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旻 于慧芳
摘?要:縱觀中華文明的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與動力,在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文化自信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以民族為基,以歷史為魂,以時代為徑,挖掘、凝練、傳承、創新和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需要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建立行之有效的文化傳播機制、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互融合、筑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陣地,在新時代背景下,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價值;路徑選擇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56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及特征
1.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種比較穩定的文化發展狀態,是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是中國人民在實踐中通過對豐富經驗的總結所凝結而成的具有深厚內涵和深刻理論思想體系。不僅通過文獻經典、文化器具等客觀物體來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還通過思維觀念、性格特征、行為舉止、風尚習俗等廣泛地的進行延續與發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全國各民族人民及海外華僑華胞共同創造與書寫的,各族人民之間有差異、有共性。正是這些差異與共性的并存,使得各族人民中在差異中包容,在包容中統一,逐步發展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認同、價值認同、民族認同等。在互相交流借鑒、互融互通的過程中,各族人民取長補短、博采眾長,構建了共同的價值內核。
1.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征
首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覆蓋面廣泛。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歸納、梳理、總結,可以發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包含了56個民族的文化,也涵蓋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文化歷史,覆蓋面廣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僅有史書典籍、傳統器物,也含有民風民俗、家庭風氣等,形式多樣。同時,我們也能通過隨處可見的文物古跡、餐飲建筑風格等形式來認識了解、傳承弘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這都表明我國傳統文化豐富多彩、博大精深。
其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包容性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發展至今仍然呈現出蓬勃的生命力,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包容性。它吸收借鑒外來文化,并對其進行合理改造,使外來文化能夠真正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凝聚成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真正實現對外來文化的中國化。正是由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這種包容性,才能夠使其不斷發展進步。
2?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2.1?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中華民族在發展過程中,創造了許多豐富多彩的成就,積淀了極為豐厚的精神文化傳統,這是中國人民生命體里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重要精神財富。鑒古以喻今,在新時代背景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我們從古人的智慧中探尋新的發展道路,堅定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首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體現了民族特色,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精神在當今社會蓬勃發展的一個契機,它不僅表現出追求大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的優良品格,而且對傳統文化中的消極落后、封閉保守的思想進行了全面的批判。
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傳承發揚了中華優秀傳統美德。中華優秀傳統美德作為中華傳統道德中的精髓和最具生機的部分,能讓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形成相對穩定的社會關系的良好道德品質。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優良美德、崇高氣節以及高尚的情感和規范的禮儀。
2.2?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
當今,全球化無論是一種歷史趨勢還是歷史事實,它都已經成為了一種知識語境,不僅打破了國家之間的貿易界限,也使西方文化與意識形態在世界范圍內傳播成為可能。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如何在世界各國文化不斷交流與借鑒的基礎上,維護我國民族文化的安全和獨立,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在我們面臨外來文化沖擊的時候,我們既不能完全否認,也不能完全接納,而是要把外國文化與中華文化結合起來,對中華文明進行深入挖掘與研究,推動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探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脈絡,形成與顯現中華文化之象征與意象,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鑒,要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需要我們具有全球化視野,以開放的姿態迎接外來文化,不斷加強與外來文化的交流與學習。
中國歷史上曾遭受過許多外來文化的侵襲,但在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熏陶下,我們既能保持自身的獨立和進步,又能實現對外來文化的結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創新發展。在當今世界、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環境下,我們如何才能使我們的文化更加安全和獨立,保持各國文化與我國文化的開放交流,需要我們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
2.3?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法寶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是全局性、根本性、長期性、穩定性的重大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則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政治理論。例如,以德治國,天下為公,協和萬邦,共有美,兼天下等。這一系列的治國理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離不開和諧文化理念。“和”指和諧,“合”指融合。在復雜的世界背景下,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們要從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角度來認識“和合”的價值,弘揚和而不同的理念,把“沖突”轉變為“合作”,實現共贏,發展國際關系文明。發揚合和文化有助于建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以此為基礎開發傳統文化軟實力是當今我們可供借鑒的寶貴思想資源。
2.4?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至今未曾中斷,它之所以能綿延千年,就在于它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是現代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來源。
知行合一是推動中華文化不斷發展進步的內在動力,也是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中華傳統文化中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從實踐中獲得關于對事物的真理性認識,又把這種真理性認識運用于實踐之中,如此循環往復,也使得中華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與發展。知行結合的傳統孕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動力機制,使得中華文化無論在哪個時代都能夠保持勃勃生機,成為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礎。
3?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路徑選擇
在歷史發展長河中形成發展起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現出不同的具體內涵。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們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選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3.1?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充分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我們面臨的新時代課題。創造性轉化側重繼承,在于對中華文化進行批判繼承,對于那些有借鑒性的內容賦予適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形式,激發其生命力。而創新性發展則需要根據新的發展需求探索和創新中華傳統文化的新內容和形式,提高其吸引力和影響力。
實現這一目標必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制度體系和法律規范推進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同時,各部門應積極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創作符合人民群眾需求和時代要求的文藝作品,以積極向上的作品感染和鼓舞人心。只有在實踐中堅持守正創新、推陳出新,才能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3.2?建立行之有效的文化傳播機制
新時代我國文化發展呈現出積極向上的態勢,同時也面臨著傳播形式上的困境,為確保國家建設的順利進行,需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精神密切融合,發揮出對時代發展有用部分,為文化建設打下堅實基礎。因此,必須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其與現代社會需求融合,促進文化的長期穩定發展。要求我們構建一種行之有效的文化傳播交流機制,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適應時代發展趨勢,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
建立行之有效的文化傳播機制就需要我們借助于承載信息的載體。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新鮮事物的選擇與接受和以往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微信、抖音、微博、快手等平臺的逐漸普及和各種小視頻的不斷呈現,使得人們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形式已經不再拘泥于傳統的廣播、電視、報紙等,相反,這些新興的媒介載體正逐漸成為傳播文化的主渠道。
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依靠現代傳播媒體,結合兩者,逐漸擴展接受對象的覆蓋面,不斷探索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語言和表現方式。用各種媒體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人民真正認識、理解和繼承中華優秀文化,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活”起來。
3.3?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
要確保我們國家的建設得以順利進行,必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精神緊密融合,發揮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精髓,以此作為文化建設的堅實基礎。因此,需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將其融合于現代社會的需求之中,使文化建設得到長期的穩定發展。“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感、禮儀制度等要素,并進行批判性繼承與時代創新”。例如,我國傳統文化所弘揚的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等優秀文化至今激勵著中國人民不懈奮斗,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是當代社會發展進步所必須具備的。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不斷滋潤著我們的精神和靈魂。我們應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和精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時代精神重新激活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力。在保留傳統文化精華的同時,適應時代特點和需求,進行創新和轉化,注重文化傳播形式和內容、體制和機制,充分挖掘和利用傳統文化資源,增強傳承和創新的能力,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積極貢獻。
3.4?筑牢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陣地
高校作為知識傳播、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肩負著延續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責任。學校可以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為國家的振興作出貢獻。
首先,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校里的日常教學相結合。學校可以通過設立一些有關優秀傳統文化理論的課程和古典詩詞鑒賞、中華茶禮儀等選修課,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同時,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穿插一些有關傳統文化的詩詞、故事等,把傳統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學中,這不僅能夠增加課堂的感染力,還可以使學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染下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增強文化自信。
其次,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高校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結合本地優秀文化資源,利用各種傳統節日,參觀文化遺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使學生們在特定情境中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促進學生的知行合一。
最后,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作為相對隱形的校園文化建設,高校可以通過設立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名人名言、小故事等的背景墻,也可以把中華文化融入到校園環境的整體布局中,通過這種潛移默化、春風化雨的方式來感染學生、師生,讓他們有一種強烈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歸屬感。
4?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國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并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必須持續地發展和繁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繼承、弘揚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一個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的重要課題。我們應該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視為自己的精神食糧,以制定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方針政策,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通過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價值,同時在繼承、發展和創新的基礎上,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出時代氣息和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李娜.習近平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的邏輯維度和價值意蘊[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22,(02):18.
[2]王易.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307.
[3]饒權.著力防范風險?堅決守牢底線?努力開創文化安全工作新局面[J].保密工作,2021,(12):58.
[4]王文艷.論認識中國文化和堅定文化自信[J].現代交際,2019,(10):198199.
[5]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2014.09.20.
[6]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Z].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7]許曉輝.新媒體環境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機制研究[J].記者觀察,2020,(36):2627.
[8]陳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德育路徑實證調查與反思[J].大學,2022,(03):5659.
[9]金佳萍.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徑探析[J].漢字文化,2021,(12):178179.
[10]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