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嵐
摘 要 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和深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載體。為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例,介紹了現代農業產業園基本情況和建設成效,探討了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打造禽業綠色基地集群,引領特色產業轉型升級;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建設現代技術與裝備集成區;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建設新型經營主體創新創業孵化區;以禽產品加工牽動三產融合發展,打造鄉村產業振興引領區”等助推現代農業產業園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成效;存在問題;對策建議;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2.037
一直以來,黨中央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并特別強調要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引領鄉村振興的平臺和抓手,是城鄉融合發展的橋梁和紐帶,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基地,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對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推動家禽產業三產融合發展和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提高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1 基本情況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位于皖東南,轄宣州區的寒亭鎮、孫埠鎮、楊柳鎮、黃渡鄉、向陽街道及金壩街道等6個鄉鎮街道的37個建制村,農戶4.85萬戶,農業人口15.16萬人。產業園規劃面積5.20萬hm2,耕地面積2.12萬hm2,家禽養殖面積0.36萬hm2。規劃布局為“一城、三園、一廊、兩區”,即皖江現代禽業科技城、綠色食品加工物流園、禽產業關聯產業園、禽產業副產品綜合利用園、皖東南鄉村產業融合農牧風情文化展示走廊、現代禽業產加銷一體化示范區及現代家禽種業產業化集聚區。產業園以家禽產業為主導產業,發展形成了集家禽育種、種苗繁育、肉雞養殖、飼料生產、屠宰熟食、冷鏈物流與副產物綜合利用于一體的三產融合全產業鏈。2021年,產業園總產值達到102億元,其中家禽產業產值94.7億元,占比92.8%,帶動農戶3.15萬戶,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7 314元[1];2022年,產業園總產值達到120.1億元,其中家禽產業產值112.1億元,占比93.4%,帶動就業人口5.95萬人,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9 274元[1]。
2 建設成效
2.1 種養基地建設方面
以育種為龍頭,高標準建設家禽籠養和種養循環基地,抓優一產。截至2022年底,投資15 601.9萬元建設高標準農田0.48萬hm2,自然村通硬化路40.92 km,
小田改大田100 hm2;投資4 130萬元的地方優質土雞保種擴繁養殖科研基地項目已投產;開展了皖江黃、皖江麻、山中鮮、宣州雞等地方特色家禽的遺傳資源保護和徽鮮雞新品種培育,開展了種禽“兩白”凈化、種雞性能測定、種禽擴繁和新品種中試。與2020年批準創建前相比,產業園內優質雞苗生產能力增加6 000萬羽;落實林轉建土地指標44.40 hm2,
報批設施農用地66.134 hm2,新改擴建立體籠養標準化養殖小區29個,新改擴建家禽立體籠養面積
20.72萬m2,總面積達到60萬m2,新增種養結合養殖面積11.2萬m2,家禽出欄8 765萬羽,商品家禽養殖能力增加3 675萬羽。
2.2 農產品加工流通、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方面
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入園、冷鏈物流電商配套設施建設,提質二產,提效三產。截至2022年底,綠色食品加工物流園新增建設用地280.36 hm2,總落戶重點項目16個,總協議資金達到31.3億元;禽產業關聯產業園基礎設施提升項目完成,總投資3 618萬元,進駐家禽飼料加工企業5家,飼料生產能力超90萬t·a-1;
禽產業副產品綜合利用園一期建成114.07 hm2,投產羽絨制品企業24家(含4 000 m2的羽絨博物館1座),完成投資2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羽絨原料加工集散中心、羽絨制品生產出口中心和羽絨產業聚集中心,并被列入安徽省首批長三角省際產業合作園區;新建1 000 m2電商創業孵化中心(電商小鎮),入駐電商主體20余家,物流公司1家;37個村級電商服務站正常運營,開展禽產品電商銷售的經營主體50家
以上,總銷售額達13億元,其中禽產品銷售額達
9.26億元;皖東南鄉村產業融合農牧風情文化展示走廊的周邊民宿、度假莊園、生態園等項目建設完成,總投資2.45億元。
2.3 科技裝備支撐方面
按照科技興園的要求,立足農業資源和科技優勢,發揮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深度合作的品牌效應,壯大技術平臺,升級技術裝備。皖江禽業科技城于2022年5月竣工,是產業園的中樞系統,承擔公共服務、要素保障、高端研發、創業創新及聯農帶農等方面的功能。搭建了5大公共平臺:管委會服務平臺、產業園展示平臺、企業商事辦理平臺、高校科技服務平臺及特色農產品中試平臺。下設3個分中心:與合肥工業大學共建的皖南地方特色農產品加工研發中心;與安徽農業大學共建的宣州區家禽種業與高效生產技術創新中心;聯農帶農中心。新增省級科研平臺1個、市級科研平臺2個,開展“企業需求+專家問診”模式的交流活動,深入企業開展調研指導,推進“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
2.4 農業綠色發展方面
堅持綠色生產,深化農產品質量監管,做優農業品牌。大力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普遍推廣應用節肥節水技術,有機肥替代化肥效果明顯,節藥技術裝備普遍升級,產業園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截至2022年,肥料、農藥利用率達到41.6%。建立完善的秸稈還田、收集、儲存、運輸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新建農作物秸稈收儲中心10個,固化成型燃料生產企業3個,培養了一批秸稈運輸收儲企業,近2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自主研發和引進了單體式、自走式、槽式等家禽糞便翻耙設備,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8%。
2.5 聯農帶農方面
積極探索聯農帶農機制,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產業園區內村集體經濟平均收入2019年、2021年、2022年分別為15.93萬元、36.00萬元和45.19萬元,增幅分別為125.9%、23.5%,年增幅保持在20%以上,產業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區平均水平30%以上。截至2022年底,新增省級龍頭企業3家,區級以上龍頭企業20家、農民合作社25家、家庭農場119家;310戶農民工返鄉創辦禽業家庭農場、領辦禽業農民合作社。
3 存在的問題
3.1 家禽養殖及精深加工有待提升
部分家禽養殖場飼養方式簡單粗放,規模化、集約化、設施化、自動化程度還有待提升,家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種養結合模式創新推廣還有較大進步空間。目前禽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發展不足,禽產品附加值不高,市場開拓能力和帶動能力不強,新開發產品少。
3.2 生產要素非農化趨勢日益加劇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將面臨日趨嚴重的外部壓力: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導致農業勞動力老年化和婦幼化、農戶兼業化、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城鎮建設和工業產業園建設導致農業用地非農化趨勢加劇,耕地保護壓力不斷增加;農業生產要素的非農趨勢加
劇,必然導致農產品原料生產成本增加、流通領域的成本不斷上升。
3.3 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有待完善
雖然產業園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總量較大、質量較高,但是不同產業之間還存在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不均衡的情況,影響了產業園綜合效益。如產業園的小龍蝦產業,自2019年起,養殖面積已經突破10萬hm2。雖然生產環節上的養殖大戶、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主體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是加工環節上的農業龍頭企業還是空白,經營體系不夠健全,全產業鏈開發不足,產品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弱。
3.4 三產融合程度不夠明顯
雖然產業園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具有一定優勢,但是總體上還處于初級融合階段。受惠農民范圍不大,融合面不廣,融合產業的穩定性不高,利益聯結松散等導致融合腳步放慢。從“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經營模式看,產業園目前的利益聯結機制仍以訂單農業為主,且該模式違約率較高;從土地流轉到家庭農場等規模經營主體的模式看,農戶流轉土地收取流轉租金,農戶受聘在規模經營主體中打工,經營主體也主要按工作時限支付勞務費,農戶與經營主體的利益聯結不夠緊密。
4 對策建議
4.1 打造禽業綠色基地集群,引領特色產業轉型升級
以現代禽業產加銷一體化示范區、現代家禽種業產業化集聚區為載體,按照“品種優質化、養殖設施化、防疫制度化、糞污資源化”的要求,以家禽主導產業為重點,堅持綠色生態發展。重點實施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家禽健康養殖增效工程,向標準化、規模化、設施化養殖轉變,高標準建設種禽健康養殖基地、蛋禽養殖基地、肉禽生態養殖基地,建立健全家禽良種繁育推廣體系,推廣“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等模式,創新種養結合生態牧場模式,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創新示范,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禽業綠色基地集群[2]。
4.2 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建設現代技術與裝備集成區
實施現代禽業科技創新提升工程、智慧農業推進工程,堅持“搭建創新平臺、聚集創新要素、整合創新資源、培育創新主體、推進機制創新、引領產業發展”的方針,遵循“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導向、產學研合作”的原則,以現代禽業高端研發、要素整合和高端服務為重心,整合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市區農技推廣部門等多方力量[3]。構建產業園創新平臺、推廣服務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加速市場、資本、信息、人才等現代先進生產要素聚集,推進農科教、產學研大聯合大協作,推廣應用農業物聯網技術與農業智能裝備、禽業養殖自動化、加工智能化等先進技術和裝備,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有效機制,大力推進智慧農業、電子商務發展,實現“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服務鏈”四鏈耦合,推動產業園產業提升,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將產業園打造為技術先進、設施裝備配套齊全、信息化水平領先的現代技術和裝備加速應用的集成區。
4.3 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建設新型經營主體創新創業孵化區
穩步推進土地流轉,大力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加強孵化器建設,搭建創業見習、創客服務平臺,鼓勵引導新型經營主體通過股份合作等形式入園創業興業,降低創業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率。重點扶持一批創業愿望迫切、市場前景好的新型經營主體和創業項目,打造創新創業“示范區”“樣板區”“孵化區”,吸引更多的經營主體投入產業園創業[4]。
4.4 以禽產品加工牽動三產融合發展,打造鄉村產業振興引領區
按照“基在農業、利在農民、惠在農村”的總體思路,重點實施物流商貿提升工程、農旅融合工程,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技術創新、政策創新、體制機制和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以禽產品和綠色食品加工牽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延伸家禽產業鏈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為切入點,大力推廣現代禽業產加銷、貿工農縱向一體化發展、種養結合生態循環農業、互聯網+特色家禽、休閑文旅融合發展等農村一二三產業有效融合模式,創新多形式利益共享聯結機制,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進一步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和農村穩定繁榮[5]。
5 總結
結合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部署,宣城區圍繞“要素集聚建園、產業融合強園、綠色發展興園、創新創業活園”的建設方針,協調推進家禽產業轉型升級、經營方式轉變等,落實畜禽產業集群建設、現代要素集聚、適度規模經營、產業融合發展等創建任務。
參考文獻:
[1] 宣州洪林現代農業示范區管委會.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自評報告[R].宣城:宣城市人民政府,2022.
[2] 李志,趙燕洲,奎秀,等.宣州區耕地質量現狀及對策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10):96-97.
[3] 陳華彬.鄉村振興視閾下深化農村綜合性改革研究:基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洪林鎮的調查[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0,34(5):95-106.
[4] 韓建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存在問題及建議[J].河南農業,2022(13):52-53.
[5] 范文培,李銅山.現代農業產業園聯動發展的綜合效應與核心舉措[J].糧食科技與經濟,2022,47(2):21-24.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