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對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小學低段的學生語文基礎薄弱,古詩詞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陳舊,與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并不契合,會消磨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利于后續教學活動的開展,而情境教學法與古詩詞教學的融合,能夠彌補以往教學的不足,語文教師結合古詩詞為學生創設多種情境,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教學情境的感染全身心地投入知識的學習中,感知古詩詞的魅力,推動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文章從小學語文低段古詩詞教學現狀入手展開分析,探索情境教學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路徑,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低段;古詩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35-0037-04
在新課改背景下,情境教學法的出現受到了小學教師的推崇,小學生活潑好動,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能夠牢牢抓住學生的眼球,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度,避免學生在課堂中走神,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頗有助益。語文學科是小學階段的主科之一,古詩詞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板塊,古詩詞意蘊深厚,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以往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把控著整堂課程,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致不足,受到教師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難以理解古詩詞的真正內涵,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展開記憶,會帶給學生沉重的學習壓力,學生也無法感知古詩詞的魅力。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出調整,結合小學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引入情境教學法創新課堂教學,在課前收集相關的資料,在實踐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多種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中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度,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在情境中講解古詩詞降低其理解難度,讓學生感知古詩詞的魅力,重拾學習自信,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
一、 小學語文低段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摒棄陳舊的教學模式,引入多種新穎的教學手段組織教學,發揮多媒體的優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從古詩詞教學來看,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導致課堂教學氣氛沉悶,按照備課內容事無巨細地講解,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對學生產生的影響甚微。古詩詞意蘊深厚,于小學低段的學生而言較難理解,多數學生對古詩詞學習存在畏難情緒,教師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呈現圖片、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設輕松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專注度,以此來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貫徹落實新課改的要求,但是由于教師對多媒體并不熟悉,在實踐教學中難以靈活運用,會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阻礙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其次,在新時期下,小學語文教師受到政策的指引組織開展教學實踐,引入情境教學法輔助教學,圍繞新課內容創設教學情境,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從實踐教學來看,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課堂教學漏洞百出,教師所創設的問題情境缺乏針對性,設置的問題難度過高,與小學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并不契合,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的游戲情境單一化,游戲設置得過于復雜,學生無法理解游戲規則,在實踐操作中問題頻發,學生能夠感知游戲的趣味性,注意力會被外界無關刺激所吸引,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在與學生互動溝通中能夠了解到,多數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致寥寥,認為古詩詞難以理解,在課堂上無法跟上教師的節奏,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并未積極主動地思考,而是采取消極的態度靜待教師公布答案,學生會產生惰性心理,對知識的學習依賴于教師的講解,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會產生一定的阻礙。
二、 小學語文低段古詩詞情境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依據政策指引創新課堂教學,引入情境教學法為課堂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圍繞古詩詞設計針對性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專注度,由簡入難、層層遞進,學生在問題鏈的引領下深入地分析,能夠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問題情境的創設于教師而言也是一項不小的挑戰,語文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秉持“以生為本”的原則開展教學設計,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把控問題的難度,由簡單且富含趣味性的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學習新課內容,能夠對古詩詞的學習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此期間,小學語文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在提出問題后給予學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間,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在思考和分析的基礎上歸納總結,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使古詩詞課堂教學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比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18課《古詩二首》中的《敕勒歌》,選自北朝民歌代表作之一的《樂府詩集》,在講授詩詞之前補充相關的背景資料,讓學生了解《敕勒歌》的創作背景,對詩詞的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播放錄音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詩詞的語言特點,在誦讀的同時體會感知其中的美景,讀出詩中描繪的畫面,借助多媒體呈現相關的圖片,在畫面的觀察和想象中理解詩詞的第一句,感受比喻的形象和生動,借此拋出問題:“抬頭遠望,又會看到怎樣的畫面呢?舉目四望,你又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表述對“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理解,反復誦讀“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并設計問題鏈激活學生的思維,“如果有人問你,敕勒川在哪里?那里是什么樣的?請你用詩句來介紹它。”“我們今天是第一次來到這大草原,你感覺這里美嗎?請讀出贊美的語氣。”接著展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蒼蒼”“茫茫”的意思,體會詩詞的意境,并詢問學生“如果我們為這首詩配一幅畫,你會選擇什么顏色?讀完這首詩你有何感受?”引導學生表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情境中感知詩歌的美景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二)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學習熱情
小學低段的學生對趣味游戲非常感興趣,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學生這一特點,圍繞詩詞內容開展趣味游戲,在課堂中為學生創設游戲情境,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詩詞的學習與游戲相結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度。在此期間,語文教師要付諸努力,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溝通,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制訂游戲化教學方案,分析古詩詞尋找相關的趣味游戲,在實踐教學中帶給學生多重感官體驗,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借助游戲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積極參與到教師組織開展的趣味活動中,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課程重點內容并熟記古詩詞。語文教師創設游戲情境組織教學,能夠使得古詩詞課堂重新煥發生機,但是若游戲內容一成不變,難以吸引到喜歡新穎事物的學生,會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創設游戲情境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引入新穎的游戲抓住學生的眼球,學習借鑒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結合學生的反饋不斷地優化調整課堂教學,提高古詩詞課堂教學的質量。
比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8課《古詩二首》中的《望廬山瀑布》,詩詞是詩仙李白筆下的一首七言絕句,學生對詩仙李白并不陌生,語文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內容引入,展示詩仙李白的圖片引出《望廬山瀑布》,結合詩詞內容開展趣味游戲,“生詞迷宮大闖關”,引導學生通過字源圖學習形聲字“瀑”“爐”,詢問學生:“為何水流猛烈的地方會有火與煙?”播放微課視頻帶領學生認讀“川”,從中視頻中“川”字從甲骨文到楷書的變化,呈現名川大山的圖片加深學生的印象,借助課文插圖認讀“遙”,在此基礎上呈現迷宮圖片,引導學生自主闖關打通字詞關卡,在趣味游戲中獲得成就感。接著組織開展“詩詞吟誦小組PK賽”,指導學生根據音節劃分節奏,感知詩歌的節奏美,抓住韻腳“煙”“川”“天”,讀出詩歌的韻律美,教師要進行范讀重讀“三千尺”“疑是”“落九天”,語調平緩拉長、語速稍慢,引導學生模仿朗讀,在此基礎上開展小組PK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配上音樂《高山流水》指導學生讀出意境。在游戲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被充分調動,感知古詩詞的魅力,課堂教學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三)創設故事情境,渲染學習氛圍
小學低段的學生各項能力尚處于發展中,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在古詩詞學習中會遇到諸多阻礙,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好教學設計,分析以往教學方法的疏漏,在反思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開展創新實踐,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較強,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收集與古詩詞相關的趣味故事,在課堂中教學講述故事,創設故事情境,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對作者、古詩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指引下開展探究學習,深入古詩詞當中分析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內涵,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度。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前置性的學習任務,鼓勵學生收集與作者、古詩詞相關的趣味故事,在課堂中給予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引導學生分享收集的故事,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呈現繪本圖片供學生觀賞,借助繪本圖片還原故事內容,創設故事情境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比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8課《古詩二首》中的《登鸛雀樓》,這是一首五言絕句,記敘了作者登上鸛雀樓的所見所思,詩詞前兩句寫景、后兩句說理,講述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語文教師在講授古詩詞之前,可以布置前置性作業,讓學生收集作者王之渙的趣味故事,在課堂中預留出5~10分鐘的時間講述趣味故事,創設故事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接著呈現鸛雀樓的圖片,詢問學生:“鸛雀樓在何處?”講述與鸛雀樓相關的故事,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度,讓學生了解鸛雀樓的由來,明確其因一個人的一首詩而聞名,詩詞寫作于王之渙趕考的路途中,其路過鸛雀樓賞美景,心中感慨萬千,于是寫下詩詞。由故事情境引入詩詞的分析,易于學生接受且能夠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再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15課《古詩二首》中的《絕句》,在課堂學習中呈現與作者相關的繪本故事、動畫視頻,引導學生觀賞并鼓勵學生表述繪本故事以及視頻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在復述故事的過程中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詩詞的深入分析做好鋪墊。
(四)巧用詩詞畫面,感悟詩詞意境
在新時期下,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古詩詞教學的開展,創設多種教學情境讓學生感知古詩詞的魅力,在知識的學習中受到思想熏陶,助力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小學低段的學生處于發展的關鍵階段,面對學生開展古詩詞教學時,語文教師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貼合學生的實際學情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講授方式,結合詩詞內容創設教學情境,以直觀的圖畫帶給學生視覺沖擊,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在腦海中浮現詩詞的畫面,在教師的點撥下感悟詩詞的意境,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把握古詩詞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帶給學生思想熏陶,助力學生全面發展。語文教師在課下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借助詩詞畫面創設教學情境,帶給學生耳目一新之感,以輕松的學習氛圍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彰顯古詩詞教學的優勢,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度。小學低段的學生語文基礎薄弱,若教師采取單一化的教學模式,會帶給學生沉重的學習壓力,導致學生產生抵觸情緒,而情境教學法的引入能夠使得這一問題迎刃而解,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比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18課《古詩二首》中的《夜宿山寺》,這是詩仙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運用夸張的手法、絕妙的想象,表達了詩人夜宿山寺、身臨高處的獨特感受。在課堂學習中引導學生回憶之前所學的李白的詩,引出《夜宿山寺》,并呈現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宿、寺”的意思,解釋詩題,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圈畫出描寫樓之高的詩句,結合詩句開展深入的分析,借助多媒體展示詩中的樓,詢問學生:“你覺得這座樓怎么樣?樓有多高呢?”引導學生結合詩詞中的描繪展開作答,圍繞“高百尺”設置問題——“這座樓真的有百尺那么高嗎?”明確詩句運用了夸張的寫作手法,類比“飛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體會夸張寫法的表達效果,接著追問:“李白此時站在高樓上想干什么?此時的心情怎么樣?”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代入情境中思考和分析,理解“危樓、星辰”以及詩句大意,感知想象手法的表達效果。在此期間,語文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講授古詩詞,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腦海中浮現相關的畫面,感知詩詞的深層意蘊,能夠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
三、 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下,情境教學法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融合,能夠為古詩詞課堂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帶給學生新穎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中收獲快樂,為后續學習活動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小學低段的學生語文基礎薄弱,古詩詞學習對學生而言難度較高,學生會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小學低段的學生處于形象思維階段,語文教師應用情境教學法組織教學,呈現直觀的圖片、視頻來輔助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特點相契合,能夠牢牢抓住學生的眼球,在欣賞圖片的基礎上學習古詩詞,能夠緩解學生的畏難情緒,在教師的帶領下深入古詩詞的意境中,能夠帶給學生美的體驗,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頗有助益。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古詩詞為學生創設多種教學情境,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彰顯古詩詞的魅力,助力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韋敏.淺議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10):59-61.
[2]杜微.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電腦愛好者(普及版)(電子刊),2021(9):1547-1548.
[3]黃麗妹.論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J].文淵(高中版),2020(10):797-798.
[4]方運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策略[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8):1031.
[5]擺玉成.創設情境 融入感情——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探討[J].文淵(高中版),2020(2):2571-2572.
[6]李琳.情境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22):3011.
作者簡介:應海紅(1981~),女,漢族,浙江溫嶺人,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城東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