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互聯(lián)網+”背景;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策略;探究
“互聯(lián)網+”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作為一門塑造學生藝術修養(yǎng)和美育修養(yǎng)的課程,音樂課需要在教學改革當中不斷地擴充課堂上的信息量和課堂形式,以此提升學生對音樂方面的認知,教師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來實現。針對
一、分析初中音樂課堂存在的問題
在初中階段,學校和教師往往對音樂課不重視,他們看到的只是學生即將面臨的中考,對音樂教學上存在偏差。如果要從根本上解決該問題,首先應當讓教師意識到音樂能輔助其他學科的學習,并意識到音樂的重要性,因為音樂有利于幫助學生減輕心理負擔,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內在潛能,故而教師對音樂這門學科應予以重視。
其次,音樂教學模式較為落后,部分教師還不能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等資源去結合教學,向學生傳遞的信息過于單一,課堂不夠豐富多彩,導致學生對音樂提不起較高的興趣。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結合新時代,融入新科技,將互聯(lián)網模式應用到音樂課堂教學中,例如通過視頻、MV 等形式,多層次多方面地展示給學生,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激發(fā)他們潛在的藝術能力。
二、分析新時代大背景下音樂教學課堂存在的挑戰(zhàn)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各種資源相比過去都更容易被整合、共享,同時獲取知識也變得更加容易,學生與教師相比,他們所獲得的資源信息也會更加平均。這樣的模式打破了過去課堂上所謂的教師“一言堂”,學生慢慢占據主導地位,教師的角色也在慢慢發(fā)生變化,教師不再只是向學生單一地的傳遞知識,而是以學生為主,真正地去了解學生的需求,給予他們正確指導。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跟時代潮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提高潛在的藝術修養(yǎng),拓寬音樂視野,調動起其對音樂的積極性。
三、“互聯(lián)網+”對初中音樂的重要價值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初中學業(yè)壓力大,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較重,短暫的音樂課程很難滿足學生對音樂的需求,因此學生可以隨時通過網絡觀看視頻預習新課程,從而提升課堂學習效率,顯著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智慧教學中引入新的音樂教學,可以打破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使教學音樂從簡單豐富的教育逐步轉變?yōu)閷I(yè)知識內容的詮釋。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是一個很好的轉變,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幫助其發(fā)展獨立的學習能力。
(二)有利于音樂學習的連續(xù)性和鞏固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音樂課的基本模式是簡單的講解,盡管這種教學模式保證了課堂上及時的溝通,但卻忽略了課后的連續(xù)性和鞏固性。例如,教師可以將與詠嘆調的起源相關的短視頻上傳至平板電腦,以此進行具體分析和介紹,讓學生在課后仔細觀看并提出問題,并與下一堂課的學生分享。在這種模式下,學生不僅具有課后鞏固學習的過程,還可以增強音樂學習的連續(xù)性?;谏鲜鰧嵺`,“互聯(lián)網+”音樂學習模式使更多的學生可以通過平板電腦來享受教學資源及音樂資源。在“互聯(lián)網+”課堂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實時音樂教學已擴展為課后延伸教學,不但使整個學校的學生都共享了音樂教學資源,還極大地改善了音樂學習的可持續(xù)性和鞏固性。
四、“互聯(lián)網+”背景下初中音樂課堂的主要缺陷
(一)對于初中音樂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足
在傳統(tǒng)音樂教育課堂教學中,學生總是處在較為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對音樂的掌握也主要是通過老師的口頭傳授。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們認為音樂課不是學校期末重要考核科目,也未包含在中考中,因此對音樂課產生了懈怠、不重視的心態(tài)。當出現學生難以掌握的樂理知識點時,如果老師不一一詢問,學生也很少會去請教老師并且含糊帶過,使學生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只能達到在合唱部分跟著“大部隊”一起唱的程度,導致在教學中的“走過場”大于實質的狀況。嚴重影響初中音樂課堂中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也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教師教學的壓力過大
一般初中的一節(jié)課時長為四十至四十五分鐘,平均每名音樂老師每天都要給不同的班級上四節(jié)課,若音樂老師長期采用較為落后的教學模式,不但會對老師的體能、精神等造成巨大壓力,同時對老師嗓子也是不小的挑戰(zhàn)。久而久之,這些無形的壓力會直接影響老師的課堂情緒,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間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最后對課堂的整體效果產生負面影響。
所以,老師想要有效地克服這一現象,必須將信息技術運用在教學中,例如,可以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提前將要給學生演示或介紹的部分進行錄音和剪輯,這樣一來老師就無需重復演示,還可以回放錄音內容并加上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使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y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老師的教學壓力,讓老師能夠騰出更多的時間進入學生的生活圈子,以便更加高效地輔導學生掌握相關音樂技能。由此可以發(fā)現,信息技術的支持不但能夠緩解老師的課堂壓力,同時對形成高效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也能夠發(fā)揮較大作用。
五、探究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豐富音樂課堂教學的策略
“互聯(lián)網+”背景下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教學方式也隨之改變,技術與教學的有機融合至關重要。音樂可以很好地滿足學生對于生活和情感的需求,而“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手段,讓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多樣,這對新時代初中音樂的教學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盎ヂ?lián)網+”背景下,探討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策略有利于提升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實效,提高學生整體的綜合素質。由于學生條件和歌曲水平的不同,不同老師要求的課程存在差異。因此,可以進行統(tǒng)一的在線音樂教育,對音樂教育資源進行分類,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音樂教育網絡資源,以此進行獨立學習并提高自身歌曲創(chuàng)作能力。師生必須充分認識音樂教育的新變化,使用“互聯(lián)網+”設備并自愿進行在線音樂教學,并共享寶貴的音樂教育網絡資源。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在線音樂教學中找到合適的學習方式,而在音樂教學中使用“互聯(lián)網+”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將計算機系統(tǒng)用于整理音樂資料,可以使每個層次更細致,還可以將線性上作品轉換為三個維度,讓學生有新的感覺;學習者可以聽到和看到他們所學的知識,并隨時修改和添加演示文稿,這種通過多種感官刺激獲得的信息量遠遠超過了一次閱讀所獲得的信息量。師生可以進行通過網絡彼此交流,從各個方向多個角度獲得信息取反饋信息,并立即且做出反應,尋找所需的知識點,以實現知識的整合與保存,從而增強學習效果。因此,根據“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新音樂教學在音樂教育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利用視頻等媒介,引起學生的興趣
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會發(fā)現音樂比其他學科運用得更為廣泛,并且各種音樂知識也是互通的,像我們平??吹降囊恍╇娪按笃忌俨涣艘魳返暮嫱校辛艘魳返膫鬟f,電影塑造的角色人物情感才會更飽滿;還有平常電視上常見到的一些宣傳片、廣告片,也需要用音樂來層層遞進演員的感情。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一些優(yōu)秀的視頻等作為媒介,由通用系統(tǒng)或機構管理,結合教材中的音樂知識與專業(yè)音樂網站的教育資源,向學生們傳遞音樂教育資源知識賞析。
比如教師在教“祖國頌歌”這一單元內容時,可以向學生從多方面進行教學,如先將國歌以視頻的形式展示給大家,同時播放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和現代的中國的對比視頻,讓學生明白國家在一點點奮斗中強大起來,作為新時代的學生,要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學習知識、回報社會。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與學生一起互動,一起合唱贊美我國大好河山的歌曲等,通過這些音樂,不僅能讓學生學到音樂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從小的愛國熱情[1]。
(二)將音樂課堂教學與互聯(lián)網軟件教學相結合,提高課堂的趣味性
音樂教學軟件不僅可以用來娛樂,還可以用來學習。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這些互聯(lián)網軟件與傳統(tǒng)課程相結合,讓學生的課堂體驗具有新鮮感,使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
如教師在授課“渴望春天”這一學習內容時,可以先引導學生對這首歌進行學習,在帶領大家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拍子的節(jié)奏性和歡快性,然后再利用有趣的音樂教學軟件,比如彈鋼琴、打擊樂、沙錘等,讓學生可以根據這節(jié)課的內容,自己結合春天的主題去編寫伴奏。當學生們寫好伴奏之后,教師應當在課堂上留出時間讓大家一一展示,利用軟件自己去演奏。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互動,又讓學生充分體驗到音樂的趣味和魅力,并且教師的教學過程中也更加便捷,哪怕是在教學資源有限的環(huán)境下,學生們也可以進行線上彈鋼琴、玩吉他、各種打擊樂等。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愉快,學生也會投入其中,促進其對音樂的學習效果。
(三)利用互聯(lián)網優(yōu)勢,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初中階段的學生個體性格逐漸形成,自主意識不斷加強。中學音樂課堂的教學如果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大大降低課堂的教學效率?!盎ヂ?lián)網+”背景下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盡可能地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向學生展示更多不同文化內涵的音樂作品,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給予學生多種感官體驗,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音樂情境,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投入度,使得課堂內的教學更加集中高效。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適當插入一些集聽、唱、動于一體的環(huán)節(jié),例如在教學中,可以增加男女聲小合唱,如時下比較熱門的《有點甜》,和比較經典的《美麗的神話》《小酒窩》等流行歌曲,以增加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度。教師可以適時地教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歌曲,如北京奧運期間的《北京歡迎你》和新冠疫情期間的《你的答案》等歌曲,拓展學生的音樂知識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
(四)利用微課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在初中音樂科目的教學中,老師除了要幫助學生熟悉教科書的樂曲之外,更重要的是幫助其全面提高聲樂素質。樂器在音樂科目的教學中始終占有著關鍵地位,學習者在對老師演奏的課本中的部分交響樂進行鑒賞后,除了無法靜下心進行有效聆聽之外,也無法更進一步地認識與了解其音樂表現手段。
因此,老師在為學生開展“豎笛”的音樂課程時,可以采用微課的教學方式逐步向學生介紹整個音樂的彈奏要領,有效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與學習效果。在豎笛的課程中,老師想要對學生口型及手型彈奏技能進行良好的教授,就要能夠及時對其包含的重點、難點進行微課程的錄制,這里除了對關鍵動作進行特點刻畫之外,還要搭配著適當的音樂加以輔助教育。老師想要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則必須將游戲的元素納入微課教材的內容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若干和豎笛有關的小游戲,以提升學生對豎笛技能的運用與熟悉程度,例如老師演奏音樂旋律,學生猜測歌名并用豎笛加以模擬等。
從中可以發(fā)現,學生在掌握音樂表現技法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微課視頻,在視覺與聽覺的多重感受下,能更好地感受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了解其音樂表現技法,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五)利用互聯(lián)網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老師必須引導學生多以多掌握音樂學習網絡平臺,讓他們能夠借助計算機技術去對音樂學科的有關信息進行自主性的搜集與總結,這不但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探索意識之外,還能提升其學習積極性。
比如,老師可以在中學音樂課堂中加入一點中國戲曲元素,讓學生們在課堂練習之前,以小組為單元,通過互聯(lián)網分別對中國戲劇曲目、戲曲行當、表演特點、社會發(fā)展背景等中國戲曲所涉及的有關知識點進行查詢,并要求小組成員對所查詢到的有關資料加以梳理,在課堂學習時,由各組各推薦一名代表上臺介紹成果。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老師必須根據學生的表現狀況,適時給予學生肯定和激勵,這不但能夠使學生建立起強烈的責任感,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在對戲曲資料的查閱中,逐漸養(yǎng)成獨立學習的能力[2]。
(六)適當地給學生舉辦文藝匯演活動
舉辦文藝匯演活動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和音樂教學中的參與度的重要方式。學??梢悦總€學期組織學生開展諸如“歌詠比賽”“合唱比賽”“音樂才藝表演”等活動,并組織學生家長來學校觀看活動,這樣可以讓學生從中獲得收獲感和滿足感。另外在班級中也可以組織一些“合唱表演”“音樂才藝表演”等活動。對于在文藝匯演當中表現積極的學生,或存在著文藝特長的學生,可以適當地進行一些獎勵。
(七)適當地改善音樂課程教學評價的機制
為了真正地在的“互聯(lián)網+”的環(huán)境下提升初中音樂教學的效果,教師要適當改善音樂課程教學評價的機制。比如,做到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也能夠得到全面、合理的評價。這樣所得出的評價結果就不僅僅是以學生最后的學業(yè)成績?yōu)闃藴?,還充分參考了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這樣對于學生的評價結果可以做到更加客觀,更好地體現出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也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積極地進行音樂課程的學習,從而有效地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
六、結束語
“互聯(lián)網+”背景下,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也正在面臨著新的變革。對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促進初中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
作者單位:陳妃 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新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