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榮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思政課程教學得到了有效延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及核心素養。初中階段思政教師要正確認識教育信息技術給初中思政課堂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理念,從而提升初中思政課程教學效率。本文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對初中思政課教學優化策略進行簡要分析,思考實現初中思政課程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初中;思政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4-0024-03
根據教育部出臺的相關行動指導意見,初中階段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進行深度融合,充分發揮現代化信息技術優勢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開展初中思政課程教學時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結合教學目標將信息技術與思政課程緊密結合,探索新型教學模式,拓展教學空間,構建科學完善的思政教育體系。
1.教育現代信息化對初中思政課堂教學的積極作用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育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使初中階段的思政教學課程與以往相比有了較大的發展變化,與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現代化的教育理念使思政課程更具趣味性,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引導,將課堂內容進行深化講解,不斷豐富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思政教師在開展思政教學時可以進行大膽創新,嘗試將現代化新媒體技術、網絡技術與教學目標進行緊密結合,運用互聯網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將課堂教學內容的時間與空間不斷延伸,組織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準確掌握學生學習進度及知識掌握情況,根據數據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氛圍,促進初中思政課程的教學改革。如教師在進行“時政、憲法”相關主題內容教學時,可以在課前布置預習作業,引導學生運用互聯網技術搜集與課程相關的數據資料。進行授課時以新時代雷鋒精神,全國兩會的熱點問題進行導入,使初中思政課程的課堂形式發生轉變。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與學生展開互動,運用多種類型的教學課件,教學視頻資源庫等信息化手段,引導學生展開思考訓練。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熱點事件緊密結合,探索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因素,制作符合教學內容的相關課件,不斷豐富教學案例,從而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2)突破教學難點
在開放創新的信息時代,教師應當抓住信息技術與教育結合發展這一機遇,提高自身信息技術使用能力的同時,在課堂教學中的創新信息技術的應用手段,充分發揮現代教育信息化優勢,推進中學思政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從而更好地解決教育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初中階段的思政課程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師在進行相關課程教學時,需要引導學生展開獨立思考,通過增添生活體驗,使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因此,教師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先進性優勢,將教材中枯燥、抽象的知識內容分解細化,同時也能夠幫助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內容。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中學思政課程課堂活力,使教師能夠明確圍繞教學目標更為清晰、科學的展開教學,并選取合適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生也可以在明確學習成長方向的基礎上,更為積極主動地開展相關學科知識的學習,主動提升自身綜合能力。以信息化方式促進初中思政課程高質量教學的發展,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模擬,三維空間等場景化教學方式對學生展開針對性教育引導。運用視頻、音頻等信息資源,使相應的知識內容更具吸引力,推進相關理論知識的轉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重難點內容。
(3)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資源,能夠有效提升中學思政課程的教學效率,在課前準備階段借助互聯網資源獲取更多的優質教育素材,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充實豐富。在開展課堂教學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針對相應的教學內容進行課前準備,利用互聯網查找相應的信息資料,對知識體系有初步的了解。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多媒體等技術手段,將教學內容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使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引發學生共鳴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教材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由于中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以圖片、動畫等多種教學形式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情感共鳴的同時引發學生思考。
2.教育信息化在初中思政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加強基礎建設,為教育現代信息化的應用創造條件
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的變化,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及教育等多個領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也使傳統的教育理念不斷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式也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現代化教育體系中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推廣應用新型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構建現代化教育體系。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不斷推進相應基礎設施的發展與建設,面向全校師生建立更多的電子閱覽室、微機室、電子備課室、多功能電教室等,促進學校的信息化教學發展。將硬件設施與軟件資源進行有機結合,建成規范統一智能服務的教育網絡體系,積極推進數字化校園的發展建設。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的同時也需要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建設的重視,實現各個學校之間的有效互通,對教育寬帶網絡進行及時的升級改造,并建設相應的教育大數據中心,實現優質教育信息資源共享。通過建設系統完善的教育管理平臺,使各類教育服務管理系統更為完善,并實現教育系統的協同辦公,為教師提供良好的教學資源獲取平臺,推進數字化校園的發展建設,加快各類教學軟件的課堂應用,切實為師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2)發揮智慧教學的創新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結合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智慧教學更是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拓寬了初中思政課程的變革之路。開展思政課程教學時可以利用多樣化的多媒體教具,將書本上抽象的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以新穎生動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與教師的互動中,帶給學生全新的教學體驗。運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活動內容,使學生的大腦能夠保持興奮活躍狀態,從而激發學生對思政課程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克服困難,充滿信心。教師在進行思政課程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將教學目標與實際生活中的實時熱點進行有機結合,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運用社會生活中發生的各類實力,引導學生對重大問題展開思考分析,使學生能夠圍繞相應的知識內容展開激烈討論,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通過構建智慧課堂,不斷增強思政課程改革創新的時效性,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育引導,促進中學思政課程朝著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斷發展。以信息技術支持思政課程教學,將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有機結合,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通過創設現代信息技術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在現代化教學場景中構建更為完善的知識體系,打破思維的禁錮,不斷拓展思維能力,從而實現知識體系的遷移實踐。
(3)結合初中思政教學要求,構建教育資源共享平臺
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為中學思政課程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而網絡已經成為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應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構建教育資源共享平臺,開辟思政教育的新陣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建設優質教學資源庫,使相應的知識體系與教學資源能不斷更新,幫助師生更好地開展自主性學習。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平臺能夠使不同學校之間行實現信息教學資源的有效共享,使各個學校通過信息網絡對相應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因此,各類學校應加大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重視與收集整理,共同推進優質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針對現有教學資源分布不均,相應共享機制不夠完善的現狀,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化網絡技術,建立良好的分部共享模式,實現優質思政課程的資源共享。結合初中思政的具體教學要求,對思政學科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收集整理,完善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搭建良好的組織架構設計,并建立相應的保障機制,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平臺的可持續發展。學校可以以學科建設為單位,建立不同的科研小組,對相應的電子教案、教學心得等教學資源進行分類整理,共享到教育信息資源庫中,并根據教學中收集整理到的各類優秀教案,及時進行上傳更新,使信息資源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思政課程教學。
(4)結合課改要求,加強教師的智能教學能力培養
在教育信息化不斷發展背景下,教師要不斷進行學習,提升自身信息化專業素養,在教學中靈活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采取現代化教學方式搭建智慧課堂體系。將信息技術與中學階段的思政學科培養目標緊密結合,充分發揮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作用,結合新課改的具體要求,通過開展系列教育培訓,幫助教師熟悉了解信息化相關理論,并學會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化設備。近年來,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改革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探索智慧課堂的建設,使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新型的教學模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教師應清楚地認識到信息化教學的本質內涵,掌握相應的教學方式與途徑,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學理論修養。日常的思政課程教學中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設計,充分運用各類信息資源,科學合理的安排課堂教學內容,通過與他人合作交流等方式不斷開發信息化教學資源。針對現有教師的師資現狀,不斷拓寬培訓渠道,提升中學思政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選派優秀的信息技術教師開展培訓課程,建立完善的考核機制,對教師的學習狀況進行評估。也可以通過教師之間的經驗講解,相互觀摩等形式,提升信息技術輔助思政教學創新能力的發展。
(5)加強思政教育體系創新,提升教學效果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加強對思政教育體系的創新,學生能夠處于思政課堂的主體地位,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拓展師生溝通渠道,運用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教學,使初中思政課堂更具活力,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展示生動有趣的故事案例,將抽象的理論知識運用現代化的信息設備轉變為生動有趣的內容,幫助掌握和理解的同時也能加深記憶。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有趣的圖片或相應的時政事件進行導入,隨機抽取一定數量的學生對課前搜集到的內容進行交流展示,使初中思政課堂學習氛圍變得輕松活躍。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中的優秀教學資源,以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進行交流探討,使學生能夠選擇自己喜愛的角色進行扮演,通過情境人物對話等方式展示教材內容,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優勢,在課堂中設置相應的提問,搶答環節,使學生能夠根據教師出示的問題進行思考,并回答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問題,激發學生競爭參與意識的同時,也能加深對課堂知識點內容的記憶。初中教材道德與法治內容豐富,貼近實際生活,因此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結合生活實際熱點問題、實例進行分析探討,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思維能力,將學到內容應用到解決分析具體的問題中。在開展實際的教學前,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搜集相應的紀錄片、視頻等,在課堂當中進行展示,使學生深刻了解互聯網在人們社會生產生活等多個領域的應用情況,幫助學生清晰直觀地認識到互聯網給生活所帶來的改變。
3.結語
總之,中學階段的思政課程對初中生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教育信息化不斷深入推進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學會靈活運用各類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不斷突破思政課程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提升中學思政課程教學效率。在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時需要通過多樣化方式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要充分發揮智慧教學的優勢,構建完善的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提升初中思政教學水平,使思政教學體系不斷完善創新。
參考文獻
[1]劉昌玉.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構建路徑[J].名師在線,2022(15).
[2]蔡嬌英.基于“互聯網+”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創新探究[J].成才之路,2022(17).
[3]劉東麗.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運用[J].信息記錄材料,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