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堃
摘? 要: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該政策的出臺,一方面,是為了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負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另一方面,是為了大力整頓及規(guī)范校外培訓機構,切實避免“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現象。文章討論了在“雙減”政策下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期對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雙減”政策;學習效率;小學數學
一、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研究背景
學習效率是學習快慢的表現形式。古往今來,學生的學習效率都是教育者的重點關注之處。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培育能力的事必須繼續(xù)不斷地去做,又必須隨時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會成功。”
英國哲學家培根提出:“如果說金錢是商品的價值尺度,那么時間就是效率的價值尺度。”因此一個辦事缺乏效率的人,必將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更有著名西方企業(yè)家沃倫巴菲特言:“在我看來,能做好事情的人并不是馬力最大的,而是效率最高的。”這些名人名言無不強調著效率的重要性。因此,學生更應該學會如何真正有效地提高個人的學習效率。
小學數學的基礎知識內容比較簡單,但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心智大多尚未完全成熟,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經常產生學習疲勞、自我把控能力較差等問題,因此數學對小學生而言,一直以來都是較為困難的科目之一。而小學數學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它偏重數學基礎的學習,以及簡單公式的運用。
因此,推進減負增效和高質量教學的同時,學生如何在更短的時間內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成為教育者關注的重點。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科目,雖然知識內容簡單,但對小學生而言,他們要學好每一個知識點,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雙減”政策及國家為學生減壓減負的背景下,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效率,提高數學學習質量,是教育者和家長的當務之急。
二、“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現狀
(一)學生的現狀分析
其一,在“雙減”政策下,由于很多學生沒有充分解讀,認為“雙減”政策就是讓他們放下學習包袱,從此恢復玩耍,不需要再重視學習。因此許多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逐漸下滑。
其二,數學學科是小學生在小學階段最頭疼的科目之一,很多小學生在數學上遇到學習困難時,都會選擇逃避。這表現在,一方面,在課堂上,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甚至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另一方面,在家庭作業(yè)中,學生馬虎對待,潦草完成,更存在直接把答案抄到作業(yè)本上的情況。
其三,數學的學習講究連貫性,學生不可能認真聽懂一堂課就能把所有知識弄明白的情況,許多學生自身的數學功底不夠扎實,容易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加之學習效果不高,導致數學學習的效果越來越差。
(二)教師的現狀分析
其一,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均采取了“填鴨式”為主的教學方法。由于小學數學的基礎知識內容比較簡單,許多教師缺乏對多樣化教學課堂的研究,普遍認為采取簡單快捷的授課方式簡要講述就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接受數學知識時,會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tài),這種生搬硬套的講授方式,使得學生難以完全對數學知識進行消化理解,并嚴重影響學生在本該有趣的數學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長此以往,只會造成學生僅學會書本最表層的知識,但在一遇到難度高、靈活運用的題目時,就難以解答,甚至無從下手。
其二,在家庭作業(yè)布置上,很多教師通常會采取“題海戰(zhàn)術”以鞏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熟練程度,但卻沒有考慮到布置大量作業(yè)對小學生的心理層面產生的影響,也沒充分考慮到學生還要兼顧另外的學科作業(yè),導致學生對教師本人的不滿和對數學學科的厭倦。
其三,絕大多數教師在課堂授課中,僅為學生講授與數學有關的知識,很少提及學生應該怎樣學該學科,以及運用哪些正確、有效的方式去學。小學生在缺乏正確的引導時,他們只能針對課本的知識深入學習,但實際的學習效果不好。
(三)家長的現狀分析
其一,在“雙減”政策下,很多家長都在進行家庭式教育的“內卷”。以往,家庭式教育的內卷就是家長都爭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補習班、興趣班等校外培訓機構去補課,但也僅僅是把孩子送到這些校外教育機構而已。絕大多數家長理所應當地認為,把孩子送到校外教育機構,就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把孩子送到校外教育機構就盡了自己對孩子的教育責任。甚至還有家長相互炫耀自己孩子在一個星期內上多少補習班、興趣班,但他們卻沒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和承受的壓力。
其二,“雙減”政策落實后,由于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yè)明顯減少,學生回家后的自由活動時間有一定的增加,家長害怕孩子因為“雙減”政策而在學習的道路上落后,于是開始給孩子安排了額外的作業(yè)任務,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在瘋狂買各種練習冊給孩子進行練習。實際上,尤其對小學生而言,這一系列“題海戰(zhàn)術”的加練,使得他們在數學學習上更加吃力,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和擁有興趣愛好的機會。
其三,很少有家長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思考孩子的教育問題。考慮到家庭自身在數學教育上的缺乏,導致孩子在家庭中無法擁有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家長習慣性地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到教師身上,同時對學生的要求過于嚴苛,這嚴重影響了孩子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使得孩子對數學學科產生了厭倦情緒。
三、“雙減”政策下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策略
(一)從教師角度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策略
1. 正確引導學生,端正學生思想
“雙減”政策的推進,使很多學生誤解了自己目前的學習任務。以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和閱讀能力,他們是難以正確解讀“雙減”政策的,這時需要教師向學生正確解讀此政策,講解其真正意義和目的,引導學生在“雙減”政策下走向正確的學習道路,端正學生的學習思想,避免學生因走進“雙減”政策的理解誤區(qū)而徹底放松自我、荒廢學業(yè)。
2. 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可見學習習慣的重要性,以及對學習效率的影響。在“雙減”政策下,小學生的學習任務較為輕松,學習的知識內容不變,學習時間縮短,這時學習習慣就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好壞。對此,教師應該在隨堂教學中引入習慣培養(yǎng)的內容,主動帶領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教師把課堂時間有意識地分為四部分(知識回顧、講授新課、課堂練習、課堂反思),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模仿上課步驟,鼓勵學生按照既定的流程進行新課預習。引導學生思考:教師上節(jié)課講的是哪些內容,新課內容是什么?新課內容和舊知識點有的關聯,教師的新課會講哪些有價值的例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提供的正確步驟,建立屬于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這對學生學習數學有積極的影響。
3. 運用現代教學軟件輔助課堂教學
一方面,在過去的數學教學中,絕大多數數學教師采用講授法與練習法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方式往往是教師為主角,學生在講臺下當配角,學生的思維思路完全被教師牽著走,因此課堂就會顯得非常單一,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也會不斷下降;另一方面,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他們對一些特別的新事物產生一定的興趣,進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黑板或大屏幕上,因此教師應該利用現代教學軟件激發(fā)學生的課堂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上課,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程度。
例如,在講解正方體、長方體等簡單三維圖形展開圖的題目時,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軟件進行講解。由于大部分教師的立體圖形描畫水平有限,在黑板人工畫圖會出現不標準的情況,學生容易對不標準的圖形產生誤解,若教師利用幾何畫板軟件,不僅能標準地展示簡單三維圖形的展開圖,還能形象生動地把圖形展開的具體過程刻畫在學生的頭腦中。教師在與圖形有關的課堂或題目中,運用幾何畫板進行授課,久而久之,就能節(jié)省課堂授課時間,提高授課效率;同時學生通過幾何畫板學習不同類型的圖形,能加深對圖形的認知,在有關題目的解題中提高速度,進而提高學習不同類圖形知識點的學習效率。
4. 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布置高質量家庭作業(yè)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科目,也是最貼近生活的科目。教師不能一味地在課堂講授理論知識,而是需要更加注重提高學生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在課堂多設置小組合作活動以及學生動手學習數學理論知識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實踐操作,帶領學生切實地體會學習數學的趣味性以及課堂知識。在布置家庭作業(yè)時,教師應該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理,對學生家庭作業(yè)精挑細選,力求在少量的題目中也能使學生在做作業(yè)時起到全面復習回顧課堂知識點。教師應摒棄“作業(yè)越多越好”的傳統觀念,切實地按照“雙減”政策實施教學方案,確保學生輕松、高效地學習小學數學知識。
(二)從家長角度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策略
1. 降低期望,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是家長最希望看見的。小學階段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家長正確的指導和耐心的培養(yǎng)。因此,家長需要減少對學生在學習方面的過分期望,把目光放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上面。家長的過分期望,只會給孩子造成在小學階段本不該承受的壓力,會削弱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使孩子在學習上養(yǎng)成畏手畏腳的習慣。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孩子興趣愛好以及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階段,家長應該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而不是不加思考地將孩子向補習班、興趣班一送了之。
2. 加強與教師的溝通,共同承擔教育責任
很多家長誤認為教育孩子是教師的工作,但實際上,家長是孩子在家庭中的教師,在教育孩子方面所起的作用比教師更大,尤其在為人處世方面。因此,家長應該勇于承擔培育孩子的責任,在完成手上的基本工作后,多花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交流談心。只有給予孩子一個溫暖友愛的家庭氛圍,才能使孩子懷著愉悅、快樂的心情進行學習,進而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3. 提高家庭的教育水平
很多家長總說“我不太會教小孩子,讓孩子自己發(fā)展吧。”或者“我都不會這些題目,讓孩子回學校問教師吧。”這是家長對孩子不負責任的表現。孩子在校內校外都能全面、健康的發(fā)展,離不開家長自身教育能力的提升。缺乏優(yōu)良教育能力的家長,應該通過多方面學習正確的家庭教育知識,并將這些知識充分運用到家庭教育中。同時,家長還應該進行言傳身教,以自己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良好的行為習慣給孩子做榜樣,帶動孩子在學習上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逐漸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四、結語
總之,在“雙減”政策下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需要學校、教師、家長在一定時間內,以正確有效的指導才能達成,也只有學校、教師、家長的共同積極合作,才能促進學生學有所成、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