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萍 曾瓊麗
【摘要】? 目的? ? 探討風險防范理念指導下預見性干預在新生兒肺炎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 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接收的肺炎新生兒60例,運用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n=30)和對照組(n=30),給予對照組患兒常規干預,給予觀察組患兒風險防范理念指導下的預見性干預。比較2組患兒預后情況及風險事件發生情況。結果? ? 干預后觀察組患兒退熱時間、氣促消失時間、呼吸困難緩解時間、哮鳴音消失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2組患兒肺功能相關指標水平較干預前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RR、HR明顯低于對照組,PEF、VT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風險事件發生率為3.3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0%(P<0.05)。結論? ? 風險防范理念指導下預見性干預可有效改善肺炎新生兒預后及肺功能,預防控制風險事件效果良好。
【關鍵詞】? 新生兒肺炎;風險防范理念;預見性干預;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7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12-0067-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2.023
肺炎為新生兒常見呼吸道疾病,由吸入異物或感染病原體引起,于孕母分娩前、分娩過程及分娩后均可發生,分娩后患病率占比最大,其以彌散性肺部病變及不典型的臨床表現為特點,臨床癥狀主要為咳嗽、呼吸困難及肺部濕啰音等。主要由家庭中與新生兒密切接觸的成員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后通過飛沫傳播,具發病急、病情較嚴重的特點,若未給予其及時的治療與護理,可引起呼吸窘迫、甚至窒息,嚴重者會因為缺氧引起大腦損傷,留下永久的后遺癥,嚴重威脅新生兒生命安全[1-2]。預見性護理即超前護理,指護理人員預見患者潛在問題并實施干預,減少并發癥發生。另外,護理風險為臨床實踐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危險,不利患者康復,風險管理理念可有效控制護理過程不良事件與缺陷[3]。本研究分析了風險防范理念指導下預見性干預。在新生兒肺炎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選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2年1月接收的肺炎新生兒60例。納入標準:患兒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4](第八版)關于新生兒肺炎的診斷標準,患兒家屬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標準:排除患相關并發癥,如呼吸或心力衰竭,結核性感染及支氣管異物等患兒。運用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n=30)和對照組(n=30)。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發病日齡8~47 d,平均(18.24±5.17)d,體重2.5~4 kg,平均(2.89±0.60)kg;觀察組男15例、女15例,發病日齡8~49 d,平均(18.56±4.37)d,體重2.5~3.8 kg,平均(2.65±0.74)kg。2組基礎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項目已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 方法? ? 對照組患兒護理采用常規干預,行生命體征監測,密切觀察病情發展,做好相關檢查,加強患兒營養,對患兒實施呼吸道護理、生活護理等。
觀察組患兒給予風險防范理念指導下的預見性干預,具體如下:(1)組建風險防范預見小組。小組由主治醫師、護士長及若干護士組成,并依據肺炎患兒潛在護理問題,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病情特征與護理經驗制定預防方案,做好相關檢查,密切監測新生兒病情進展。(2)干預方法。①將風險防范管理理念應用于預見性護理,加強風險識別,做好風險評估。經風險評估篩選易發生安全隱患和風險事故,并對護理環節與流程制定相應風險管理制度和有效應對措施,對薄弱環節進行流程再造。②氧療預見性干預。當患兒出現氣促、唇周青紫時應立即吸氧,煩躁不安或鼻腔分泌物多者可用漏斗法給氧,給氧量1~2L/min,使用時,漏斗邊沿距口鼻1cm左右。患兒安靜后,可改用鼻導管法,間歇吸氧。若患兒發生低氧血癥,隨時準備行氧療,并根據血氧含量及時調節氧流量,維持血氧飽和度85%~95%。③呼吸道預見性干預。責任護士每2 h對患兒行翻身叩背、更換體位,并將床頭抬高15°~30°,清理患兒口腔分泌物,維持呼吸道暢通,防止其阻塞。痰液黏稠者可用超聲霧化吸入,霧化吸入每次不超過20 min,以免引起肺水腫。對痰液過多無力排出痰者,及時吸痰。呼吸道分泌物多者,輕拍其胸背部促進分泌物排出。④體位預見性干預。每1~2 h給予患兒翻身1次,變換體位。取頭低足高左側臥位,頭背部墊靠枕維持30°角傾斜,四肢屈曲,維持35 min后轉換成普通仰臥位,之后轉變體位為頭低足高右側臥位,調整方式、維持時間與左側臥位相同,每日1次。自由仰臥位維持3 h后,取頭低足高俯臥位,于患兒臀、背部用毛巾堆墊維持15°角傾斜,維持30 min后轉變為仰臥位。由下而上、由外周向肺門叩擊背部,頻率110次/min,5 min/次,每次體位轉換前叩擊1次。⑤防感染預見性干預。維持患兒皮膚清潔,高溫消毒其衣物,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并叮囑家長接觸患兒前進行手衛生。室內環境適當通風,保持安靜,使用儀器維持室內空氣清新。⑥喂養干預。喂奶時,新生兒體位保持半臥位,上半身稍抬高,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大小的奶嘴,防止患兒發生嗆噎,對易發生嗆噎患兒行管飼喂養。對配方喂養嬰兒奶嘴的開孔大小要合適,一般以豎著倒過來每秒鐘滴下一滴奶液為宜。喂奶后,豎抱嬰兒,趴在肩膀上,輕拍背部,幫助排出胃里空氣,即“拍嗝”。⑦營養干預。提倡母乳喂養,補充足夠營養,可以選擇富含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
1.3? ? 觀察指標
1.3.1? ? 2組患兒預后情況? ? 記錄退熱時間、氣促消失時間、呼吸困難緩解時間、哮鳴音消失時間、平均住院時間等。
1.3.2? ? 2組患兒肺功能相關指標水平? ? ?于干預前后,患兒均行面罩潮氣呼吸,記錄氣體流速、肺內壓,測定呼氣峰流速(PEF)、潮氣量(VT)、呼吸頻率(RR),并進行體征監測記錄心率(HR)。
1.3.3? ? 2組患兒風險事件發生情況? ? 觀察并記錄干預后風險事件,如意外傷害、靜脈留置針問題、用藥問題等的發生情況。
1.4? ? 統計學方法? ?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2組患兒預后情況比較? ? 觀察組患兒退熱時間、氣促消失時間、呼吸困難緩解時間、哮鳴音消失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 2組干預前后肺功能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 干預前2組肺功能差異不明顯(P>0.05);干預后觀察組RR、HR明顯低于對照組, PEF、VT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 2組患兒風險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 觀察組患兒風險事件發生率為3.3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0%(P<0.05),見表3。
3? ? 討論
由于新生兒的身體尚未發育成熟,抵抗力較弱,若出生后護理不當,且如果接觸到肺病患者的飛沫或自身患上敗血癥、臍炎等各類炎癥,肺部發生感染的概率會增加,容易發生肺炎。新生兒肺炎早期臨床常見癥狀有呼吸急促、面色青紫、喘鳴音等,相關并發癥包括消化、神經及循環系統功能障礙等,嚴重影響患兒康復[5]。新生兒肺炎發病率與病死率較高,需明確發病原因,結合患兒實際情況實施預見性、針對性護理,減少并發癥發生。同時,護理人員需進行專業培訓,做好風險評估,避免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從而促進患兒康復。
風險防范管理為一種管理程序,是對現有和潛在護理風險的識別、評價和處理,以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發生,以及風險事件對患者、護理人員、醫院的危害。預見性護理指護理人員注重啟發自身的臨床思維,增強對護理問題的預見性,及時發現和解決患者存在和潛在的護理問題,使護士在工作中逐步建立起從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和精神層面評估和照顧患者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并采取更有效的解決方法[6]。本研究觀察組新生兒采用風險防范管理理念下的護理干預,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兒臨床癥狀恢復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且不良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對照組。提示風險防范理念指導下的預見性干預可有效促進肺炎新生兒康復,顯著降低護理不良風險事件發生,與鄭海璇等[7]的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其原因為,組建風險評估團隊,進行風險意識培訓,可使醫護人員對風險事件關注度提高,并加強對風險事件的預防。其次,通過氧療預見性干預、呼吸道預見性干預、防感染預見性干預、喂養干預、營養干預等多種針對性干預,可有效維持患兒呼吸道通暢,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相關臨床癥狀快速緩解,進而明顯縮短康復時間,改善預后。相關研究顯示[8],風險防范管理理念可全方位對肺炎患兒實施護理,通過專業化培訓,提高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同時完善護理流程,及時調整護理薄弱環節,以此降低患兒意外風險事件發生率。徐岑研究顯示[9],風險防范理念指導的預見性護理強調主動護理,應用于臨床癥狀發生之前,通過對患兒病情及相關風險問題進行分析,預測并發癥發生可能性,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可極大地減少患兒風險事件及并發癥發生,與本研究結果相符。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RR、HR明顯低于對照組, PEF、VT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風險防范理念指導下的預見性干預可有效促進患兒肺功能恢復。分析其原因為,觀察組施行預見性體位調整護理,體位轉變干預有利于患兒氧療與呼吸道清潔順利進行;同時,恰當的體位調整,如頭低足高左、右側臥位、俯臥位,可一定程度鍛煉新生兒膈肌肌力及收縮能力,有利于改善受壓部位肺擴張,擴大肺活量,預防肺內分泌物堆積。叩擊背部可使小氣道分泌物松動易于進入較大氣道,促進痰液排除和肺循環,進而使肺功能得到有效恢復[10]。護理人員實時監測患兒呼吸情況 ,可預見性避免痰液排出困難造成的氣道阻塞,進而有效降低病情加重或胃內容物與分泌物反流的發生風險。由于新生兒肺炎病變區多在肺后葉以及底部 ,氧療和呼吸道預見性干預還可有效抑制肺后葉水腫加劇,促進血液循環,使血流量變大,進而促進肺活量等肺功能指標的改善。
綜上所述,風險防范理念指導的預見性護理可有效促進肺炎新生兒臨床癥狀緩解,加快肺功能恢復,降低患兒風險事件發生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 KUSHNAREVA M V,KESHISHYAN E S,BALASHOVA E D. The etiology of neonatal pneumonia,complicated by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J].J Neonatal Perinatal Med,2019,12(4):429-436.
[2]? ? ITO A,ISHIDA T,TOKUMASU H,et al. Evaluation of pneumonia severity scoring systems in nursing and 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for predicting prognosis: A prospective,cohort study[J].J Infect Chemother, 2020,26(4):372-378.
[3]? ? 諸白美,蔡榕,畢穎,等.團隊協作聯合風險防范對急診患兒醫院感染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8,28(12):148-151.
[4]? ? 江載芳,申昆玲,沈穎,等.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1253-1287.
[5]? ? NAIR N S,LEWIS L E,MURTHY S,et al.Treatment options and barriers to case management of neonatal pneumonia in India: a protocol for a scoping review[J]. BMJ Open,2017,7(9):17617-17626.
[6]? ? NAIR S,LEWIS LE,GODINHO MA,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eonatal pneumonia in India: protocol fo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planned meta-analysis[J]. BMJ Open,2018,8(1):18790-18798.
[7]? ? 鄭海璇,徐友芳,張瑩,等.飲食營養干預聯合強化風險護理在新生兒肺炎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3):103-105.
[8]? ? CHANG C J,CHIU N C,HUANG F Y,et al. Predictive value of Thomsen-Friedenreich antigen activation for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infection and severity in pediatric lobar pneumonia[J].J Microbiol Immunol Infect,2019,52(4):571-577.
[9]? ? 徐岑.新生兒肺炎護理中應用預警風險制度對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及家長滿意率的影響[J].人人健康,2018,37(24):144-145.
[10]? ? 許瓊.轉變體位護理對新生兒肺炎血氧及呼吸頻率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9,44(6):811-813.
(收稿日期:202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