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只有加強產教融合,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和創新,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從產教融合的角度出發,探討了“互聯網+”時代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改革策略,旨在為職業教育的改革和創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志碼:A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得到重視。在“互聯網+”時代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也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點之一。產教融合是指企業與學校之間緊密合作,將產業需求與教育教學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加實用的技能和知識,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1]。然而,在當前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亟待解決。
1 “互聯網+”時代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重要性
在“互聯網+”時代下,產教融合尤為重要。互聯網的興起加速了信息時代的到來,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職業教育需要適應這種變化,使其更加貼近實際需要,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職業教育需要更加精準地滿足企業的需求。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為職業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學手段和資源,使得職業教育更加豐富多彩、更加靈活多樣。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重要性不僅在于它能夠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還在于它能夠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人才資源,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同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也可以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提高整個社會的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質,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產教融合中,企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仍然存在不足。有些企業對職業教育缺乏信心,不愿投入足夠的資源和精力;有些學校缺乏與企業合作的意愿和能力,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第一,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不夠貼近實際需求。一些職業教育機構的課程設置過于單一,無法滿足企業多元化的需求,而且教學內容過于理論化,缺乏實踐性和針對性,難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第二,評價體系不夠完善[2]。當前職業教育的評價體系主要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主,缺乏對學生實際技能和綜合素質的評價,難以準確反映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第三,教師隊伍建設存在不足。一些職業教育機構的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難以滿足產教融合的需求;一些企業對教師的培訓和發展也缺乏關注和支持。
3 “互聯網+”時代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改革策略
3.1 加強企業與學校的合作
在“互聯網+”時代下,職業教育需要更加貼近實際需求,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企業和學校是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重要主體,二者之間的合作關系至關重要。因此,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需要強化企業與學校之間的合作,使二者之間的合作關系更加緊密,更加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第一,企業和學校之間的合作需要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以保證雙方在合作中的權益得到保障。例如,可以通過簽訂合作協議等方式,明確雙方的權責和合作內容,確保合作的順利進行。第二,企業和學校之間需要加強溝通與交流,了解對方的需求,及時解決合作中出現的問題。例如,可以通過召開座談會、組織實地考察等方式,加深企業和學校之間的了解,為合作奠定基礎。第三,企業和學校之間可以共同研發職業教育課程和教材,使其更加貼近實際需求,更加符合企業。例如,可以邀請企業專家參與課程設計,或者將企業的實際案例納入教材中,增強教學的實用性和針對性。第四,加強實踐教學。企業和學校之間可以加強實踐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實際操作技能和經驗。例如,可以與企業合作開展實習、實訓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實際操作技能。第五,建立就業聯盟。企業和學校之間可以建立就業聯盟,為學生提供更加廣泛的就業機會。例如,可以邀請企業參加職業教育招聘會、設置實習就業崗位、開展校企合作就業等,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就業保障。
3.2 推進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可以增強職業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有利于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第一,在線教學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學習方式和途徑,同時也可以為教師提供更加靈活的教學方式。例如,可以建立在線課程、網絡學習社區等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服務。第二,虛擬仿真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真實的實踐體驗和操作環境。例如,在汽車維修等領域可以使用虛擬仿真技術,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進行汽車維修等操作。第三,遠程實踐教學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地方進行實踐操作,更加貼近實際需求。例如,在醫療領域可以采用遠程醫療技術,讓學生在不同的醫院進行實踐操作。第四,智能化教學設備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先進的教學工具和環境。例如,在焊接等領域可以使用智能化焊接機器人,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更加先進的焊接技能和經驗。第五,“互聯網+”就業服務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就業服務和渠道[3],幫助學生更好地就業。例如,在職業教育機構可以建立“互聯網+”就業服務平臺,為學生提供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創業支持等服務。
3.3 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實際操作技能和經驗,提高就業競爭力。實踐基地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真實的實踐環境和機會,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實際操作技能。例如,在餐飲、旅游等領域可以建立實踐基地,讓學生在實際工作場景中進行實踐操作。實踐教學管理需要做到科學規范、嚴謹認真,確保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例如,可以建立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制定實踐教學安全規范等,提高實踐教學的管理水平和質量。實踐教學設施需要與時俱進。例如,在工程領域可以引進先進的實驗室設備,提高實踐教學設施的科技含量和實用性。實踐教學師資隊伍需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能,以滿足學生實踐教學的需求。例如,在醫療領域可以邀請臨床醫生、專家等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員參與實踐教學,增強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3.4 提高教師素質和能力
教師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教師素質和能力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服務。第一,教師專業技能培訓是提高教師素質和能力的重要途徑,可以讓教師掌握更加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例如,在計算機領域可以開展編程、數據分析等專業技能培訓課程,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第二,教師教學評估制度可以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效果進行評估,為教師提供改進和提高的機會。例如,可以建立教師教學檔案、開展教學反饋調查等,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第三,教師團隊建設可以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效果。例如,可以通過開展教研活動、建立教學互助平臺等,提高教師團隊的凝聚力。第四,先進的教學技術和設備可以為教師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工具和環境,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和質量。
3.5 設立實踐基地和實習項目
通過與企業合作建立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和實際操作機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實踐基地可以是學校與企業合作設立的專門實訓場所,也可以是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的場所。例如,相關職業教育專業與電子科技企業合作,共同建立實踐基地,該基地配備了先進的電子設備和實驗室,供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和實驗研究。學生在實踐基地中,可以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學習并掌握電子產品的制造、維修和調試等技能。此外,學校安排學生到該企業進行實習,讓學生參與實際項目,與企業員工一起工作,深入了解行業的發展趨勢和需求,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實踐基地的建立有助于將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實踐基地,學生可以在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進行實際操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而實習項目則提供了學生與企業員工共同工作的機會,讓學生直面專業工作崗位的挑戰。通過實踐基地和實習項目的雙重培養,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職業發展的需求,提前融入職場,增強就業競爭力。例如,某高職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與當地一家五星級酒店合作,共同建立了實踐基地。該實踐基地包括酒店的前臺、客房、餐飲等部門,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酒店工作環境。學生在這里可以接觸到各種酒店管理的實際操作,如接待客人、辦理入住手續、安排客房清潔、組織餐飲服務等。在實踐基地的指導下,學生不僅可以學到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能夠鍛煉自己的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校還安排了長期的實習項目,讓學生到該酒店進行實習,與酒店員工一起工作,熟悉酒店運營和管理的各個環節。通過這種實踐基地和實習項目的模式,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酒店行業,掌握實際操作技能,并為將來的就業鑄牢基礎。
3.6 開展企業定制化培訓
企業定制化培訓的一個典型例子是和汽車制造企業的合作。汽車制造企業在面臨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挑戰時,意識到需要培養具備先進技術和管理知識的人才。于是,其與高職院校進行合作,共同開展企業定制化培訓項目。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了培養計劃和課程設置。學校根據企業的需求,組織相關專業的教師和企業的技術骨干共同授課,將課堂教學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學校還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并參與到實際項目中,提升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通過企業定制化培訓項目,學生在學校期間就能夠接觸到最新的汽車制造技術和管理知識,了解企業的需求和行業的發展趨勢。學生還可以通過與企業技術骨干的互動交流,深入了解企業的內部運作和管理模式。在實習期間,學生能夠親自參與到汽車制造的各個環節中,掌握實際操作技能,并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這樣,學生畢業后能夠順利地進入汽車制造企業,勝任相關工作崗位,并為企業的發展做出貢獻。企業定制化培訓不僅有助于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也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職業發展的需求,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通過與企業的緊密合作,學校能夠及時了解行業的動態和企業的需求,根據市場的變化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保持教育與實際工作的緊密聯系。
3.7 加強信息化建設和在線教育
通過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在線教育平臺,提供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和學習途徑,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推動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4]。學校可以與企業共同投資建設一套完善的在線教育平臺。該平臺中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在線課程、教學視頻、互動學習工具等。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訪問該平臺,并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和需求進行學習。通過在線課程,學生可以靈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并根據自己的學習節奏進行學習,真正實現個性化學習。學校與企業可以共同研發一系列在線實踐項目。這些項目基于真實的工作場景和案例,通過模擬軟件和虛擬實驗室等技術手段,讓學生能夠在線上進行實際操作和實踐練習。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在線實踐項目,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
4 結語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改革的推進和實踐,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深化產教融合、推進信息技術應用、強化實踐教學、提高教師素質和能力、健全評價體系、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等策略,可以更好地培養具有實用技能和知識的人才,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吉武俊,張尚月. 基于“互聯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對策[J]. 互聯網周刊,2022(24):86-88.
[2]高捷. 互聯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J].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13):174-175.
[3]張袖斌,楊文林. 2.0時代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信息化發展研究[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2(1):21-24.
[4]高捷. “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質量與市場,2021(20):73-75.
[項目名稱]天津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2019)年度課題“模具產業學院的功能與運行模式設計研究”(課題批準號:2020-3077)。
[作者簡介]霍琳,女,山西臨汾人,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質量管理中心,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國際化、職業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