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雨 張強 郭敬敬 王璐
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為加速高校與國際化接軌,需要對“制藥工藝學”課程進行雙語教學改革。本文從教學模式改革、雙語課程資源體系建設及課程考核和評估等方面深入闡述了雙語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有利于推動高校雙語教學的改革發展,提高該課程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關鍵詞:制藥工藝學;雙語教學;教學改革
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of?"new?engineering",bilingual?teaching?reform?of?"Pharmaceutical?Technology"?course?is?needed?in?order?to?accelerate?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is?paper?expounds?the?practice?and?exploration?of?bilingual?teaching?reform?from?the?aspects?of?teaching?mode?reform,bilingual?curriculum?resource?system?construction,curriculum?assessment?and?evaluation,which?is?conducive?to?promoting?the?reform?and?development?of?bilingual?teaching?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and?improving?the?role?of?the?course?in?college?talent?cultivation.
Keywords:pharmaceutical?technology;Bilingual?teaching;Teaching?reform
1?“制藥工藝學”進行雙語教學改革的意義
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提出,“雙語人才”成為在國際合作及發展中進行有效溝通的重要橋梁,是推動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雙語人才隊伍建設成為當今高校面臨的挑戰性課題,而進行雙語教學改革的探索是培養與國際接軌的雙語人才的必要途徑。在“新工科”背景下,對應用型高校提出了為國家建設培養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較強的動手能力及較強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新要求[1]。因此推進與創新人才培養匹配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教學改革十分緊迫。
當今社會,為順應時代的發展,高校的教育強調培養創新型、復合型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2]。“制藥工藝學”是針對生物工程專業本科四年級的學生,在學生完成各種學科基礎課和部分專業課后安排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本課程以工科院校為背景,旨在培養具備扎實理論基礎及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生物工程類工科學生。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在學習制藥工藝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能夠靈活運用基本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并掌握制藥工藝路線的設計及選擇、生產工藝原理、制藥工業前景、國際發展動向等[3]。放眼醫藥科學領域的國際前沿,制藥工業是高新技術的多交叉學科之一,我國的科技工作者要在國際醫藥行業立足就必須做出努力及付諸實踐,高校需要使學生有能力從大量的外文資料和國際學術會議中獲得最新的科研進展,學習制藥行業的最新理論和先進技術。因此,制藥工程及生物工程等專業的本科生不僅應該掌握目前已有的制藥技術基礎理論知識,更要放眼國際,緊跟國際醫藥的發展方向和潮流,才能更好地發展我國的醫藥行業。雙語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且有利于學生接觸學術前沿知識,更好地貫徹素質教育并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制藥工藝學”課程雙語教學改革與實踐是新時代對該課程提出的教學新要求,因此開展雙語教學勢在必行。
2?雙語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2.1?交叉滲透模式
目前,國內雙語教學采用的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種:術語引導型、交叉滲透型以及完全滲透型,分別是指教師授課過程中采用全英文講授、中英文切換教學以及全過程英文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根據學生對課程的理解程度,選擇同時使用中英文授課即交叉滲透型模式,實施過程中強調靈活分配中英文的使用。根據當今生物工程及制藥工程本科生的整體英語水平現狀,我們需要合理分配中英文講授比例。例如,在講授“制藥工藝學”基本概念和理論時,主要采用英文教學及英文互動,而在分析課程重點及復雜問題的過程中,主要使用中英文混合教學,從而使學生排除語言對知識點理解產生的障礙,在強調英語專業術語及用英文思路理解復雜工程問題的同時,攻破課程知識難點,不留疑惑。
2.2?多媒體雙語教學的改進
雙語教學的實施采用多媒體教學,當前教學中雖已廣泛使用,但在具體實施雙語授課中需要進行充分改進。多媒體教學首先可實現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尤其是在雙語教學過程中,有利于幫助學生理清課程主線,突出重難點知識,同時將課程涉及的關鍵專業術語進行列舉,在語境中強化其含義。其次,有利于實現雙語教學與了解國內外制藥工藝領域研究前沿知識的齊頭并進。例如,我們在介紹制藥理論知識時,將國外制藥領域的典型工藝流程及先進的生產技術融入理論教學當中,并加入圖片及視頻豐富課件內容,以此作為教學案例,為學生提供全面且先進的理論體系,使學生不拘泥于課本內容,有對專業領域開闊的眼界及對專業英語良好的應用能力。
2.3基于BOPPPS模式的課堂互動教學
我們采用BOPPPS模型對課堂互動教學進行設計[4]。BOPPPS教學法為國際前沿教學法,主要模式包括以下六個步驟:Bridge?in導入、Objective目標、Preassessment前測、Participatorylearning參與式學習、Postassessment后測及Summary總結,簡稱BOPPPS,這是由加拿大教師技能培訓工作坊(Instructional?Skills?Workshop,ISW)創建。由于學生的注意力普遍維持在15min以內,所以每個環節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的持續時間在15min左右。這里要求教師在課前準備英文互動內容,互動題目要聯系生產實際,展現國際發展動向。課堂上合理安排互動時間,根據教學內容的推進,隨機提問并計平時分。我們以“胰島素的生產及純化工藝(Production?and?purification?of?insulin)”這一章節為例,(1)B——導入:通過播放全英文的胰島素國際生產及應用現狀視頻,提升學生對胰島素的興趣,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好奇心;(2)O——目標:幫助學生明確本堂課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即掌握胰島素的生產方法及純化方法,能用英語術語完整描述主要工藝;(3)P——前測:通過與學生進行前期所學知識的互動,復習藥物的純化方法,關聯本堂課胰島素純化方面的內容;(4)P——參與式學習:課堂上不斷由淺入深地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參與其中,如胰島素的發酵生產采用什么手段?如何從發酵液中提取分離蛋白質?如何進行胰島素的純化分離?問題逐層遞進,要求全英文提問并回答問題;(5)P——后測:互動式學習后通過提出提問檢測學生學習情況,可以設置搶答環節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學生參與度更高,同時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6)S——總結:可根據情況進行教師總結或鼓勵學生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完成知識點的學習。這種模式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并有利于學生英文表達能力的提升。與此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互動情況了解學生學習狀態,也可調動教師授課的積極性,從而創造出和諧、愉悅的互動課堂氛圍[5]。
2.4?項目式教學
除了采用BOPPPS模式下課堂全英文互動形式,我們還同時進行項目式教學。學生以小組形式根據要求進行全英文項目式匯報來實現課程考核成績的形成性評價[5]。教師制定小組匯報的規則,包括小組成員的組成及任務分工、匯報內容的選題范圍、匯報材料制作及提交要求、項目評分標準等。例如,教師提前布置“抗生素生產工藝及發展前景(Antibiotics?production?process?and?development?prospects)”項目,在教師完成相關授課內容后,分組完成該項目匯報,每組10分鐘匯報答辯時間,期間由小組同學用英語介紹相關領域的技術要點及科研動態,小組成員分工完成并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由其他小組同學進行提問、交流,老師提出總結性意見,并根據各組準備情況最終給出項目分數。進行項目式教學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交流表達能力,實現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
通過各個環節的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實現“制藥工藝學”課程雙語教學的順利開展,使學生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及課后時間,掌握制藥工業的基礎理論知識,了解制藥工業國際發展前沿及動態,同時具備專業英語靈活應用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
3?雙語課程資源體系建設
雙語課程資源體系包括教材建設、課件及教案建設、線上資源建設等。實施雙語教學,原版教材的選用十分重要,因此雙語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是對全英教材進行合理甄別,以系統全面地迎合當今學生的知識需求,完善學生知識框架。要求全英教材符合我國高等教育的實際情況,內容上能夠使學生掌握適應未來工作崗位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能夠反映國際科技前沿,必要時需要多本教材取其精華同時使用。例如,全英文教材Roshni?L.Dutton和Jeno?M.Scharer主編的《Advanced?Technologies?in?Biopharmaceutical?Processing》及J·Swarbrick主編的《Encyclopedia?of?pharmaceutical?technology》,教材內容及切入點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深入,轉換教與學的思維模式,從而促進教學理念的革新。根據教材及課程重點制作全英課件、全英教學大綱及雙語教案,在課件中著重增設各類藥物的來源、結構、研發、生產及質量控制等相關英文仿真語境,并針對重難點內容為學生創設理解關鍵教學內容的語境,提高學生在實踐中的語言應用能力。多角度、多方位輔助雙語教學過程,使教與學在時間及空間上獲得最大程度的延伸。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積累背景知識、語用規則,使學生以英語的思維去思考,盡量為學生提供語言環境,與此同時輔以全英教學大綱及雙語教案,使教師和學生明晰課程主線與重難點內容。為適應當代學生的知識需求,教師團隊需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線上資源,如在“學堂在線”“中國大學慕課”等平臺提供課程全英文授課視頻等,有利于拓展學生視野及查缺補漏[7]。
4?課程考核與評估的改革
雙語教學的考核要在傳統教學的考核基礎上加以創新,強調在課程考查中加強學生的語用測試,如果仍應用傳統的考試模式就偏離了雙語教學的初衷。因此,可采用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評價方式[8]。其中形成性評估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學生在課堂的全英文互動交流成績占總成績的5%,在以互動為主的BOPPPS教學模式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不斷提高學生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思維創新能力;第二方面是分組項目匯報成績,學生分組完成教師布置的課程相關全英文討論項目,每組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項目介紹,并進行組間提問,教師總結并給出成績,此項占總成績的15%,有利于提高學生查閱英文文獻并進行歸納總結的能力,使學生在團隊協作、英文溝通及課程前沿的掌握方面有全面及綜合的提升;第三方面是增設關于制藥工藝學相關內容的英文撰寫項目,例如為學生提供制藥工藝學方面的英文文獻,讓學生閱讀文獻從而完成全英文獻綜述的書寫,提高專業英語的閱讀及撰寫能力,此項占總成績的10%。對于終結性評估,在結課考試中采用雙語試卷代替傳統中文試卷,提高主觀題的比例,綜合考查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考查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及表述能力,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專業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9]。
結語
教育部一直把提高高校的雙語教學質量作為一項重要工作,而對于“制藥工藝學”課程來說,也應該根據課程自身的特點切實開展雙語教學改革工作,因為傳統教學已不再有利于學生拓展國際化視野,不能滿足學生自身的社會發展及繼續深造的需求。“制藥工藝學”雙語教學的實施還需要師資的大力培訓以及學生英語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學手段的有效改善。我們在實施雙語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語言水平,定期參加英語培訓,可以組建教學團隊,根據教學內容分解任務并分工進行教學工作。另外,鼓勵學生要有終身學習的思想,遇到困難及時提出并將學習心得及時反饋給教師[10],我們會以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學生一學期的學習感受,并據此調整教學方式。實現雙語教學一方面有利于落實教育部的相關規定,加快國內高等教育向國外學習吸收先進知識的速度,另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學生潛移默化地使用英語接觸世界的能力,這是傳統教學所不能企及的。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教育與國際接軌成為高等教育的當務之急,開展和推進雙語教學對高等教育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周慧,江熾.“新工科”背景下第二課堂提升本科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探索與實踐——以武漢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為例[J].科教導刊(電子版),2021(13):1415.
[2]李向東.在知識傳授中實現價值觀引導[J].中國高等教育,2019(9):1820.
[3]朱富成,何曉梅,陳存武,等.以應用性為導向的制藥工藝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廣東化工,2019(16):198199.
[4]張雪涓.BOPPPS模型在農產品營銷學雙語課程教學設計中的應用[J].甘肅農業,2021(7):120123.
[5]王道才,劉曉鵬,周防震,等.案例式教學法在《生物制藥工藝學》課程中的應用[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8,12:316318.
[6]趙德成.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是什么及如何推進[J].教育科學研究,2013(3):4751.
[7]王鵬,柯文麗.慕課在國內外的發展與運行現狀[J].教育教學論壇,2019(13):5152.
[8]余瓊,劉立群.語用學視域中“生物制藥工藝學”雙語教學創新模式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12):6162.
[9]駱健美,申雁冰,王敏,等.生物制藥工藝學課程教學模式的多元化探索[J].輕工科技,2021,37(1):167168.
[10]徐健,杲倩男,范九倫,等.新型國際化背景下雙語教學研究[J].高教學刊,2023(6):912.
作者簡介:李小雨(1988—?),男,河北秦皇島人,工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生物化工。
*通訊作者:王璐(1986—?),女,河北秦皇島人,工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天然產物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