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強
【摘要】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是教育信息優化快速發展背景下所探索出來的高效率教學組織方式.在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減負提質增效的教學倡導下,高中數學教師要積極探究教育優化創新的策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微課,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碎片化地學習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也通過核心問題的高質量講解,提高課堂組織質量.文章主要探究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微課的應用,反思了基于高中數學教學背景的微課優化策略.
【關鍵詞】微課;高中數學;應用與反思
引 言
微課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而學生通過簡短視頻進行學習與思考,既能保障課前預習的有效性,又能提高課堂知識講解的針對性,保障課堂教學質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主動應用微課的教學手段,突破時間地點的限制,為學生知識預習鞏固提供資料,鍛煉學生數學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作為高中數學教師,要在把握微課內涵的基礎上,結合數學學科特點應用微課.
一、微 課
微課主要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進行錄制,利用網絡便捷的信息傳輸功能,讓學生自主自發地學習相關知識,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微課的具體應用中,教師可以針對某一個知識點錄制5~10分鐘的短視頻,這種對于核心內容的集中講解,可以保障學生的學習效率.
微課視頻時間較短,教師要在把握其階段特質的基礎上,保障信息傳遞的完整性.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其最顯著的特點在于“微”,教師作為教學資源的篩選者、制作者,在應用微課時,要明確主題目標,結合主題教學特征,對微課內容進行調整,在保障內容針對性的同時通過簡潔清晰的知識傳遞,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學習資料.教師可以基于當前的教育與背景學習情況進行微課的制作,也可以在線上獲取資源制作微課.
微課有著豐富的內容,既有教學視頻、教學設計、課件,又有教學反思、相關習題等.基于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在篩選整合資料的基礎上,上傳相關資料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互聯網時代,微課除了單向的信息傳遞之外,也具備著在線學習、移動學習的雙重特征,微課可以以互聯網為媒介,通過線上微課上傳,為學生隨時隨地創設學習條件.微課所具備的在線移動學習的特征,對教師高效率地組織數學學習活動有著促進作用.
在高中數學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手段進行視頻的制作,學生自主觀看學習,既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又能為學生提供自由思考的空間,與傳統的整體班級授課制相比,微課時長短,講解的內容圍繞核心問題,既保障了信息的簡潔,又傳遞了完整的信息.
二、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必要性
在高中數學組織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選擇微課這一教學手段能使學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知識.微課的上傳、內容的延伸、系統知識的拆分講解可以改善傳統教學模式,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
(一)提升教學效果
微課有著廣泛的利用空間,既可以應用于課前預習,又可以應用于課程知識講解、課后知識鞏固等不同的學習階段.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微課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微課視頻較短,在短時間內學生能集中注意力,也能針對微課所講解的內容進行思考.教師選擇微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達到活躍班級課堂氛圍的目的.學生在對微課核心內容理解的基礎上,小組開展相互的溝通與交流,對知識進行拓展和深度探究.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用微課既能保障內容的簡潔,又能傳遞邏輯清晰、內容嚴謹的知識內容.微課教學內容多樣,預習、新課導入、知識理解、練習鞏固等不同環節的微課涉及的內容、傳遞的信息不一致.針對于高中數學差異化、階段化的教學要求,教師可以選擇針對性的微課資料,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鞏固知識.
(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訓練需要學生理解基礎知識,并鍛煉實踐應用能力.學生在不斷地培養實踐中,數學思維也能得到強化訓練.在課堂中應用微課,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化、具象化的手段對知識進行展示,從而提高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借助于帶有移動特性的微課資源開展學習,也能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微課針對重難點部分的細致講解,可以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既要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又要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面對高考的壓力,采用高強度的題海戰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鍛煉學生的能力,但是從綜合素質培養的角度以及減負增效的教育改革視角出發,機械重復的訓練并不符合教育創新的要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展示重難點知識,對現有知識進行拓展性訓練.面對學生在數學學習時存在的現實理解困境,微課這一資源既有著隨時隨地移動學習的特征,又能讓學生針對不理解的部分進行反復觀看,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突出重難點,也可以利用微課這一時間短、針對性強的特點,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微課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微課這一教學方式的內涵與使用原則,在進行實踐落實中,也要基于數學的學科特征,通過課前優化設計、課中情境創設、課后知識鞏固發揮微課的應用價值.
(一)課前優化設計
信息時代背景下,微課作為高中數學的新型教學方法有著較高的理解接納度.很多數學教師在對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進行講解時,往往依靠口頭講解的方式,而這樣的方式存在著效率低下、講解質量不佳的教學困境.因此,教師可以應用微課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在課堂中對于資源進行高效利用,結合學生不理解的部分,有針對性地講解,極大地提高教學有效性,同時新穎的教學方式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容,掌握數學本質特征.
高中數學教師要理解微課應用的必要性,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完善前期準備工作,設計與教學相關的課件資料.高中數學教師設計微課,要基于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設計微課.在教學中使用微課教學時,教師要明確課堂講解核心,認知學生可能存在的思維困境,對學生學習困難的部分進行微課的錄制、資源的準備,保障所講解內容與教學內容之間的統一.也可以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學生可以有效理解的知識講解方法.
前期教學課件的設計是保障微課教學手段有效落實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基于課堂涉及的具體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結合已有的教學資源,保障視頻制作的精良、知識講解的有效.以“平面向量”相關知識為例,教師在對這一核心概念進行梳理時,僅僅依靠課堂的口頭講解,難以保障學生對于抽象復雜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師在課前可以結合信息技術軟件,打造出動態的課件,進行概念的梳理,提出思考探究任務.在預習環節,學生可以通過平面向量微課資源學習核心內容,也可以在思考探究中明確個人預習環節存在的薄弱之處.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前期預習環節存在的薄弱之處,教師可以進行針對性的講解.課堂中節省概念梳理的時間、關注疑難問題的解答,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制作邏輯清晰的簡短視頻,對于課堂的核心知識進行再一次地講解,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課中情境創設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梳理數學理論、框架,掌握公式概念,而且要鍛煉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數學源于問題,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創設知識應用的場景,通過情境創設、開展課前的導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投入知識的探索中.
微課與教學情境創設之間的結合,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差異化的微課形式.微課有著不同的類型,在新課導入環節的應用,要基于課堂所講解知識的特點,清晰地呈現知識的核心.為了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使學生主動思考知識運用的方式,教師可以在課前引入時,借助微課構建應用的場景,提出學生所需探索的問題,通過學生與教師進行溝通與交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微課的應用價值.
“空間幾何”作為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為了引導學生從空間的角度對知識進行思考,教師在微課視頻制作中可以加入動畫的演示,通過具象化內容的呈現,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把握數學本質.而在課堂實踐中,為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發揮微課的價值,教師也可以提出具體數學探究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出空間幾何圖形的應用場景,在教師全方位展示和學生細致觀察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具體的問題創設出探究思考的情境,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三)課后知識鞏固
微課可以在課前預習、課中教學、課后鞏固等不同的環節,發揮資源的應用價值,結合不同階段的教學需求,對資源進行優化設計,保障所傳遞的信息與教學需求的匹配,也可以通過對應用價值的充分發揮,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微課作為新型的教學資源,教師在利用微課時要保障思路的清晰,在教學目標明確的基礎上,針對數學核心內容進行細致、清晰、簡潔的講解.學生在課后鞏固環節,利用微課復習數學知識,解決自身學習薄弱之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學生有著個體差異,教師所設計的統一講解的微課視頻,存在著與學生需求不匹配的問題.在課堂的知識講解環節,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共性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梳理,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但在課后鞏固環節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核心重難點問題的再一次回顧梳理,并以資料的上傳、課后鞏固復習任務的提出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解決思維困境.
在課后鞏固階段,學生可以反復觀看不理解的部分.教師為了更好地掌握學生的課后鞏固情況,也可以借助微課微視頻的方式開展回歸分析,通過微課錄制習題的講解,讓學生對比個人思路與教師講解思路之間的差異,使學生明確其在學習知識中存在的不足.而教師在打造線上、線下相融合教學模式的同時,既能發揮線上的資源優勢,又可以借助互聯網構建溝通互動交流的平臺,在課后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
四、高中數學微課教學的反思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微課教學模式能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在驅動,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意義.但在開展教學工作時,微課這一教學手段又有著其應用上的局限性.作為教師,在采用這種教學模式時,既要注重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又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整體與碎片的有機結合,發揮微課教學手段的應用價值,提高教學有效性.
首先,教師要把握教學目標的核心地位.雖然微課是新型的教學手段,但是微課對高中數學知識點進行講解,仍然存在著現實的困難.教師在應用這一教學方法時要盡可能保障信息的準確,通過微課內容服務核心知識點,保證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對數學知識有著清晰完整的理解.基于數學的邏輯抽象性特征,教師在關注教學目標的同時,要基于學生的特征,通過趣味化元素的增添,生動地呈現知識內容,并以準確的信息傳遞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內容.
其次,高中數學教學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新課改背景下,所有的教學活動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參與,強調學生的認知.微課應用于課前、課中、課后等不同的階段,也要始終把握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真實的學習反饋.教師要在對于學生學習需求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合理地選擇資源,保證在信息傳遞與教學內容相關性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資料整合、知識講解,發揮微課的應用價值,以微課輔助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最后,教師在利用微課時也要注重整體性與碎片化的有機結合.微課主要是對學生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利用,使學生通過較短時間理解某一部分的知識,提高教學有效性.微課所講解的碎片的知識不足以搭建出系統完善的知識框架,也容易造成學生知識圖譜的理解障礙.因此,教師在應用微課時,也要幫助學生從系統的角度關注數學的整體性特征,通過整體性與碎片化的有機結合,將微課學習內容融入學生現有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理論認知的有效性,從而幫助學生搭建完善的數學框架,提高教學質量.
結 語
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微課這一教學模式,不僅有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師在應用微課時,要從課前、課中、課后等不同的環節出發,通過課件的設計、課堂的優化安排、鞏固環節的方式創新,提高教學效果.在應用微課時,教師也要明確微課的局限性,關注核心教學目標、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通過整體性與碎片化的有機結合,打造出更為完善的知識框架,在發揮微課應用價值的同時,通過教學模式的優化創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自超.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70):55.
[2]莊迎娟.淺析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J].才智,2014(32):191.
[3]陳彥琪.微課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應用的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08):277-278.
[4]李金玉.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2021(16):112-113.
[5]鄧國盛.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以高三數學復習課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9(03):78-8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