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和企業對于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加大。要想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質成本會計專業人才,必須不斷創新與改革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模式。文章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分析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現狀與特點,提出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模式創新和改革的原則與策略,以期促進高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產教融合;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模式;創新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3.065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3-0225-04
0? ? ?引 言
我國高校成本會計課程的價值和意義非常大,建設專業的教師隊伍更是十分必要。而高校成本會計專業教師團隊則是實施課程教學創新與改革的責任主體,他們必須基于核心教學元素,掌握多元化的課程教學方法和技巧,合理結合產教融合發展背景,不斷創新和改革教學模式,才能實現校企結合和協同育人的總目標。
1? ? ?產教融合背景下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特點分析
1.1? ?教學內容和實際崗位職責相協調
如今高校的核心教育任務是培育出專門的學科人才,不斷完善學科知識體系,做到為社會發展而服務。要想培育出綜合素質比較高的專業成本會計人才,“立德樹人”是核心任務,而強化成本會計課程教學體系建設就是完成該任務的主要教育渠道[1]。但是因為在前期成本會計課程建設和教學當中,一些教師沒有針對教學流程和思路做出優化設計,導致課程教學內容零散化,也沒有結合產教融合要求和背景,在專業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掌控結構、突出關鍵,更不能深度挖掘出成本會計課程實施的產教融合內容。因此,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建立成本會計專業課程教學總體思路與框架,協調設計與開展產教內容與崗位職責和任務相結合的活動,增強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成本會計教學實踐能力非常必要。
1.2? ?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相協調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效果受師資力量的影響比較大,但是如今的成本會計專業實踐導師往往缺少系統化的專業指導,而且有些教師沒有合理掌握多元的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創新性方式,就算是教學經驗豐富,他們也不能在實際教學中挖掘和合理運用成本會計專業要素,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此外,在企業和高校之間,很有可能出現人才培養目標不統一的情況。企業往往需要考慮自身人力成本和費用管理情況,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參與專業技能實踐鍛煉,快速掌握崗位職責和上崗技能,但是不關注產教融合方面的工作和內容,導致教育流于形式[2]。此外,充分發揮校企結合的教育優勢,實現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和產教融合模式的有效融合,是目前的一大任務。
1.3? ?多元教學環境打造與雙導師發展相協調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打造“企業實踐導師+學校專業學科教師”的雙導師教育體系非常重要,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模式也應當從以往的單一高校教育轉化為校企合作培育,實際教學環境應從以往的課堂轉變為“課堂+產教融合實訓基地”[3]。這種地理位置和教學環境的變化導致校企文化差異、教學理念差異出現,使得學生的三觀不斷割裂與迷失[4]。所以,打造雙育人專業平臺,開展雙導師協調教學活動,已經成為如今產教融合背景下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創新與改革的重要內容。
2? ? ?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2.1? ?教師缺乏實戰教學經驗,教學過程過于抽象化
如今我國一部分教師是剛剛從高校畢業的,雖然掌握了基本的成本會計理論知識,但是缺乏工作和實踐經歷,也沒有太多的賬務處理操作經驗,導致成本會計實訓教學效率無法提升。例如一些教師為學生講授成本核算分步法,只結合理論知識和概念做出解釋說明,讓學生明白核算內容是不同產品的生產環節,采取按月定期核算的方法。之后再列舉一些簡單、常見的案例,如紡織企業的產品生產流程是紡紗—織布—印染,而冶金企業的產品生產流程為煉鐵—煉鋼—軋鋼等,但是沒有完整講解產品的生產模式、生產數據收集渠道、信息結轉方法、核算細節等內容,導致概念分析和實訓操作過程抽象化,不利于學生學習和理解專業知識[5]。
2.2? ?教師的實訓教學內容單一,缺乏較高的仿真度
隨著我國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高校會計實訓軟件得到大量普及和應用。一些高校合理應用JXRS公司開發的信息應用軟件,將之前以教師理論知識講授為主的模式轉變為例題練習為輔的模式,轉變為學生動手上機實踐操作的模式[6]。在專業實訓當中,學生必須結合系統發票、入庫單、出庫單、領料單、生產消耗資料等填制記賬憑證,做出各種項目的核算與分配,并正確登記賬簿信息和編制報表,落實實訓工作[7]。但是,如今一些高校的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應用軟件和案例比較單一,且成本核算項目比較簡單,缺乏難度,各個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實訓都是學生利用機房計算機完成的,無法實際融入業務環境。此外,在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實訓當中,核算所需的信息都是從系統獲取的,之后進行成本核算信息收集、審核與相關報表填制,實現原始憑證在多個部門的有效傳遞,各個部門工作人員不了解實際成本核算工作的分工與協作,也不了解企業生產工藝、組織模式、管理內容等,無法深入理解專業知識和掌握專業技能,缺乏較高的仿真度。
2.3? ?缺乏完備的實訓教材,脫離產教融合教學理念
如今我國高校開展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活動,雖然都是在實訓室完成,但是實際沿用的教材是以往傳統的教材。雖然傳統教材也含有成本會計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核算方法等,而且附有案例,內容系統比較完善,但是傳統教材存在關注理論而忽視實踐的問題,無法滿足高校實訓教學的實際需求。在以往的成本會計教材當中,案例往往比較簡單,成本核算內容缺乏實踐性,無法滿足產教融合的教學新要求。
3? ? ?產教融合背景下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模式創新與改革的原則分析
3.1? ?實踐至上的原則
在我國會計管理專業當中,成本會計專業是核心,因此我們只有確保學生具有扎實的成本會計專業課程理論基礎,才能有序、深入地開展專業教學活動。在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當中,教師一方面要強調理論性專業教學,確保學生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有較高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為學生深入學習和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教師必須在成本會計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多元化的實踐性處理技術和方法,尤其要保證學生學習的適應能力和思維創新素質足夠強,為學生畢業后的快速發展和迅速就業奠定基礎。
3.2? ?全面發展的原則
作為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成本會計專業大學生,在實際學習當中不但要學習專業理論知識,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素養和技能,實現專業和非專業要素互補,不斷成長和全面發展。這里所謂的專業素質,是指學生在實現學習目標后應當具備的理論知識素質和技能。如今的高校會計教育要求成本會計專業大學生不僅要有效掌握理論知識,還要具備基本技能等。同時還要具有一系列非專業素質,比如堅持準則和原則、誠實守信、具備創新精神等。
4? ? ?產教融合背景下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模式創新與改革的途徑分析
4.1? ?采取創新性實踐教學方式
4.1.1? ?合理應用現代化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指教師結合學生需要掌握的課堂知識和技能,從實踐運用的角度思考和實施的教學法。各個教學項目所對應的結構形式都是嚴密結合這一功能組織的,且含有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任務,與教師職責和教學內容息息相關。在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和不斷實踐。教師合理采取項目教學方法,可以將課堂所講的教材內容分為幾大模塊。比如,教師可以結合成本會計的要求和計算內容,將計算方法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品種方法,第二種是分步方法,第三種是批處理方法[8]。教師必須引導學生了解項目內容學習目標和核心任務,快速掌握專業理論知識要點和技能。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關于品種法的項目教學內容時,可以提前設置好學生的學習時間、目標和任務,檢查學生是否能夠了解品種法內容和特點,以及其適合應用的范疇,學生是否能夠合理采取品種法計算出產品成本,進而合理分配任務,即根據實況,選用品種法計算產品成本,完成會計任務。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各個小組成員也要實現信息和資源共享,確保每個學生都可以及時完成學習任務。之后,教師要及時評估各個小組的整體表現,明確相關問題和改善建議,幫助學生成長和發展。
4.1.2? ?合理應用現代化案例教學法
從宏觀的角度上來說,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大類,第一類是成本核算,第二類是成本控制和管理。在第一部分,教師可以合理應用項目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項目內容學習和分析,但是在第二部分,教師最好應用案例教學法。如今,我國經濟制度和體系不斷完善,在企業運營當中合理應用現代化新型技術已經很常見,這也導致企業環境越來越好。在如今的高校成本會計教材當中,很多成本分析信息都是結合制造業企業的生產樣本設置的,教師根據制造行業的實況來為學生講解理論知識。與此同時,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應用財務軟件和工具,引導和幫助學生預測和分析成本,并引領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深入研究企業成本管理與控制方法,考量和控制企業成本。
4.2? ?深化和豐富教師的創新實踐教學經驗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成本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那些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往往可以取得高效的教學成果。這些教師有豐富的實際教學經驗,熟練掌握成本業務操作技巧,能夠以理論+實踐的模式展開教學。結合如今的產教融合制度和政策,我國很多高校都在和不同行業進行良好合作。合作企業多元化、規模差異性大,教師要學會合理運用這些優勢資源,通過企業強化人才培育和教學實踐,轉變以往那種教師“只掛職不工作”的現狀,讓教師進入各種企業,鍛煉技能。教師要嚴格根據業務流程和要求,在各個行業開展系統、具體的教學工作,并合理掌控分步教學方法、批處理方法和信息變更方法[9]。此外,教師還要深入進行業務部門情況調研,了解不同業務部門間的業務聯系,掌握成本會計核算的最優化方法,基于產教融合的模式建設學院型高水平教師隊伍,優化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效果。
4.3? ?增加實訓教學與生產性實習環節
要想有序開展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實訓活動,教師要嚴格結合成本會計行業發展的需求,不斷優化教學結構,實現校企之間的良好協作,并創建良好的教學培育基地,引入企業、會計師事務所和會計簿記員,于內部設立分支機構,為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并讓他們參與審查企業原始憑證、單據編寫,以及賬簿注冊和報告整理的工作[10]。在這一分支結構當中,教師和專業會計師要協同指引學生學習和實踐。針對學生學習業務模塊,教師可以定期輪班,所有學生都可參與學習活動。同時,教師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學生深入校企合作機構,參與觀察性學習活動,傾聽企業成本核算工作者詳細介紹成本計算流程和計算方法的過程,演示各個成本項目的計算。之后要讓學生親自實際操作和鍛煉,掌握各個類型企業的產品生產流程、組織模式和管控過程,了解各種計算方式的差異性。此外,教師還要深入了解各個財務處理工作的內容和流程,讓學生對各個工作環節的成本核算具有全面認知,增強學生的專業素質和技能。
5? ?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成本會計課程屬于財務管理行業的主干課程,占據的地位比較突出,也是企業業務操作當中實用性和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之一。要想在產教融合背景下促進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創新與改革,我們必須結合產教融合發展要求,從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進我國高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
主要參考文獻
[1]耿華,趙雪艷,孟令云.產教融合背景下“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以《成本會計》課程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2,43(21):195-197.
[2]王昕. 應用型本科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轉型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2.
[3]程艷,黎娜.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育人模式創新研究:以滁州學院為例[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22,31(2):68-72.
[4]席海英.改革與賦能:成本會計課程教法改革路徑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22(增刊3):29-34.
[5]李廣苜紫,王婷. 產教融合視域下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以《成本會計》課程為例[C]//新課程研究雜志社.新課改教育理論探究(第十四輯),2021:12-13.
[6]王妍妮.產教融合背景下成本會計課程實踐性教學改革創新[J].當代會計,2021(14):59-60.
[7]魏賢富.基于技能競賽的職業院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思考:以滁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3):68-72.
[8]張君.成本會計課堂教學改革方向探析[J].財會學習,2020(17):265-266.
[9]盧海妮.“1+X”證書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廣西教育,2020(15):115-116,134.
[10]易俊雅.高職會計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20(3):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