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宏仁
摘? 要:讓學生從小進行家務勞動能夠培養他們的勞動能力,提高生活技能,增強生活的自信心。家務勞動對小學生體會父母的辛苦、養成勞動習慣、增強勞動意識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分析了當前農村小學生家務勞動現狀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并指出學校要加強家校合作,對家長進行宣傳引導和培訓,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發揮好家長在家務勞動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學校要開設家務勞動課程,加強評價的導向和激勵作用,不斷提高學生的家務勞動能力。
關鍵詞:農村小學;家校合作;家務勞動
家務勞動是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全過程勞動教育的重要環節。《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鼓勵孩子自覺參與、自己動手,隨時隨地、堅持不懈進行勞動,掌握洗衣做飯等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每年有針對性地學會1至2項生活技能。《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在學段目標中指出,第一學段要求“完成比較簡單的個人物品整理與清洗,居室、教室等衛生保潔、整理與收納,以及垃圾分類等勞動任務,參與簡單的家庭烹飪。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具有初步的個人生活自理能力。”第二學段則要求“初步學會簡單的家務勞動技能,形成生活自理能力。”第三學段的要求是“掌握家庭生活中常用的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基本的家庭飲食烹飪技法,制作簡單的家常餐,具有食品安全意識。進一步增強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務勞動能力,初步具有家庭責任感。”
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學會勞動,具備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兒童生存和進一步發展的基本需要。家務勞動與學生認知能力、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及責任感的培養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學習做家務是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比較直接的方式,也是培養兒童自律能力的重要前提。一般來說,家務勞動能力強的人,生活技能相對較高,獨立生活能力相對較強,會對生活充滿信心,有勇氣獨立面對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一、農村小學家務勞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勞動教育被邊緣化的現象仍然存在。許多家長把學生的書本知識學習當作教育的唯一目的,對勞動觀念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往往重視不夠,有些家長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連最基本的家務活都不讓孩子做。孩子不會勞動、不愿勞動,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現象較為普遍。一些學生在自我服務勞動方面的表現不夠理想。他們在整理房間、洗衣服等方面做得不理想。還有個別學生偶爾才會進行一些自我服務勞動,許多情況下都是由家中長輩包辦,學生自己主動進行家務勞動的意愿不高。目前,有自主參與家務勞動習慣的小學生較少,大多數學生只有在家長的要求下才做家務。小學生在家庭生活和家務勞動中可以獲得生活所需的實踐技能,逐步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簡而言之,家務勞動是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但是,現階段學生缺乏進行家務勞動的意識是農村小學家務勞動教育的普遍問題。這也從側面說明了農村小學在引導家長督促孩子進行家務勞動方面存在疏忽。
二、農村小學家務勞動教育家校合作策略
1. 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勞動教育理念
學校可以通過召開家長會、給家長的一封信及建立班級微信群等形式,深入宣傳《意見》和《標準》的主要內容和精神。學校可以通過剖析典型事例學生參與家務勞動,養成生活自理能力對其長遠發展的重要作用;也要通過反面事例向家長闡明學生不愿意參與勞動、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危害。學校要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勞動教育觀念,使家長切實認識到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的必要性,從小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從而使孩子從小體會到勞動的意義,懂得勞動的辛苦和付出,從而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幫著做”的良好習慣。通過良好的家務勞動教育,學生在將來離開父母時才能夠獨立生活、適應社會,成為生活的主人。學校要引導學生家長對此達成共識。
2. 加強家長培訓,發揮家長示范作用
家庭是小學生家務勞動的主要場所,家長是孩子家務勞動的第一任老師。培養孩子的家務勞動能力過程中,家長的指導和示范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此,提高家長的家務勞動技能,培養他們正確的家務勞動教育方法非常必要。學校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家務勞動內容清單,定期召開家務勞動和生活技能培養方面的專題講座,提高家長的家務勞動操作能力。同時,學校要與家長充分交流,在協商一致的情況下提出孩子家務勞動計劃,指導家長有計劃、按步驟地培養孩子的家務勞動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家長要改變過去一直由家中長輩包辦孩子一切事務的做法,根據家務勞動計劃清單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當然,學生家務勞動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恒的堅持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一開始,孩子在完成家務勞動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抵觸情緒或粗心行為,家長對此要有足夠的寬容和耐心,要以鼓勵為主,讓孩子在糾正不足中不斷進步。
3. 發揮學校教育功能,培養學生的家務勞動能力
勞動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必修的課程。《標準》對勞動教育的性質、地位、課程目標和實施途徑給出了全面規劃和要求,在各個學段都對家務勞動的內容提出了明確要求。學校要認真落實好《標準》要求,開設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家務勞動和生活技能課程。要根據《標準》勞動任務群,開發“家務勞動”校本課程。課程要依據不同學段學生家庭勞動清單進行設置,對各學段學生家務勞動的內容、操作要領、目標要求及評價方式等作出明確的規劃和設計。教師在勞動課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家務勞動進行示范和指導。學校還要設置專門的家務勞動實踐教室,在教室內進行必要的場景設置,組織學生在具體場景中進行實踐操作,方便學生練習,掌握家務勞動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4. 合理安排家務勞動任務,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
在家務勞動中,學生需要經過反復實踐鍛煉才能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能力。學校要依據各年級勞動課程中勞動任務群的具體內容,結合勞動課程實施進度,為學生布置合理的周末家務勞動實踐作業或寒暑假家務勞動實踐作業。同時,將學生家務勞動的內容通過家長微信群或釘釘群告知家長,由家長進行督促檢查。學校通過布置家務勞動作業的方式,督促學生在家庭中主動做家務,以培養他們的勞動實踐能力。針對學生參與家務勞動、完成家務勞動作業的情況,教師要在班級內開展勞動作業任務匯報交流活動。通過任務匯報和經驗分享,既對學生參與家務勞動情況進行了檢查和督促,也讓學生體驗到了參與家務活動的快樂。
5. 加強家校協同,促進學生家務勞動能力的提高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協調一致,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家務勞動更需要學校和家庭共同發揮作用。學校要在正常開設勞動教育課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家務勞動微課程,指導家長和學生居家學習家務勞動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家長要指導和督促學生在家庭進行家務勞動實踐操作,對學生在家務勞動中的表現可以通過錄制小視頻的方式向教師反饋。學校要指導家庭在雙休日開展“家庭勞動日”活動,家庭成員共同參與衛生大掃除、菜園種植和管理、田間勞動、廚藝展示等勞動,通過家長與孩子共同勞動、共享勞動成果,提升學生家務勞動的意識和能力。學校可以定期開展家校聯誼活動,以“我學會了……”“我是愛勞動的好孩子”等內容為主題,舉辦疊衣服、整理房間、打掃衛生等比賽,讓家長相互觀摩對比,激發他們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識和熱情。
6. 在學校日常活動中鞏固學生的家務勞動能力
勞動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校的一日活動中蘊含著重要的勞動教育資源。學校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參與勞動實踐,逐步培養學生掌握相關的勞動技能,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學校的教室、樓道和宿舍的衛生打掃、整理等都是學生日常勞動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勞動習慣和勞動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學校衛生大掃除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間,對學生的勞動情況進行觀察,對一些學生的不規范勞動方式要進行現場糾正和示范;還要向學生講解擦窗戶、掃地等日常勞動技能。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實際情況設立班級勞動崗。例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輪流負責擦黑板、講臺衛生的整理打掃、窗戶的開關、桌椅的擺放、掃地拖地等勞動,并在每周末班會時總結評比,使學生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體會到勞動帶來的成就感。
7. 健全考核評價機制,提高學生家務勞動能力
在家務勞動課程評價中,學校要關注學生在勞動過程中的表現,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和進步,充分發揮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多元主體評價作用。學校要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注重學生家庭勞動實踐評價。學校也可以根據小學各學段學生家務勞動具體內容,運用“家務勞動任務卡”“家務勞動完成清單”等指導家長記錄學生的家務勞動完成情況,并將記錄內容定期交班主任教師或勞動課教師,每學期期末進行一次綜合考核和評定。
三、學生家務勞動需要注意的問題
1. 家務勞動中的安全問題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不足。同時,他們參與家務勞動的經驗不多,熟練程度不夠。因此,小學生參與家務勞動有發生安全問題的可能。學校和家長應當把勞動安全問題放在首位,不能讓孩子獨立去完成一些容易發生安全問題的家務,如擦較高的窗戶、使用刀具切菜等不能讓孩子獨立去完成。在完成家務勞動任務時,教師和家長要指導孩子規范操作,正確使用工具和設備,要注意用火、用電、用氣及可能使用到的化學洗滌劑、消毒液的安全,防止觸電、火災、燒燙傷等事故的發生。
2. 家務勞動的合理適度和長期性
家務勞動教育中,要把培養學生的勞動態度、勞動意識放在首位,小學生家務勞動要以體驗為主。安排家務勞動要以合理適度為原則。小學各年齡階段學生的動作技巧、認知能力和體力耐心存在差異,學校和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具體年齡、能力狀況合理安排家務勞動任務,讓他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孩子因操作失敗而產生對家務勞動的抗拒和畏難情緒。在家務勞動教育中,學生勞動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些家務勞動,特別是學生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自我服務勞動,需要學生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只有長期堅持才能形成進行家務勞動的毅力和耐心,從而養成自覺做家務的良好習慣。
3. 提高小學生家務勞動的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參與家務勞動活動的動機是多方面的,可能是教師或家長的要求,也可能是希望得到教師或者家長的獎勵、表揚,還有對家務勞動活動本身的興趣。要促使學生持續參與家務勞動,就要提高他們參與家務勞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對于低年級學生,要提高家務勞動的趣味性,通過多鼓勵、多表揚提高其做家務勞動的積極性,讓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愿意去做家務勞動。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要在勞動的意義和勞動價值方面進行教育引導,要讓他們感受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例如,家務勞動是家庭生活所必需的活動,家務勞動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體力或智力,從家務勞動中能學到有用的技能,等等。
四、結束語
小學生家務勞動能力的培養需要學校和家庭共同發力。家長要轉變觀念,放手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對孩子的勞動要多一點放手,少一點包辦;多一點寬容,少一點指責。要給予耐心的指導和幫助,真正培養孩子的家務勞動能力。學校要抓住小學這一關鍵階段,因校制宜,切實落實好《標準》要求,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過一系列具體措施和策略培養學生家務勞動的習慣,逐步提高他們的家務勞動能力。總之,家務勞動能力和習慣的培養不僅對學生自身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林艷萍,郭青松. 構建家務勞動課程,讓學生愛上勞動[J]. 教書育人,2019(26).
[3]王偉. 新時代農村小學勞動教育實踐育人途徑與模式研究[J]. 家長,2021(36).
[4]賈秀琴. 小學趣味家務勞動教育項目的設計與實踐[J]. 試題與研究,2023(17).
[5]馬久郁. 家校同盟,共建家務勞動課程[J]. 教育家,2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