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科學知識對學生而言相對抽象,因此教師需要應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情智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但要用好情智教學法,讓小學科學課堂更具趣味性和靈活性,教師不僅要設置良好的情境,還要具備在教學過程中講述生動的故事、引入相應的文化內容的能力。文章就如何設計小學科學“情智課堂”進行分析,以期幫助廣大教師優化小學科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科學;情智課堂;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徐燕(1993—),女,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李漁小學。
為幫助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輕松掌握知識,在體驗的同時發現探究科學知識的快樂,教師需要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并在教學過程中多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使學生沉浸在科學知識的海洋中。而打造小學科學“情智課堂”,指的是在小學科學課堂上,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學習需求設置內涵豐富的情境,助力學生直觀地理解科學知識,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打造小學科學“情智課堂”不僅能夠讓小學科學教學脫離枯燥乏味,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促使學生更好地與教師互動,促進學生思想、情感方面的成長。
一、重視生活化,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小學生心智尚淺,探究欲強,對于生活中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良好的“情智課堂”能無聲無息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提升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教師可以通過恰當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談論身邊的科學現象,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驅動學生主動探究,在探究中獲得情感體驗[1]。
例如,教授“水中的微小生物”一課時,教師可以用廣口瓶裝一些魚塘和飲水機的水,然后帶領學生觀察不同廣口瓶中的水:“老師從兩個不同的地方裝了水,大家可以一起來看看這兩個廣口瓶中的水有什么區別。”通過肉眼觀察,學生就可以清楚地發現兩個廣口瓶中的水存在巨大差別。接下來,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不同廣口瓶中的水的渾濁度會有差別呢?因為不同地方的水是不一樣的嗎?水中是不是還有其他的雜質?”在學生觀察、分析、討論上述問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更深層的問題:“我們平常飲用的清水中是否有無形的物質呢?我們要如何更好地研究這個問題?”此后,教師可以拿出顯微鏡,教學生使用顯微鏡,然后鼓勵他們自己使用顯微鏡觀察兩個廣口瓶中的水。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以學生的生活經歷為基礎構建生活化的“情智課堂”,讓學生從日常的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有效掌握科學知識,提升各方面能力。
二、重視實踐活動,啟發學生思考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認為,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堅持教學做合一[2]。為達到這一目標,教師需要在開展科學教育時,結合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科學實踐活動,以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的奧秘,在活動中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知識的內在聯系,逐步提高科學素養[3]。在這樣的“情智課堂”上,學生可以全身心地沉浸在教學活動中,深入探究教學內容,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會對學習科學知識、參與科學實踐活動更感興趣。
例如,在教授“電燈的能量轉化”一課時,教師可以依據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創設“元宵鬧夜”主題活動,引導學生認識電線、電池,了解電線、電池的重要作用,以及燈泡亮起來的原理,再帶領學生完成花燈。
在組織活動時,首先,教師需要帶領學生依次認識自己將要組裝的電池、電線、LED燈,并展示一些漂亮的花燈成品或者往年元宵節花燈亮起來的圖片,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其次,考慮到在實踐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相關知識,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學習教材內容,并鼓勵學生總結實踐的步驟和要點。教師可以在簡單講解教材內容后,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燈泡發光的規律,思考如何確保自己制作的花燈亮起來。教師還可以出示一些將小燈泡和電池、電線連起來的示意圖,讓學生判斷這些圖中的小燈泡能否亮起來,以幫助學生切實掌握教學內容。最后,在學生具備動手操作的基礎認知后,教師可以演示一遍制作花燈的步驟,然后鼓勵學生自行動手制作花燈。制作花燈時,學生需要先將開關與電池組、LED燈連起來,再制作花燈的外皮,并將兩部分組裝起來。由于學生在制作花燈的過程中,可能需要使用熱熔膠將電線連起來,這一步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所以教師在鼓勵學生自主制作花燈的時候需要特別關注這一步驟,確保學生安全、順利地完成花燈。在學生制作花燈外皮時,教師則需要鼓勵學生依據自己看過的漂亮花燈或者自己的想象制作,并在學生不知道如何組裝花燈時及時向學生提供幫助。在學生順利完成花燈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到講臺上展示自己的花燈,說明自己的制作思路。如果學生對該活動十分感興趣,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與同伴一同制作LED星空燈,或者與家長一同制作照明燈,引導學生繼續進行實踐。
在這一教學案例中,學生通過實驗對電路的基本原理有了相對清晰的認識,而且學生體驗了從組裝簡單電路,到讓燈泡亮起來,再到制作出花燈的過程,他們會獲得滿滿的成就感,也會感受到科學知識的實用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本次教學中融入與傳統節日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對傳統節日的意義與民俗習慣的認識加深。
三、組織游戲活動,豐富學生體驗
游戲能夠讓學生在相對輕松、愉悅的狀態下學習,學生會因此對科學知識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在開展科學教育時,教師也應重視游戲活動,鼓勵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知識,探索科學世界,幫助學生逐步提升科學素養[4]。
例如,在教授“認識磁鐵”一課時,教師便可以依據磁鐵的特性設計游戲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磁鐵的特性。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接觸和研究各種磁鐵,了解磁鐵的特性,學會使用磁鐵,教師應當準備多種形狀、類型的磁鐵,讓學生用這些磁鐵玩游戲。為此,教師需要在課前提前搜集多種類型的磁鐵,并據此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游戲。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給磁鐵找朋友”游戲,鼓勵學生尋找身邊可以吸附磁鐵的物體,記錄這些物體的特點。學生會發現,磁鐵的“朋友”往往比較硬,摸起來是涼的,這也是鐵、鎳等材料的特點。隨后,教師可以延伸游戲內容,拿出一個裝滿水的量杯,將一些大頭針和圖釘放進量杯,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剛才,老師將磁鐵的‘朋友大頭針和圖釘放進水里了。大家有沒有想法,我們如何在手不接觸水的情況下,取出水杯中的大頭針和圖釘呢?”
教師也可以設計“誰的力氣大”游戲。在玩這個游戲時,學生需要分別嘗試用蹄形磁鐵的兩端和中間部分吸附大頭針和圖釘。由此,學生會發現磁鐵兩端可以吸附很多大頭針和圖釘,而中間卻難以吸附大頭針和圖釘。此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大家認為這是什么導致的呢?磁鐵的兩端和中間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借助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將學生引向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探索磁鐵的磁極。
教師還可以組織“轉動磁鐵”游戲,讓學生將條形磁鐵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用手轉動磁鐵,然后等待磁鐵靜止下來。玩了這個游戲,學生會發現磁鐵靜止時總是指向特定的方向。此時,教師可以引導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條形磁鐵停下來的時候,總是停在相同的方向,這意味著什么呢?”由此,學生會明白,磁鐵能夠指示南北方向,人們可以在戶外用磁鐵分辨方向。
在參與上述游戲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了解磁鐵的特性,也就是磁鐵有磁性,可以吸附鐵、鎳等材料制成的物體,還有正、負兩個磁極,能指示南北方向??梢?,在小學科學課堂上組織趣味教學游戲,構建生動有趣的“情智課堂”,可以促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科學知識,鍛煉多方面能力。
四、鼓勵學生做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實驗是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有效途徑,實驗的過程也可以推動學生養成嚴謹、科學的探究態度[5]。小學科學課程的實踐性較強,教師在構建“情智課堂”時不僅要重視學生的體驗與感悟,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進行動手操作,通過實驗鞏固所學知識。而且實驗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師可以依托實驗將相對枯燥的科學知識轉化為有趣的現象,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相對抽象、復雜的科學知識,提升學習效率[6]。
例如,在教授“開關”一課時,教師便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做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拿出一個手電筒,然后鼓勵學生細致地觀察手電筒,思考其構造。由于手電筒的外形相對簡單,開關十分明顯,教師可以在學生觀察的過程中提出這一問題:“為什么我們一推動手電筒的開關,手電筒就發出光了?”此后,教師可以簡要介紹手電筒的原理和開關的作用。為確保學生有效理解這部分知識,教師可以在講解之后拿出事前準備好的導線、電池盒、小燈座、小燈泡等材料,鼓勵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做一個小的“手電筒”。在完成這一實驗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遷移所學知識,設計實驗步驟。由于該實驗難度不大,學生可以很快完成任務,收獲良好的學習體驗,對科學知識形成深刻的印象,對科學實驗產生較大的興趣。當然,在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介紹科學實驗的要點,培養學生的實驗習慣,讓學生形成嚴謹、細致地探究科學知識的意識。
實驗教學可以推動學生深入探究知識,發展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習慣,開展實驗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還有利于提升科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此,在開展小學科學教學時,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等來組織實驗活動,打造高效的“情智課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科學是具有啟蒙性質的學科,在開展小學科學教學時,教師需要驅動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并通過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習慣和科學觀念。為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設計生活化的“情智課堂”,組織實踐活動、游戲活動,并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實驗,讓學生以身體之,以思悟之,以情驗之,逐步提升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石慧珍,趙秋燕.立足勞動教育,有效開發小學科學主題活動:以“智慧種植”主題活動為例[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2,38(3):70-73.
[2]唐梓蘭.讓科學在生活的土壤中成長:小學科學教育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探討[J].科教文匯,2022(13):122-125.
[3]朱曹奇.小學科學低段“情智課堂”的設計與實踐研究[J].教育觀察,2019,8(41):135-136.
[4]于心荷,顧恒達.當科學教育“遇上”兒童節:記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歡慶“六一”活動[J].教育視界,2017(11):72-73.
[5]滕玉英.追求“情智共生”的情智課堂: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東洲中學“情智課堂”校本實踐[J].江蘇教育,2021(71):57-59.
[6]裘琴琴.“情智課堂”校本培訓模式構建與實踐[J].文理導航(下旬),20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