時,筆者設計了以下單元作業。
(1)運球投籃,跳起來。
② 當商是5時,被除數最大是(? ? )。
(2)媽媽從廈門帶來一些特產,希望小明能夠幫忙分裝送給朋友。媽媽一共帶回22盒餡餅、26包豬肉脯和16罐沙茶醬。如果每3盒餡餅、5包肉脯和2罐沙茶醬分為1份,這些特產最多能分幾份?
4. 學科融合,凸顯綜合性
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數學單元作業設計中融入其他學科的知識,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教學教材二年級上冊“觀察物體(一)”時,筆者將數學知識與語文知識相融合,設計以下單元作業:下面詩句中,哪一詩句體現出觀察的角度不一樣,觀察到的物體形狀可能不一樣(? ? )。
(A)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B)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C)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D)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此外,在設計教材二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一)”單元作業時,筆者將其與美術學科相結合;在設計教材三年級上冊“測量”單元作業時,筆者將其與體育學科相結合;在設計教材二年級下冊“數據收集和整理”單元作業時,筆者將其與綜合實踐課程相結合。通過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融合,讓學生在完成單元作業時感受數學的魅力。
5. 立足發展,重視過程性
單元作業設計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結果,而且要關注學生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形成過程。在完成單元作業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的數學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教材三年級下冊“兩位數乘兩位數”時,由于學生已有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學習經驗,對于這一單元內容的學習不會陌生。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不困難,難點在于理解其中的算理。筆者通過下面的單元作業設計促進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小松通過豎式計算求出了圖1中雞蛋的總數,計算過程如圖2所示。豎式計算中“66”所對應的部分是圖1中的(? ? )。
以上問題的設計,每一步的計算都涉及之前學習的多位數乘一位數知識。學生有了之前的學習經驗,就能通過數形結合更好地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三位數乘兩位數”是小學階段整數乘法的最后一部分知識,是學生在認識、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算法遷移和理解算理的。通過這樣的單元作業設計,也可以促使學生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學習方法遷移到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學習中。
單元作業作為教學的基本環節之一,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在進行單元作業設計時,教師應該整合單元知識,關注知識的整體脈絡,讓單元作業成為學生建構數學知識體系的紐帶。
參考文獻:
[1]林華澎. 數學單元作業:在設計中統領數學知識[J]. 數學教學通訊,2019(1).
[2]李國娟,徐國海. 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的思考與實踐[J]. 小學數學教育,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