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娟
摘? 要:數學學科的知識內容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探究性,有效的數學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可以采用問題驅動教學法促使學生開展探究學習,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習得數學知識,形成數學邏輯思維,掌握“四基”,提高“四能”。文章先分析了問題驅動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價值,并結合教學實際提出了具體運用策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驅動;探究學習
有效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驅動學生采用各種方式自主探索問題的答案。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問題驅動教學法激發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積極性,驅動學生進行有深度的探究學習,從而提升數學學習效果。
一、問題驅動教學法的運用價值
問題驅動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強調讓學生主動圍繞問題展開探究學習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運用問題驅動教學法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
首先,問題驅動教學法注重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求知欲,使其在活躍的思維狀態下對數學問題進行有效探索,致力于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其次,采用問題驅動教學法時,教師會充分尊重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營造濃厚的探究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掌握學習主動權的前提下能夠懷揣熱忱進行問題探究學習。最后,采用問題驅動教學法教學可以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使學生逐漸建立學習的自信心,消解負面的學習情緒,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此,教師應該在數學教學中提高引導能力,合理設計數學問題,打造以問題為學習基點的高效數學課堂。
二、問題驅動教學法的運用策略
1. 在新課導入階段開展導學性問題驅動教學
在新課導入階段,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導學性的數學問題,驅動學生展開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以下統稱“教材”)五年級上冊“位置”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在班級里要點名某名學生,你能想到多少種方法來確定他的位置?”的導學性問題。這一導學性問題既與新課內容息息相關,又能啟發學生圍繞新課的知識點展開獨立思考。在學生羅列出表示一名學生位置的不同方法后,教師再對這節課的數學知識進行有效的理解。在學生解決問題時,會對新課提出的“數對”的知識點產生好奇心,驅動學生展開進一步的自主探究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2. 將情境教學法與問題驅動教學法相結合
為了增強問題驅動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將數學問題寓于生動的教學情境之中,讓學生在獲得良好的情境學習體驗的前提下提高對數學問題的理解能力,學會圍繞相應的數學問題展開深入思考,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中的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教材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教師可以圍繞平均分這個知識點創設如下情境。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媽媽給小明買了一塊蛋糕,將蛋糕平均地一分為二,媽媽說:“你今天是小壽星,可以吃整塊蛋糕的[12,] 媽媽再把剩下的蛋糕平均分成2份,爸爸1份,媽媽1份。”試問:小明的爸爸或媽媽吃的蛋糕占整塊蛋糕的多少?怎樣讀?與[12]相比,哪個更大?你們是如何比較的?若是這塊蛋糕沒有平均分,我們還能用這樣的分數來表達嗎?為什么?
這一教學情境蘊含了一系列數學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融入情境時對這些數學問題展開獨立的探索。在學生展開問題探究學習時,教師可以適當地發揮教學指導作用,讓學生運用數形結合思想方法輔助自己對這些數學問題進行更直觀的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畫出一個圓,將其視為一整塊蛋糕,即為1,然后過圓心畫一條橫線,視為將整塊蛋糕平均分為兩部分,此時這個蛋糕的每個部分均可表示為[12。] 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將其中的一個半圓部分再次平均分為兩個部分,那么這個半圓的兩個部分均可表示為[14。] 從直觀的圖形中,學生可以發現[12][>][14。] 由此,學生快速引入情境中的數學問題,習得了平均分、分數大小比較等知識,理解了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提高了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3. 以合作學習活動為載體開展問題驅動教學
合作學習活動是學生發揮彼此合作意識、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探究性學習活動。教師要發揮問題驅動教學法的優勢,讓學生圍繞問題展開有效的探究學習。教師可以以合作學習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克服學習困難,找到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教材六年級上冊“扇形統計圖”一課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安排如下合作學習任務。各小組自主選擇一個調查主題,以班上學生為調查對象,將調查結果以扇形統計圖的形式呈現,共同探究數學問題:根據統計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如何解決這些數學問題?從中可以歸納出哪些知識點?這些數學問題具有明顯的引導性,而且注重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驅動學生集中注意力,對統計圖進行更細心地觀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探究小組成員自主提出的問題,可以更好地激發小組成員的思維活力。學生在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中可以提高自己的數學學習水平。
4. 在動手操作教學活動中推進問題驅動教學
動手操作是具有實踐性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將其作為載體開展問題驅動教學,讓學生一邊進行動手操作,一邊在問題的驅動下不斷深入思考。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數學問題,快速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此,教師應該注重在動手操作活動中合理設計數學問題,驅動學生展開自主的問題探究學習。
例如,在教學教材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使用剪刀剪裁出平行四邊形紙片,然后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將其剪出2個三角形和1個四邊形,并設計如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沿著高來剪裁平行四邊形呢?剪裁后的這幾個圖形可以拼接成什么圖形?你們可以利用這個圖形來求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還可以將平行四邊形剪裁成其他圖形來求解其面積嗎?為什么?從這一動手操作活動中,你們能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這些問題可以驅動學生對動手操作活動進行獨立地探索與思考。以上動手操作內容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可以降低學生對幾何圖形知識的理解難度,加快學生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步伐,使之學會掌握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驅動教學法是教師培養學生問題探究能力的重要教學手段。在圍繞各種有效的數學問題開展探究學習時,學生可以逐漸增強問題意識,學會在解決數學問題時發現新的問題,在逐步深入的問題探究學習中增強數學學習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設計合適的教學問題,輔助不同的教學手段,推進問題驅動教學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錢玲. 數學問題驅動對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促進意義[J]. 教師,2020(18).
[2]陳娟. 淺談問題驅動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 讀寫算,2020(25).
[3]黃秀梅. 以“問”促教? 以“理”導學:小學數學問題驅動教學實踐[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8).
[4]閆銳銀.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理科愛好者,2023(2).
[5]祁順柱. 問題驅動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天津教育,2022(12).
[6]王耀. 試談問題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小學生(中旬刊),2022(3).
[7]林小華. 問題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 當代家庭教育,2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