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淺層次上,審美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培養其語感與表達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文章內涵;在深層次上,學生在接受審美教育時,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水平,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必然要求。文章對此展開討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審美教育;審美意識
作者簡介:孟艷俠(1978—),女,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榴園鎮棠陰小學。
一、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意義
(一)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小學教材涵蓋了許多方面的內容,對于各種知識層次都有所涉及,可以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得到良好的學習體驗,還會對學生的個性發展、行為規范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拓寬學生的眼界
小學生大多數時間都在家庭與學校中,對于外部世界的了解有限。而審美教育可以打破這一限制,幫助學生豐富對世界的認識,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例如,在學習《太空生活真美妙》一課時,教師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為學生講解太空環境的失重現象,能拉近學生與科學的距離,給予他們更多認識的可能性。
(三)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
審美教育重在積累,積累一些有益的詞句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也可以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審美趣味[1]。在不同課文的學習中,學生會接觸到不同的文本類型、不一樣的語句風格,積累這些知識對于學生完善知識體系具有積極作用。對于語文學習而言,堅持不懈地輸入語料對于學生的閱讀以及寫作能力的提高都有顯著的作用,學生能夠在語料輸入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語言體系,掌握閱讀技巧。同時,一些課文能夠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讓學生對其中的價值觀等產生認同感,從而規范學生的行為。
(四)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審美教育強調在品鑒課文時觸動學生的聽覺、視覺感官,提高學生思考、欣賞的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同時,如果學生對于語文學習充滿興趣,能與作者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其就會不斷肯定自己的學習能力,樹立學習信心,實現個性化發展。例如,在學習《美猴王》之后,學生對于美猴王的形象有了自己的理解,在腦海里生成了個性化的美猴王形象,得到了良好的審美體驗。對于同一篇文章,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發散性思考,就是審美教育個性化的完美展現[2]。
(五)陶冶學生情操
審美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文化當中的傳統美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對文章的深入學習,學生能從其中汲取文化養分,得到道德涵養,不斷陶冶情操。比如,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歌頌傳統美德、批判腐朽文化的課文,如《囚歌》等,在學習這些文章后,學生能領悟到文中不畏艱險、勇于奮斗的革命精神,愛國情感不斷得到深化,逐漸學會明辨是非,形成追求公正與真理的意識。同時,學生能得到精神上的鼓舞,從而在革命先輩的引領下,向前奮進。
二、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語文教學的實用化傾向,消解了語文教學中的美育
語文教學如果一味關注提高學生的成績,則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價值。但一些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采取填鴨式教學方法,忽視了對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導致語文教學的開展模式逐漸機械化,阻礙了學生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的發展,也難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3]。
(二)語文教學中“非語文”因素,沖淡了語文教學中的美育
語文學科不僅最終要幫助學生輸出自身想法,也要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各種觀念,以對學生的人生發展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語文課本中的許多文學作品是作者真實生活的寫照,作者在作品中注入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因此,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涵,會與作者產生情感互動。文學作品的創作與賞析過程也是審美能力的鍛煉過程,所以語文教學過程中涉及的審美活動豐富多樣,但是由于學生各方面能力還不夠成熟,教師仍然需要加以適當的引導,培養他們的審美趣味。而部分教師對語文教學的定位錯誤,過分重視語文的應試功能,而忽視了文學的本質以及其中的情感因素,導致美育不足。
(三)語文教學思維性的弱化,影響了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在語文教育中,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種類的美,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領悟美、理解美并最終創造美。這一過程需要學生創造性思維與想象力的支撐。而一些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局限于語文教材,未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導致學生未能跳出課本,調動自己的思維,體會多種美。
(四)語文教學缺失超越性,阻礙了審美教育的高遠追求
語文教育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但一些教師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思維受到限制,未能與時俱進,改善語文教學,所選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比較陳舊,制訂的語文教學目標不具備前瞻性和先進性;在培養學生審美趣味、審美品位方面,未達到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沒能實現讓學生把自身內在的審美價值外化為可見行為的語文審美教育目標,阻礙了審美教育的發展。
三、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的途徑和意義
(一)通過語文課程的語言藝術,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
審美教育是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美學教育喚醒了人們的思想,啟迪了人們的心智,讓人們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啟發和感染。用審美的視角表達情感,不僅能促進學生想象力發展,還能鼓勵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和敏捷思考。而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生活經驗積累不足,對于作者所描繪的事物難以感同身受,難以獨立理解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對此,教師要借助小學階段語文課本中鮮活、具體的形象,激活學生多種感官,從課文的語言藝術入手,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課文,傳遞情感,以完成情感教學[4]。
(二)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和發現生活中的美
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語文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能提升其發現美、挖掘美的能力,令他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從而熱愛生活,并不斷地追求美好生活,以高漲的熱情投入學習。生活中既有自然界的美,也有社會交際而展示出的美,在此我們討論前者。四季各有風味的美景,山河之間的美好景色,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各種植物和飛禽走獸等,為學生描繪出了人間的美好圖景,給學生提供了關于美最直觀的感知。教師要注意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真實感知生活中的美,不斷提升審美能力,再作用于語文學習。
(三)強化閱讀訓練,培養學生鑒賞力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評價,不僅涉及被動的認識和理解,也是一場富有突破性的活動。閱讀訓練是學生進行審美評價的重要途徑,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完全釋放自我情感,實現與文章作者情感的互動。因此,教師要重視強化閱讀訓練,在精讀、細讀課文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相關的審美評價技巧,提升鑒賞能力。
以《富饒的西沙群島》為例,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感知語境。文章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對于其中的優美詞句,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聯想,并表達自己的想法。此時,他們能體會到課文語言的魅力,得到良好的情感體驗,并自發地用言語表達感想,從而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其中的美[5]。
(四)營造語文教學審美氛圍,提高學生的審美體驗
在教學過程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能夠讓教學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各種信息技術輔助工具,如電子白板、計算機等,幫助學生直觀地認知課文內容,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體驗感,深化學生的審美體驗。同時,小學生有著喜歡新鮮事物的特點,多媒體教學方法能夠在課堂上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五)開展審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創造力
一個人對美的表達能力是其判斷、創造美的能力發展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美的能力主要以作文的形式呈現,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教師要教授學生一定的寫作技巧,并以審美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發展。
以《登山》這篇文章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其中描繪山的高峻、奇麗的句子,體會登山者在登山過程中尋奇探險、不畏艱難的精神,讓學生知道如何在寫景敘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表達自己的觀點,并體現一定的思想性。在寫作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時,教師要重視激發學生創造美、表現美的欲望,激發學生對美的探求興趣,使其產生對美的憧憬。在“登山”主題寫作中,學生描繪了山水中誘人的金黃、怡人的碧綠、熱烈的火紅,以此來表達自己的登山的愿望和審美感知,從而自然而然地將對美的感受和鑒賞轉化為對美的創造及表達,把筆下的美景和青春迸發的激情相融合[6]。
(六)運用對比方法,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教師可以通過將兩種事物進行對比,教會學生區別事物的本質,明確審美的正確標準。例如,在《美麗的公雞》這篇文章中,一只漂亮的花公雞跑去和啄木鳥、小蜜蜂、小青蛙等比美,而啄木鳥在忙著給樹治病,小蜜蜂忙著去采蜜,青蛙則在忙著捉害蟲,它們都不和公雞比美。公雞不明白這是為什么,于是跑去詢問老馬。老馬說:“因為他們懂得,美不美不光看外表,還得看能不能幫助人們做事。”公雞聽了老馬的話后,再也不去跟誰比美了,而是每天早起給人們打鳴報曉。我們可以發現,對比是一個能夠快速且高效地理解美并掌握如何創造美的重要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兩次對比:一是將公雞以前的表現與后來的表現比一比,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二是把認為自己美麗的公雞與能干實事的啄木鳥等比一比,看誰的行為更美,以此提升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
結語
教師只有在工作中真心付出,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才能接收到學生好的反饋,學生也會更積極配合學習,并愛上語文。教師需要循序漸進地開展審美教育活動,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王玉琴.審美教育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2(19):137-139.
符遠清.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審美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2.
張吉.審美教育對小學語文教育的價值研究[J].漢字文化,2022(8):102-104.
潘春花.整本閱讀視野下的小學語文審美教育策略[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3):186-187.
吳生宏.論小學語文教育中審美教育方式的探索[J].學周刊,2020(24):96-97.
郝燦.新時期小學語文與審美教育的融合[J].智力,2020(1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