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雙減”背景下,提升線上教學質量成了小學數學教師的重點研究任務,也逐漸成為學界的熱點話題。文章先分析了小學數學線上教學的現狀,再結合教學研究成果分析了“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線上教學的意義,最后結合實際教學案例深入探索了“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線上教學策略,旨在共創多元化的教學格局,促進“雙減”落地,幫助廣大教師達到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線上教學;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陳磊(1994—),男,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城南實驗小學。
“雙減”政策的出臺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促進了學生學習質量提升。“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線上教學可以打破傳統數學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基礎上,進一步緩解學生的課業壓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高效學習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實現綜合發展。在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立足“雙減”政策的要求,認真研判線上教學的情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教學方案,科學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幫助學生在線上課堂順利學習數學知識。
一、小學數學線上教學現狀分析
(一)預習主觀性較強
預習是重要的學習環節,學生的預習質量會對數學線上教學的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布置趣味預習作業可以讓學生愿意預先了解學習內容,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1]。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開展線上教學時教師無法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指導,一些學生會選擇性地完成難度較小的預習任務,導致預習質量不盡如人意,這也不利于學生后續的學習。
(二)教學缺少針對性
設計小學數學線上教學的教學方案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內容為切入點科學開展教學活動,這樣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教學質量提升。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將精力放在了出勤調查、維持紀律、觀察學生學習動向等方面,致使教學活動缺乏針對性,部分學習能力較強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得不到滿足,學習能力相對差的學生則感覺自己受到了過多管束。
(三)指導缺乏層次性
線上學習指導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和質量,但有些教師在開展線上教學時未能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采用“一刀切”的教學形式指導學生學習,這樣做很難滿足全體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統一的學習指導,容易打擊數學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信心,又難以激發數學基礎相對牢固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部分教師設計的作業量較大
布置作業是線上教學的延續,也是考查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但一些教師在設計線上作業時,為了具體、全面地考查學生的學習成果,了解學生對解題方法的掌握情況,采取了“題海戰術”,布置了大量練習題。然而,“題海戰術”會導致學生面臨較大的學習壓力,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難以提升,這顯然不適合“雙減”背景下的數學線上教學。學生如果在完成數學作業時耗費大量的精力與時間,他們便會產生疲憊感,這勢必會影響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也不利于提升線上數學教學的質量。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線上教學的意義
(一)減輕學生學業負擔
“雙減”政策致力于推進公平教育,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和校外培訓壓力。“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線上教學,可以有效減輕學生因超綱學習、揠苗助長、販賣焦慮產生的學習負擔。國家大力出臺相關教學政策,意在控制學生的課業數量,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空間,獨立學習,在“雙減”背景下開展小學數學線上教學時,教師也應促進教育回歸本質、回歸課堂,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
(二)創設多元教學模式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以“教師說、學生聽”為主要模式,很難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而開展小學數學線上教學時,教師可以積極落實“雙減”政策要求,立足學生實際情況運用微課教學、直播指導、線上批改作業等手段,這會讓師生之間有更多的互動機會,對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整體質量十分有益[2]。
(三)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
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可以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思考,有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在“雙減”背景下開展小學數學線上教學時,教師可以立足核心知識設計問題,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示相關圖文資料,引導學生關注和思考關鍵數學問題,如此一來,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集中到學習材料上,學生可以進行深度的思考、探究,學生的思維品質會得到提升。
(四)提升數學教學效率
在開展數學線上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展示有趣的圖片、動畫和生動的音頻、視頻資料,營造輕松歡樂的數學學習氛圍,讓學生保持探索數學知識的欲望,切實提高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形成良性的學習循環,助力教學效率穩步提升。
三、在“雙減”背景下開展小學數學線上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充分利用多種教學媒介,創新教學形式
在開展數學線上教學時,教師要做到有組織地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并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向學生提供經過整合的學習資料,創設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更有動力學習[3]。
例如,在講解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的“厘米和米”一課時,考慮到本課要求學生掌握測量線段長度的方法,形成對厘米和米的認識,教師可以在開展線上教學時,通過講解童話故事引發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興趣,再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故事、測量生活用品、畫線段等方式學習數學知識。首先,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使用夸張的語調講關于“長度王國”的童話故事,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之集中精神聽講。在講解時,教師要多次強調“米”和“厘米”兩個關鍵詞,以巧妙地影響學生,使其對將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形成初步了解。其次,教師可以運用演示文稿展示不同的線段,鼓勵學生測量身邊的文具盒、書本、瓶子的長度或者高度,感受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最后,教師可以播放動畫演示將不同長度的物體進行對比的結果,讓學生在對厘米和米形成相對深入的認識。
(二)制作微課視頻,豐富教學載體
微課是一種碎片化的教學資源,有著時間短、內容精、趣味性強的優勢,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重難點知識。為有效利用微課開展小學數學線上教學,教師應當制作符合當前階段學生學習規律的微課視頻,融入趣味元素,讓學生在觀看的同時積極思考,由此提高教學效果,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4]。
例如,在講解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的“觀察物體”一課時,教師需要讓學生意識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自己也可以根據觀察者看到的形狀判斷觀察者的位置。為充分發揮微課教學的優勢,教師可以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以位置、觀察角度為切入點,融入學生喜聞樂見的元素,豐富教學內容。首先,教師可以播放正方體、球體旋轉的三維動畫,讓學生在觀看的同時,思考從前面、右側和上方觀察正方體、球體的結果。其次,教師可以在制作微課視頻的過程中,展示旋轉不同顏色的魔方和地球儀的結果,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從前面、右側和上方觀察物體的結果,讓學生意識到“觀察物體時需要注意集中精力,不能僅憑經驗做出判斷”的道理。最后,教師可以在微課視頻中插入隨機提問的環節,以考查學生對微課視頻中知識的理解情況。
(三)線上直播引導,闡釋學習難點
直播課是小學數學線上教學的主要途徑,在直播課中教師應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以切實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遇到的學習難點進行闡釋,這樣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貫徹落實“雙減”政策。此外,小學數學教師要發揮線上直播教學的實時性、趣味性、便捷性優勢,引導學生高效學習數學知識,立足學生存在疑問的學習難點,運用不同的線上教學工具指引學生進行學習,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提升[5]。
例如,在講解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的“負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考慮到負數的意義、寫法、讀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師可以在線上直播教學中,使用案例詮釋溫度變化、海拔高度分析等學習難點。首先,教師可以搜集與天氣預報相關的圖文資料,播放“中國天氣通”中的小視頻,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其次,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自制天氣播報提示卡,并鼓勵學生出現在屏幕前,模仿播報員播報天氣信息,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教師還可以在直播課上適當列舉高海拔地區的溫度變化情況,引發學生對海拔高度的關注。最后,教師要指導學生朗讀不同的負數,使學生更切實地了解負數的特點,并能夠結合溫度、海拔高度深入理解具有一定難度的負數知識。
(四)及時批改作業,提供學習反饋
線上批改作業的優勢在于教師能夠及時向學生提出學習建議,讓學生得到明確的學習反饋,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并迅速投入下一階段的學習。在“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要面向全體學生,以促進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發展。但教師在進行評價時,應結合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給予學生不同的評價,提供更加科學的反饋,使學生順利把握學習方向,在原有學習水平上實現提升[6]。
例如,在講解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一課時,教師的教學目標可以設計為:學生通過線上學習,初步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正確運算順序。在正式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在各個教學環節布置不同的作業來減輕學生完成作業的壓力,同時有效地考查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地向學生提供學習反饋。首先,教師可以在預習環節設計作業“計算:1.7+42÷6=_______________;480- (32+32÷4)=________________”。其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運算正確率講解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知識,然后引導學生討論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區別,使學生理解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算理同樣適用于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隨后,教師可以設計作業“計算:1/5÷[(2/3+1/5)×1/13] =________________”。在學生得到正確結果并正確闡述運算順序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算式的特點,分析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特點,回憶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算理。最后,教師可以布置討論型作業,讓學生在“自由交流室”內圍繞“根據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算式的特點,分析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可以分為哪幾類”等進行交流和討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提供學習反饋,讓學生能夠根據教師的實時指導明確進一步學習的方向,由此提高學習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背景下,教師需要找到有效的教學策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也可以此為契機著手變革線上教學,堅持控量減負,讓學生愿意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完成教學活動,高效地學習知識、掌握技能。但小學階段學生進行線上學習時,還比較容易受到各類不確定因素干擾而出現注意力分散的情況,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需要科學使用各類教學媒介,如利用微課視頻拓寬教學路徑,在直播教學中詮釋重難點知識,利用作業批改系統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達到減負不減質、控量不控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馬院萍.趣味化作業在小學數學線上教學的探究[J].教師,2021(3):53-54.
[2]林燕瑜.活用信息技術,助力線上教學:小學數學線上教學初探[J].新課程導學,2020(34):27-28.
[3]黃麗貞.關于小學數學翻轉課堂教學策略的探討[J].教師,2020(34):60-61.
[4]唐致娣.小學數學線上教育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導學,2020(29):32-33.
[5]林三綠.“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優化的策略[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1(9):83-84.
[6]孔繁晶.控量減負,創新增效:“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21(8):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