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華亮
摘? ?要:氣排球是一種基本的球類運動項目,是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本文根據新課程標準對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從氣排球的呈現方式、作用、屬性及價值分析入手,分析了高中氣排球教學的必要性。同時,從基本技能和訓練方面介紹了氣排球和傳統排球的不同之處,介紹了氣排球的發球與傳球技術,對當前高中氣排球教學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中體育? ?氣排球教學? ?基本技能? ?理論與實踐
自2018年教育部學生體育協會聯合秘書處正式下發《關于印發2019年全國學生體育競賽計劃的通知》后,氣排球被正式列入學生體育競賽項目,氣排球也逐漸進入中學校園。氣排球作為一種新興的專項運動,如何挖掘它的價值,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作用,成了體育教師研究的新課題。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總結了一些有效經驗,下面將詳細介紹氣排球教學策略。
一、關于氣排球的基礎理論知識
理論指導實踐,理論知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實踐的成敗。氣排球作為一門新興課程,如果教師沒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就很難將這門課程教好。因此,教師要邊教學、邊學習、邊總結,只有這樣,才能把課程教好。
(一)高中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
體育學科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體育知識、掌握運動技能、欣賞體育賽事、參與體育比賽,并在實戰中合理運用體育技能。《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明確指出,學校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要素。其中,運動能力主要表現在學生對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專項運動技能的掌握與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對氣排球運動技能的掌握與運用,還要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要以提升學生的體能為要務。
(二)氣排球教學的作用
從體能素質層面而言,體能素質包括競技運動體能和健康體能。健康體能是人體在適應環境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綜合能力。氣排球運動對提升人體的健康體能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氣排球運動集競技、健身、娛樂和欣賞價值于一體,對場地沒有特定的要求,室內室外都可以進行,大小場地都可以訓練。其次,氣排球運動是一項多種技能相結合的運動,能鍛煉身體的各個部位,提升綜合體能。從氣排球的呈現方式而言,氣排球雖然球體大而輕、運行速度慢,但是它也像傳統排球一樣,有發球、擋球、捧球、傳球、扣球、攔網等動作,這些動作能使學生的手臂、手腕、腰部、腿部的肌肉力量得到充分的鍛煉和強化。在對戰時,面對來球,接球者要對球的方向、力量和角度等做出迅速的判斷,從而快速移動身體,以最有利的姿勢迎接來球。這一過程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反應速度以及肢體的靈活性、肌肉的爆發力等,還可以提高學生面對復雜比賽的研判力。久而久之,學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協調性、柔韌度和靈敏度等運動體能都能得到極大的提高。
二、氣排球與傳統排球的不同之處
氣排球脫胎于傳統排球,但是它與傳統排球有許多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材質不同。學生在學校里練習和比賽用的一般都是硬排球,這種排球的表面材質是皮革或橡膠,質地較硬,容易傷人,而氣排球是用軟塑料制作的,富有彈性,手感舒適,不易傷人,安全性高。第二,大小、重量不同。傳統排球的圓周長為65至67厘米,重量為260克至280克,而氣排球的圓周長為80至83厘米,重量為100克至120克,氣排球更輕便。第三,訓練時所用的球網不同。傳統排球網寬1米,長9.5米,女子排球網高2.24米,男子排球網高2.43米,而氣排球網更低,女子氣排球網高1.8米,男子氣排球網高2米。第四,運動場地要求不同。傳統排球的標準場地是長19米、寬9米的長方形場地,四周至少要有3米寬的空地,場地上空至少7米內不得有障礙物。球場的界限線寬5厘米,顏色與地面和其他項目的場地線不同,長邊為邊線,短邊為端線,場地內有一條連接邊線中點的連線叫中線,中線在網的正下方,將賽場分為大小相等的兩個場區。兩場區內各畫一條距中線3米并與邊線連接的平行線,叫進攻線。在兩條邊線的延長線上各畫兩條寬5厘米、長15厘米的短線,距端線20厘米且垂直于端線,兩短線之間的區域為發球區。氣排球不受場地限制,比賽的標準場地是一個長12米、寬6米的長方形場地,四周無障礙區至少2米,場地上空的無障礙區至少5米。中線將比賽場地分為長6米、寬6米的兩個正方形場區。兩場區內各畫一條距中線2米并與邊線相連的線,叫限制線。限制線與中線內的區域是前場區,距端線4米,限制線與端線內的區域是后場區。兩條邊線的延長線上各畫兩條短線,叫發球線,線寬5厘米、長20厘米,距端線25厘米且垂直于端線,發球線與端線間的區域為發球區。
三、氣排球的發球與傳球技術
(一)發球技術
氣排球發球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身高,擊打球中部或中上部,常見的發球方式有正面下手發球、正面上手大力發球,每種動作都包括準備姿勢、拋球、引臂、揮臂擊球這四個環節。正面下手發球的基本要領是:面對球網,腳前后開立,左腳在前,兩膝微曲,身體上部前傾,重心偏后腳,左手持球于腹前,右臂自然下垂。左手將球平穩向上托送豎直拋起,高度為30厘米左右。擊球的同側手臂直臂向后擺動。右腳蹬地,身體重心隨著右臂的直臂前擺而前移,在腹前用手掌的堅硬部位擊球的后下部。重心隨擊球動作前移,迅速進場比賽。正面上手大力發球的基本要領是:面對球網,腳前后開立,左腳在前,兩腳自然開立,左手持球于體前。左(右)手將球平穩地垂直拋于右(左)肩的前上方,高度為1.5米左右。屈肘后引,上體稍向右轉,手停于耳旁。收腹、振胸、掛肘,上臂帶動前臂向前上方弧形揮擺,伸直手臂,在肩的上方用全掌擊球的后中部。擊球時,手掌可以包滿打轉或邊包裹邊推壓,全掌擊球,使球呈上旋飛行。在訓練時,教師要注意固定學生的手型、擊球部位、拋球高度、擊球距離,強化學生的競賽意識。
(二)傳球技術
在傳球時,學生需要略蹲,上體略微挺起,抬頭目視來球,身體迅速移動至來球下方,正對來球,兩腳開立,約同肩寬。人在場地中央就兩腳平行,在場地左邊就左腳在前,在右邊就右腳在前,前后錯開半只腳,后腳腳跟微微提起,重心在兩腳之間。兩膝微屈,上體稍前傾,兩臂彎曲置于胸前,兩肘自然下垂,兩手成半球狀,全身放松。兩手自然張開,手腕稍后仰。兩拇指相對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兩拇指間的距離不能過大,以防漏球。觸球時由拇指、食指、中指負責承擔球的壓力,無名指和小指負責控制球的方向。拇指外側、食指三指節觸球、中指的上二指節觸球、無名指第三指節一個指節觸球、小指第三指節的上半個指節觸球,簡稱“拇指外側和3、2、1、半”。兩手要主動迎球,當球至前額上方約一球左右時,在迎球的基礎上快速擊球,擊球部位在球的后中下部。一般情況下,短線傳球靠手指、手腕的彈力即可。而長線傳球,則要蹬地、屈膝、展腹、伸臂,最后依靠手腕、手指的彈力將球向前上方傳出。手離球后,兩臂處于送球出手的伸直狀態。
總之,氣排球是一項新興的專項運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為指導,引導學生掌握氣排球的基本技能,發展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江西省奉新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