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磊 李二兵 張清華



摘? 要:實踐課是大多數理工科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實踐課開展思政建設與理論教學在素質培養層面實現協同育人,為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文章以《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為指導,立足人才培養大綱和“土木工程測量”課程知識體系,開展實踐教學思政建設研究。重點研究了實踐課課程思政存在問題和建設難點,并提出解決措施:在更新課程思政目標的基礎上,挖掘建設配套的思政元素庫;探索基于任務教學模式創新實踐教學方法,融入思政元素;在知識、技能考核標準中融入思政評價。
關鍵詞:理工科;土木工程測量;實踐課;思政教育;元素庫;任務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21-0077-04
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強調要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要求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要承擔好育人責任。實踐課作為理工科專業課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教學中不能忽視的重要一環[1]。在實踐課中開展有效的思政教育能充分發揮專業課程思政教育陣地作用,做到“思政教育”無死角、全覆蓋。實踐課所體現的思政要素和思政內容與理論課各有側重,在理論課上不好體現的情感和價值觀培塑,可以通過實踐來補充,實現與理論教學的協同育人,更好地培塑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2]。
本研究以“土木工程測量”課為例,從匹配“課程思政”教育需求的教師“思政”能力、實踐課“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設計、適合“思政元素”融入的實踐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開展研究實踐,構建精準有效的實踐課思政元素庫,設計合理的思政教學方法和實施方案,并在課程實踐教學中進行了實踐完善,為實踐課開展思政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實踐課開展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
2014年以來,課程思政逐漸在高校的課程建設中得到重視并全面展開。國內涌現出大量的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和優秀案例,可作為理論課課程思政的借鑒和參考,但實踐課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尚處于探索階段[3-6]。
首先,專業課教師的思政理論和知識需要進一步豐富。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專業教師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良莠不齊,特別是理工科專業教師思政理論知識不系統、不豐富,嚴重制約著思政教育的實施和效果[7]。
其次,實踐課的思政教育效果不易體現。實踐課課程思政開展方式不同于理論課。絕大多數實踐類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講的少,學生練的多,思政元素隱含在行動過程中,不再是“講出來”[8]。開展教學的場所由課堂變成了實踐基地、實驗室、施工場地等,任課教師、教學模式、考核評價方式等也均與理論課程有較大區別。這種教學差異性導致了在理論課程中課程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實踐類課程中并不適用。實際上,法治意識、紀律、職業標準、團隊協作、工匠精神、社會責任、道德規范等要素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往往有所體現,但是這些元素很難與具體某個實踐項目、某個知識點對應,需要在整個實踐項目的全過程中才能逐漸體現,凝練難度較大[8]。
最后,專業課教師和學生對實踐課的重視程度不夠,僅把實踐課作為理論課的補充,沒有重視實踐課發揮的思政教育作用。
二、實踐課課程思政元素庫建設與教學探討
(一)提升實踐課“課程思政”教育需求教員“思政”能力的辦法
本研究嘗試從參加思政培訓、學習專業發展史、領悟行業精神、執行行業規范、評定職業資格、了解部隊需求等途徑提升教員的思政素養。具體提升途徑、提升目標和內容見表1。
(二)實踐課的思政目標設計與思政元素挖掘
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就是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為強國興軍服務,立德樹人,為戰育人,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德”地培養在專業課程中通過課程思政教學實現。以人才培養大綱為指導,“土木工程測量”課程應細化思政教學目標,引導教員和學員圍繞中心點開展教和學,設計如下:
1. 能夠描述工程測量在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空間數據的獲取和處理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規范和操作規程,養成誠實篤信、嚴謹規范、認真負責的工程素養,確保各項測繪成果、圖件真實可靠;
2. 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具有愛護環境、確保儀器、人員安全和依法測繪意識,嚴格遵守實習紀律,鍛煉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的優秀品質,傳承“求真、務實、開拓、進去”行業精神,從專業基礎課角度為培塑軍人品質提供支撐;
3. 通過對前沿技術和國際測量技術發展現狀的學習,認識到差距和優勢,傳承“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堅定“四個自信”,激發科技強軍熱情。
為了更好地挖掘思政元素,本研究將“土木工程測量”實踐教學劃分為儀器操作類實習和綜合任務實習兩種類型。操作實習重點突出遵章守紀、規則意識,培養學生遵守操作規范、加強愛護儀器意識、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綜合任務實習著重樹立學生的工匠精神、工程意識等,強化團隊協作、集體意識。進一步將規則意識、安全意識、工匠精神等提升到更高層面的道德法紀觀、處事人生觀、追求價值觀、大局世界觀。如表2所示。
(三)基于任務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與評價辦法
20世紀80年代,美國教育家杜威將實用主義作為教育理論基礎,提出“學生中心,從做中學”的教學模式,他主張教育的中心應從教師和教科書轉到學生,教學應引導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學習。這種課堂教學模式,被概括為任務教學模式。利用任務教學模式,結合測量課實踐教學內容的不同特點,設計示范教學(教員演示,學員觀摩)、單兵操作(學員實操,教員指導)、任務實習(學員自主完成)三個主要教學環節。
1. 示范教學環節,主要通過教員回顧理論課知識、演示儀器操作步驟完成。學員的任務是聽教員講、看教員演示、記操作要點。
2. 單兵操作環節,具體可劃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學員給組內其他成員講解儀器的組成部分和功能,然后完成自評打分;二是學員實際操作儀器,讓組內成員對操作過程給出評價。這個環節的重點是評價指標體系,評價體系使學員具有明確的目的(我要做什么)、明確的標準(我要做到什么程度)。
3. 任務實習環節,完成較為復雜、系統的測量任務,需要學員協同完成。此環節涉及組長根據教員布置的任務對小組成員任務的劃分與安排、時間的籌劃、儀器和人員安全保障等方面,由學員完全自主完成。
三、結語
在實踐課中加強思政教育是一項長期堅持的內容。本文通過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1. 在實踐課中開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同理論課一樣重要,充分發揮專業課程思政教育陣地作用,才能做到“思政教育”無死角、全覆蓋。
2. “土木工程測量”的實踐課主要有儀器操作類實習和綜合任務實習兩種類型,可通過設置不同的實習內容進一步培養學員的規則意識、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團隊協作意識等,達到思政內容的協同育人作用。
3. 針對實踐課特點,通過采用演示教學、單兵操作、任務實習等教學方法融入課程思政,結合學員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和教員評價三圍一體的評價方法和合理的評價指標使課程思政既有顯性的教員引導,也有隱性的學員自我感悟,做到課程思政的“如鹽在水”。
參考文獻:
[1] 程良友. 加強高校實踐教學的必要性及途徑[J]. 科技風,2022(05):29-31.
[2] 徐繼存. 實踐教學的理性[J].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65(03): 64-71.
[3] 張俊,李屹旭. 課程思政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以測繪工程專業為例[J]. 教育教學論壇,2022(27):173-176.
[4] 巨瀾,許貴之. 同向、同行、同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J]. 甘肅教育研究,2022(06):80-83.
[5] 郭瑾莉,王天澤. 地方行業特色高校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著力點[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12):52-54.
[6] 王堯. 再論課程思政:概念、認識與實踐[J]. 中國大學教學,2022(07):4-9.
[7] 王雙見. 課程思政視域下專業教師思政教育能力的提升探析[J]. 文藝生活(科教園地),2020(05):224-225.
[8] 崔艷雨,武志瑋,陳媛媛,等. 工科專業實踐環節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的思考[J]. 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20(03):38-39.
(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