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翠琳
【摘要】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項目化學習不僅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還能盡可能地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展示主人翁的學習態勢.要在課堂中落實項目化學習,首先,教師要與學生一起明確學習目標,要讓他們的思維集中到具體的目標上;其次,教師依據學生的思維特點設置出相應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最后,教師優化教學環節,引發學生興趣,促使他們深入到學習中,一步步開展實踐活動.在項目化學習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只要落實“提出問題”“規劃方案”“解決問題”“反思評價”這四個基點,就能發揮其作為學習方式的提升效能.
【關鍵詞】小學數學;項目化學習;四個基點
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常見的狀況就是學生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學生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幾乎都是教師安排好的.當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時,他們也就完成了相應的思考,相關的數學思維幾乎就結束了.要在教學中開展項目化學習,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和特點,要讓學生圍繞著某一個主題自主地參與研究,這一過程不但能激活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還能改變他們的學習方法,將學習當成興趣.以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從問題的提出、方案的規劃、問題的解決、學習任務的評價這四個方面開展項目化學習.
一、項目化學習的內涵
所謂項目化學習,就是要求教師能根據當前學生實際的學科基礎知識水平和學生實踐活動操作能力,圍繞項目教學任務目標,設計一個較完整、合理的課程任務情境,并通過師生雙方共同學習、合作探索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的探究教學任務.
二、項目化學習
與傳統學習方式相比,項目化學習具備以下特點:
(一)實操性
實操性,是項目化學習課程最突出強調的教學特點,在項目化學習課中,學生最需要的是將課本中所學知識真正應用于學習實踐當中,通過動手練實操、動腦練思考、動口練交流三者相結合的活動方式,切實地完成目標任務,做出成果.
(二)自主性
在這種項目化學習環境中,教師盡可能地創造讓所有學生自主討論與交流自由的條件,使大多數學生真正享有制訂教學計劃、成員合理分工、實際活動操作、成果自主評價反饋等各個重要方面活動的自主權.因此,項目化學習具有鮮明的、顯著的、自主性教育的基本特點.
(三)綜合性
在這種項目化學習體系中,學生絕對不可能只是憑著教材某一章節所學的某個知識,或者是憑借某一具體學科掌握的知識就能輕松完成學習任務的.相反,在這個項目融合化學習模式中,不僅學生要做到相關學科知識點的相互融合,教師還要充分實現課堂知識內容與教學經驗之間的深度融合,使學生實現書本知識積累與社會實踐綜合能力提高的有效融合.
(四)開放性
項目化學習有顯性學習目標和隱性學習目標.顯性學習目標指的是希望學生最終能夠按照課程要求來完成目標任務;隱形學習目標指的是希望學生今后能夠自己主動完成教學任務、鞏固原有知識、鍛煉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素質.在項目化學習隱性目標中,教師一般會主動幫助學生實現自身目標要求,但是往往不會直接規定學生實現目標活動的途徑方法與學習路徑,使每個學生更加具備項目化學習開放性的特點.
(五)合作性
項目化學習的每個任務一般都是要求以合作小組形式進行的,學生需要通過自我分工、交流學習與集體合作的形式共同來完成這個任務.因此,項目化學習具有較顯著的合作性教育的特點.
三、基于項目化學習的數學綜合實踐課構建原則
項目化學習是一種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構建基于項目化學習的數學綜合實踐課時,教師不僅要深入了解項目化學習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應用價值,明確基于項目化學習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構建流程,還需要堅持以下原則:
(一)聯系實際生活,凸顯項目探究的可操作性
在學校開展一些基于項目學習理念的可操作性較強且具有趣味性的探究項目,只有選擇這樣的研究項目才能保證最大限度地培養和激發廣大學生對實踐性研究項目的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合理調動生活中的可用資源,獲取基礎性、生活化的數學研究資料.
(二)巧用信息技術,強化教學指導的靈動性
信息技術平臺對教師優化項目化學習的引導模式,提升項目化學習指導活動的靈動性和時尚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指導學生完成基于項目化學習的數學綜合實踐探究任務時,教師要重視對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開發與利用,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趣化”項目學習引導,以此激發學生對項目化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項目化學習效率.
(三)堅持連貫和開放,重視課程育人的綜合性
在開展基于項目化學習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要重視項目活動的連貫性和項目探究指導的開放性,敢于從多角度入手發掘項目研究價值,凸顯課程的綜合性特征,以此讓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本次活動中得到有效提升.
四、落實四個基點,推進小學數學項目化學習
(一)提出問題,注重學生興趣
項目化學習要先落實一個項目,讓學生明白要研究的內容是什么.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項目不是教師直接給予的,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漸漸產生的,是學生需要自己探究的內容.也就是說,教師可通過適當提問讓學生確立一個項目,自己確立的東西,研究起來才會更主動、更投入.同時,學生確立的項目不需要在一堂課內完成,他們可以基于教師的提問,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進一步完善項目,培養興趣,他們探究的時間可以是一節課,可以是一周甚至更久.教師與學生不斷地提問可以讓思維精彩地展現.
以“正方體和長方體的展開圖”這一課為例,教師先是在黑板上展開圖1與圖2兩幅圖形,并問學生由這兩幅圖想到了什么,學生會發現這兩幅圖都是由不同的長方形組成的.進而教師可引導他們思考會不會這兩幅圖就是長方體的展開圖?以及同樣的長方體會有不同的展開圖嗎?
學生對問題展開自主地探究,他們將自己準備好的長方體盒子拿出來,沿著盒子的棱把這個長方體剪開,實驗會不會得到教師展示的圖形.每個人都嘗試著總結出這樣的裁剪方式:先剪開3條棱,展開上底面,再剪開4條棱,展開長方體的側面;最后展開下底面.當學生展開剪開的長方體就會發現,有的剪成了教師展示的圖形,有的剪成了教師沒有展示的圖形,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結果?此時,學生會主動提出本課的項目化學習的主題“一個長方體的盒子可以有多少種展開圖”.
(二)規劃方案,注重小組合作
對于學生提出來的項目,教師要給他們充足的實踐時間,培養他們的多元能力,讓他們參與到數學的活動中來,而不是僅僅讓他們知曉結果.其實讓學生獨自去完成這樣的項目是有一定困難的,首先要準備許多不同的長方體的盒子,其次還要去思考每一步不同的操作方式,最后如果在操作過程中遇到困難,一個人也是沒辦法解決的.因此教師可開展小組合作的模式,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將擅長思考的、喜歡動手操作的,樂于傾聽意見的學生融合在一個小組內,為項目的完成貢獻力量.
還以“正方體和長方體的展開圖”這一課為例,對于“一個長方體的盒子可以有多少種展開圖”為論題,教師將學生先分組,每組8個人,組內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分工.每個小組經過探究將展開圖呈現出來,并與其他小組相互分享,這樣他們就能得到更多的展開圖.而就每個組而言,小組長可安排兩個人一組,一人剪長方體,另一個人畫出展開圖.通過這樣的方式,每個小組將展開圖收集起來,就能顯然看出各個展開圖是不是一樣,進而進行歸納與總結.
圖3、圖4就是小組里的兩個學生呈現的展開圖,從展開圖中,學生能發現其中的一些規律,也能知道是如何剪開的.每個小組泊出代表,先是介紹自己是如何剪開長方體(正方體)的,其他學生在下面認真地思考,自己有沒有嘗試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一起思考有沒有其他可行的方式,以得到更多的展開圖.在項目化學習中,學生要自主規劃方案,以讓項目的效果展現出來.
(三)解決問題,注重學以致用
項目化學習主要就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認知轉化為素養的能力.通常情況下一個正方體的展開圖有11種,但是學生在小組的合作中很難得到11種展開圖.大多時候,學生只能得到五六種.因此教師可以采取折中的方法,在學生已經發現的展開圖的基礎上,將11種都呈現出來.學生看到這些圖形之后,會覺得數學的世界好神奇,同時會發現需要探究的地方很多.教師將學生沒有畫出的展開圖畫出來,進而就出現如圖5、圖6、圖7的展開圖.
接著教師讓學生折疊找出每個面的對立面,在折疊的過程發現一些規律.學生發現在同一行中隔開一個長方形的兩個長方形必為對面,如果不在同一行的話,中間隔著一行的兩個長方形也是對面.教師讓學生再仔細觀察這11幅圖,以發現更多的規律.比如他們就發現這樣的規律:有6種是這樣的,中間4個相連成一行的,兩邊卻隨便地各放一個.反過來,教師讓學生將沒有嘗試的展開圖折疊成長方體,再想一想如何剪開長方體,會不會多一些方法,沿著折疊的痕跡剪是不是可行.教師引導學生采取多樣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不要只盯著預定的目標,而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調整方式,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更多的體驗.同時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讓學生將學得的知識用到實踐中,并在實踐中深化認知.
(四)反思評價,注重多元生長
項目化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關注在實踐中的成長.因此在項目化學習中,教師要留給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思的時間.同時教師可以增設一些問題,給學生提供反思的機會和評價的內容.還以這節課為例,學生先是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他們今天的收獲,教師要讓他們更多地說說在哪些地方獲得了成長,跟過去比獲得了哪些進步,同時要說一說自己的困惑還有哪些,需要獲得什么樣的幫助.如,他在這個項目的學習中,動手操作的能力變強了,也學會思考了.但是他發現如果有題目問圖形中哪些可以沿虛線折疊成長方體包裝盒,他解決不了.
按照學生的需求,教師在黑板上呈現出圖8、圖9,問學生這兩組圖形是否都是長方體的表面展開圖.對敢于表達看法的學生教師要給予肯定,對于能總結一些規律的學生,將他們評定為這個項目中的先進個人.也就是說,教師每遇到問題,都將其作為學生展示的機會,對學生進行一次不同維度的評價.一個學生發現這樣的規律:一個長方體的表面展開圖應該是6個長方形的連接組成,當然也有個別的可能是正方形,但是多了或者少了都不行.學生從實踐中發現遇到這一類問題要數一數.
當各組完成項目任務后,教師可要求由各個責任小組成員上交項目計劃完成實施記錄與進度總結分析報告,匯報各自任務完成的情況,分享項目任務的完成經驗及實施心得.然后,各個項目小組可以開展自評討論與成果互評研討活動,針對完成實施的計劃制訂是否準確科學、小組間討論發言是否積極充分等主要問題進行學習總結與學習反思,從而共同完成項目任務.由此可見,項目化學習要求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要讓學生及時地反思,充分地評價,進而讓項目展現更加精彩.
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學會做題,也不是提高他們的分數,而是促進他們的數學素養.教學要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就要讓他們的思維自由地遷移,換言之要讓他們運用所學的認知解決具體的問題,進而獲得新的知識.顯然項目化學習就是指向學習的本質,指向思維的自由遷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找尋項目化學習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點,最大可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等.同時在項目化學習中,學生必然會遇到需要學習的知識和技能,進而他們將學習認知、提升技能作為自己的需要,學科素養悄然提升.
【參考文獻】
[1]葉陽,章勤瓊.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特征、發展及應用案例[J].小學數學教師,2020(01):53-57.
[2]蔡金法,劉啟蒙.數學建模的評估———基于新加坡《數學建模資源工具包》的評估[J].小學數學教師,2019(0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