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東方
【關鍵詞】小學音樂 音樂欣賞 教學策略
引言
在現階段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欣賞課貫穿始終,其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欣賞教學來體驗和感悟音樂的藝術之美,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水平。而要想使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取得更顯著的成果, 教師還需要積極改進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進行自主學習,欣賞音樂的同時養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一、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重要性
(一)提高學生審美
音樂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可以通過聆聽來欣賞不同音樂作品所傳遞的不同情感。開展欣賞教學,就可以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美的同時學會創造音樂美、表達音樂美,最終實現小學生音樂審美水平的提升。
(二)掌握音樂基礎
欣賞音樂的前提是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基礎,能夠通過聆聽對音樂作品傳遞的情感產生共鳴。由此可推斷,開展欣賞教學,能夠指引學生以正確的聆聽方法,掌握更多的音樂基礎知識,從而對音樂作品形成更具深度的認知。
(三)引發無限想象
每一個學生對同一部音樂作品的理解往往都帶有其獨特的觀點。開展欣賞課程,可以為學生的想象力創建更廣闊的拓展空間,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對音樂的節奏、旋律等產生奇思妙想。
二、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聆聽,感受音樂之美
音樂最大的美在于可以為學生提供聽覺上的享受。所以,小學音樂教師在開展欣賞教學時,就應該注重聆聽,利用對聽覺感官的刺激來營造音樂氛圍。在此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師還需要契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來選擇欣賞教學的內容和方式,以此來吸引小學生欣賞音樂時的注意力,深入音樂氛圍中展開思維的想象,感受音樂的情感美。
(二)開展角色表演,體驗音樂之美
在龐大的音樂體系中,能夠展現音樂之美的除了豐富的內容,還有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如歌劇、歌曲、情景劇等。基于此,在小學音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欣賞教學時,就可以從表演方面著手,組織學生整編音樂作品開展角色表演,在參與音樂表現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音樂體驗,逐步加深對音樂情感內涵領悟。首先,教師需要客觀了解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的掌握情況,以此來制定難易適度的角色表演活動;其次,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借助互聯網自主搜集與音樂作品相關的海量信息, 并對這些信息進行綜合性的分析,為學生搭建適合其發展的平臺,確保學生能夠結合自己在角色表演活動中的體驗,來加深對音樂情感的領悟,實現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個性化發展。
(三)應用多媒體,感悟音樂之美
當前的社會是信息化時代,網絡、多媒體成為了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重要輔助工具,可以幫助教師創新課堂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基于此,在小學音樂的欣賞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通過各種圖片、動畫或視頻來展示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讓原本抽象的音樂美以直觀、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新穎的學習體驗更便于小學生加深對音樂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詳細介紹與音樂作品相關的知識,如創作背景、旋律特點等等,為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能夠順應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小學音樂教師需要注重欣賞課教學的開展,充分發揮出音樂學科的美育價值,通過聆聽音樂、開展角色表演、應用多媒體等教學方式,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美的感受、體驗和領悟,實現對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李曉冉。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策略的研究[J].藝術評鑒,2020(24):150-152+177.
[2]史慧琳。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20.DOI:10.27190/d.cnki.gjzsc.2020.000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