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孌
摘要: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怎樣教好他們,使他們健康愉快地茁壯成長,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光榮使命。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德雷克斯:“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很多時候都需要別人給予他鼓勵,因為鼓勵的話,可以幫助他找到前行的方向;因為鼓勵的話,可以讓他在失敗時得到安慰;因為鼓勵的話,可以讓他在困惑中找到方法。我相信每個孩子都夢想著成功,都期待著老師的鼓勵。所謂鼓勵也稱為賞識教育法,是一種在寬松、和諧、愉快的氣氛中使孩子以自信、自強、進取的態度去完成活動任務的教育方法。多采用鼓勵是符合孩子心理特點、是容易被接受的一種方式。鼓勵有利于孩子塑造良好性格;鼓勵有利于孩子更加深入地認識錯誤;鼓勵有利于孩子對自我的肯定。
關鍵詞:鼓勵? ?性格? ?成長? ?自信? ?成功
鼓勵是最好的教育,人生來就是喜歡被人稱贊的,用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待孩子,可以讓孩子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成長,能夠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在這種環境成長起來的孩子,他們會更自信、更開朗、更陽光。
一、鼓勵教育有利于孩子塑造良好性格
鼓勵式教育也就是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教師要多方面進行鼓勵,從而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這樣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心理學會心理咨詢師劉曉穎老師通過多年的從業經歷發現有的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將老師對自己的教育方式,用在了自己的人際關系中。“智商與情商都很重要。”劉曉穎說,很多時候,教師已經意識到了情商的作用,但情商如何培養?她指出,教師的鼓勵能讓孩子遇到困難、挫折時重拾信心,保持良好樂觀的情緒,這不僅僅有利于孩子大腦的發育,也有利于情商的培養。鼓勵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鼓勵式教育,不僅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也有助于他們優秀人格的形成。
二、鼓勵教育有利于孩子更加深入地認識錯誤
部分教師認為孩子犯錯要批評。針對這種現象,教師要耐心地和孩子去溝通,給予孩子鼓勵,孩子一定會非常開心,并且會注意下次不再犯錯。所謂鼓勵教育就是采取懷柔的辦法,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即使孩子犯錯了,不是批評懲罰,而是通過鼓勵的手段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錯誤。
對于孩子犯錯,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于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鼓勵孩子。每一個孩子作為受教育的個體,都應該受到尊重。教師的教育態度應該和善,語言、行為要有親和力,從而做好教師的本職工作。
記得有一個動畫片《史努比的故事》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露西問萊納斯:“今天在學校怎么過的?”
萊納斯:“我沒上學,我去了學校,問,‘這里有誰需要我嗎?沒人回答,所以我就回家了。”
要讓每一個孩子有事做,鼓勵孩子去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這樣孩子就能感到自己的用處,而且能把事情做好、做成,同時提升了孩子的成就感。
三、鼓勵式教育有利于孩子對自我的肯定
有個孩子在玩魔方這一方面非常厲害。孩子們都認為他是魔方界的“大咖”,新年晚會上孩子們想讓他表演個魔方秀。有孩子給他準備了一個特別的異形魔方,讓他來復原。一開始,他拿到魔方時毫無頭緒,用了好幾種方法與技巧,可絲毫沒有進展,我看見他有點煩躁。跟他說:“要冷靜,冷靜,別急,慢慢來,你一定能行!”其他孩子給他喊加油同時向他投去了那種崇拜而又信任的眼神。他似乎靈光一閃很快復原了那個魔方。后來,他同我說是同學們和我給的那份鼓勵讓他自信滿滿,激發了他的潛能,最終成功復原了那個異形魔方。
美國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說:“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除了鼓勵,我找不出還有什么其他更好的辦法。”且越來越多的實踐證明:對于孩子,無論對錯,我們都應該從各個角度去鼓勵,提高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多變的鼓勵,多渠道的鼓勵,讓孩子提高自信心,激發其興趣,但面對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性格特點的學生,我們需要采取不同的鼓勵方式。孩子的塑造能力強,肩負著國家發展的重大使命。做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不斷學習,正確運用教育方式,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為國家培養更為優秀的人才。
愿我們都能在平凡的日子中看見孩子,然后溫柔守護,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