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慶
摘 要:“新家庭主義”認為當代中國家庭逐漸變成以孩子為中心,但部分家長雖然主觀意愿上極為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卻往往缺乏現代教育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诖耍P者探索開展小學生家長自我成長小組,通過同伴相互交流、對話形成團隊影響力,不斷加強家長內化、內生的自我成長意識,取得了積極效果。文章論述了家長自我成長小組的原因、方法和意義,對家長自我成長小組的三點內涵進行了分析,總結出開展小學生家長自我成長小組的工作內容、建設模式以及成效與反思。
關鍵詞:成長小組;家長;自我成長;現代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7-0060-03
我國自古重視家庭教育,“身教重于言教”,家庭教育是教育之根,孩子成長是教育之果。根深才能枝繁,根遠才能果碩。隨著時代發生的變化,教育面臨巨大挑戰,家庭教育也隨之發展。家長要想讓教育的果實飽滿豐盈,必須把根扎得又深又遠,才能汲取充足的營養,同時需要有良好的親子關系,需要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很多家長想培養優秀孩子的主觀意愿雖然很強,卻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想要讓孩子獲得穩定的自我并積極成長,需要家長持久的支持和真誠的陪伴,光提供豐裕的物質條件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家長對孩子心靈的浸潤和幫扶,需要為孩子提供持久的精神支持。經過多年的摸索、觀察和實踐,筆者發現開展家長自我成長小組是目前真正幫助家長成長的較為有效的方式。
1.開展小學生家長自我成長小組活動的動因
(1)“知行合一”的要求促使家長具備自我成長意識
家庭教育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合格。平時在和學生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常常聽到他們發出這樣的感慨:家庭教育的書看了不少,講座也聽了不少,可真正遇到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除了抱怨、老生常談講道理之外,還是束手無措。家長雖然“知”,但并不知如何去“行”,缺乏內化、內生的自我成長意識。對此,需要成立成長小組,提高家長“知行合一”的能力,促進家長的自我成長。
(2)團隊效能的發揮是解決家校共育困惑的重要途徑
建立團隊,互動交流,不僅能夠及時了解和分析小學生出現的新情況,也能讓家長彼此之間相互幫助,更重要的是能讓家長建立新的身份認同。一方面,這能不斷強化家長的現代家長觀,強化自我成長意識;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家長感受到團隊的溫暖和力量。人們通常愿意聽取年齡相仿,知識背景、興趣愛好相近的同伴和朋友的意見和建議,特別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往往能夠聽取或采納同伴的意見和建議。但是,在小學教育階段,當家長遇到困惑時,往往只能靠自己的經驗或主觀意識來解決,缺乏家長同伴相互影響的團體動力,因而總是效果不佳。而小學生家長自我成長小組這一方式能滿足家長的需求,也是解決家校共育問題的有效途徑,能真正幫助家長成長,從而使其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3)家庭教育的責任需要家長自我成長小組的護航
時代發生了變化,傳統的家庭教育經驗已不能滿足新時期年輕一代父母育兒的需要。當代父母更需要掌握現代教育方法,培養現代教育觀念,科學育兒。《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已于2022年1月1日起實施,這是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從此,家庭教育有法可依,有據可循?!都彝ソ逃龠M法》將傳統育兒的“家事”升級為新時代發展的“國事”,準確定位了家庭教育的責任主體是家長,明確了家長實施家庭教育的法定責任,并對其提高家庭教育能力、營造良好家庭環境提出了要求,對家庭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給出了指引和規定。
2.小學生家長自我成長小組的運行模式
(1)通過互助學習分享,激發團隊動力
作為團體心理輔導的一種形式,小學生家長自我成長小組主要是通過互助學習分享的形式開展。因此,需要發揮每一位小組成員的力量,激發團體動力,促進小組成員的成長。鑒于小組成員都是來不同班級的家長,他們自己的生活狀態、孩子的狀態都會影響到自己參與小組活動的狀態,因此,建立平等、安全、放松、互助的團體氛圍非常重要?;顒又袑熞膭钚〗M成員放下自己所有的身份,專注于當下每個人都只是一位家長,明確每個人心中的愿望,給予彼此力量,強調在小組里敞開心扉、勇于表達。通過開展各種有助于小組成員相互認識、相互了解的熱身活動,營造和諧氛圍,可以讓每一位小組成員放下心中的顧慮,全身心投入活動中,感受活動帶給自己的感受并彼此真誠地分享,讓互助學習小組的團體動力被最大化地激發出來。
(2)認識孩子的身心特點,接納理解孩子
在工作中,常常會聽到家長的頻頻抱怨:“我的孩子就知道玩,一點也不知道主動學!”“我的孩子說話不算數,說好改卻總是拖拉。”從這些抱怨中可以看出家長的焦慮和無奈。但殊不知孩子的這些表現行為恰恰是和孩子的身心特點相符的,他們表現出的正是這個年齡段應具有的正常行為而非缺點。家長只有認識到孩子的身心特點,接納孩子的現實行為,才能為接下來改變孩子的行為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認識孩子的身心特點成為小組工作的重要工作內容,比如,接納孩子愛玩的天性;允許孩子犯錯,讓錯誤成為孩子學習的契機;接納孩子的情緒;認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過程而非一蹴而就,等等。
(3)確立成長小組活動方案,科學組織實施
第一,明確小組設置、主題和方案,招募組員。
小學生家長自我成長小組由家庭教育導師親自帶領,組員均要求是希望改善親子關系需求的小學生父母,采取“家長主動報名+導師面試”的形式確定。其中,以家長急待解決的孩子問題行為進行同質分組,如“孩子寫作業拖拉成長小組”“孩子學習專注力缺乏成長小組”等。每組成員12~14人,學習頻率為每周一次,每次2.5小時,共6次學習。在這6周的活動中,家長有較為充分的時間理解、實踐、反思、總結新理念和新技能,建立較為穩定的行為模式,保證學習的有效性和長期性。同時,導師團隊應事先在家長群調查家長最急需解決的育兒難題,確定主題和方案,發布組員招募要求,請感興趣、有需要的家長報名參與。主題必須立足家庭實際、切合家長需求,確定主題重點是要把家長困惑的問題轉化為教育的主題。例如,根據寫作業拖拉、作息不規律等問題,可以確定主題為“時間管理能力培養”;根據孩子自理能力弱、不參與家務等行為,可以確定主題為“如何培養孩子做家務”。接下來,通過確定成長小組的時間、地點和注意事項,形成實施方案。
第二,科學分組,組建微信群。
導師在實施小組活動前,一定要慎重分組,小組成員搭配要科學、合理,必須做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家長進行優化組合。每組可安排12~14人,分別設置組長、骨干成員各一名,由有一定文化基礎,參加過培訓或樂于接受教育學、心理學指導,懂得基本教育規律、協調能力強且擅長組織活動的家長來擔任。此外,組與組之間應盡量保持相對平衡,小組在開始時要營造溫馨的氣氛,增進親密感。家長之間地位平等,在一起進行活動才沒有壓力、沒有隔閡、不會感到受權威影響,更易于敞開心扉開展討論。同時,家長對家庭教育的思想認識越相近,越易于產生共鳴、接納彼此;家長之間育兒經歷越相似,所提供的成功案例或育兒心得也更易于被認同、模仿和改造。盡管每一位家長帶著愿意改變的勇敢走進成長小組,但是改變長期以來的固有行為模式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難免會有家長遲疑或退縮。因此,除了每周一聚的小組活動,每一期還需建立“家長成長小組微信群”,保持線上的分享和交流,讓小組活動空間可以跨越真實空間和虛擬空間,相互支持,相互鼓勵。
第三,活動實施,營造氛圍。
活動實施過程中,為了讓家長能充分參與其中,導師可根據事先確定的主題,讓組員提供自己的案例或其他相關案例作為活動素材,組織組員展開討論,合作交流,互為補充,之后再由導師點評?;顒舆^程中應以家長為主體,導師作為觀察者、參與者和指導者,當家長遇到各種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導師可在一旁進行引導和啟發。期間要特別注意以下三點:一是注重給每位家長主動發言的機會,不能忽略家長的發言權和求助需要。二是注重體現導師的主導作用。導師要引領家長回歸主題,回歸到相關的教育理念,回歸到具體的解決方法。三是注重發揮優秀家長的引領作用,時刻銘記小組學習的核心是“家長之間的互相影響”,導師不要過多干預,而是要通過家長共享經驗,讓家長影響家長。例如,對主題“營造適合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大家都意識到寬松溫暖和諧的家庭環境能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營養,幫助孩子消除疲勞緊張和煩惱,增強他們前進的信心和勇氣。為引導家長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首先,可提出問題,讓家長進行頭腦風暴,然后組織家長在小組內部進行討論,在平等、互助、信任的氛圍中分享自己教育孩子的困惑,獲得同伴的理解與支持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其次,通過傾聽小組內其他家長的教育困惑,緩解自己教育孩子的焦慮,理解孩子普遍具有的心理發展特點。這樣,能積極發揮每個家長的分析能力和探索能力,在小組內形成一個較為統一的結論。
第四,及時反思,分享交流。
每次活動開展之后,家長要對活動進行及時反思,記錄活動的效果和困惑、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及自己的做法,并在線上、線下分享交流,互相學習。實施過程共分四步:第一步,頭腦風暴,火花碰撞;第二步,小組討論,獲得支持;第三步,放下焦慮,理解孩子;第四步,形成結論,組間分享。在活動實施過程中,導師還要注意培養家長掌握以下幾種技能:一是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和家庭教育技巧;二是學會勇于發言,要求語言清晰、思路明確、言簡意賅;三是學會傾聽,聽清他人的訴求,聽懂與眾不同的見解;四是學會質疑、討論、共享。善于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學會作有理有據地總結分享,這樣能真正促進組員家教能力快速提升。
3.小學生家長自我成長小組的實踐意義
(1)為學生營造了溫暖的港灣
通過成長小組的學習,家長開始停止抱怨,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法仍有可以改進的空間。對孩子的態度也從過去專制、強迫、命令的方式,轉變為耐心傾聽孩子的需求,平心靜氣跟孩子說話。當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是一項新的工作和挑戰,并不斷自我學習、自我成長,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會得到明顯的改善,孩子也會從之前對家長的懼怕和服從,轉變為能夠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變得更加自信。當親子關系融洽之后,孩子會更愿意聽取父母的意見,進而更好地成長和發展。
(2)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成長小組的學習,讓家長學會了傾聽孩子的感受,更能包容、接納孩子,溝通更順暢,孩子也不再與父母對抗。家長也意識到家庭里的合作應該建立在正確的溝通模式上,在與孩子講話時,會把他們當作合作伙伴,這能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團隊中的一員,而家庭就應該是一個團隊。
(3)開創了家校共育新時代
“家長成長小組”是一種創新,是在學校試行的家庭教育新模式。筆者通過前期的探索,發現家長通過學習,逐步成為孩子的朋友、啟蒙教師。家長的成長與蛻變,使學校教育能夠更好地延伸到家庭,反過來,家庭教育也能更好地融入學校教育中,實現了學校、家庭、學生三方的火花碰撞、合作共贏,這能成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突破口。家長成長小組在改進教育方法的同時,親子關系、家?;右矊崿F了同頻共振,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4.結語
隨著家庭教育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針對家庭教育的研究越來越多,但以成長小組為模式的研究仍然主要集中在社會工作或者學生成長方面,將家長作為成長小組主體的研究比較少。家長自我成長小組的主體是家長,這區別于一般的教育研究主體。家長作為成長小組中的主體,每個個體的特點都不相同,他們的教育水平、社會經歷、教育需求各不一樣,小學生家長自我成長小組正是對小學生家長心理學意義上的成長進行探究,開展此項研究能給實施新型家庭教育形式提供一定的參考。家長通過參加成長小組,開始認識到孩子的問題其實就是家長的問題,從而對孩子有了更多的包容和接納。并主動從自身找原因,積極探索解決辦法,向著自我導向的“問題解決者”邁進。
參考文獻
[1]張潤林.學校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手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2]楊莎,劉華錦.《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背景下小學家庭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J].文科愛好者,2023(01).
[3]李麗.小學家庭教育在新時代下的發展策略探究[J].教書育人,20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