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真
【摘要】班主任視角下初中數學教學與德育的融合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以往應試教育理念下班主任對于德育教育似乎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數學是以理性思維為主的學科,不適合與德育教育結合,基本上都是通過語文、道德與法治等學科開展德育滲透工作;部分班主任老師雖然進行了嘗試,但是在具體的學科實踐中,教師缺少理論指導和實踐方向,兩者融合的效果欠佳,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新課程標準》實施之后,數學學科的德育教育要求不斷提升,立足班主任角度,如何更好地開展德育教育融合教學活動,如何在班級建設中有效融入數學德育功效,成為當前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以及教學活動的重要任務之一.
【關鍵詞】班主任;初中數學;德育教育;融合策略
1 清晰問題,明確要點
首先,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數學學科與德育教育的融合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教師在教學活動組織與實施的過程中,并沒有充分挖掘數學的德育內涵,比如數學的人文精神、科學素養、道德品質等,因此數學與德育教育融合始終處于比較淺顯的層面.
其次,班主任角度的數學教學往往只關注了數學學科的知識、技能等的教學,對于數學學科中蘊含的德育功效、德育教育內容等并沒有足夠深刻的了解,更沒有將數學學科中的德育教育內容與班級管理進行系統的融合,因此數學教學的德育教育功效并沒有充分的顯現出來.
最后,班主任視角下,班級活動的組織并沒有充分利用數學學科的知識、文化等,數學是人類文明的火車頭,數學的人文內涵、數學的藝術之美都能夠用于班級建設以及學生管理中,但是班主任老師并沒有充分地意識到這些內容的價值.基于上述幾方面問題,作為班主任老師要重新審視數學的德育價值,將數學教學與德育教育以及班級管理三者有機融合起來,形成系統的教學活動案例,從而有效促進學科活動質量、班級管理質量的提升與發展.
2 深挖內涵,明確思路
多年的數學教學發現,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非?!邦^疼”.一方面學生的數學啟蒙缺失,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往往只關注知識的學習,在啟蒙階段缺少興趣的引導,對數學人文精神、人文內涵等并沒有足夠的重視,學生在學習與實踐過程中也沒有將數學的人文精神進行深度的了解與分析.因此,從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有限.《新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學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致力于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使人人都能夠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獲得終身發展的核心素養.因此,班主任視角下數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要立足新課程標準要求,從學生發展、班級建設角度入手,創設結構化數學課堂.同時,結合學生學情,設計多樣化的數學活動平臺與模式,將數學學科的德育內涵、德育功效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實現高效融合教學的目標.
首先,以數學課堂教學為基礎,確立核心素養為指引的數學教學目標,借助結構化課堂的設計與實施,將傳統文化、數學文化、學科前沿發展信息等融入到數學課堂中,充分借助數學課堂的德育教育功效,有效促進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與發展;同時,將德育教育融入數學課堂也能夠借助文化的熏陶、數學故事的吸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習慣,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自主能力的提升,有效促進學生素養的提升.不僅如此,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養成的良好習慣,也能夠更進一步延伸到課堂生活中,有效提高學生班級自主管理能力.
其次,以班級活動為基礎,班級活動是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以往班級活動總是為了活動而活動,缺少一些文化的融入以及德育教育內容的融合.在新的教育模式下,班主任班級管理可以以數學的德育教育功效為起點,將數學文化與班級管理相結合,在班級管理中有效滲透數學文化、傳統文化等內容,充分挖掘數學學科的學習優勢.同時,在系統的學習與實踐過程中,不僅能夠讓學生將數學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而且能夠有效促進班級管理質量的提升,借助班級管理活動有效促進綜合素養的提升.
最后,班主任視角下初中階段數學與德育的融合,還可以延伸到課后活動環節,特別是“雙減”政策之后,學生的自由時間逐漸增多,那么在課后實踐活動中,教師也要充分挖掘數學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融入到具體的班級建設中、學生交流活動中,從而充分發揮數學學科的育人功效.不僅如此,在融合視角下的班主任活動中,教師也能夠更進一步地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充分借助數學學科的育人功效,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進而實現班級管理質量提升的目標.
3 數學文化,感染學生
3.1 趣味教學——熱愛數學
班主任視角下的數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首先要從學生熱愛數學開始,初中階段數學的學習難度逐漸增加,不少學生甚至對數學的學習產生了厭學情緒.究其根源,與教師日常的教學方式選擇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雖然“新課程標準”推行許久,但是大部分教師還是習慣于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將一些公式、定理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呈現出來,先要求學生背誦公式,然后再進行具體的習題練習.但是,從以往的教學經驗看來,不管學生課堂上練習的多么熟練,在課后練習或測試中一旦遇到變式問題,很多學生都不能隨機應變,知識的遷移能力非常欠缺.根源在于,學生并沒有理解公式、定理的來龍去脈,再加上傳統的“一刀切”的講解課堂,學生自然不會熱愛數學.
基于上述問題,新視角下需要從趣味教學模式的構建入手,在趣味教學過程中,有效滲透傳統文化,通過數學文化的熏陶,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熱愛之情.比如,在一些抽象的定理、公式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從與之相關的數學故事入手,引導學生融入到教學活動中.
例如 在“有理數”一節內容學習與實踐過程中“負數”內容學習時,教師可以從《九章算術》等數學典籍入手,將其中與文化相關的內容摘出來,拿到課堂上與學生一起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意識我國數學研究具有悠久的歷史,并且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就.比方說,2000年前的《九章算術》中記載:若“賣”是正,則“買”是負,“余錢”是正,則“不足錢”是負;1700年前數學家劉徽首次提出了負數的概念,并提出了用紅色表示正數,用黑色算籌表示負數這一方法,這一記載比國外早七八百年……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將數學典籍中的相關文化融入到數學教學活動中,不僅能夠增強數學活動的趣味性,而且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不僅如此,通過趣味化的數學文化的滲透,也能夠讓學生更加了解我國悠久的數學文化,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傳承優秀文化,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
以趣味數學文化為引導的數學課堂,不僅能夠改變數學課堂教學形式,更重要的是能改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知,通過系統的學科活動過程,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數學產生熱愛之情,才能夠在潛移默化中發揮出數學學科的育人功效.
3.2 文化引領——理解數學
趣味導入是數學學習的基礎,那么在具體教學中,數學文化也要滲透到數學課堂中,通過數學文化的融合,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同時借助數學文化的滲透,也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領略數學文化之美.
例如 在“勾股定理”第一課時教學時,教師可以從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學情入手,從勾股定理中蘊含的數學文化開始,激發學生參與數學課堂的興趣.結合教材內容的安排思路,本堂課可以從學生本位角度出發,鼓勵學生經歷分割、拼接、類比、歸納、數形結合、演繹推理等多種數學思想方法,體驗勾股定理的不同證法,同時在學生接觸不同數學思想的過程中,也能夠體驗勾股定理的由來,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基于上述目標,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考慮學生對數學故事感興趣的情況,可以將數學史料引入課堂,以數學文化引領整個課堂活動.
引入情節:“地磚里的秘密”(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視頻,引導學生觀看史料)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有一次在朋友家做客時,發現朋友家用地磚鋪成的地面圖案特別有規律,現在讓我們一同回到2500年前,去感受一下畢達哥拉斯的經歷,看看我們能發現圖形之間有哪些關系.
此時教師可以將圖片中的幾個圖形用不同的顏色呈現出來,方便學生觀察、提煉圖片中的重要信息,如果學生找不到具體的思路,那么教師還可以進行追問:
問題一:地磚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呢?
問題二:相鄰的圖形之間的面積是什么關系呢?
問題三:你是怎么得出來的呢?
圖片展示和問題串引導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開啟動手、動腦,初次推導勾股定理的過程.此環節的設計能夠讓學生了解勾股定理的來龍去脈,體驗多樣化的面積證明方法,引導學生學會科學探索之法,這不僅有利于學生高效學習數學知識,同時也能夠將其應用于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日常生活中.
以文化為引領,在后續的探究勾股定理的證明過程中,教師也能夠更進一步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的探討與分析,有效通過“一題多思”的探討方式有效促進學科活動以及學科實踐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4 數學之美,建構班級
4.1 數學的美觀——清新的班級環境
數學文化在班級建設中也能夠體現出非常明顯的優勢,比如數學的簡潔性、數學的和諧性以及數學的奇異性等都能夠很好的應用在班級建設中.比如,在班級桌椅擺放中,可以充分借助圖形之間的對稱性,以講臺為中心,將課桌椅擺放整齊;墻面文化設計中,可以充分利用數學圖形的對稱性特征等等;除了對稱性之外,數學的序列美、節奏美、協調美等都能夠在班級建設中進行有效應用.
4.2 數學的美好——和諧的班級文化
和諧的班級文化建設離不開數學文化的支撐,在班級文化建設中,作為班主任要充分挖掘數學文化的魅力所在,通過系統的數學文化的融入,構建輕松、和諧的數學班級文化,增添班級文化特色,促進班級和諧發展.
比如,在學校升旗儀式上,班主任帶領學生走出以往的升旗儀式發言稿思路,從數學文化角度入手,設計“數學之美”為主題的國旗下演講活動,通過詩朗誦、唱歌與舞蹈等多種形式,讓全校師生領略數學的魅力;“數學是詩,數學是畫,數學是最美的音樂,是人類文明偉大的光輝,是星辰大海間亙古不變的真理,是宇宙空間唯一共通的語言!”一段富有詩情畫意的數學現代詩,不僅體現了數學本身的美,同時也體現了同學們對數學學科的熱愛,體現了班級以數學為特色的文化內涵.
不僅如此,在班級軟環境建設中,班主任老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們進行數學文化的探索,比如搜集一些數學家的故事,制作成班級墻畫等,然后定期更換,換下來的墻畫收集到班級收納箱中,等到畢業典禮時也可以為孩子們帶來非常美好的回憶.
4.3 數學的美妙——有趣的班級活動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精神精髓,是生活中永不停息的強磁場,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功能,數學文化更有著獨特的永恒的魅力.為了讓班級活動更加具有文化底蘊,更加突出自己班級的特色,作為班主任可以充分借助數學的美妙特征,開展趣味多元的班級文化活動,將數學活動與班級管理有機融合.
比如,開展數學交流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分享一下平時的數學學習方法等,在具體分享中,教師要避免傳統的發言方式,可以采用圓桌會議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說出自己的創意.比方說,“順口溜記公式”,初中階段一些數學公式相對繁瑣,那么如何快速記憶呢?有的同學提出了順口溜記公式的辦法:“加、減、乘、除、乘、開方,三級運算分得清,系數進行同運算,指數運算降級行.合并同類項,法則不能忘,只求系數和,字母、指數不變樣……”還有的同學說出了自己的辦法,就是采取填歌詞的方式記憶數學知識.
以數學交流為核心的主題班會活動中,孩子們交流的不僅僅數學學習中的收獲,而是面對困難時努力解決問題、創新思考問題的一種精神;當他們這種精神成為一種習慣時,在校園學習與家庭生活中遇到困難自然而然地也會想方設法地去解決困難.
可見,將數學文化融入班級建設,不僅能夠解決傳統班級建設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的問題,而且能夠培養學生自主、自立、自強的性格,對于班級建設以及學生發展都能夠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5 結語
總而言之,班主任視角下的初中數學教學與德育的融合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立足數學課堂教學要將數學文化、傳統文化融入到課堂中;另一方面,作為班主任,也要將數學知識與班級管理相融合,借助數學中的德育知識進行班級文化建設、活動組織,多措并舉,在新的視角下推動數學與德育的融合,有效提升數學教學、班級管理質量,同時促進初中生數學學科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永奇.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數學實施德育教育的路徑[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3(07):81-83.
[2]汪赫.讓德育教育融入數學課堂——淺議初中數學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3(03):90-92.
[3]陳躍.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2(1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