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乾江
關鍵詞:情境教學;道德與法治課;法律板塊;應用策略
與時俱進改革小學道法課程教學,應積極縮短現實生活與學生個體之間的聯系,以便學生可以充分認識和快速融入社會。但是,由于小學生不具備較強理解能力,上課期間無法專心致志,所以極易導致學生學習效率逐步降低。如果想要充分調動起小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熱情,那么需要教師對情境教學法這種有效課堂手段進行合理采用,如此可以真正優化和完善教學環節。同時,情境教學還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三觀,擁有正確法律認知,從而成長為國家所需的高質量時代人才。
由于道德與法治是指導學生學會如何做人與生活的一門重要學科,所以若想井然有序開展課程,則無法離開常見生活現象。為讓廣大小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親身體驗現實生活,對生活中的現象與情境進行深入思考,小學道法教師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主動創設生活情境,以此吸引和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完知識后可以靈活應用在現實生活中,不斷積累更多生活經驗,顯著提高生活技能。教師在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的時候,應當與學生個體生活經驗與年齡相結合,這樣能夠避免創設的生活情境過于形式化,與學生生活經驗相脫離。例如,在學習《感受生活中的法律》這節內容時,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為班級學生單純的介紹國家法律法規,那么課堂教學必然會極為生硬,致使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感到無聊、乏味和枯燥,特別不利于學生牢固掌握和充分理解所學知識。這時,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對先進多媒體設備加以合理借助,為學生播放遵守交通規則的視頻,然后給學生布置一項課后作業:放學以后,親自走到馬路上感受交通規則,主動尋找機會與交通警察展開交流和溝通,對生活中的法律進行有效感知。最后,在課堂上向其他學生分享心得體會。通過創設生活情境,既可以讓道法教學模式得到充實和豐富,又可以為學生未來學習與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小學生年齡偏小,正處在喜歡聽他人講趣味故事的階段,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的時候,應與學生這一特點相結合來進行課堂教學,既能夠幫助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充分理解,又可以推動學生健康成長。精心創設故事情境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高度重視所講述故事的趣味性以及易理解性,這樣能夠保證開展的道法課程教學可以獲得預期理想效果。例如,在學習《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這單元內容時,教師應給小學生講述一些能夠啟迪心靈的典型故事。如有人在不經意間遭遇電信詐騙,向公安民警求助挽回自己損失的故事,聽完這個故事學生可以明白法律是怎樣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與健康成長的,這樣能夠加深學生代入感[1]。
綜上所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法律板塊應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切實保證學生學習興趣、熱情和主動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深刻記憶所學教材知識內容,更可以讓學生具備正確法治意識和較高道德素養,從而真正意義上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胡珀.情境教學在小學高年級道德與法治課法律板塊的應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2,No.150(07):160-162.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荻垛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