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英時 王曉婷 劉佩雯
[摘 要]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業農村發展中最有能力的主體,是現代農業建設的主導力量,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人生必修課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新型職業農民存在自身思想道德素養偏低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我國當前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現狀進行分析,指出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設成就和現存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有效提升路徑來全面提高農民素質,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更好地推動農業農村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志碼:A
[項目名稱]2023年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編號:SZ2023175)。
隨著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迅速發展,對農民的職業化要求越來越高。農民不僅要懂知識、會技術,還要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以及道德素養。在各種培育活動中,思想政治教育對人的影響是最廣泛、最深遠的,真正契合了“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要求,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1 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1.1 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新型職業農民是把從事農業作為固定乃至終身職業,掌握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能和科學文化素質的現代化農業工作者,其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包括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三種類型[1]。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新型職業農民由新型農民、職業農民演變而來,其內涵也在不斷地深化。新型職業農民是一種自主選擇的可致富、有尊嚴、有保障的職業,而不是單純的身份象征,它更加尊重人的個性和選擇,也與傳統的農民不同,更符合新發展理念。
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教育對象而進行的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立足農村,貼近農民,通過引導、感染、教育等方式向新型職業農民宣傳普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培養其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其認識世界、掌握技術的能力,從而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1.2 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自身發展需要。社會的發展歸根結底是人的發展,我們追求的最高價值目標就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新型職業農民的個人全面發展,除了具備較高的生產技能和經營水平外,還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其中不可缺少的便是思想文化素質。新型職業農民懂技術、善經營、有文化和創新能力,對社會的發展有所思考,具有較高的社會責任感。但由于工作內容、活動范圍、社交形式的局限,思想有待進一步提升,容易受到社會負面影響產生功利化傾向、誠信缺失等問題。對新型職業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其提升思想道德覺悟,更好地塑造自我。通過了解和掌握思想道德精髓,學會用思想政治理論做事、做人,有清晰的邏輯思維、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作出正確的決策。促進新型職業農民的全面發展,提高我國農民整體的素質,這是關乎農民成長、農村發展、農業振興的重中之重[2]。
第二,服務社會需要?!胺杖嗣?,奉獻社會”的思想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最高尚的精神品質、最先進的人生追求,這也為新型職業農民指明了人生方向和奮斗目標。新型職業農民是社會的“職業人”,其職業價值必然是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一系列惠農政策助力農村經濟實現飛速發展,但與之對應的文化建設和精神需求并不匹配,農村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科學文化素養需要進一步提升。增強新型職業農民自覺維護、創造和諧社會的思想意識和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能力,讓農民群眾在為家庭謀幸福、為社會做貢獻的過程中奉獻愛心、感悟崇高、提升境界。農村整體的生活風氣也將不斷得到凈化,形成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社會風尚,促進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第三,國家戰略需要。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解決“三農”問題是重中之重。黨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強國必先強農,農業農村現代化離不開農民現代化。鄉村振興戰略為新型職業農民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同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發展也需要高素質的農業技能人才。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的素質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是富國強民的重要舉措[3]。加強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職業素養,能夠充分激發職業農民的主體作用,將農業知識轉化為生產力,通過新渠道運用新技術和新經驗推動農業生產有序進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盡快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強國。
2 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分析
研究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就要對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現狀進行分析,才能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
2.1 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設成果
近年來,在政府、社會和廣大農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一方面,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重視。2012年,國家首次提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后,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指導性文件,進一步明確加強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工作。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為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導方向。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這就要求全面落實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新型職業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著的基礎優勢。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廣大農民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信心倍增。同時,中國共產黨有長期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經驗,這些為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依據。
2.2 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教育機制不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綜合教育,在運行過程中各機制協調運轉、充分發揮功能,才能真正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過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組織或個人、新型職業農民的有效溝通,還有各種硬件設施、教育內容、方法、載體的有效整合、協調推進,使教育的各環節、各部分實現良性運轉。在實際工作中,由于部分基層部門沒有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給予足夠重視,所以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不完善,各項制度建設不健全,沒有形成高效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
第二,教育隊伍建設不完善。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人”來做,但在實際工作中,農村人力資源嚴重不足,專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結構不完善,穩定性不足;沒有負責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門,執行與監督主體并不明確。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聯系人民的中介和橋梁,同時也是加強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但其自身的建設也存在諸多問題,對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視,對教育的實際情況不清楚,還存在基層干部兼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況,出現專業理論水平不高、思想道德修養欠佳、工作方法單一泛化等問題,這些都直接影響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第三,教育環境復雜化。環境對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莫大影響,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比較復雜的,包括社會環境、工作環境、家庭環境、社交環境等,與新型職業農民有關并對其產生影響的物質和精神條件都簡單稱之為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全球化背景下,經濟高速發展同時使部分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視了精神世界建設。這些都影響著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認知,是農村發展的阻礙。
第四,教育載體過于單一。教育載體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重要構成部分,能將教育內容“活化”為生動具體的場景,能在具體的活動參與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質,這直接關系到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但部分農村地區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缺乏創新性,過于傳統簡單,主要是口口相傳,比如簡單傳達教育內容或者開會集體學習,都是被動接受教育。當然,也有部分農村地區通過舉辦活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針對老年人、婦女兒童等,新型職業農民的參與度不高,效果不明顯。
3 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3.1 建立健全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機制
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撐,往往會流于形式,很難取得實效,所以要建立健全教育長效機制[4]。第一,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機制。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全社會大力支持,其中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尤為重要。國家相關部門要針對實際問題,深入研究,提供政策扶持、資金支持,制定規范、科學、合理、可行的保障制度,工作才能有循可遵、有序開展、有效落實。第二,建立健全監督激勵機制?;鶎硬块T要對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監督和檢查,對嚴格按照要求積極主動開展工作的工作人員給予表揚和物質獎勵,對錯誤思想和行為給予嚴厲批評,激發其奮發向上的內在動力和參與農村建設的積極性。第三,建立健全反饋機制。運用現代化形式及時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更好地把握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發展變化,才能制訂出有效的教育方案。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向基層黨組織反饋存在問題和提出意見、建議,能符合民情、民意,有利于機制的改革和創新。
3.2 完善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建設
第一,各級政府要提高對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制定相應的政策制度,主動接觸新型職業農民,進行思想道德培訓。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發揮黨組織的領導帶頭作用,及時宣傳黨的最新方針政策,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發展觀念和學習習慣。第二,黨員干部要掌握先進的科學理論,根據農民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順利開展工作,做到張弛有度。第三,職業學校是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知識、技能、信息、素質等綜合能力的服務基地,不僅要講授科學知識、培養農業技能,同時也要加大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進行常態化培育。第四,完善教育隊伍的配備,還需要選聘一批愛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高校畢業生,他們和新型職業農民有很多共同點和共同話題,都致力服務農村,可以利用所學帶領農民致富。他們專業知識扎實、綜合素養高,在大學期間更是系統接受過深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可以充分發揮這批大學生的作用,幫助新型職業農民解決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的問題。
3.3 優化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第一,創造優良的社會文化環境。堅定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就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道路,積極宣傳黨的文化理論,重視文化的分析和鑒別,吸收優秀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引導職業農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美好心靈,建立樂觀進取、精神振奮、道德高尚、勤勞樸實的社會主義新風尚。第二,營造良好的工作勞動環境。新型職業農民把務農作為自己的職業,是有固定勞動內容和任務的新時代農民。要加強農村公共設施的建設,打造特色產業。還要提供技術幫助和資金支持,以滿足勞動工作的需要。更要培育更多盡職盡責、腳踏實地、精益求精的農民群體,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環境。第三,建設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幸福和睦則社會安定祥和,良好的家庭環境使人終生受益。家庭關系的好壞對每人的思想感情、生活態度和心理健康的影響很大,家風育人更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熏陶過程,所以每個家庭成員都要弘揚家美德,共建家庭文明新風尚。
3.4 拓展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傳統的教育載體已無法滿足新型職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因此要樹立新觀念、尋找新載體。一方面,在保留傳統活動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新活動。可以開展“文明家庭”“文明個人”等農村精神文明創建的評選活動,動員新型職業農民積極參與,培養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還可以開展演講、比賽、歌舞、戲曲等形式的農村文體娛樂活動,讓農民群體在喜聞樂見的文體娛樂活動之中提高自身認識,提升思想覺悟。另一方面,在報紙雜志、廣播影視等傳統媒體基礎上,融合新的載體。手機、電腦等已經成為農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傳達,以文章、廣告、直播、小視頻、小程序、影視劇等不同形式進行宣傳,拓寬新型職業農民獲取新知的渠道,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便捷快速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4 結語
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緊緊圍繞新型職業農民的現實生活和工作,了解他們的實際訴求,健全長效機制、完善隊伍建設、優化教育環境、拓展教育載體,才能對其在思想上給予正向引導,行為上予以正確規范,不斷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開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目標。
參考文獻
[1]賈海剛,萬遠英.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J]. 高等農業教育,2014(11):114-118.
[2]張林. 新型職業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探微[J]. 改革與開放,2019(10):70-71.
[3]張燕,盧東寧. 鄉村振興視域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方向與路徑研究[J]. 農業現代化研究,2018,39(4):584-590.
[4]文承輝,魏亞萍,胡越.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典型模式研究[J]. 中國農業教育,2016(6):35-39.
[作者簡介]謝英時,女,河北承德人,滄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王曉婷,女,河北保定人,滄州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劉佩雯,女,河北滄州人,滄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