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鋒 張宗巧 華鑒波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3.14.006
摘? 要?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廣泛應用,線上教學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我國高校蓬勃開展。以武昌工學院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課程為例,進行基于超星平臺的線上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教學模式的具體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保證了正常的教學秩序,達到了預定的教學要求。
關鍵詞? 線上教學;混合式教學;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3)14-0006-04
Research on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Mode of Sensor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FAN
Zhifeng, ZHANG Zongqiao, HUA Jianbo
0? 引言
傳感器與檢測技術是武昌工學院本科機器人工程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課,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各類傳感器的結構、原理、應用、特點及測量方法,為后續(xù)其他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使學生認識傳感器在機器人或電氣工程領域的重要作用。以往該課程一般都是單純采用線下教學模式,即教師在課堂進行知識講解,課后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在作業(yè)本上做好后,再上交教師進行批改。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暴發(fā),對傳統(tǒng)的線下教學模式造成極大沖擊,難以保證該課程全時段采用線下教學模式開展教學。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廣泛應用,超星平臺、中國大學MOOC、智慧樹等各種線上教學平臺[1-3]應運而生,為開展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課程教學提供了信息化教學手段。后疫情時代,高校學生線上教學和混合式教學習慣已經養(yǎng)成,探索基于線上教學平臺[4]的教學模式在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1? 線上教學平臺選用
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線上教學平臺選擇超星平臺。超星平臺是基于微服務架構打造的具備課程學習、知識傳播與管理分享等功能的教學平臺,可以實現(xiàn)教學全過程的數據采集。超星平臺包括超星泛雅平臺(電腦端)和學習通(手機端)兩種,兩者的信息可以實時互通,功能互補,使用較為靈活。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線上教學超星平臺如圖1所示。
另外,為了方便與學生及時溝通,建立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班級QQ群,作為線上教學平臺的必要補充。
2? 教學模式設計
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設計是開展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課程教學的重要基礎。要順利完成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課程教學,需要根據學科特點、學生具體情況和教學進度計劃表,確定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的教學模式。
傳感器與檢測技術開課后的前一教學時段,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學生全部推遲返校,課程進行到中間的某一時段,疫情基本結束,大部分學生返校,則前一教學時段全程開展線上教學,后面的教學時段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完成正常的線下課堂授課外,還需要充分利用已經建設完成的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線上教學平臺開展相關的教學工作。
3? 教學資源準備
開課前,除需要準備教案、課件等傳統(tǒng)的線下教學資源外,還要進行線上資源的建設與準備。
3.1? 教學視頻錄制與上傳
有多種可以選擇的方式錄制教學視頻,如在超星泛雅平臺直播時錄制視頻,現(xiàn)場授課時利用學習通錄制視頻。借助超星平臺直播或現(xiàn)場授課時錄制教學視頻,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錄制的內容連貫性比較差。另外超星平臺直播受網絡影響較大,網絡意外中斷時無法完成直播;現(xiàn)場授課錄制視頻教室環(huán)境的良好性難以得到有效保證。為保證視頻錄制質量,在開課之前,選用PPT 2016自帶的屏幕錄制功能錄制教學視頻,如圖2所示。
每講教學視頻最好分3~4段進行錄制,每段控制在20分鐘之內,便于上傳和學生觀看。每講的教學視頻總時長控制在50分鐘左右,避免滿堂灌。錄制好的教學視頻通過超星泛雅平臺上傳至在線教學平臺。
3.2? 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準備
課堂互動是確保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無論是全程線上教學還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都需要設置適當的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主要根據課程教學內容,特別是每次課的重難點內容,設置一些思考題,讓學生在課堂上短時間思考后能夠進行回答。思考題形式多樣,可以是簡答題、討論題、判斷題、選擇題等等?;咏涣鳝h(huán)節(jié)的思考題準備好后,可以上傳至超星泛雅平臺的題庫或問卷庫中,便于授課過程中互動交流時直接調用。
3.3? 課后作業(yè)題準備
課后作業(yè)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課程過程性評價的重要一環(huán)。在開課之前,需要對每講的重難點內容進行剖析,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作業(yè)題,并給出參考答案。作業(yè)題類型包括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簡單題、分析題、計算題等。最后將作業(yè)題和參考答案上傳到超星泛雅平臺,以便每次課結束后及時布置作業(yè)。
3.4? 其他資源準備
除教學視頻、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和課后作業(yè)題等必須準備的教學資源外,為提高教學效果,還需要適當準備傳感器與檢測技術教材電子版、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參考資料電子版等,將這些電子版資源上傳到超星泛雅平臺資料目錄中,便于學生根據需要下載學習。
4? 教學實施
這里以大部分學生中途返校、恢復正常教學為例,闡述教學實施的具體步驟。
4.1? 線上教學
按照教學進度計劃表,學生推遲返校,則利用超星平臺和QQ群開展線上教學。具體流程如圖3所示。
每次上課前15分鐘,授課教師在QQ群中發(fā)布簽到通知,全體學生通過超星平臺進行簽到。按照授課時間,學生通過超星平臺觀看提前錄制好的教學視頻。在觀看教學視頻的過程中,學生若有疑問,可以隨時在線通過QQ群與授課教師進行溝通。教學視頻觀看結束后,教師和學生通過超星平臺和QQ群進行互動交流。教師通過QQ群發(fā)布互動交流問題,然后在超星平臺的【課堂活動】中發(fā)布【搶答】或【選人】,教師將要回答問題的學生名單在QQ群中發(fā)布,學生按照發(fā)布順序進行回答,之后教師在QQ群中對所有學生回答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咏涣饕部梢灾苯永贸瞧脚_的【課堂活動】發(fā)布【隨堂練習】【問卷】。每次課授課結束后,教師在超星平臺布置作業(yè)題,學生在線提交作業(yè)后,超星平臺會對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等進行自動批改,簡答題、分析題、計算題等需要教師通過超星平臺進行在線批閱。
4.2?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大部分學生返校后,則基于超星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具體流程如圖4所示。
每次上課前10分鐘,教師在教室里,利用超星平臺發(fā)布簽到,教室里的返校學生和個別居家未返校學生均通過超星平臺進行簽到。之后,教師在教室里按照授課時間正常上課,個別未返校學生通過超星平臺觀看提前錄制的教學視頻。授課過程中,教師在超星平臺的【課堂活動】通過發(fā)布【隨堂練習】【問卷】與線下聽課學生和線上聽課學生同步進行互動交流。每次課授課結束后,教師通過超星平臺布置作業(yè),所有學生完成后,教師進行線上批閱。
5? 教學體會
2022年上半年,學校學生推遲返校,前面5周按照傳感器與檢測技術教學進度計劃表開展了線上教學,從第6周開始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順利完成了預定的教學任務,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也存在有待進一步改進的問題。
5.1? 過程性評價全面客觀公正
過程性評價是決定學生最終成績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課程的總評成績中占較大比重。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過程性評價占總評成績的40%,包括三部分:出勤(30%)+作業(yè)(30%)+課堂表現(xiàn)(40%)。在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出勤的考核,每次課現(xiàn)場點名,會擠占課堂授課時間,所以一般是隨機抽點名,全面性不足。而線上教學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每次課的出勤則都是采用超星平臺簽到的方式進行,考核全面。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考核,主要通過課堂隨機提問的方式進行,覆蓋面有限,教師評分的隨意性較大,很難做到全面客觀公正。線上教學課堂表現(xiàn)的成績由超星平臺進行全程記錄,包括課程視頻成績、章節(jié)學習次數和課堂互動等。課程視頻成績是在線上教學過程中,由學生觀看教師錄播教學視頻的時長決定。章節(jié)學習次數是在線上教學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由學生登錄超星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和資源使用的次數決定。課堂互動是在線上教學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由教師在超星平臺的【課堂活動】中發(fā)布【搶答】【選人】【隨堂練習】【問卷】等環(huán)節(jié)的學生得分決定。總之,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線上教學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更全面客觀公正。
5.2? 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由于教學場所和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很難兼顧每一位學生。而線上教學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擴寬了教學空間和教學時間,學生除了按照課表授課時間正常上課外,還可以充分依托超星平臺上豐富的教學資源,課前和課后自主進行學習。個別學生接受知識較慢,可以提前預習教學視頻,也可以通過課后反復觀看教學視頻,加深對授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學生也可以根據個人需要下載超星平臺上教師上傳的電子教學資料進行學習,增強學習效果。
5.3? 線上教學部分學生容易倦怠
在線上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個別學生自律性較差,總是在授課時間做與課程學習無關的事情,教師難以做到對學生全面實時監(jiān)管。部分學生居家學習時缺少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容易受各種外界因素的干擾。另外,學生無法與教師面對面直接交流,教師無法使用肢體語言感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長時間的線上教學會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倦怠心理,影響學習效果。
6? 結束語
后疫情時代,教師依托在線教學平臺,順利完成了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的教學任務,雖然存在不足之處,但總體教學效果良好,保證了正常的教學秩序,達到了預定的教學要求。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進一步優(yōu)化完善線上教學平臺資源建設,規(guī)范線上教學行為,積極推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效果。教學模式改革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背景和教學條件實施,更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學生積極配合,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大力支持。
7? 參考文獻
[1] 萇占星.基于超星學習通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中
國教育技術裝備,2021(10):107-109.
[2] 韓奇隆,趙洪華.常見各種網絡教學平臺特點分析[J].
科技風,2020(28):92-93.
[3] 于艾清,王魯楊,劉春,等.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下的高
?;旌辖虒W模式探究:以《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為例
[J].中國電力教育,2021(S1):143-144.
[4] 曹慧玲,董小玉,計湘婷,等.線上教學平臺在人工智
能課程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J].計算機教育,2021(10):
42-45,50.
項目來源:武昌工學院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新工科背景下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基金編號:2022JY04);武昌工學院校級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風機傳動系統(tǒng)故障特性與診斷技術研究”(基金編號:2019T01)。
作者簡介:范志鋒,教授;張宗巧,講師;華鑒波,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