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英
摘 要:在進行生物課程時,不僅要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深刻理解生命的價值,學會尊重和珍視生命.在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生命,同時也能夠讓他們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學的基本概念.
關鍵詞:生命教育;核心素養;高中生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27-0140-03
收稿日期:2023-06-25
作者簡介:葉英(1989.11-),女,福建省南平人,本科,中學初級教師,從事中學生物教學研究.
將生命教育融入到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之中,是教學必不可少的一環.生命教育可以培養高中生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生命觀念,不僅要將其融入到課程教育理念中,更要將其付諸實踐,以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1].
1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1 促進學生的生命觀念的形成
根據課程標準,學生需要深入了解生物學的基本原理,并建立起對生命的認知,包括對結構、功能、進化、適應、穩定和平衡、物質和能源的認識.將生命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有關生命的概念,從而培養出正確的生活態度.
1.2 強調學生生活體驗的重要性
通過將生命教育融入日常的生物課堂,能夠讓學生有機會去探索、感受并實踐與生命有關的知識,從而更加深刻地認識并運用這些知識來改善自身的健康狀況.2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策略
2.1 增強學生對于生命的理解
通過學習豐富的生物學知識,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通過細胞增殖和凋亡的過程,讓學生深刻理解生命的本質,從而更好地掌握自然規律,并且能夠更好地應對生命的挑戰.學生經過深入探究生物學可以更加清楚地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并且更加珍視它,努力去創造出更加美好的人生.教師應該將喚醒學生對生命的尊重和珍惜視作為課堂的重點,設計出有效的生物課程計劃,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深入思考生命的真諦,喚醒他們對生命的認知,進而提升他們的生物核心素養.此外,在進行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地接觸學生,主動與他們溝通,耐心地回答他們的問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生物的本質,并鼓勵他們勇于挑戰,從而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提升生物課程的教學效果[2].
比如,教授“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時,教師可以通過拉馬克的進化理論和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深入探討生物的多樣性,并且經過實例分析,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物的多樣性是如何受到不同地區環境的影響而形成的.如:在群島上,地雀很可能是南美大陸上某種特定鳥類的后裔,這是因為島嶼上的環境差異導致了它們的物種多樣性.接下來教師總結:許多物種為了適應環境,會進行變異,以便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存下來,并且通過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來保持其優勢.深入地討論和探究加深學生對自然選擇的認識,并培養他們運用自然選擇學的知識來解釋自然界的復雜現象.通過這一課堂活動,學生們可以深刻理解生物的演變是由遺傳因素、環境因素以及自然選擇綜合作用的結果.當人們面對挑戰時,就像生物面對惡劣的環境一樣,只有通過適應和改變來獲得自身的發展,而這種挑戰和環境是無法逃避的,生物需要在這種環境中發展,而人類也應該在挑戰中取得成功,失敗和成功都是寶貴的財富.通過引用這句話,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挫折,并培養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挑戰和困難.
2.2 強調生命教育的教育環境
在高中生物課堂上應該重視生命教育,并利用各種情境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體驗生活.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感受到生活的意義,并為未來的人類發展做好準備.生命教育的課堂應該營造一個公正、友愛、充滿人性關懷的、能夠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氛圍,讓學生們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從而獲得更多的成長機會.采用生命教育的課程設置,提升“眾生平等”“自然和諧”課程的吸引力,從而讓高中生對生物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提升他們的學習成果.
例如,在講授有關“蛋白質”“氨基酸”“脫水縮合”內容時,通過“蛋白質”“氨基酸”“脫水縮合”等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擴展他們的知識面,并且能夠掌握與生物有關的知識.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清楚地了解“蛋白質”“氨基酸”“脫水縮合”的生物學概念,并且鼓勵他們把這些理論應用于實際,以培養他們的實踐技能,進而形成一種獨特的生物思維模式.教師結合學生的個人特點、生活經歷利用信息技術,如圖片、視頻、動畫等,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蛋白質”“氨基酸”及“生命成長”“生命發育”之間的聯系,并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意義的教學氛圍,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借助對“生命的發展”的深入理解,結合“生命個體與蛋白質的關系”的豐富實踐,更好地將其融入到教學中,通過“生命如何成長”“生命如何維系”“健康生活如何進行”的學習,幫助高中生深入了解并培養出良好的健康觀念,以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2.3 構建生命教育情境教學方法
盡管許多人都認識到生活的價值,但是許多教師仍在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來講授這些知識,這種做法會抑制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讓高中學生在學習上取得成功,教師應該使用最新的教學方法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命教育的內容,以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并幫助他們全面發展.教師可以通過提出有趣的問題和模擬日常生活,喚醒學生的興趣,幫助他們更深入地了解生命教育的意義[3].
以“細胞生活的環境”為例,這一節課是探討人類細胞的生存狀態,并幫助學生了解其中的各種元素和特征,從而更好地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并將其視為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橋梁.在確定教學目標之后,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思考,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在課堂上,教師以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逐一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問題:毛細血管壁上的細胞以及毛細淋巴管中的細胞都有著特定的外部環境,這種環境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構建呢?內部和外部環境之間存在著怎樣的差異?細胞外液的物理和化學特征主要體現在哪三個方面?內部環境如何提供營養?當細胞分泌的代謝廢物進入內部時,它們將如何被運輸?內部環境的功能有哪些?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來深入理解人體內的細胞環境,并且更加清楚地意識到生命的重要性.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讓他們更好地探究這個世界,并且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生命的意義.
以“免疫調節”為例,高中生物教師應該著重講解免疫系統的組成,并且重點關注它的防御功能.教師應該通過三個問題來引導學生進入一個有趣的情境,這些問題包括:人類是否可以通過神經系統感知病原體的存在,并通過反射來識別病菌或病毒?是否可以通過激素直接消滅病原體?如果病原體進入人體,是否會對內部環境造成不利影響?通過提供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在這個過程中提供新的知識,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命教育的理念.“艾滋病的本質是什么?我們該如何防止被傳染?”這個問題引發了學生的濃厚興趣,激發了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對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們的學習能力也有了顯著的提升.
2.4 以生活為媒介融入生命教育
高中生物課程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通過將課堂內容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并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地感受到課堂上的樂趣,并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索新的知識.要想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魅力,教師可以提供他們熟悉的案例和生活故事來加強對生命的理解,這樣不僅能夠激發他們的興趣,還能幫助他們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義,為他們的未來成長打下牢固的基石.
例如,在講解“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的時候,教師應該以生態環境問題為切入點,利用生命教育的理念,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到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并且結合當前人口增長的實際情況,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實現自身的發展目標.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根據當前的人口狀況,如出生率、死亡率、人口總量等,引導學生探究人類行為如何改變大自然的狀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教師應該鼓勵他們積極探索與人口活動和人類變化相關的信息,并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中.經過精心篩選,教師應該將具有代表性的信息綜合起來,以便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課堂內容,更深入地探索知識,發掘自身潛能,實現自我價值,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引領學生走上生命教育的道路.通過深入探索,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人類活動如何影響自然環境,包括土壤、水資源、能源等,從而更好地認識到這些因素如何影響著人類的未來.同時,運用邏輯圖和概念圖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實踐,提高課堂教學工作的質量.
2.5 深入挖掘高中生物教材
當前,教師正在努力完善生命教育體系,以便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和體會生命的意義,因此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材資源,并加強對這些資源的有效利用.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價值,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有效地生活規劃,以便更好地利用自身的生命.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因此,教師應該從不同的視角來思考,以便更好地利用它,避免浪費.在開發教材資源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將其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
例如,在“內環境的穩態”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們發現自己在人生旅途中哪些時刻更容易沖動,哪些時刻又處于不穩定的狀態.許多學生都曾經面臨過考試不理想的情況,他們的情緒和行為都變得不穩定,甚至可能會出現極端的狀況.此時,教師通過“內環境的穩態”的資源,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優勢,并從中提煉出有價值的見解.學生發現,他們的學習狀態不穩定,這并非僅是他們日常學習缺乏認真,而是由于他們缺乏良好的學習計劃,導致許多問題累積在一起,從而導致了現在的狀況.經 “內環境的穩態”的深入探究,學生發現了自身的缺陷,并且積極調整,以便更好地完成未來的學習任務.他們既要維護良好的心理狀態,又要努力提升基本技能,進而獲得更全面的認知.
參考文獻:
[1] 黃靜.淺談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路徑[J].高考,2023(10):160-162.
[2] 劉生輝.生命意識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融入策略研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3(01):91-93.
[3] 姜君花.高中生物教學中落實對學生“生命教育”策略探究[J].高考,2022(31):106-108.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