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微課在合唱教學中的應用優勢和設計思路,提出從激發學生合唱熱情、豐富學生情感體驗、激活學生思維感知、提高學生合唱技巧、鞏固合唱教學效果等方面探究運用微課提高初中合唱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音樂 微課 合唱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9-0118-03
藝術教育以形象的力量與美的境界促進人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升。藝術教育是學校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揚真善美,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包括音樂、美術、舞蹈等,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培養想象力和創新思維的重要課程,具有審美性、情感性、實踐性、創造性、人文性等特點。合唱是一種古老、高雅的藝術,有著豐富的藝術性和感染力。合唱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形成團隊協作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初中合唱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在課堂上常常無所適從、抓不住重點,導致對合唱的興趣不高,不利于發展學生的音樂素養。優化初中音樂合唱教學,可以教給學生科學的演唱方法,將學生的演唱技巧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并讓學生通過合唱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團隊合作能力。因此,教師有必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將微課用于初中合唱教學,提高學生合唱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
一、在合唱教學中運用微課的優勢
(一)可以豐富合唱教學手段
微課依托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現代信息技術與音樂課堂教學的結合,為豐富合唱教學方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學生創造了多元有趣的多媒體學習環境。課前,教師可以設計制作合唱教學所需的微視頻導入課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下一環節合唱的內容,理解合唱歌曲的思想內涵,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豐富的合唱教學內容和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參與合唱的興趣;課后,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的分享幫助學生鞏固合唱內容、聲樂技巧等,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合唱內容的理解。通過以微導趣、以微導學,使合唱教學從單一的合唱練習變為注重對學生合唱思維的引導。
(二)可以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內涵
音樂教學肩負著兩個責任,一個是教導學生運用歌聲進行情緒表達,另一個是帶領學生感受音樂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藝術美。義務教育音樂教材中的合唱歌曲,都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但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機械、單一地講解合唱技巧,沒有讓學生充分理解合唱歌曲的思想內涵,無法更好達成合唱教學目標。教師利用微課輔助合唱教學,把合唱歌曲所蘊含的思想內涵、藝術美等做成圖像或視頻,有助于學生直觀地理解作曲者創作合唱歌曲的內心世界,感受作曲者的真實情感,使抽象的合唱教學變得具體生動。
(三)可以使合唱教學更便捷開放
微課不僅可以作為課件用于線下課堂教學,還能直接發布到網絡平臺用于線上教學,使學生的學習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針對音樂教材對作曲者生平經歷描述較少、學生課堂合唱練習時間少等問題,教師可以將作曲者的故事和創作背景、合唱歌曲的內涵意境、合唱的練習技巧等制作成生動直觀的微課視頻發布到線上平臺。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通過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學習終端隨時隨地觀看學習,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微課拓寬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提高了學生合唱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合唱技巧和音樂素養得到進一步鞏固與提升。
二、合唱教學微課設計的思路
(一)制訂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設計微課時,應本著目標導向的原則,針對一個主題設計一節微課,明確教學目標,避免模棱兩可、脫離現實。合唱微課教學目標的制訂可以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教師要確定具體、可量化的學生學習目標,明確學生在看完微課之后應該學會的合唱知識、應該掌握的合唱技能;其次,教師基于學生學習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將合唱內容和技巧傳授給學生;最后,教師需要明確相應的合唱評價標準或合唱練習效果驗證方法,確保合唱教學目標得以實現。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合唱教學應充分激發學生的合唱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避免單純通過微課展示和灌輸合唱技巧的教學方式。
(二)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
教師應結合學生情況以及合唱教學目標和歌曲風格,選擇適宜的微課教學內容。第一,微課教學內容必須滿足學生的合唱學習需要,基于學生當前知識、技能水平,有利于學生合唱能力和音樂素養的提升;第二,微課教學內容要豐富多元,能夠激發學生的合唱興趣,只有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了,參與度和注意力才會隨之增加;第三,微課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選擇適宜的合唱教學內容,不要過于渲染合唱歌曲的創作背景、作曲者的生平簡介等,而弱化了合唱教學的本質。
(三)兼具藝術性和趣味性
微課設計要考慮學生能力水平、課程內容、合唱歌曲風格等多種因素,在設計上要兼具藝術性和趣味性。微課以視頻、音頻、圖片等多種形式呈現美妙的旋律和趣味的畫面,帶給學生美的享受,增加學生對合唱教學的審美體驗,讓合唱教學形式更豐富、內容更新穎。一節有藝術性、創造性、趣味性的微課,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協作能力,引導學生在合唱時注入感情,感受合唱獨特的表現形式、藝術魅力和人文價值,提高合唱教學的質量。
三、在初中合唱教學中應用微課的策略
微課應用于初中合唱教學,可以在短時間內加深學生對合唱歌曲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水平,讓學生更加形象、直觀地感受音樂,激發合唱的興趣。此外,運用微課可以打破音樂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滿足學生個性化、碎片化、移動化學習的需求,使教學更具藝術性、針對性、操作性和靈活性。
(一)運用微課設計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合唱熱情
精彩的課堂導入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將學生的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當中,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在初中合唱教學中,為了能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合唱學習,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微課視頻,精心設計課堂導入,全方位激發學生的合唱熱情。如運用微課對合唱內容進行導學,運用微課對整節課的內容進行簡單概括,運用微課介紹合唱歌曲作者和創作背景等,使學生能夠正確把握合唱歌曲的情感基調,從而準確理解合唱歌曲的思想內涵。
例如,在合唱歌曲《黃河大合唱》的課堂導入中,教師以微課的形式對合唱歌曲創作背景以及所表現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精神進行了介紹。微課背景中以黃河的奔涌之勢象征中華民族偉大而不可戰勝的精神力量,給學生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觸動和精神震撼,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合唱熱情。教師可通過簡明扼要的微課導入,開門見山地交代合唱教學的核心內容,從而節省教師合唱教學的時間和精力,豐富教學內容,促使學生在藝術氛圍中學習更多的音樂知識。
(二)運用微課創設合唱情境,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合唱效果受音樂思想情感的影響極大,教師在合唱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對合唱歌曲所表現的情感的理解。對于初中生來說,由于人生經歷少、知識積累有限,很難理解一些傳統合唱歌曲中蘊含的情感,因此在合唱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只重視合唱技巧而脫離對合唱歌曲內容理解的情況。微課借助動畫、視頻、音頻等信息技術,將合唱歌曲中的人物和自然環境等進行生動地展示和還原,為學生創設融合視覺與聽覺的環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曲者的情緒和歌曲的意境,感受到合唱歌曲的魅力。
例如,在教學合唱歌曲《鼓浪嶼之波》時,教師運用多媒體資源,以一段鼓浪嶼的海浪拍擊沙灘的微課作為合唱教學的引子,帶領學生一邊“游覽”鼓浪嶼的美景,一邊設身處地地感受和理解歌曲的速度和情緒等音樂元素。運用微課視頻,能夠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合唱歌曲所描述的情境中,窺見作曲者對合唱作品所傾注的情緒情感,理解作品的藝術表現形式,提升學生的審美體驗以及合唱中的藝術表現力。
(三)運用微課營造鑒賞氛圍,激活學生思維感知
歌曲鑒賞理解一直是合唱教學中備受關注的環節。對于學生來說,合唱歌曲的鑒賞理解是一個學習難點,個別學生理解能力、思維能力有限,難以通過教師的肢體或言語講授理解合唱歌曲的意境。而生動、形象的微課視頻可以給學生營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音樂鑒賞氛圍,使學生處于相對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中,有助于師生間溝通交流,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感知,使學生在充分理解歌曲中蘊藏的思想情感和深層意義的基礎上,做到有感情地參與合唱。
例如,合唱歌曲《紅河谷》中流露著深情、懷念的情緒情感,曲調平穩,節奏多為弱起和切分,旋律抒情,需要學生用輕柔舒緩的聲音演唱,二聲部是支聲復調的長音填空,演唱是訴說式的、充滿回憶和期待的。在該合唱歌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微課形式導入紅河谷的視頻影像,讓學生直觀感受當地居民在紅河谷墾荒種地、建設家園、發展城市,最終將野牛出沒的荒原變成人們安居樂業的家園的生活場景。在富有生活氣息的氛圍中,教師鼓勵學生運用個唱、合唱、輪唱等形式,通過聲部的劃分,了解自身聲部的特色,感受和聲的魅力,從而理解《紅河谷》音樂旋律的內涵和魅力。
(四)運用微課拓展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合唱技巧
合唱是幾十人甚至上百人一起同唱一首歌,這就要求全體學生必須以和諧統一的聲音唱好歌曲,聲部之間要均衡清晰。初中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階段,嗓音狀態不穩定、音域忽高忽低,常常難以控制聲調。因此,教師有必要采取科學的訓練方法,提高學生的合唱技巧。就目前的教學條件,教師難以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教學。合唱歌曲的風格不同,合唱的演繹也不同,教師在合唱教學中要“因曲制宜”,運用微課對學生進行合唱技巧指導,強化對全體學生呼吸、發聲、音準等方面的專項訓練,幫助學生拓寬合唱學習渠道,深化技能理解,最大限度地提高合唱技能。
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仔細分析學生的聲音特點和音域情況,錄制《合唱的基本要求》微課視頻,將一些發聲方法、演唱技巧等錄制成示范類、表演類等不同類別的微課,通過淺顯易懂的微課視頻形式,營造一種“一對一”的微課教學氛圍。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直觀地掌握合唱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在訓練學生進行二聲部合唱時,教師事先把每個聲部的演唱錄好,高聲部由教師演唱,低聲部請幾個音準好的學生演唱,然后把兩種不同的聲音旋律合成后制作成微課視頻,并將該微課視頻上傳班級QQ群、微信群,讓學生參照微課視頻進行針對性練習。這樣一來,教師與學生均能夠在班級群網絡平臺進行交流、答疑,分析合唱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針對問題進行反復練習,讓學生在多元化互動的過程中切實掌握合唱的技巧。
(五)運用微課加強合唱訓練,鞏固合唱教學效果
合唱教學僅僅局限于學校音樂課堂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第二課堂的實踐運用,讓學生在課后進行鞏固練習,促進學生合唱能力的持續提升。在課堂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課外實踐活動,將改編的合唱類型歌曲制作成微課視頻上傳到網絡平臺,然后指導學生以5—10人為一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習小組在課外自主觀看微課視頻進行練習,在課外實踐中進一步加強合唱訓練,鞏固合唱教學效果。
例如,教師可以對《奔跑》《西風的話》《軍港之夜》等歌曲進行改編,將其轉變為適合小組合唱的歌曲類型,制作成微課視頻上傳到網絡平臺。學生根據自身的需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歌曲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并進行合唱練習。學生在小組中積極參與個唱、輪唱及合唱,積累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了團隊協調意識及合作能力。教師、學生均能夠通過網絡平臺了解各個學習小組的練習情況,相互之間能夠進行交流與分享,促進合唱能力的提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外觀看一些優秀樂團的大合唱視頻,如《我的祖國》《七子之歌——澳門》《在燦爛的陽光下》等,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合唱歌曲的魅力,使學生在觀摩學習中受到美的熏陶。
總之,微課以目標明確、短小精悍、授課形式多樣化等特點受到廣大教師的喜愛。在初中合唱教學中,教師巧用微課,將聲音、圖像、動畫等與合唱教學進行有機融合,將合唱抽象的意境轉變為生動的具象,將單調的合唱活動變得生動有趣,提高學生課堂、課后的參與度,營造良好的合唱氛圍和音樂鑒賞氛圍,達到以微引趣、以微導學、以微求效的教學目的,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和合唱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鑫.高中音樂鑒賞課程微課教學的應用實踐探尋[J].天南,2023(1):180-182.
[2]卞蓓蓓.引“微課教學”之活水博“核心素養”之養成[J].新智慧,2022(36):123-125.
[3]張可可.初中音樂教學中微課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天水:天水師范學院,2019.
[4]孫明.微課讓初中音樂課堂更精彩[J].學園,2022,15(27):90-92.
作者簡介:蒙新顏(1979— ),廣西橫州人,碩士研究生,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學音樂教學。
(責編 韋榕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