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摘要】分層教學法是以學生實際學情和其他非智力因素差距為設計依據的教學方法,它可以確保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突破自我.就初中教育階段的課程來說,數學難倒了無數學生,除了學生自身的原因,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對教學效率存在影響,因此需要優化創新,而分層教學法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并切實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對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有效實踐策略進行深入闡述.
【關鍵詞】分層教學;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數學作為初中階段最難學的科目之一,可謂無數學生的心頭“噩夢”.因為初中數學不僅難度顯著提升,而且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形成了深刻考驗,因此學生很容易對數學形成畏懼心理,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很多數學工作者都想改變這一局面,而分層教學法恰恰可以實現這一目的.分層教學法倡導以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基礎展開教學設計,可以有效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本文將結合實例探討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中的有效應用方式.
1 分層教學法的概念闡釋
分層教學法是教師從宏觀視野出發,以全體學生的學習利益為核心,兼顧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使學生從“最近發展區”內實現個性化發展而采取的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方法.分層教學是在充分把握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態度、興趣傾向、智力因素等因素的基礎上,遵循科學準則,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組織相關的教學活動,以此實現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總而言之,分層教學法是一種立足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時確保不同層次學生都能收獲成功體驗的高效教學方式,它既有針對性,還能強化師生、生生間的互動效果.
2 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不正確
數學一直是初中階段難倒一大批學生的學科,很多學生到了數學課就打“退堂鼓”,不僅不愿意聽講,也不愿意參與課堂活動,很容易走神.此外,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抱有陳舊觀念,認為只要自己詳細講解課程知識點,學生的學習能力就能有所提升.因此,教師固然會結合教材內容設計教案,但對學情的認識不足,以至于設計出的教學方案看似完善,實則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
例如 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很容易跟不上教師的教學節奏,在后續寫作業的時候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數學基礎扎實的學生又會抱怨教師的進度過慢,教學內容難度過低,很容易喪失興趣.由此可見,這種統一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訴求,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觀察學生的動態表現和學習需要,并結合實際情況設計分層教學方案.
2.2 初中生缺乏數學學習積極性
數學本身是一門相對復雜和抽象的學科,如果不是興趣作為支撐,很多學生都會望而卻步,由此可見,興趣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將起到促進作用.如果學生喜歡學習數學,就會在數學這門課程中投入更多精力,即便遇到挫折,也不會半途放棄,而是愈挫愈勇.反之,學生不僅在課堂中難以保持專注,也會反感課后的作業練習,甚至對數學產生強烈的厭煩和抵觸情緒.
例如 數學教學涉及大量的計算公式,但多數學生往往不能做到熟練運用.面對這個情況,很多教師都會加大題海訓練強度,會給學生布置很多作業,即便學生按時完成,等到了考場也會“原形畢露”.因為學生根本沒有掌握這些計算公式,平時的作業只是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去做的,并不是用心去做,也沒有真正掌握課程的重要知識點,自然不可能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學生的興趣為基點設計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參與數學課堂.
3 分層教學法對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作用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極力避免統一式教學理念,因為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情況,比如有的學生具有數學天賦,而有的學生恰恰相反,但這只是學生在數學方面的表現,并不意味著學生在其他方面也落后于別人.因此,分層教學法對調整數學課堂結構具有重要的意義,也可以成功改善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現象.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將學生按照一定標準劃分成不同的層次,并以此為基礎設計更貼合實際的授課內容,這樣才能保證“人人有飯吃”,而不是有些學生“餓著”,有些“吃得過撐”.此外,將分層教學法運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也便于不同層次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升和發展.由此可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不僅能切實提高教學效率,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
4 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實際應用策略
4.1 教學目標分層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學習是慢功夫,只能“慢工出細活”,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初中教學實踐中,雖然有部分學生確實存在巨大的學習潛力,學什么知識都毫不費力,也能輕松提高學習成績,但是對多數學生來說,他們的潛力就像埋在冰山下的火種,必須持續訓練,一點一點地努力,靠量變推動質變,最終才能“破冰”成功,將潛能充分發揮出來.因此,教師在課堂中運用分層教學法時,第一步需要將目標分層.換言之,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客觀定位,優秀學生適合走“野路子”,也就是不走尋常路,因為這部分學生群體往往數學基礎扎實,如果采取基礎訓練,學生很容易原地踏步,其數學能力難以得到鍛煉和提升.因此,教師需要“對癥下藥”,提高教學難度,這樣才能幫助優秀學生“更上一層樓”;而對于后進生,教師需要降低要求,因為一味地增加難度,只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而不利于學生的自我提升.因此,教師教學以基礎性知識鞏固為主,這樣才可彌補后進生在學習中的短板和不足.
例如 ?在教學“整式的乘法”這一知識點時,對于運算基礎扎實、邏輯思維水平高的學生,教師需要為學生引入更多例題,讓學生不斷計算單項式乘單項式、單項式乘多項式、多項式乘多項式,以此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與此同時,教師要求這部分學生試著批閱其他同學的練習作業,試著“糾錯”(指出解題失誤之處)和“診斷”(分析錯誤成因)和建議(給出正確解題思路).通過親身實踐,學生的學習才能更上一層樓.而對于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由于這部分學生常常記混計算法則,因此教師以教材中的訓練為主,要求學生根據教材中的例題掌握乘法的結合律和分配律.通過這樣調整,學生的學習目標更貼合實際,屬于“夠一夠”就能獲得學習成果,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思考.
4.2 教學內容分層
由于受到傳統理念的局限,部分教師常常采取統一的教學步驟,只為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計劃.但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是以教材為依據,而非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這就會導致“理想飽滿”而“現實骨感”的情況發生,課堂問題頻頻出現,既打亂教學節奏,也不利于學生掌握課程知識點.打個形象比方,如果將教學內容比作是“營養素”,有的學生“缺鐵”,有的學生“缺鈣”,如果給“缺鐵”的學生“補鈣”,不僅浪費“營養素”,也不利于學生消化吸收.因此,對于優秀學生來說,教師需要增加教學內容,使教學更加多樣化;而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的教學內容需要“接地氣”,以基礎鞏固為主.因此,教師還需要對教學內容分層,給“缺鐵”的孩子“補鐵”,給“缺鈣”的孩子“補鈣”,這樣才能確保學習“營養”被學生充分吸收.
例如 在教學“反比例函數”時,教師首先結合此前的教學內容“正比例函數”設計了相關的測試題,學生隨堂練習,判斷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以此為基礎將學生進行分層.接下來,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比如,有的學生對“反比例函數”的概念一知半解,因此教師以教材中的例題為主,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反比例函數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對于數學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他們對反比例函數的定義、圖象、性質等內容一點就通,但是在應用環節缺乏鍛煉,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反比例函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對教學內容分層處理,學生才能對反比例函數的知識形成全面而深入的認識.
4.3 實踐活動分層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運用分層教學法,除了目標分層、教學內容分層以外,實踐活動分層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在對目標和教學內容分層處理后,如果教師還采取統一的實踐活動,那么此前的準備工作又有什么意義呢?而且,將實踐活動分層處理,也可在某種程度上減輕數學學習兩極分化的現象.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為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實踐活動,確保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都能得到滿足.
例如 在教學“用關系式表示變量間的關系”時,教師可組織“變量關系分析”實踐活動.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要求他們分析不同圖形變化中的因變量和自變量,通過變化規律掌握相關知識,理解關系式對變量關系的重要價值.對于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組織了合作探究實踐活動,要求學生立足實際分析圖形之中的變量關系,體會自變量變化對因變量的影響,鼓勵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最后,教師可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給予肯定并提出改善建議,并要求這兩種層次的學生集體探究“用關系式表示變量間關系”的方法,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兩極分化現象,切實提高數學授課質量.
4.4 數學作業分層
除了課堂教學,分層式作業設計同樣需要引起教師重視.因為學生的個體差異,再加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不同,如果布置同樣的作業,很容易出現問題,還會加劇兩極分化現象.除此以外,分層作業是實現“減負增效”的有效方式.因為分層作業講究的是量力而行,教師可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難度、不同類型的作業,學生可按需完成,這樣既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基礎,也不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讓優秀的學生進一步探索未知領域,讓后進生的知識基礎更扎實.
例如 在學習了“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后,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特質和授課目標為學生設計基礎性作業:(1)用自己的話表述消元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定義;(2)在實踐中理解“消元”思想,消化所學理論;(3)以正確方式回答課后例題.這份作業相對基礎,可滿足低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加強學生對校“消元”概念的理解.之后,教師可結合實際情況向學生布置一些實踐作業,要求學生利用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如3x-2y=7x+3-y=0,讓學生體會“消元法”的解題優勢.這份實踐性作業有利于中層次學生提高自我的學習能力.而對于高層次學生,教師可提高作業難度,增加作業的挑戰色彩,鼓勵他們運用兩種方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如2x-5y=-11,這樣的作業設計才能科學的,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5 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是一門難學的科目,又是一門極為關鍵的科目,在初中教育階段,數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為了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分層教學方法可以幫助教師排解難題,促進學生進步,因為分層教學本質是以學生為主,它關注學生的學習利益,可以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進步.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運用分層教學法,可以有效優化課堂效果,讓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本文不僅分析了分層教學的內涵和優勢,同時提出了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策略,以期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進步.
參考文獻:
[1]謝孝君.“雙減”下的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探討[J].試題與研究,2022(25):159-161.
[2]孫麗娟.分層教學下初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分析[J].讀寫算,2022(02):195-197.
[3]楊薇.精準教學視野下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策略探究[J].文理導航(中旬),2021(12):20+28.
[4]張穎. 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D].廈門:集美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