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榮

[摘 要]創客教育是實現科學創新和科學普及的重要抓手。南寧市高新小學南校區從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著手,通過確定創客教育目標、打造創客教育課程、培養創客教師隊伍、構建并實施創客教育模式等維度的改革,實現創客教育課程與學科課程的有機融合,在培養創客人才方面走出了一條務實、高效的新路子。
[關鍵詞]創客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15-0093-03
南寧市高新小學南校區(以下簡稱“高小南”)自建校以來,一直秉持幸福教育思想,在新課改的引領下,逐步探索建構“傳中華智慧,育高新人才”的新時代辦學理念。創客教育是我?!靶腋8咝氯瞬拧钡闹匾n程內容,致力于推進全校師生創新、創造能力的發展。在新時代“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背景下,我校先后開設了STEAM課程、3D打印筆、教育機器人、車模、航模等相關的課程,逐漸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普惠式創客教育模式,構建了創客教育課程體系,實現了創客教育課程與學科課程的有機融合,在培養創客人才方面走出了一條務實、高效的新路子。
一、小學創客教育課程目標
教育目標是創客教育的核心指向,是對創客教育實踐活動的指引。高小南創客教育的目標是通過以幸福文化及學校新技術為基礎的創客課堂教育,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與國家課程教育互為補充并面向全體學生的特色校本課程教育;堅持立德樹人,將科學精神融入創客教育和學科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高小南創客教育的目標是對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細化。
為了提高創客教育目標的可操作性,高小南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在不同學段開展各有側重的分層遞進式創客教育,制訂了各學段創客教育的學習側重點及具體培養目標(見表1),以此作為各學段開展創客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
二、小學創客教育課程體系構建
創客教育課程是創客教育的重要載體,高小南構建創客教育課程體系,將創客教育課程與學科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融合,使創客教育惠及每一位學生;同時,通過“課賽融合”開設創客教育提高班,滿足興趣濃厚、具有創新創造特長學生的特殊發展需求。
1.融合學科課程,設置內嵌式創客教育課程,惠及每一位學生
高小南緊緊抓住學科教學主陣地,在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滲透創客式教育理念,并將創客教育內容和美術、信息技術、科學、道德與法治、音樂、數學等學科課程融合,在學科課程教學中設計內嵌式創客教育課程,使創客教育惠及每一位學生,點燃校園“小創客”們的創新熱情和夢想,引領學生邁入創新創造的大門。
2.融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五小”創客實踐課程
創客教育具有實踐性的特征,“做中學、創中學”是創客教育課程的主要授課方式。創客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授課方式和課程目標上具有契合點,可開設“五小”創客教育實踐課程,即小發明、小制作、小創意、小競賽、小論文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開設,鼓勵每一位學生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像工程師一樣創造。
3.“課賽融合”開設創客教育提高班,以賽促學培養創新創造的好苗子
普惠式創客教育并不意味著無差別式教育,而是既要惠及所有學生,又要兼顧興趣濃厚、具有創新創造特長學生的特殊發展需求。高小南還將創客教育課程與創新創造競賽融合,開設創客教育提高班,依托社團和興趣小組開設了3D打印課程、智能機器人課程、創新編程課程、模型構造等41個小而精的創客教育提高班,提高班的教學內容與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青少年機器人設計與信息素養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競賽內容相融合。由于競賽具有目標激勵性和競爭挑戰性,“課賽融合”的課程設置,更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凝聚團隊協作力量,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創新創造精神。
三、創客教育課程的教學策略
1.教學模式建構:耦合本土文化,開展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的創客教育活動
廣西是多民族聚居的邊疆民族地區,高小南充分挖掘廣西特有的歷史、環境、民族文化資源,促進創客教育與本土文化的有效耦合,開展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的創客教育,彌合創客教育與學生現實生活之間的疏離。
(1)有效運用本土文化資源開展創客教育,傳承和創新民族傳統文化遺產
高小南有效運用廣西本土文化資源開展創客教育。例如,斗雞比賽是廣西布努瑤族一年一度最為隆重的節日——“祝著節”上的一項民俗活動,學校將這項民俗活動融入“機器人組裝與編程”內容的學習:學生用機器人器材組裝成兩只公雞,并連接灰度傳感器、控制器、電機等電子設備,讓兩只電子“斗雞”在規定時間內激烈打斗,并分出勝負。將充滿廣西民族文化氣息的民俗活動融入創客教育課程,既提高了創客教育課程的趣味性,又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傳承和創新了民族傳統文化遺產。
(2)加強學生對本土文化的體驗,并生成解決家鄉發展的方案、模型或作品
各民族和睦相處、團結互助、社會和諧是壯美廣西的生動寫照。教師指導學生深入大街小巷,感受廣西的和諧文化,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家鄉的建設。例如,學生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觀察到一個細節,部分對座位有需求的乘客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不便開口請人讓座。為此,激發了學生的創意智造,學生利用Arduino硬件、LEGO積木等創造了“公交讓座表揚系統”,對座位有需求又不便開口的乘客可以按下讓座按鈕,此時相應位置的燈就會亮起來,當有人主動讓座時燈變成綠色,需求者就能快速找到位置,語音系統還可以對讓座者及時進行表揚?!肮蛔屪頁P系統”既弘揚了“能幫就幫”的南寧精神,也為建設美好家鄉提供了一項創意作品。
(3)融入本土文化元素,開展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創客嘉年華”主題活動
舉辦集趣味性、知識性、競技性為一體的“創客嘉年華”主題活動,活動分為大眾創客體驗活動、創客教育成果展、創客現場挑戰活動等。戰斗機拉煙、3D花式飛行、三角翼拉國旗、熱氣球升空等精彩紛呈的創客作品展演讓師生驚嘆不已,會場的歡呼聲和掌聲此起彼伏,氣氛熱烈活躍。在“讓紙發聲”“我的疊衣板”“骨牌搭高”和“紙杯飛行”的創客現場挑戰活動中,參賽的學生全神貫注,比賽氛圍緊張激烈?!靶摽汀眰兤嫠济钕耄瑢⒈就廖幕嘏c3D打印技術結合,制作出3D打印的繡球、3D打印的銅鼓、3D打印有壯錦元素的手機殼等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
2.創客教育課程資源挖掘:聯合多方力量,共建生生可參與的共創共享的創客教育空間
創客教育空間既指創客教育的平臺,也指創客教育的場景,需要一定的空間環境、技術裝備、專家團隊支撐創客教育空間的建設。高小南聯合校內各部門、家長、企業等多方力量,打破時空限制,共建“線上+線下、虛擬+現實”的創客教育空間 ,讓每一位學生都可參與到共創共享的創客教育活動中。
(1)聯合校內各部門,打破功能室的固有界限,建設多功能創客教育空間
為了緩解建設獨立的創客教育空間投入大、成本高的困境,高小南從實際出發,聯合校內各部門,對分屬各部門管理的計算機室、美術室、錄播室、實驗室、體育館等功能單一的教室進行統整和升級改造,打破功能室的固有界限,建設了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的多功能創客教育空間,容納更多的學生開展創新創造實踐。
(2)聯合校外各方力量,共建“線上+線下、虛擬+現實”的創客教育空間
高小南通過“互聯網+創客教育”模式,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創客教育,學校創客教育教師團隊編寫了《玩模秘籍》《3D打印筆校本課》《我愛機器人》《美麗的校園》等校本課程教材,開發了線上學習資源,上傳了120多節精美課例;建設線上交互學習空間,打破校內學習時空的限制,讓學生在家里通過互聯網開展線上學習,與教師和同學在線上進行互動交流;同時家校聯合,開發親子互動課程,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創客教育活動,增強親子間的互動,并讓家長了解創客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邀請在高新技術行業工作的家長組成家長專家團隊,參與線上互動交流,進行技術難點講解,達到家校共育的效果。
高小南發揮地處南寧高新區的地理優勢,牽手研究院所、高新技術企業聯合共建“虛擬+現實”虛實結合的創客教育空間。2020年,高小南獲批廣西科學院授予“北斗之星——十百千萬”共建學校,圍繞“學習北斗精神、探索宇宙空間、培養航天愛好、提升科學素養”的主題,與廣西科學院開展創客教育空間共建活動;牽手與學校比鄰的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以下簡稱“南寧中關村”)的高新技術企業,學生可以親臨南寧中關村的創客空間,感受3D打印、智能制造、信息技術在產業中的運用,實現了創客教育從學校虛擬的技術運用場景向產業實踐的現實運用場景遷移,增強了創客教育的現場感、體驗感和真實感。
3.教學評價方式創新:創建多元評價方式
高小南構建了多元化創客課程評價指標,既關注學生創造了什么作品,又關注學生在創客過程中運用了什么知識、分享了什么觀點。
(1)關注賽事成績
有目標的學習效率最高。高小南的創客教育課程主要通過校內課后社團、興趣班的形式,平時師生共同學習、訓練,賽前強化集中訓練,還有團隊提前試賽,以此保證學習及訓練的質量。師生通過參加各級別比賽獲知各自項目的優劣勢,加以改進,不斷進步。
(2)關注學習過程狀態
絕大部分的學生是不能參加到最高級別比賽的,那么如何評價呢?學校要求教師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狀態,注意收集學生作品,并拍照、拍視頻進行留存,發給家長或存入檔案袋,表揚學生的每一個進步點,以此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3)關注成果作品創新度
每年的秋季學期是高小南學生的科技創新季,期間會有多項的展示活動,特別是在創客嘉年華活動中,有各種各樣的創意比賽、作品網上介紹及評比等。學生通過制作、觀摩、評價等活動開闊視野,提升對創客教育的認識,激發創造的動力。
4.教師隊伍建設:夯實技術,推進教師專業能力、創新素養的提升
(1)以科研課題研究為載體,促進教師改革創新能力的提升
學校始終把科研作為提升教師教育改革創新能力的主要抓手,通過創客教育與學科教學相融合,申報多項省級、市級、城區級課題,為教師的教育改革創新提供平臺支持。創客教育的核心在于培養各類創新型人才,開展創客教育,需要一支充滿激情、勤思考、善動腦、愛動手、樂奉獻、有創客教育理念支撐的教師隊伍。高小南除了專業的科學教師,還動員了數學、語文、音樂、信息技術、體育等學科的教師參與各項課題的研究。
(2)以參加比賽為載體,促教師教學技能的提升
實踐證明,以賽促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高小南通過優化機制,將教師參加比賽與教學技能進行了一體化的設計。每學期組織教師參加校內聽課、評課、研課及優秀課例展評活動;鼓勵不同教齡教師參加各級別中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優秀課例評比活動。從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設計層面、教學模式選擇、教學方法運用、現代化教育教學輔助手段的操控能力等方面展示扎實的教學基本功,以賽促教,以賽促研,進一步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促進專業成長。
(3)創建實施校本創客的教研模式
為有效推進學科教師向創客教育教師的轉型,高小南創建了“六個一”的校本創客教研模式,通過“開展一個項目式學習、開展一次嘉年華活動、編纂一本創客教育教材、打造一批優秀創客教育課例、編纂一本創客教育經驗匯編、培養一個優秀團隊”六項活動,有效縮短了創客教師成長的時限,并不斷推進創客教育團隊的持續成長。
總之,高小南在創客教育課程的構建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隨著學校創客教育的普及和推廣,各類創客競賽活動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關注、參與創客教育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未來的教育教學中,高小南將努力完善學校創客教育質量監控和評價方式,打造一支人人懂技術、人人會創客的科技教師隊伍,為南寧市“品質教育 學在南寧”培養高素質人才添磚加瓦。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