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妮娜
摘要: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對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將產生積極的影響。以英語人文素養為依據,優化課堂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文章首先闡述了英語人文素養的內容,然后分析了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最后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策略,以期為小學英語教學提供指導。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人文素養;培養實踐
人文素養是指個體修養、素質或涵養,體現了個體對自身、他人和社會的認知,也代表了個體的生活態度、世界觀、人生觀、審美情趣、人格特征和行為準則。同時,人文素養也是素質教育的起點,在小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至關重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師應在英語課堂中關注并重視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以小學生的個性和興趣為出發點構建人文素養培養模式,從多角度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確保課堂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從而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創設條件。
1? ?英語人文素養的內涵
英語人文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使用和理解英語的過程中獲得的人文知識、技能和價值觀念的總和。它涵蓋了許多方面,包括語言文化、歷史文化、社會文化、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哲學宗教。所以,英語人文素養不僅要掌握英語語言的技能,而且是理解語言文化、歷史文化、社會文化、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能力。除此之外,英語人文素養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和他人,使其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及社會文化素養。
2? ?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
人文素養強調對學生思維模式、內在品質和人文精神的培養,目的是引領學生形成健康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培養其精神品質和情感素質。英語課程不僅承擔著傳遞知識的職責,而且扮演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角色。所以,教師應分析英語學科本質,以學科育人本質為指導,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人文素養。
3? ?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策略
3.1優化課前預習
為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應重視課堂預習,這是因為預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發展。文章結合教學案例,探討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促進課堂預習。
第一,合理布置預習任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課堂預習前,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合理布置預習任務。預習任務應注重趣味性和實踐性,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且掌握一定的英語知識和技能。
第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布置預習任務只是課堂預習的第一步,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培養他們的批判思維能力。教師在預習中應鼓勵學生思考和質疑文本內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鼓勵學生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這也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師在預習中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預習任務,促進合作交流。
3.2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首先,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興趣愛好,教師應分析學生的個性,采取多元教學手段,關注學生的興趣點、積極性和學習態度。以單詞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融入游戲教學法,引領學生扮演各類角色,為學生學習單詞創設條件,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并提高其課堂參與度。
其次,教師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而且是情感交流和體驗活動。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給予學生關愛和支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鼓勵。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給予學生更多回答問題的機會,鼓勵學生發表觀點。
最后,教師應注重學生的社會發展。英語教學不僅是學習語言的過程,而且是一種傳承文化和促進交流的活動。教師應注重學生的社會發展,讓學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會習慣和價值觀念,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人文素養。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小組討論,讓學生討論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文化交流能力。
3.3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保障。所以,教師在英語課堂中應注重構建和諧關系,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對話關系。
首先,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權利,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的關系。其次,教師應關注學生的情感和需求。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注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支持。最后,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社會化、身體發展和心理健康情況。例如,教師可以組織課外活動,如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促進學生成長和發展。
3.4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小學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潛能至關重要。為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創設優質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熱情和主動性。教師要創設趣味、生動和充滿活力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究。
第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增強合作意識,提升團隊協作能力。
第三,注重多元化評價。教師應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不僅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考試分數,而且要評估學生的學習態度、思維模式、情感和行為表現。
第四,拓展課外閱讀,提升綜合素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興趣推薦課外讀物,讓學生在閱讀中拓展知識面,提升其綜合素養。
3.5加強作業管理
作業是學生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升綜合能力。但目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并不理想,部分學生經常拖延作業完成時間,甚至抄襲作業。這種現象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強化作業管理。
第一,制訂明確的作業計劃。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明確的作業計劃,并將作業任務分配到具體的時間段內。如此一來,學生能清楚地知道自己需完成哪些作業,避免拖延完成作業情況的發生。
第二,建立作業檢查制度。教師應關注作業檢查,了解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并糾正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這樣能幫助學生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并及時發現和解決作業中存在的問題。
第三,提供多種作業形式,如手寫作業、電子作業、小組合作作業,這樣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能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第四,建立反饋機制。教師應建立反饋機制,了解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并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進而提高作業質量。
第五,體現作業設計的情感價值。一方面要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另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和行為表現。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自信心,同時能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知快樂并獲得成就感。
總之,強化作業管理是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和人文素養的關鍵。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學情,制訂明確的作業計劃,并建立作業檢查制度,提供多種作業完成方式,建立反饋機制,并重視作業的情感價值。
3.6改善教學評價模式
優化教學評價模式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
第一,采用多元評價方式。教師應采用多元評價方式,如語言能力評價、學習態度評價、團隊合作能力評價。同時,教師要避免單一的評價標準,結合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第二,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如情感態度、合作能力、創新意識等。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幫助。
第三,注重評價的反饋和改進。教師應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以評價結果為指導解決問題,更新教學模式。另外,教師還要從學生的學習反饋意見出發,更新教學思維,提升教學質量,提升學習效果。
第四,采用科學的評價工具,如評價量表、學習檔案袋,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
第五,重視公正和客觀評價。教師應關注評價的公正性和客觀性,要讓所有學生都能平等地參與評價,同時要確保評價過程的公開透明,以保證評價結果的公正和客觀。
3.7注重審美素養
審美素養是指對美的感知、理解和評價能力,是個體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英語歌曲、詩歌和故事,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以“My Favorite Hobby”為例,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用“Whats your hobby?”和“Why do you like it?”句型表達自己的愛好,并掌握“hobby”“I like”等詞匯和句型,理解“hobby”的含義,在學習中感受英語歌曲、詩歌、故事的美感,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為了促進教學的發展,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英語歌曲、詩歌和故事,引導學生欣賞,并融入教學游戲,幫助學生掌握“hobby”“I like”等詞匯和句型,引導學生學習英語歌曲、詩歌、故事中的歌詞,分析故事情節。為了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教師要鼓勵學生用“Whats your hobby?”和“Why do you like it?”表達自己的愛好,并通過課堂表演,讓學生感知英語歌曲、詩歌和故事美感。
綜上所述,小學生正處于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學習英語能夠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所以,教師應在教學中介紹文化背景,引導學生欣賞英語歌曲、詩歌和故事,讓學生感受到英語文化的魅力,以獲取豐富的體驗。另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源,讓學生感知文化韻味,提升文化素養,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后永紅.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育學生人文素養的實踐[J].學苑教育,2022(24):32-33+36.
[2]孫鄭.基于人文素養的鄉村小學英語教學路徑探尋[J].英語教師,2021,21(19):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