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亞
立德樹人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根本任務,家校與社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是學校有效實施德育的重要支撐。
如今,德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形成育人合力,才能將學校的各項教育措施落到實處。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國家教育的根本任務,德育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良好的道德教育是保證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前提,也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良好的道德教育關系著孩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和高尚品格的塑造。
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來自各方面的挑戰沖擊和考驗著我們的教育事業。因此德育在整個教育工作中顯得越來越重要。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道德教育,為祖國培養更多道德高尚、品格健全的棟梁之才 只有形成“教育合力”,通過多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達到此目的。
“教育合力”是指由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教育形成的合力,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今天,如何取得最佳的教育合力,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努力探索和積極踐行。如果教育是一棵大樹,那么家庭教育就是樹根,學校教育就是樹干,社會教育就是樹冠。當前,“教育合力”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有待于人們不斷提高認識,把促進每個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作為做好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搞好學生的教育工作,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密切溝通與配合,學校工作要切實擔負好主體教育責任。
學校教育,孤掌難鳴。如今,學校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時常感到孤掌難鳴,缺少來自家庭和社會的配合。特別是在學生德育實施方面,若缺少家庭和社會的支持配合,將很難奏效。比如,學校大力強調禁止學生帶手機入校,而家長在找借口給學生配備手機;學校明令禁止學生進入網吧,社會上的大小網吧卻隨時為未成年人敞開大門。
家庭教育,方法不當。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學習樂園,但是很多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存在誤區。部分家長未擺正文化知識的學習與德育的地位,只注重文化知識的學習而忽略德育,為孩子請家教和上各種變相的補習班,長此以往對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極為不利。很多父母過度溺愛孩子,長輩說不得,老師教不得,同學惹不得,嚴重影響了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更有甚者,家長還會因為老師的管教和同學間的小矛盾到學校大鬧特鬧,學生以及家長毆打侮辱老師的現象屢見不鮮。尤其是目前越來越多單親離異家庭的出現,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未成年人。安徽是勞務輸出大省,我校農村學生60%以上都是父母雙方或一方常年在外務工,學生和父母見面交流的機會很少,更談不上有效的家庭教育了。留守兒童長時間的“親情饑渴”導致安全感缺失,心理承受能力弱,心理、性格等方面往往會出現偏差。
社會教育,亟待加強。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往往過度關注經濟效益,忽視了作為一個公民應肩負的責任。社會德育的嚴重缺失問題值得每一個公民去認真思考,不能讓社會教育拖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后腿。如果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不能有效銜接,教育合力的形成就會大打折扣。
學校要抓好道德建設和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首先要上好思想政治課。作為政治教師,要守好三尺講臺,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盡職盡責。學校要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唯有思想素質過硬的人,才能成長為真正的對社會、對黨、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發揮好學科教師的育人作用。特別是對留守兒童應給予更多的關愛,減少學生由于家庭教育缺失而帶來的負面影響。學校領導可以通過建立全校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機制,進行平等的師生對話,就他們學習、生活和政治思想上的問題及時展開廣泛對話、談論。比如,各學科任課教師需要分擔教學輔導員的部分職能,負責部分在校學生的健康發展,設立部分學生家長接待日等。教師在教書的同時不忘育人使命,時刻都要注重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引導。教師應嚴格規范自己的思想言行,通過言傳身教影響教育熏陶每個學生。
前不久,我校小學部數學老師李曉艷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舊物回收交換用品活動。老師詢問學生怎樣才能搞好這次活動,學生就此進行了熱烈討論,有的提議把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開展活動;有的提出先找一塊活動場地,再對全班同學進行分組;有的同學說班里有一套電動汽車小玩具標價12元,只要能交換到喜歡的兩本書就行了。在幾位老師的精心指導組織下,熱鬧的學校舊物回收交換用品市場正式開張了,在學生們燦爛的笑意中,學校收獲了數學學科的育人功能。
豐富活動,向課外延伸。學校可以通過開展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及軍事實踐基地等活動,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參與美化公園、美化城市等活動,讓學生在勞動中體會環衛工人的艱辛并感受勞動的快樂,讓勞動課充分發揮育人功能。
家庭要給予孩子成長的關愛。家長要為孩子營造溫馨和睦的家庭生活氛圍,給孩子營造足夠的家庭安全感和家庭歸屬感。事實證明,在溫馨和睦的親子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性格更健全,心理承受能力也更強,也很容易順利度過青春叛逆期。而那些單親家庭或者暴力家庭的孩子,心理往往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因此,要從培養學生的好習慣入手,找準切入點,做好家庭教育。比如:教育孩子不亂花零錢、不亂吃零食、不亂丟雜物,從小事入手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留守兒童亟須關愛。很多父母沒有清楚地意識到給予孩子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們往往只記得按月給孩子往銀行卡里打款,卻忘記了給孩子些許溫馨的關愛。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家庭應至少保證父母一方留在家中照顧孩子,而經濟確有困難的家庭在父母雙方均外出的情況下,要委托好臨時監護人,并隨時向臨時監護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學習動態,經常和孩子談心交流。
家長要善于主動傾聽孩子的真實合理心聲,培養和引導孩子形成獨立、堅強、自尊、守信、愛人、愛己的健全人格,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等。
社會要為學校和家庭教育護航。社會是一個高度開放的系統,政府和社區等服務部門不可能創造一個絕對潔凈的社會環境,但應盡量掃清社會環境中的“雷區”,為學生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的教育環境。積極、健康、向上的相關活動,可以對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核心價值觀起到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好的社會文化必須具有鮮明的教育主題,如我校附近紫光公園中關于實現社會主義百年中國夢的核心思想觀和價值觀的主題宣傳設計,可以對孩子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好的社會文化要具有時代特征,對那些自制力較弱的孩子來說,從整個社會心理層面意義上來講,正確監督和指導規范孩子的行為至關重要。
近年來,由于社會、學校、家庭之間存在的安全管理教育銜接上的“真空”現象,使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以至于社會留守少年兒童被傷害的事件時有發生。對于各級政府部門來講,應繼續加大對社會留守少年兒童的關注,而這樣的關注需要依賴于整個國家相關法令、法規的逐漸建立、健全和規范,也更需要每個社會公民規范好自己的一言一行,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為孩子做好榜樣。
總之,只要學校、家庭、社會能夠加強溝通協作,相互聯手、相互信任,就一定能把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好,培育出一批批符合社會主義發展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有擔當的合格人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全面的健康發展。學生的道德教育工作沒有上限,沒有終點,永遠在路上。
(作者單位:安徽省渦陽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