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的廣泛普及,促進了傳統媒體的革新優化,融媒體時代已經到來。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成為高職院校需要著手解決的重點問題,同時也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因此,高職院校在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中,要更多地利用融媒體優勢,構建多種宣傳渠道,如新聞網站、微博、自媒體等,拓寬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覆蓋面,擴大影響力。與此同時,還應注意宣傳內容的持續更新與優化,要符合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受到正確的指引,增強辨別力,自覺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蝕。另外,高職院校還要提高對宣傳隊伍的重視度,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其專業度,設置人員激勵制度和評價機制,以期從多角度推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為當代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提供指引。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方面需做出改變,除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外,還要對其思想政治意識進行正確引導,形成健康的意識形態,成為對社會建設有幫助的合格人才。21世紀是網絡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高校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多樣化,各種意識形態的信息充斥在他們周圍,融媒體背景下,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高校有待解決的新問題。文章聚焦融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的實施路徑,探討如何應用新技術革新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高職院校;融媒體;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實施路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206;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3-0202-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3年度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職業教育研究專項課題“職業院校學生自信心提升與學習能力重構”成果,項目編號:ZJYJ051
互聯網科技的迅速發展催生出多種媒體平臺,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實現融合發展,媒體融合已經成為當今媒體維持自身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形式。融媒體這一概念隨之出現,受到大眾的高度關注。但多數人對媒體形式的認知不足,認為媒體融合就是融媒體,二者可以等同[1]。但從理論來講,媒體融合屬于一種趨勢,傾向一個過程,融媒體則與之存在差別,屬于一種運營模式,是多種媒介組合的結果,融媒體是影響力更大的新型媒體。融媒體通過多種媒介,如廣播、電視、報紙等完成人力、內容、宣傳的全面整合,從而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將融媒體和傳統媒體進行對比可以發現,融媒體更加依靠互聯網技術完成各類資源的收集與整合,為媒體機構提供全面的信息內容,促進其持續有序運行。融媒體將多種媒介集合起來,發揮各自優勢,從多平臺、多渠道、多層面完成同種理念的高效輸出,以這種方式傳遞的信息覆蓋面將更為廣闊,產生的影響力也更大[2]。
(一)符合時代要求
如今,融媒體已經進入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對多領域起到促進作用。高職院校是文化育人、思想育人的主陣地,擁有不同教育背景、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在思想上碰撞出激烈的火花。統一思想認識、凝聚廣泛共識,成為鞏固高校宣傳思想陣地的迫切要求[3]。更為重要的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要結合時代背景,將融媒體引入工作中,利用融媒體這一有力工具,拓寬思想政治文化傳播途徑,豐富宣傳內容,以全新理念、全新方式推動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的高效進行,以此增強該項工作的影響力,達成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二)高校權威宣傳話語體系面臨改變
當今,網絡技術逐漸完善,多種類型的傳播平臺進入大眾視野,而高校學生是善于運用新型媒介的人群,他們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因此網絡媒體迅速進入大學生生活,大學生利用網絡媒體,接觸多種多樣的信息,思想意識也無形中受到影響。新媒體更強調平臺與受眾的互動,鼓勵受眾成為新聞的制造者、傳播者,這也賦予大學生一定的權利,他們不僅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還能自主創造信息,傳播信息,“眾聲喧嘩”已成為常態[4]。以上轉變限制了傳統媒體的發展,權威宣傳話語體系對當代大學生不再受用,無法起到顯著的思想政治文化宣傳效果,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宣傳思維體系。基于此,高校要重新調整思想政治文化宣傳方式,使用平等的話語體系,以獲得學生認可,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發揮思想政治文化的育人效果[5]。
(三)時代要求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向專業性、技術性與責任感邁進
高校實施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借助融媒體的力量,實現宣傳機制的革新,注重體制建設。融媒體帶有技術屬性,為在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中發揮最大作用,宣傳人員應具有更高的專業水平,熟練操作網絡,擁有豐富的新媒體宣傳經驗。但當前,高校中的宣傳人員普遍存在專業能力偏弱的情況。這些人員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培訓,對融媒體缺少全面的認識,自然也不懂得如何利用融媒體展開相關建設與運營,實際宣傳工作中無法踐行理論指導,對于輿情危機也不能做出及時有效處理,并且因為無法熟練運用融媒體技術,所以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推進緩慢,效果不理想。對此,高校應加強對宣傳人員的專業培訓,向其普及融媒體概念及有關知識,確保宣傳人員熟練掌握融媒體技術。只有宣傳隊伍在專業性、技術性與責任感方面都符合融媒體時代要求,學校的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才能高效推進下去,達到理想的育人目標[6]。
融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認識到傳統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的局限性,逐漸轉變宣傳模式,在融媒體作用下構建新媒體矩陣,拓寬宣傳范圍,增強宣傳影響力。遵循這一思路開展的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構建新媒體矩陣時也表現出諸多不足,限制了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在高職學生中的持續滲透[7]。
(一)新媒體矩陣缺乏緊密性與聯動力
融媒體時代,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趨勢愈加顯著,高職院校也積極構建新媒體矩陣,旨在從多途徑出發,擴大思想政治文化傳播范圍。高職院校建立了校園網、微信公眾號等,希望最大程度地發揮這些新媒體平臺的作用,為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服務[8]。但在多個新媒體平臺運行中出現了一個問題,即各自為營,尚未形成校園網、微信、APP應用協同聯動體系,該情況限制了新媒體作用的發揮,綜合傳播效果不夠顯著,阻礙了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的持續推進[9]。
(二)傳播內容引導性不足,不符合學生需求
借助融媒體的力量,高職院校可通過更多途徑開展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傳播范圍更廣,但與多樣化的宣傳載體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傳播內容缺乏思想引導性。出現該情況的主要原因為宣傳內容固化單一,失去思想引領性,脫離師生的實際需求。部分高職院校在校園網、官方微博上大量上傳招生簡章、校園新聞等內容,對于學生更感興趣的熱點新聞、國際大事件則鮮少涉及,主流思想輿論引導力不強。
(一)完善新媒體矩陣,擴展宣傳空間
高職院校不僅負責培養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還承擔著育人重任。所謂育人,就是在思想上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引,加深學生對思政的認識,成為對現代社會發展有益的人才。在融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遵循新媒體傳播規律和發展規律,調整微博、微信、官網的運營狀態,走出各自為營的困境,如此建立起來的新媒體矩陣才更加全面,功能互補,多方聯動,發揮最強的宣傳效果。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要圍繞互聯網平臺展開,在此基礎上聯合傳統媒體,多方共同發揮作用,構建多維度宣傳矩陣,擴展宣傳空間,力求將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滲透到學校的方方面面,提高工作影響力[10]。
具體來說,高職院校在構建新媒體矩陣時應利用大數據技術,將該技術作為矩陣平臺功能整合的指導思想,在“兩微一端”政務媒體建設的統領之下,聯合多類型新媒體平臺,豐富傳播媒介,同時注意各媒介間信息的互通共享[11]。如校園網中新聞界面可設置微博、微信鏈接,當師生在校園網瀏覽新聞時,能將自身感興趣的內容轉發到微博、微信等平臺上,實現思想政治文化內容的廣泛傳播。不僅如此,各大高校還要聯合起來,充盈新媒體矩陣。如地理位置相近的院校可以組成新媒體兄弟聯盟,成立教育新媒體研究中心,集結多方力量從多角度分析當代大學生感興趣的新聞話題、熱點事件,并適時給予思想指引,多校合作下促進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的深入滲透[12]。
(二)完善宣傳內容,增強引導力
為發揮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的育人效果,高職院校應合理利用新媒體平臺,完善宣傳內容,注重思想引領。具體來說,高職院校宣傳部門要利用綜合矩陣平臺數據,掌握學校師生、家長及校友的個性化需求,結合時下熱點新聞事件,設置議題,以高黏合度增強宣傳思想教育的實效性[13]。另外,高校在構建平臺時,應注意多項功能設置,師生不僅能在平臺上獲取信息、傳遞信息、制作視頻,還能實現多方互動,如此可提高學生的關注度,在新媒體平臺上獲得滿足感、成就感,形成正向的思維意識。高職院校在宣傳內容方面也要注意上傳對學生思想有益、滿足其真實訴求的高質量內容,用議程設置的思維進行選題。新媒體平臺上不僅要上傳與學校緊密相連的新聞信息,還應加設與學生相關的新聞內容,如大學生就業、考研、校園文娛活動等[14]。
在編輯新聞時,要聯系時下熱點,使用在學生間流行的詞匯,增強新聞內容的生動性、趣味性,這樣的宣傳內容更能被學生接受,并對其思想認知產生影響。此外,還要注意技術的革新優化,新媒體平臺上的新聞內容要做到表達形式的創新,除傳統的圖文結合外,還可以動漫、短視頻、H5等流行的傳播形態增強傳播效果,內容排版方面加入設計巧思,從形式上吸引大學生,內容上指引大學生。
(三)擴充宣傳隊伍,強化傳播效果
對高職院校來說,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的目標有兩個,其一為在校內聯合多方力量,營造融合發展的濃郁氛圍;其二為在校外展現良好宣傳效果,打造學校優質形象,提高學校知名度與影響力。利用融媒體優勢開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對宣傳隊伍提出較高要求。除黨委宣傳部的加入外,高校還要尋求大學生的幫助,動員校內全體大學生參與到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中,使其成為宣傳工作的中堅力量,講好校園故事、中國故事,闡釋好學校特色、中國特色[15]。
融媒體拓寬了信息傳播途徑,如今短視頻盛行,很多高職院校也充分利用短視頻完成自我宣傳,在社會上得到較大關注,一時間成為“網紅”學校。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也可以以短視頻為傳播途徑,利用短視頻內容多元、傳播范圍廣的優勢,制作以“學校故事”為主題的短視頻。為增強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在學生中的影響力,高職院校可以舉辦短視頻大賽,提高學生參與度。例如,學生可以從發生在身邊的小故事出發,反映國家改革發展新動態,這樣的短視頻創作更能深入人心,有利于大學生正確思想意識的形成。不僅如此,高職院校還要將專家學者、優秀師生納入宣傳隊伍,充分挖掘“意見領袖”“網紅教師”“學生代表”等新生力量,以更為多元、親民、生動的宣傳模式傳播思想文化觀點,實現宣傳工作的創新進步。
融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應做出了相應轉變,依托融媒體優勢,聯合多方力量,構建新媒體矩陣,從多層面、多維度創新傳播機制、完善宣傳內容,同時擴充宣傳隊伍,利用互聯網技術,在微博、微信上舉辦多元化宣傳活動,號召全體師生加入思想政治文化宣傳工作中,以此達到思政育人目標,為社會輸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邢丹,王菲,魏鼎.基于SWOT分析的全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J].機械職業教育,2021(12):45-48.
[2] 莫珊珊.全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J].傳播與版權,2022(7):106-109.
[3] 葉蕾.融媒體時代網絡語言使用現狀研究:基于泉州職業院校學生的調查分析[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22,73(1):107-110.
[4] 向守才.融媒體時代高職思政課“配方”“工藝”和“包裝”探析[J].福建茶葉,2020,42(3):391-392.
[5] 李珊荃.自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17):249-250.
[6] 田鈺瀅.全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電視指南,2017(11):7-8.
[7] 徐亞.全媒體時代影視剪輯類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J].數字通信世界,2020(10):279-280.
[8] 劉佳.自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意識形態風險防范[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13):229-230.
[9] 崔俊茹.全媒體時代做好校園微信平臺的思考與對策:以北京衛生職業學院“愛在衛院”微信平臺為例[J].職業教育,2019,18(12):79-80.
[10] 劉璇.自媒體時代下職業院校思政教育策略研究[J].國際公關,2020,99(3):141.
[11] 彭慶紅,耿品.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的根本原則和重要方針[J].思想教育研究,2018(7):29-33.
[12] 王劍俊.大眾文化視域下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5):136-140.
[13] 朱淑娟.加強高校人文素養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徑[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1):91-92,90.
[14] 梁志芳.新工科背景下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30):37-38.
[15] 高芳放.融媒體視閾下高校網絡文化育人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4):58-59.
作者簡介 杜娟,助教,研究方向:學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黨建、宣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