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鑫
[摘 要]產教融合視域下,雙師型教師發展是其中的重要一環,雙師型教師指的是具備教師資格和職業資格、既有教育教學能力也有工作經驗的教師,要求選聘和培養能夠了解產業發展、行業需求和職業崗位變化,或積極深入企業和生產服務一線進行崗位實踐的教師。雙師型英語教師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活力,將更深入、更廣泛的內容加入教育之中,同時也將助力產教融合。研究雙師型英語教師隊伍發展路徑,有著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文對雙師型教師的定義進行分析,并參考相關文獻,結合當下高職雙師型英語教師發展現狀,提出優化選拔雙師型教師、制定雙師型標準、雙師型教師考核與評價、加強雙師型教師多元化培訓途徑等策略。
[關鍵詞]產教融合;高職院校;雙師型英語教師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志碼:A
產教融合是近年來高職院校的重點突破方向,雙師型教師也是高職院校的辦學基礎,是對教師隊伍的更高要求。二者是互利互生的關系,產教融合體系為雙師型教師發展提供平臺,同時雙師型教師發展也將助推產教融合體系進一步完善,是產教融合事業的紐帶。高職院校必須重視雙師型英語教師發展,結合產教融合實際情況,在選聘、培養、評價、考核、激勵等多方面制定完善的雙師型英語教師發展策略。
1 研究背景
1.1 產教融合
產教融合是近年來高職院校辦學重點突破方向,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指的是將“教育側”與“產業側”有機融合,把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服務為一體的產業性經營實體。
產教融合的重要價值不言而喻。一方面,產教融合有利于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方式,落實應用型、實踐型人才培養目標,充分將社會上的新技術、新工藝融入課程中,還可以給學生提供“產業側”實習鍛煉的機會,為社會培養出更加契合、更加優秀的人才。另一方面,產教融合還能夠服務地方經濟,“產業側”與“教育側”緊密結合,開展技術攻關、產品研發、成果轉化、項目孵化等研究項目,增加社會就業機會,解決社會就業問題,在“教育側”乃至“科研側”都以社會需求為起點,改革“教育側”與“科研側”重學術而輕應用的問題,強化科研方向的實用性、本地性特點,進而提升科研成果轉化率[1]。
1.2 雙師型教師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的通知》《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基本標準(試行)》等相關文件對雙師型教師應該具有的素養進行的說明,雙師型教師應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熱愛職業教育事業,具備良好思政素養和師德素養;遵循職業教育規律與人才成長規律,具備合格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能力;具有企業相關工作經歷,或積極深入企業和生產服務一線進行崗位實踐;緊跟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人才需求,并把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融入教學。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通知》規定,要求“雙師型”教師占比不低于50 %。
部分學者認為雙師型教師是具有教師職業資格證書和所任教專業的技能資格證書的教師;部分學者認為雙師型教師是具有教師職業資格證書和本專業技能等級中級及以上職稱的教師;部分學者認為雙師型教師是兼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事實上,這些認識與定義都是不全面的,雙師型教師的相應標準涵蓋較多,不能從某一方面進行定義。與普通型教師標準認定相比,雙師型教師標準認定,重點在于教師是否能緊跟時代發展需要,把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融入教學;是否具有企業相關工作經歷,或積極深入企業和生產服務一線進行崗位實踐[2]。
可見,產教融合與雙師型教師存在必要的聯系,二者互利互生。產教融合可作為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平臺,可采取送教師入企、送職工入教等方式,以及其他培訓、科研、項目合作孵化、激勵等措施,促使教師接觸社會、深入產業,持續吸取養分,以達到雙師型教師的標準。另外,雙師型教師也必將助推產教融合事業的發展,雙師型教師可作為產教融合事業的紐帶,既提升教學的應用性、先進性,又為產業發展增添動力,發揮必要的助推作用。
2 雙師型教師隊伍發展現狀
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的通知》《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基本標準》等相關文件的指示下,明確了“雙師型教師”的建設要求,制定了“雙師型教師”標準。各大高職院校遵循文件精神,持續強化雙師型教師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仍存在一定問題。
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部分高職院校未能夯實對雙師型教師的基本標準與評價,評價標準較為粗放,在申報各層級“雙師型”教師時沒有明確的標準,沒有硬性規定,導致雙師型教師建設與發展體系不完善,個別教師因此產生怠惰心理,在教學、科研和專業上的能力跟不上雙師型教師的要求;其次,部分高職院校的雙師型教師建設與培養途徑不完善,缺乏明確的培養目標,缺乏具體的培養措施,或因為其他原因,導致雙師型教師發展比較淺顯,雙師型教師的發展仍有提升空間;最后,產教融合體系未能與雙師型教師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產教融合體系未能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發揮促進作用,缺少職工入教、教師入企等措施,未能對雙師型教師的發展提供幫助,這也導致雙師型教師發展步伐緩慢[3]。
3 高職加強雙師型教師發展的路徑研究
3.1 深化產教融合,選聘高水平雙師隊伍
高職院校加強雙師型英語教師隊伍的建設,在選聘階段就應當做好工作,積極吸納優秀的、具有雙師型教師能力或潛力的人才,擴充教師隊伍。雙師型教師與普通型教師相比,不僅要具有較高的師德素養及教學能力,更要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及指導實踐教學的能力。
打造雙師型英語教師,選聘時應放寬視野、抬高門檻,吸納具有在商務翻譯、外貿工作、雙語編輯等領域有工作經驗的人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要改變人才選聘過程中只看重人才學業文憑而輕視人才實際水平的現象。依據《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從2019年起,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相關專業教師原則上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并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自2020年起基本不再從應屆畢業生中招聘。
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開展“教師入企”或“職工入教”等活動。“教師入企”指組織本校英語教師進入企業參觀、學習,或從事“產業側”工作,去解決企業中的實際問題,了解并熟悉從事英語相關工作的經驗,將從事英語相關工作的經驗與模式引入課堂,向學生傳輸經驗,讓現有英語課程教學更加完善。“職工入教”指的是在產教融合視野下,讓“產業側”優秀的從事英語相關的工作人員,在特定時間和環境下,進入校園,走上講臺,和正常教師一樣指導學生進行英語學習,講一講他們日常從事的與英語相關的工作模式,講一講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以及如何去解決的,以工作視野向學生傳遞真正的工作經驗[4]。
3.2 拓展多元化培養途徑,促使雙師型教師隊伍發展
選聘了優秀的、具有雙師型教師潛力的教師,還需要對教師進行培養,應當構建長效化、多元化培養機制,致力于培養更加優秀的雙師型英語教師,促使雙師型英語教師在各方面素養提升并達標,包括雙師型教師的實際工作能力、實踐教學能力等。
第一,職前培訓。為了使人才能夠快速跟進學校的教育工作制度并滿足雙師型教師的教學要求、教學標準等,高職院校應對選聘人才進行職前培訓,針對教學語言、教學思路、教學方式、教學理論、職業道德和科研能力等,展開全方位、多層次培養。
第二,職中培訓。為在職教師提供再教育的平臺和計劃,以教師再發展學院為主、以校本培訓為輔。針對雙師型英語教師需要具備的組織教學的素養和服務產業的素養,組織針對性的培訓,分類、分層、分崗、分科組織教師培訓,采取骨干教師脫產研修、線下培訓和線上培訓結合的方式[5]。
第三,教師入企。在產教融合體系下,讓產教融合平臺為雙師型教師發展提供機會和平臺,高職院校應積極推動教師入企活動,讓雙師型英語教師進入“產業側”進行參觀或任職,或解決“產業側”存在的實際難題,讓雙師型英語教師在教育之外得到鍛煉,這也是雙師型英語教師的培養途徑之一。
第四,科研育才。通過科研的途徑培養雙師型教師,高職院校要為雙師型英語教師準備研究資金,對標雙師型教師標準和要求。
第五,創新采用PDS協同創新模式。PDS協同創新模式指本著合作互贏的理念,圍繞從事英語的相關行業,讓英語教師、英語翻譯、外貿工作、英語編輯等人員可以在一個集成化的平臺上進行合作研究,共同解決工作或教學中存在的難題。在校內,高職院校也可組織年長教師和中青年教師交流合作,中青年教師雖然教學經驗不足,但是他們有活力、有創新力,而年長教師則教學經驗充足,讓兩者展開合作,通過觀課議課、專題探討、個案分析、集體備課等互幫互助的形式,來促進雙師型英語教師的培養[6]。
3.3 夯實雙師型英語教師標準,做好對教師的考核與評定
高職院校必須對雙師型教師嚴格要求,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分析了解相關文件中明確的雙師型教師基本標準以及產教融合事業對雙師型教師的基本需求,比如對《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基本標準》進行研究,并制定本地化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鑒于雙師型教師的特殊性,要對雙師型英語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組織教學能力以及服務產業、對接社會的能力進行評價,不再以SCI、SSCI等論文相關指標為唯一評價標準,而是將教學評價、教學改革、學術評價、參與地方服務、成果轉移轉化等內容納入考核評價范圍。結合以上提到的評定標準模糊的問題,高職院校應因地制宜,設定量化的、清晰的雙師型英語教師評價標準,設計硬性規定[7]。
遵循這一標準,高職院校做好對教師的考查與評價,要遵循多元主體評價的機制,對英語教師是否達到雙師型教師標準進行詳細了解。比如在產教融合體系下,要推動“教育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同頻共振,推動教學課程內容向著社會需求、崗位需求靠攏,組織教師創新教材,以雙師型教師的基本標準以及產教融合事業對教學的更廣、更高要求,對雙師型英語教師教材創新成效和教學成果進行考查。
此外,高職院校還應當建立相關政策激勵機制,將教師的職稱評定、服務地方、成果轉化、績效考核和獎金津貼等物質性精神性的獎勵結合在一起,以此來激勵教師的工作和學習動力。在激勵策略的作用下,激發雙師型英語教師精益求精、接觸“產業側”的決心,使雙師型英語教師沉下心來去學習,嘗試著將新穎的教學理念引入教學設計中[8]。
4 結語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產教融合模式成為高職院校進一步發展的機遇,雙師型教師也是高職院校辦學基礎,是對教師隊伍的更高要求,二者互利互生。產教融合可作為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平臺,可采取送教師入企、送職工入教等方式,以及其他培訓、科研、項目合作孵化、激勵等措施,促使教師達到雙師型教師的標準,雙師型教師也必將助推產教融合事業發展。本文參考相關文獻,結合發展現狀,提出了在選拔雙師型教師人才、提供多元化培訓、制定雙師型標準并夯實考核與評價等方面做好工作,多措并舉培養雙師型英語教師,提升高職院校的辦學能力,助力產教融合事業。
參考文獻
[1]戚家超. 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定位、價值與路徑[J]. 產業創新研究,2020(15):171-172.
[2]曹巍. 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院校構建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研究[J]. 福建輕紡,2023(4):58-60.
[3]潘明遠,謝燕艷,李天姝. 產教融合視域下廣西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 廣西經濟,2022,40(2):67-69,74.
[4]盧立紅,鄧瑾. 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現狀及對策[J]. 職業技術教育,2021,42(26):45-48.
[5]卞丹丹. 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雙師型”教師勝任力提升研究[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1):52-54.
[6]陳娟.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雙師型”英語教師培養[J]. 世紀之星——交流版,2022(8):160-162.
[7]趙楊. 地方本科院校商務英語“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19):43-45.
[8]伍海星. 基于校企合作的技工院校“雙師型”教師專業發展培養體系建設——以商務英語課程專業為例[J]. 輕工科技,2021,37(1):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