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艷
摘要:為了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打破以往小學美術教學的局限性,文章對思維導圖與繪制方法進行了概述,詳細分析了小學美術教學現狀,闡述了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策略。通過作品式思維導圖、靈感式思維導圖以及立足思維導圖設計教學內容等方法,切實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改變以往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模板式繪畫模式,以期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與水平。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美術教學;兒童畫;創新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養培養成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必須積極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也促進了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創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可以嘗試融入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將復雜的知識理順,同時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科核心素養。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繪畫的興趣逐漸減弱,而且繪畫過程中存在的模板化現象,會使學生的思維發展受到限制,使美術創作過程中缺乏應具備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合理運用思維導圖,促使學生的思維意識與能力協調發展,以便在繪畫時能夠展現出整個思維過程。
1? ?思維導圖概念與繪制方法
1.1思維導圖概念
思維導圖是幫助學生高效思考、展現思維過程的重要輔助工具。近幾年,思維導圖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中,憑借思維導圖的發散性,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思考,拓展其思維,使其產生新的想法與創意,大幅度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導圖主要由主干進行延伸產生新的分支,以不斷提升學生的思考深度與推演能力,確保其思維過程有理有據。
1.2思維導圖繪制方法
思維導圖大多為放射狀圖譜,由線、文字、圖像等多元化內容組成,在繪制過程中需要明確中心主題,以此為基礎向四周擴散、拓展。由關鍵詞語進行分支,雖然會產生諸多分支,但每個分支都與中心圖存在密切關聯,最后構成完整的思維導圖。教師應將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劃分為多個環節,以便學生理解,如確定中心圖像、拓展分支、寫關鍵詞、細節補充、色彩搭配等,確保思維導圖的內容豐富,并能夠充分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同時強調關鍵詞的線條,應采用不同顏色進行區分。在繪制過程中要提前按照內容進行空間分配,注意分支應均衡地擴散,關鍵詞語可以適當簡化描述,促使學生牢牢記住。另外一級分支不宜過多,否則不利于學生整理,容易出現重點不清晰等問題。
2? ?小學美術教學現狀
2.1思維導圖應用不足
傳統教育理念對美術課程的重視度不足,這一現象雖然在素質教育理念下逐漸得到改善,但對教學方法卻未能有效創新,尤其是對思維導圖的有效運用,沒有將其充分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中。部分教師認為思維導圖出現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十分突兀,對于思維導圖的使用也存在誤區,大多是由教師事先準備好,再直接將思維導圖的畫面播放給學生,使學生缺少自主、獨立思考的機會,很難真正激活其思維。
2.2教學方法單一
從小學美術教學現狀不難看出,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相對滯后,每堂課都會用大量時間講授理論知識,包括美術知識與繪畫技能等,留給學生實踐創作的時間非常少,并且在實踐過程中,一味地對學生進行指導、示范,學生的主體性很難得到發揮。雖然學生能夠掌握部分繪畫知識與技能,但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被限制,課堂教學也過于沉悶,久而久之,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逐漸降低。
2.3教學素材偏離生活
對于小學美術教學來說,教材只是教學的一部分,生活才是不可缺少的素材,并且學生本身具備發現美的能力,如果過度注重教材知識教學,必然無法發揮學生的能力。以往教學過程中始終無法逃脫課本的限制,包括知識講解、技能講授等,這也成為教學中的常見問題。缺少生活化素材,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繪畫技巧,教學目標逐漸成為空談。
3? ?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小學美術教學的必要性
3.1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小學美術與思維激活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生活中很多物品的設計都需要思考,小到水杯、大到汽車,只有思維靈活才能更好地進行創作。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小學美術課程也要順應教育發展趨勢,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在學生無法直觀表達自身想象力時,思維導圖便成為很好的突破口。通過引入思維導圖,既可以清晰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對其思維進行激活,有利于繪畫設計和創作,又能促進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由此可見,思維導圖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
3.2學生思維激活的需要
對于學生來說,思維激活至關重要。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才能進行創作,比如,在繪畫過程中,學生需要先對主題進行深入理解,同時善于觀察事物的本質特征,為后續進行創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并完成繪畫作品的設計,充分展現出學生的奇思妙想。另外,繪畫過程中的構圖也需要學生進行頭腦風暴。通過引入思維導圖總結詞匯、慢慢補充,既可完善整個作品的構架,也是完成繪畫作品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應利用思維導圖挖掘學生的綜合潛能。
4? ?思維導圖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4.1靈感式思維導圖的應用
4.1.1靈感式思維導圖概述
在思維導圖的應用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與繪畫能力,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才能從根本上打破以往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模板式繪畫模式。靈感式思維導圖屬于知識可視化工具,便于學生在繪畫過程中進行深度思考,能推動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全面發展,使其按照繪畫主題進行延伸。而分支便是學生想象力的直觀體現,通過相互關聯完成整個思維導圖的繪制、發散過程,為后續繪畫奠定良好基礎。另外,靈感式思維導圖有利于幫助學生探索創作點,包括繪畫工具的選擇、表現方式以及材料的應用等,最終完成繪畫作品的創作,思維導圖能夠展現學生的繪畫靈感。
4.1.2靈感式思維導圖教學流程
靈感式思維導圖適用于小學美術中的造型與表現兩個方面。教師會對學生進行引導,并確定將要學習的主題內容,進而對思維導圖的中心圖像進行拓展,使學生打破以往學習過程中的思維局限,減少慣性、固定思維,從而增強創新意識。由此可見,靈感式思維導圖會影響學生繪畫作品的創意程度,這也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點環節,教師可以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
4.2作品式思維導圖的應用
4.2.1作品式思維導圖的概述
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將發散的思維直觀化,而且是較為有效的思考工具。它能夠使學生根據一個主題探索多個方面、多種可能性,打開想象空間、形成創意,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繪畫靈感。作品式思維導圖其實就是將思維導圖的繪制作為繪畫創作的過程,因為思維導圖有很多表達形式,文字只是其中的一種,還可以在思維導圖中加入繪畫,實現思維能力與繪畫能力的雙重提升。對于小學美術教學來說,只有注重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與審美判斷能力,才會打破以往的模板式繪畫限制,充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創作出豐富多彩的繪畫作品,所以教師應將思維導圖以作品的形式展現出來,使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完成繪畫的學習與創作。
4.2.2作品式思維導圖的教學流程
當下小學美術教學中應重點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因此,教師應肩負起學生思維引導者的角色,在教學中充分展現學生的立體化思維。另外,教師要抓住學生的思維聚攏、井噴階段,并在該階段引導學生進行互動探討,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為了發揮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應給學生提供互動探討的平臺,這樣才能在主動中生成,而不是被動地傾聽。例如,在教授小學美術二年級上冊《豐富多彩的玩具》一課時,教師首先讓學生在腦海中想象自己最感興趣的玩具,包括玩具的材料、顏色、造型以及玩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學生在繪制過程中可融入自己對作品的獨特理解,不需要完全運用文字記錄,可以通過繪畫的方式制作思維導圖,如玩具的顏色,學生可以直接將自己心儀的顏色繪制到思維導圖中,每個分支都可以通過繪畫進行表現,在完成思維導圖繪制的同時,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與感知。
4.3提升學生思維導圖繪制能力
思維導圖主要通過線條、文字及繪畫的方式,展現整個思考過程。過去,教師會直接為學生提供思維導圖,這也導致學生缺少思考的機會,很難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讓學生自主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教學效果會更好,這樣能夠促進學生思考,同時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造能力。另外,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明確要求加強對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應給予學生思維激活的機會,讓學生獨立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
4.4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
對于思維激活來說,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問題引導,這也是教學中常用的手段。為了發揮思維導圖的作用,教師應通過設置問題給予學生思維激活的機會,或者通過舉例等方式,促使學生進行互動討論。例如,在教學小學美術三年級上冊《美麗的花》一課中,教師將中心詞“花朵”寫在黑板上,并提問:“花朵和葉子的形狀有哪些?請大家發揮想象力?!睂W生積極踴躍地思考。有的學生說有五角星形狀的花朵,還有的學生說有圓形的花朵,每說一種,教師就從中心詞畫出一個分支,記錄學生的想法,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發散式思維導圖的繪制。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思考和聯想,可以說思維導圖的繪制是全班學生共同的智慧結晶。
綜上所述,小學生思維活躍,充滿想象力和創造力。但是小學美術教學深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與創新意識的培養。為了針對性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當下應將思維導圖充分引入小學美術課堂。將思維導圖融入教學過程中,能夠促進學生形成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充分展現學生的繪畫思路。思維導圖不僅能夠起到指示燈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掌握繪畫技巧。教師應將思維導圖作為繪畫過程中的重要工具,切實激發學生的美術潛能。
參考文獻:
[1]楊艷敏.思維導圖在美術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學周刊,2019(34):138.
[2]朱穎麗.例談思維導圖在小學美術“設計·應用”領域中的運用[J].少兒美術,2019(9):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