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霞

【摘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教師要更加重視學生關鍵品質和核心素養能力的提高。但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文寫作由于教學時間等因素影響,教師更加重視作文寫作技巧的講解,忽視了作文思辨能力的提高。文章立足于小學生的認知發展特征,充分結合“雙新”的背景要求,努力探索小學語文思辨性寫作教學策略。
【關鍵詞】“雙新”;思辨性;寫作
作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點之一,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思辨能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小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弱,無法構建不同事物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也無法分析事物背后的本質原因,需要教師給予更多方法和思路上的指引。為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小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并通過創新寫作課堂教學模式,真正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不斷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一、“雙新”的內涵和意義
新課程改革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卻存在學生主體地位展示程度不夠、課堂教學環節設計枯燥、學生能力提高程度低等問題,急需教育部門進行相關教育指導意見的調整。基于以上分析,教育部立足于當前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并充分結合時代對人才的需要,提出了“雙新”理念,頒布了新的課程標準,發行了新的教材。
“雙新”特指新教材和新課程,也蘊含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點,強調學科教育要以素養培養為導向,真正調動學生內在的課堂參與熱情,幫助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化為主動的知識探究者。小學語文思辨性寫作與“雙新”背景的有效聯系,一方面有利于調整傳統的以講授法為核心的寫作課堂教學模式,給予學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時間和機會,另一方面打破了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開創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新環境,并根據學生情況調整課堂教學策略,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二、“雙新”背景下小學語文思辨性寫作教學的思維策略
思辨性思維是抽象邏輯思維的一種表現形式,特指能夠辯證地分析問題,并有針對性地給出解釋和建議。下文將以思辨性思維培養為核心,探索小學語文寫作課堂的優化策略。
1.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思辨思維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一直是課堂的主導者,要求學生按部就班地記錄相關知識點,從而形成了以教師教學為主,學生學習為輔的不良課堂教學模式。小學語文寫作課堂具有互動性特征,需要學生在交流中發展思維,更需要學生在探討中思辨具體問題。為此,教師要大膽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問題驅動開展包容式的溝通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思辨思維。
比如,為了針對學生已經出現的思維固化的情況,教師可以創設具有針對性的討論情境,用與學生認知不同的問題去刺激學生思考。《我和 過一天》寫作教學案例縮影如下:
首先,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流浪地球》的相關片段,努力構建實際生活與語文寫作課堂的有效聯系,把學生的注意力由課堂之外轉移到課堂中來,從而奠定了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其次,教師通過設問“流浪地球形象生動地再現了未來科技的發展情況,我們現在的生活也與科技變化息息相關。有學者認為科技是促進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的推動力;有學者則認為科技會影響人類的生存空間,最終成為滅絕人類的重要因素。你們認為科技具有怎樣的影響力呢?”刺激學生思考,大部分學生認為科技能夠真正地改變生活,快速的溝通方式和便捷的交通都是科技帶來的。
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已經存在的思維困惑,播放科技對人類產生不良影響的相關片段,讓學生意識到科技也是存在弊端的,強化學生對于“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的辯證認知。最后,教師讓學生以未來的科學為核心,寫一篇自己對未來科學發展預期的小作文,可以適當增添對科技評價的理解。
2.課堂教學指導有方,著眼于學生能力培養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對教師的各種教學行為充滿了期待,也愿意參與形式多樣的寫作活動。但是小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較差,辨識、分析、比較的能力較弱,無法獨立完成思辨性寫作任務,需要教師給予更多寫作方法的指導。為此,教師要加強寫作教學方法的講解,著力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潛移默化提高學生思辨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堅持大單元寫作方法教學策略,設計以寫作能力為核心的方法指導課堂,具體環節如下。
(1)學會選題模仿的技巧。由于受到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因素的限制,學生在選題方面存在較大的困難。在完成“推薦一個好地方”的作文中,教師給予學生更多方法和思路的指引,不斷地發散學生思維。首先,帶領學生回顧每一單元學習的課文題目,擴展學生尋找題目的思緒。其次,可以把題目選擇與學生假期實際經歷有效結合起來。最后,提供與題目選擇相關的方法,例如作文題目可以是整個文章的中心思想。
(2)模仿課文中的優美詞句。小學四年級學生的語文基礎素養較差,沒有掌握具體的描寫方法,也無法從所學課文中吸取相關的方法。在完成“小動物園”的作文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快速閱讀第2單元的語文課文知識,和學生一起勾畫描寫動物的優美詞句,重點掌握擬人、比喻、排比等描寫動物的手法。其次,教師也可以充分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與動物描寫相關的優秀作品,創設欣賞優秀文學內容的寫作情境,不斷擴展學生的仿寫素材。
(3)掌握作文刪減的方法。由于受到之前方法指導的影響,學生的寫作字數大大超過了預期,導致作文內容繁雜。為此,本案例創設作文刪除修改的任務,要求學生刪掉重復的語句和重復的情感。比如,在“推薦一個好地方”作文寫作中,有一位學生的文章這樣寫道,“遠看五臺山的景象非常壯觀,近看五臺山的景象也非常的美麗。”教師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壯觀和美麗在用詞上有一定的重復,可以進行更換或者刪減。
3.優化課堂組織藝術,讓思維碰撞成為亮點
在傳統的寫作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整個課堂活動的組織者,會用嚴厲的語言督促學生主動思考,但忽視了學生的心理需要,打擊了學生的討論欲望。為此,教師要更加重視課堂組織活動的藝術,創設合作討論的思辨情境,不斷擦出思維碰撞的火花。
比如,有些學生急切地想要表達自己的觀點,也希望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可,但沒有掌握正確處理與他人關系的方法,容易出現情緒波動的情況。為此,教師就可以創設“情緒能夠干什么?”的寫作討論情境,呼吁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則直接說出“情緒就是表達自我的方法,我開心就是一切活動的原則,情緒能夠發揮無所不能的作用。”有學生則說“情緒是一個人心情的陰雨表,我們可以通過情緒去了解他人的情況。”基于學生分析,教師可以進行思辨性問題的升華,直接拋出“情緒有好有壞,控制情緒才能發揮情緒作用”的綜合觀點,帶領學生繼續全面分析。經過一系列的討論,學生已經探討出控制情緒的相關方法,也逐步養成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辨邏輯,為之后的寫作積累了相關素材。
4.重視作文教學評價,培養反思和修改能力
新課程突出了教學評價的重要性,也提出了教學評一致的教學策略。為此,教師要針對思辨性思維制定不同的考察標準,提高學生的反思和修改能力。
評價項目表的制定能夠準確地分析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也能夠督促學生更好地反思。為此,教師可以把思辨能力進行細化,并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寫作評價細目表(具體展示如下表),全方面提高學生思辨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寫作在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也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更高要求。為此,教師要大膽創新寫作模式,加強方法指引,創設思維發散情境,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寫作素養。
【參考文獻】
[1]王萬致,陳順棉.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思辨性表達”教學路徑的建構[J].語文建設,2022(22).
[2]韓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訓練要點[J].家長,20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