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菁菁
【摘要】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帶領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并立足于現實情境體驗數學知識的妙用,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科實踐能力。因此,做好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設計工作是非常關鍵的,直接決定了學科教學的最終效果。本文先闡述了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基本內涵,明確了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具體價值,最后從精選活動主題、做好活動分工、實施活動步驟、反思活動過程等四個方面,探討了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策略,給小學數學教師開展高質量的綜合實踐活動帶來了較好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 實踐活動? 活動分工? 活動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7-0022-03
隨著新課標的全面推行,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環境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要求教師可以關注學生的綜合學科素養。這也需要教師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科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將自身所掌握的理論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環境中,并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做好小學數學實踐活動就顯得非常重要。目前,很多教師已經開始結合教學任務進行實踐活動的優化設計,但還沒有較好地實現預期的效果,導致學生的綜合學科素養很難得到有效提升。下面結合小學數學實踐教學經驗,談一談實踐活動的具體開展方式。
一、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內涵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是結合數學學科教學知識點,設計了一些數學實踐活動,能夠引導學生將自身所掌握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踐場景中,感知數學知識的實踐應用方式,提高他們對于數學學科知識的感知與理解水平。在數學新課標體系中,也提及了數學實踐活動,要求教師開展高質量的實踐教學環節,錘煉學生的學科實踐能力,依托于此增強學生的綜合學科素養。教師在具體設計數學實踐活動的時候,需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層次,設計契合于學生實際情況的實踐教學內容,并提高學生在數學實踐過程中的綜合體驗水平,保證數學實踐活動可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二、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價值
(一)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過程中,設計高質量的數學實踐活動可以較好地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現階段較多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都不算太高,部分學生甚至對數學學科產生了心理抵觸,導致他們在學科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了顯著的被動態勢。在引入數學實踐活動以后,學生的數學學習環境就可以得到較好的優化,改善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感知形象,對數學學科重新充滿興趣。特別是教師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可以有針對性地引入一些趣味性元素,提高數學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激發他們參與學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通過實踐活動也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錘煉他們的學科實踐素養。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很多教師都過于關注理論教學環節,忽視了實踐教學活動。這也導致學生掌握的數學學科知識都比較僵硬,很難靈活使用這些知識。但在數學實踐活動中,這種情況就可以得到較好的改善。這是因為實踐活動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數學知識的本質內容,在實踐場景中探索數學知識的使用方式,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學科實踐素養。
三、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實施路徑
實踐活動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是非常關鍵的,已經成為了培育學生綜合學科素養的重要路徑。因此,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也應該結合學科實踐教學經驗,從多個角度探索數學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路徑,保證數學實踐活動的質量,使得數學實踐活動可以在學科教學中發揮預期的效果。
(一)精選活動主題,創設學習情境
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實踐活動的時候,應該結合學科教學內容精選活動主題,構建趣味性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當前部分小學生已經對數學學科失去興趣,在學科教學中也缺乏學習動機,對于學科教學活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師應該在選擇活動主題的時候,充分考量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情況,引入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元素,提高數學實踐活動對小學生的吸引力。這也要求教師可以多站在小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并關注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的感知體驗情況,改變學生對數學實踐活動的感知形象,構建科學合理的學習情境。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考慮在數學實踐活動中靈活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使得原本枯燥的學科知識轉化為生動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模態元素,豐富數學實踐活動的內容,使得數學實踐活動可以取得預期的效果。
在小學數學二年級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考慮設計“數獨”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于數字的認識,錘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二年級學生對于數字已經有了一定認識,同時也具有了一些獨立思考能力,具備完成“數獨”游戲的能力。教師在組織開展“數獨”實踐活動的時候,可以先使用多媒體工具引入“數獨”小游戲,面向學生講解“數獨”游戲的規則。比如教師可以先展示一個九宮格,讓學生在每個格子中填寫1到9的數字,不能重復。接著教師再展示一個完整的“數獨”圖片,讓學生觀察每一個九宮格以及橫排豎排的數字規律,引導學生在相互討論過程中總結“數獨”游戲的規則。在所有學生都了解規則以后,教師再展示一個未完成的“數獨”圖片,讓學生填寫空格中的數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演示一些其他人玩“數獨”游戲的過程,并引導學生相互之間進行密切交流與互動,優化實踐活動的氛圍環境。
在小學數學三年級教學中,教師可以考慮設計“數學文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探索數學文化元素,提高他們對數學文化的認知水平。在本次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搜集一些數學名人故事、數學趣味、生活中的數學事件等內容,可以展現數學思想內涵,或者數學知識在生活情境中的具體應用,使得學生充分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在組織開展實踐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積極拓展活動形式,構建豐富多彩的數學文化氛圍。比如,教師可以在班級環境中舉辦數學文化的板報,讓學生將自己搜集的數學故事和數學事件以板報的形式展示出來。再如,多個數學教師可以聯合舉辦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共同建設數學文化的知識長廊,打造數學文化環境氛圍,營造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空間,優化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的綜合體驗。
(二)做好活動分工,設計操作方案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內容比較繁瑣,需要教師提前設計好操作方案,并做好實踐活動的分工。特別是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層次比較低,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很難找到自身定位。如果教師沒有做好引導工作,就會導致數學實踐活動難以進行下去,也就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數學實踐活動的時候,也應該結合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分組工作,并設計完善的操作方案,保證各個小學生都可以清楚掌握后續參與實踐活動的內容,可以在實踐活動中相互配合,完成預先設計的教學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層次化任務,從淺到深引導學生探索學科知識點。這樣以后,整個實踐活動就會變得更加規范,并按照預期方案順利進行,提高學生的學科實踐能力。
在小學數學四年級教學中,教師可以考慮引入“密鋪”實踐活動,培育學生的空間概念。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一些平面圖形,對于不同平面圖形的特點也有了較好認識。在此基礎上開展“密鋪”實踐活動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完成不同學生的分組工作,然后設計整個實踐活動的完備操作方案。在本次實踐活動中,教師需要給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形、正五邊形等多種圖案,然后由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圖形進行平鋪,觀察圖形拼接以后的接縫情況,明確哪些圖形可以實現“密鋪”。接著由學生進行組內討論,探索可以“密鋪”的圖形存在哪些特點,比如“密鋪”的每個頂點有幾個角、這些角的和是多少等。在學生充分掌握這些知識點以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使用不同類型的圖形完成“密鋪”,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平面幾何意識與能力。
在小學數學二年級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購物”實踐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構建“購物”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實踐場景中應用自身所掌握的學科知識。《購物》章節主要是將學生代入到生活中常見的“購物”場景中,讓學生計算商品的總價,在這個過程中錘煉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并對單位轉換有一定的認識與掌握。在設計數學實踐活動的時候,教師需要安排顧客與收銀員等兩個角色,其中顧客結合自身的愛好與需求挑選商品,并寫出這些商品的價格。而收銀員需要計算每一位顧客挑選商品的總價,并跟顧客自行計算的價格作對比。在做好角色分工以后,不同學生就可以在“購物”情境中得到較好的鍛煉,提高他們的數學計算能力,并將自身所掌握的學科知識應用到實踐環境中。
(三)實施活動步驟,優化合作程序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需要學生相互之間進行配合才能夠取得預期效果,因此,教師在開展實踐活動的時候也要優化合作程序,提高學生的互動交流水平,發散學生的學科思維。這也要求教師可以充分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學生參與數學實踐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在組內進行自由探索。在數學實踐活動開始以后,教師應該避免直接介入其中,而應該多發揮自身的引導性職能,促使學生進行深層次交互。在學生進行組內討論的時候,教師也要做好組間巡視工作,明確各個小組的討論情況,收集數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數據。當部分小組的組內討論遇到明顯障礙的時候,教師也要結合實際情況介入其中,使用啟發性語言發散學生的學科思維,使得組內討論與合作可以繼續下去。這樣以后,數學實踐活動就可以取得預期的效果,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鍛煉,提高學生的學科實踐素養。
在小學數學四年級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營養午餐”的數學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于排列組合的認識,并提高學生的統計學意識,能夠將這些數學知識應用到實踐場景中。本次活動中,教師先展示營養專家針對四年級學生設計的營養午餐指標,并讓學生提出一些自己所喜歡的午餐菜譜,由教師說明每一種午餐的熱量、脂肪、蛋白質等參數。學生則結合專業的營養學指標,通過排列組合形成不同的午餐食譜。這個過程中可以由學生自由分組進行組內討論,每個小組至少要出四套科學合理的午餐菜譜方案。在學生組內討論遇到阻礙的時候,教師可以進行一定的啟發,保證每個小組都可以形成合理的菜譜,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四)反思活動過程,積累實踐經驗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是一項長期教學工作,需要教師結合學科教學內容調整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累積學科實踐的經驗,錘煉學生的學科實踐能力。因此,在每次進行完數學實踐活動以后,教師也要做好教學反思。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直接進行主觀評價,導致最終的教學評價結果不夠客觀。因此,在后續進行教學反思與評價的時候,教師應該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拓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學生對教師評價、學生對教學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立足于學生角度探索數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效果。這樣以后,教師就可以全面考察數學實踐活動存在的不足與欠缺,在后續教學中進行針對性優化與調整,充分保證數學學科教學的最終效果。
在小學數學五年級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組合圖形的面積”的數學實踐活動。本次活動由學生分組調查生活環境中的組合圖形,比如花壇、人工池塘等。通過組內成員共同測量組合圖形的參數,完成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工作。在實踐活動結束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評價自身在活動中的收獲與表現,并跟組內成員進行互評,對照自評結果更好地認識自身的學習收獲。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對本次實踐活動進行評價,并對教師提出建議與意見。教師在整合評價結果以后,可以進行更加完善的教學反思,提高后續數學實踐活動的成效。
四、結語
綜合來看,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實踐活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價值,需要教師在后續教學中引起充分重視,并切實提高數學實踐活動的開展質量。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也應該加強自身對于數學實踐活動的認知水平,找到學科教學的切入點。在具體設計數學實踐活動的時候,教師也要結合學科教學內容優化選擇活動主題,并搭建趣味性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對于實踐活動的興趣水平。在數學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也要做好引導性工作,并明確活動分工和活動環節,做好活動反思工作,促使數學實踐活動取得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東虎.小學數學開展先學后教教學活動的實踐策略[J].天津教育,2022(31):90-92.
[2]何昌岳.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29):56-58.
[3]馬冬麗.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中合作學習的方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25):77-79.
[4]王艷玲.小學數學新課標“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的設計與實施[J].中小學班主任,2022(16):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