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秀斌 張力強 曾理
摘要教育教學的高質量發展必須保證學校教育的課堂增效,學校增能。為實現“雙增”,金昌市各學校嚴格落實課程方案,優化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構建作業指導體系,積極探索彈性作業、智慧作業和創新作業模式,并通過與社會組織協同共育,優化課后服務、完善全面育人體系。經過一年多的實踐,金昌市中小學在作業管理、課堂建設、育人體系完善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切實保障了學校教育的提質增效,逐步形成了優質輕負的教學模式,學生個性化和多樣化發展的需求基本得到了滿足,也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和“素養本位”轉型提供了強大動力。
關鍵詞“雙減”;提質增效;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3.042
1金昌市基礎教育的基本情況
金昌市位于甘肅省,轄有一區一縣,目前設立中小學共46所,全市在校中小學生44106人,在職中小學教職工4066人。金昌市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積極探索提質增效途徑,于2022年3月出臺了《金昌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推進“雙減”工作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實施方案》[1],方案對課程方案落實、高效課堂建設、作業管理、質量監測、教研引領、交流研討、增強師資、協同育人、加強督導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歷時一年多的推行實施,教學質量提高明顯,教學改革已初具成果,“雙減”正向效應已經顯現。
2金昌市各校提質增效的實踐
2.1加強作業管理,優化作業設計
2.1.1強調作業的育人功能
作業管理是“雙減”的重中之重,自2003年起,教育部多次對中小學的作業布置提出指導意見,但由于評價導向以及家長和教師對作業的“工具屬性”意識根深蒂固,導致在教學實踐中作業功能被異化,甚至有教師將完成作業作為育人目的,致使學生作業負擔屢減不輕,減負目標難以達成。
2.1.2全面構建作業指導體系
以“雙減”為契機,金昌市建設了市―縣(區)―校三級學生作業管理平臺,落實中小學作業總量審核、校內公示以及作業質量定期評價。打出《金昌市作業設計十項原則》《金昌市作業批改十條建議》《金昌市優秀作業十項標準》《金昌市教育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作業設計與使用指導意見》組合拳[4],從作業的目標性、科學性、應用性、層次性、趣味性等方面明確作業的原則和標準,進一步指導作業優化設計。
2.1.3積極探索彈性作業模式
探索彈性作業模式,不僅需要改變單純的作業布置“數量彈性”而非思維、能力、手段的“梯度彈性”,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之前尋找平衡點,同時兼顧教師的講評困難問題和作業的趣味性,讓學生從不選向會選,變機械被動為主動能動。
在組合拳指導下,金昌各校組織教師對標課標、教材和學情,探索“基本作業+彈性作業”模式,從基礎性、創造性、拓展性、個性化、多樣性和趣味性等多個維度進行作業構建。例如實驗小學提出“五留五不留”的作業觀,“五留”即留適時適量的作業,留自主型作業,留分層型作業,留實踐型作業,留養成型作業;“五不留”是指不留超時超量作業,不留節日作業,不留機械重復作業,不留隨意性作業,不留懲罰性作業,同時嘗試探索具有趣味性、拓展性和開放性的作業。作業設計正在向著“梯度彈性”“選擇彈性”“整合彈性”的方向發展,學生學習負荷減輕,能動性增強。
2.1.4推動智慧作業和創新作業的發展
約翰·杜威曾提出,作業的方式除了游戲和競技外,還有短途旅行、園藝、閱讀、書寫等具有社會目的的主動作業[5]。作業不僅是作為練習,而是要獲得能為將來所用的技能,應體現出應用性和時代性。各學校鼓勵教師結合教學微課、動畫、線上線下學習游戲、情景作業等舉措讓學生產生多維度體驗,增加作業的趣味性,提高學習效果,以此積極推動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智慧作業和創新作業的發展。為鼓勵教師探索個性化作業模式,科學設計實踐性作業、探究性作業以及調動多項技能和學科知識的綜合性作業,全市中小學多次開展作業設計評比活動,并將優秀作業設計進行示范、推廣,使作業設計走上良性發展道路,切實發揮好作業的育人功能,讓教育回歸初心。
2.2嚴格落實課程方案
2.2.1開夠課程,開足課時
各校自主強化學校作為課程實施主體的責任,提高對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重視,開齊開足課程,明確規定嚴禁任課教師無故挪用和擠占學生體育、音樂、美術、勞技和科學課上課時間、活動時間,不得隨意增減課時。
2.2.2開好綜合實踐和課后服務課程
提升課后服務質量是提質增效的重要環節。應加強中小學生科學實驗教學和綜合實踐教學,創造多樣化、本土化的課后服務形式,印發《金昌市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實施方案(試行)》《金昌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經費保障辦法實施細則(試行)》,明確課后服務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服務時間、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和保障措施。綜合考慮家長接送與交通情況,將省定的最低財政補助標準各提高10%執行,進一步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實現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5+2”全覆蓋,部分學校寒暑假和周末開展校內托管服務[6]。課后服務學生參與率99.95%,教師參與率98.92%。各學校“一校一案”,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和需求開設特色課程100余項,為學生提供特色多樣化的訂單式服務,各校的課后服務也呈現百花爭艷的良好局面。
金昌市第一小學實行常規課堂教學+社團活動的“1+ X”的課后服務模式。校內開設包括沙畫、尤克里里、泥塑在內的藝術類社團,足球、籃球、跆拳道、輪滑等體育類社團以及魔方、人工智能、手工制作等益智類社團,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夯實了學生的學科素養。其他學校在課后服務的模式和內容上都作出了改革和創新,為學校教育注入了新鮮與活力,也解決了家長的后顧之憂。
2.3多方合力,完善全面育人體系
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方位發展,是新時代育人的根本目標。為完善全面育人體系,建設“三全育人”大環境,金昌各校結合社會團體、個人積極開展了以“德育鑄魂、智育培基、體育強身、美育涵養、勞動勵志、閱讀潤心、協同育人、陽光成長”為主題的“德潤金昌·美育校園”八項行動,提供獎補資金,激勵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積極打造德育品牌項目[7]。以第三中學的“一坊四室”民間文化基地為例,設置手繪、剪紙、面塑、泥塑等民間文化課程,將藝術創作與非遺傳承充分融合,民間藝術在校園中落地生根。另外,在多個學校開展的全閱讀、學科周活動,涵蓋體驗式物理和化學實驗、科技制作競賽、生物模型制作等,學生在自主研究和實踐中激發科技創新熱情,掌握科學的知識和方法,開闊了科技視野,提升了動手探究能力。還有全市20所中小學校聯合銀河藝術團開展的“銀河云課堂”公益培訓,通過線上直播,以生動有趣、寓教于樂的藝術課程為少兒提供美育實踐體驗和展示機會。
在勞動教育方面,充分調動和利用校內外資源,組織勞動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永昌縣南壩中心小學建設了500平方米的校園“開心農場”,讓師生共同參與種植活動。市三小、四小開展“紅領巾小菜園”勞動教育活動,使他們在勞動中磨煉意志,鍛煉動手能力,培養合作意識。
2.4聚力核心素養,打造高效課堂
打造高效課堂,旨在守住課堂教育主陣地,切實落實以學習者為中心、以核心素養為本的課堂教學。永昌縣第四小學以“優化課堂教學全面提高教學效率”為主線,以打造高效課堂為核心,以“明標―自學―共學―測評”為教學基本模式,逐步構建理念先進、目標明確、結構合理、方法科學、氛圍和諧、高效輕負、教學相長的高效課堂,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打造高效課堂的同時緊盯人文底蘊、科學精神、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核心素養目標,合理設計和運用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方法和現代化教學手段,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提高課程吸引力。金昌市第六小學英語課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營造語言交流情景,由淺入深引導學生進行聽、說、讀,以提升語言素養,第七小學的語文課堂以課本劇表演提高學習趣味性,使學生在課堂上感受語言和文化的魅力。第五小學借助“大單元主題閱讀”平臺,以學生為主體“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小組合作、質疑問難”,采用“以文帶文,以讀帶講,讀寫聯動”的課堂教學新思維,打造高效課堂,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3結論
一系列組合拳使金昌中小學的育人體系更加完備,作業設計更加科學合理,課堂教學更加高效,課后服務更加豐富,切實做到了促進課堂增效、學校增能,優質輕負的教學模式已逐步形成,基本滿足學生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發展需求。下一階段,教育改革將進入從“分數本位”走向“健康本位”“素養本位”的深刻轉型,學校和教師在引導社會轉變人才觀念、評價標準以及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課后服務、作業改革等方面還面臨巨大挑戰,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培養胸懷信仰、勇擔責任的新時代好少年。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雙減”專項課題“‘雙減政策落實困境與‘雙增實施對策的研究”(GS[2021]GHBZX185)。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EB/OL].(2021-04-2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 s3321/202104/t20210425_528077.html.
[2]金昌市教育局.金昌市教育局關于印發《進一步推進“雙減”工作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2-03-25).http://jyj. jcs.gov.cn/art/2022/3/25/art_42713_675150.htm.
[3]陳以藏,范葉穎.家庭作業的是與非——美國的家庭作業之爭及其啟示[J].長治學院學報,2011(28):105-108.
[4]張佳瑩.推動“五育并舉”助力“雙減”落地——金昌市推進“雙減”工作一周年記[EB/OL].(2022-08-09). https://learning.sohu.com/ a/575423527_121123710.
[5]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213.
[6]金昌市教育局.提質增效減負擔構建教育新生態[EB/OL].(2023-01-11). https://learning.sohu.com/a/628089511_12110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