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摘 要:實驗是初中化學課堂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如何有效利用實驗開展教學是廣大初中化學教師需要重視的問題。尤其在新時代下,教育理念發生了變化,教師開始對課堂中的實驗教學進行改革,以趣味為主題開展實驗教學,讓學生發現學習化學的樂趣,以此改變他們的學習態度,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然而并不是所有教師都了解趣味實驗教學法。為了加深教師的認識,本文對趣味實驗教學法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探究。
關鍵詞:趣味實驗;初中化學;教學模式;生活元素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5-006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5.020
趣味實驗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利用有趣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化學實驗知識,這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讓學生不再拘泥于死板的實驗步驟,同時獲得動手操作的機會。此種教學模式大大增加了學生在化學實驗課堂中的主動性,能夠推動學生動手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認知能力的發展。
一、趣味實驗教學法在初中化學課堂中應用的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化學課程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它涉及的內容與生活、自然現象有著密切聯系,要求教師借助實驗或者視頻資料進行教學,以便學生了解不同的化學現象。但是,受應試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影響,教師習慣以概念知識為主進行教學。初中化學概念過于抽象,且涉及的方程式難度較高,導致學生很難真正理解這些內容。久而久之,學生的積極性會越來越弱,學習效率也會大大降低。而利用趣味實驗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可以改變課堂氛圍,將抽象的化學概念知識以有趣的實驗形式呈現出來。這可以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化學知識、化學實驗現象產生好奇心,從而激發求知欲望,改變他們的學習態度,促使其積極地參與其中。
(二)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內容主要與兩方面內容有關:一是教師的教學情況,二是學生的學習情況。就當前情況來看,初中化學教師格外注重學生的能力發展,會在課堂中適當融入實驗教學,促使學生觀察實驗過程及實驗現象。但是,初中班級中的學生人數較多,教師無法讓所有學生都清楚地看到實驗過程,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1]。而學生在整個過程中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缺少動手操作的機會,很容易對實驗教學法產生偏見,不利于后續教育開展。而趣味實驗教學法不同,教師在設計趣味實驗時,會從學生角度出發,利用他們所熟知的趣味元素進行引導,讓學生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獲得實際操作機會。從此角度來看,趣味實驗教學法能夠推動化學教學的高效開展。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當今時代背景下,教師不再單純注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還從能力發展角度出發了解學生,并針對學生的不足之處調整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的價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化學課程與其他學科有著較大的區別,其中涉及大量與科學相關的知識,需要教師借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一般情況下,教師會忽視這部分內容,進而影響學生個人素養發展。而利用趣味實驗教學法教學時,教師會提前搜集大量與實驗相關的信息,其中便包括很多科學研究信息。這些內容不僅能拓寬學生的視野,還能讓他們體會到化學科學的魅力,進而在實驗操作中形成相應的科學精神。
二、初中化學課堂中應用趣味實驗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一)教師要選擇有趣的實驗主題
要想最大限度地發揮趣味實驗教學法的價值,教師應該選擇合適且有趣的實驗主題,增加教學新意,為后續發揮趣味實驗教學法的價值打好基礎。尤其在最初開展實驗教學時,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選擇互動性強的實驗內容,并在其中融入不同的趣味元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實驗教學的高效開展。
(二)教師要減少課堂說教的時間
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較為叛逆的階段,比較抵觸教師的說教,而且過多的課堂說教不僅浪費課堂時間,還會消耗學生的學習熱情[2]。為此,教師在利用趣味實驗教學法時,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表達機會,減少說教時間,逐漸改變學生對化學課程的看法,讓他們喜歡上化學,并在實驗教學中體會到化學科學的魅力,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三)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團結合作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逐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他們在課堂中的表現直接影響著最終的教學效果。尤其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要想凸顯實驗教學法的趣味性,教師就要協調好學生間的關系,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鼓勵學生共同進行實驗操作。在互幫互助的氛圍中,學生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有助于高效落實趣味實驗教學法。
三、趣味實驗教學法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一)借助游戲進行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初中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化學在初中階段是一門比較特殊的課程,并且學生在此之前并沒有系統地學習化學知識。教學伊始,大部分學生都對化學比較好奇,愿意積極參與到化學課堂當中,但教師過于死板的教學方式會嚴重消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逐漸對化學產生抵觸情緒,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為了改變此種情況,教師可以嘗試利用趣味實驗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經過分析大量實踐教學案例,教師發現在課堂中融入游戲能夠凸顯趣味實驗教學的價值。
例如,在教學“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往往從教材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概念知識,背誦二氧化碳的制取公式。另外,在借助實驗為學生演示二氧化碳的制取過程時,教師還會幫助學生總結實驗步驟,讓他們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住整個步驟,為后續實際操作與解決試卷問題做準備。但此種方式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標準,學生也無法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針對此,教師需調整實驗教學方式,增加趣味化的教學元素。首先,教師要自主準備實驗工具,如試管、單孔橡皮塞、導管、集氣瓶,還要準備足夠的稀鹽酸和石灰石。之后,教師便可以根據要求組裝實驗裝置,檢驗氣密性,并在其中加入相應的試劑,正式進行二氧化碳制取實驗。實驗完成后,大部分學生會因為示范實驗的弊端,無法全面了解實驗內容。此時,教師便可以借助游戲增強實驗趣味性,分別將實驗步驟寫到不同的卡片上,并組織幾名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在此過程中,學生要隨機抽取一張卡片,然后自主排序,接力完成整個實驗。這種游戲模式增加了實驗操作的緊張感,所有學生都會投入其中,關注不同學生抽取的卡片內容,根據自己對實驗的了解排序。實際參與操作的學生也會共同商議,確定最終順序。這不僅能提高部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還能將所有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來,讓他們愿意參與其中,最終保證高效發揮趣味實驗教學法的作用。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學生對實驗的直觀了解
教師想要增加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就需要利用新穎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改變學生對化學課程以及化學實驗的看法。針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融入一些新的元素,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化學實驗教學的趣味性。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當前大部分初中學校都采用封閉式管理的方式,即便學生對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不陌生,但在學校時仍對信息技術保持著好奇心[3]。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改變化學實驗教學的格局。經過了解發現,很多教師習慣使用多媒體技術、希沃白板等輔助教學,但并沒有凸顯出其趣味性。針對此,教師要重新設計使用方法,保證可以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體會不一樣的化學實驗教學。
例如,在教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相關知識時,教師會為學生講解酸堿中和時出現的化學現象。但學生單憑想象并不能理解酸與堿是怎樣融合的,即便實際看到了實驗過程中出現的顏色變化,也無法理解其中涉及的較為抽象的化學原理。針對此,教師應該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以更直接的方式為學生展示化學反應過程。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提前在網絡中搜集酸堿中和的相關視頻,然后再整理一些將酸堿中和反應制作成動畫的視頻,以擬人化的形式呈現氫離子、氫氧離子,展現它們結合的過程,將實驗視頻以及動畫視頻剪輯到一起,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在觀看此種視頻時,學生能夠通過視頻直觀地看到化學反應過程、了解化學反應原理,真正認識到化學的神奇之處。
(三)組織開展合作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化學實驗
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根據教育改革趨勢調整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一般情況下,教師會借助實驗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但在培養學生這些能力時,教師習慣為學生安排單調的實操任務,讓他們獨立完成實驗操作,總結實驗步驟,闡述實驗結果。對于初中生來說,這種教學方式是枯燥乏味的,并不能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趣味性。組織學生合作學習能夠充分提高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在降低化學實驗難度的同時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獲得更多自學機會,有利于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所以,教師可以嘗試在化學課堂中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在合作互助中提高自身能力。
例如,在教學“制取氧氣”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有關氧氣的一些概念,再引出制取氧氣實驗的相關內容,講解制取氧氣的步驟,并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實驗過程。為了讓學生充分掌握實驗操作步驟,加強對相關知識的了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實驗。首先,教師要重視分組環節,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時發揮自己的能力,體會到化學實驗的趣味性。對此,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由結組,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調整,使每個小組成員的能力都較為平均,這樣每組學生間相處也會更加融洽。其次,教師要為學生布置實驗任務,為每個小組提供相同的實驗設備和化學試劑,讓小組成員結合之前所學的知識整理實驗步驟,并合理分配任務。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實驗操作中,他們能夠體會到化學實驗的趣味性,在借助合作學習落實趣味實驗教學法的同時推動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
(四)適當融入生活元素,增加化學實驗內容的趣味性
學生之所以認為化學實驗內容無趣,是因為教師在教學時過于依賴教材,所講解的內容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很難找到共鳴,無法將化學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4]。為此,教師可以改變教學方向,深入挖掘教材,發現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間的關系,尋找我們生活中常用的化學產品。這樣教師便可以在教學時拉近生活與化學的距離,改變學生對化學學科的看法。在做實驗時,教師也可以適當融入生活元素,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開展實驗操作,發現其中的奧妙之處。此種方式不僅可以豐富實驗教學的內容,還能讓學生真正脫離課本,認識到化學知識的價值,凸顯出化學實驗教學的趣味性,提高整體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金屬的化學性質”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常見的一些化學現象為引導,導出本堂課要講的內容,比如鐵、鋁、銅在生活中的使用范圍較為廣泛,而鎂、鋰等相對稀有金屬在生活中使用的情況并不多。針對學生的這一疑問,教師可以引出金屬活性實驗的相關內容。在實驗開展過程中分別準備鎂帶、鐵片以及銅片等金屬材料,以及稀鹽酸、硫酸銅溶液等化學試劑,借助試管、鑷子、砂紙、石棉網、酒精燈、燒杯等裝備進行實驗。主要實驗內容是分別將鎂帶、鐵片以及銅片放到裝有相同試劑的試管中,觀察不同金屬的反應情況。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化學反應現象,并得出鎂的活性最強、銅的活性最弱這一結果。而生活中鐵這種金屬更為常見,是因為它活性相對弱,價格較低,所以更為普遍。結合生活開展趣味化學實驗教學,能夠進一步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學習有著較為積極的影響。
(五)增加師生互動環節,改變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氛圍是決定趣味實驗教學法能否高效落實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決定了課堂氛圍的好壞。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態度,主動與學生交流,增加師生互動,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這樣學生才敢暢所欲言,大膽猜想。當學生處于較為放松的狀態時,教學效率也會得到大幅提升。尤其在化學實驗課堂中,實驗與知識教學不同,需要教師邊演示實驗邊與學生對話。和諧、有趣的對話氛圍能夠提高教學效率,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為此,教師在利用趣味實驗教學法教學時要重視師生關系的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實驗是初中化學課堂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是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發揮實驗內容的教學價值。基于此,教師需將趣味實驗教學法重視起來,認識到使用該方法的意義,結合初中化學實際教學情況總結高效應用趣味實驗教學法的策略。希望本文總結的策略能夠為廣大化學教師提供參考,推動化學教育改革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嬌.趣味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J].基礎教育論壇,2022(36):101.
[2]萬里明.初中化學創新教學中引入趣味實驗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91):112.
[3] 謝偉東.趣味實驗,激活課堂——論初中化學趣味實驗教學[J].新課程,2021(33):211.
[4]陳建治.淺談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名師在線,2021(18):20.
[責任編輯 郭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